什么是心力衰竭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脏和人体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幼年、中年和老年阶段。所以,一旦上了年纪,心脏就会开始走向下坡路,心力衰竭等问题渐渐显现。其中,心力衰竭是最为常见的老年心脏病症,也是老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那么什么是心力衰竭?心脏总是不停地收缩和舒张工作着,将血液输送至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着血液循环,所以心脏好比一个泵。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功能明显受损,不能正常泵出足够的血量,以适应静息或活动情况下全身组织和器官代谢的需要,引起血液在体内淤积。
心力衰竭按发病的缓急,分为慢性和急性心力衰竭,按主要受累的心腔可分为左侧心力衰竭,右侧心力衰竭和全心衰竭。按心力衰竭时收缩与舒张功能的改变,分为收缩功能障碍性心衰和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
什么是指心力衰竭疾病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珂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死亡原因。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按心脏解剖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出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黏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淤血症状。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等。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又叫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简称心衰。是一组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损害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或心室充盈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心衰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心力衰竭严重危害心脏病人的身心健康。
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卜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
心力衰竭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引起心衰的病因很多。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此外,各种感染如肺炎、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过度劳累、激动、治疗不当(强心药物不足、过量)、妊娠、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气候急剧变化等均可诱发心力衰竭。
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及分类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
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一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如下,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心脏负荷加大以及药物作用。
诱起慢性心力衰竭的因素有哪些呢
慢性心力衰竭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心脏血液不能正常的排出,无法满足全身器官的供血需求,产生缺血、淤血,甚至是器官功能失调,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那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主因是什么呢,常见的有:
临床上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最为常见的诱发因素是:心脏的负荷过重、心肌代谢异常或障碍、心肌病。
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在心脏所承受的阻力增大的情况下,会出现心脏负荷加重或过度,而心脏负荷过度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例如高血压时间久了之后也可以引起慢性心力衰竭,包括饮酒、慢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可以引起心力衰竭,这些都是因为加重心脏负担而引起的,一般这种情况是先发生心肌的肥厚,进而代偿不能满足供氧时就产生了慢性心力衰竭。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肌代谢障碍,也会加大慢性心力衰竭出现的概率。这种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长期缺血、缺氧会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这是由于冠脉血流量减少病变部位心肌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其中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梗死也是造成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
心力衰竭有哪些症状
(一)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以慢性居多。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 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致收缩期排空能力减弱而引起的心力衰竭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是心腔扩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和射血分数降低。绝大多数心力衰竭有收缩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舒张功能异常的重要性,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它可与收缩功能障碍同时出现,亦可单独存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弛的能力受损和心室的顺应性降低以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室压力—容量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因而心搏量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有:①左室松弛受损。特别如在心肌缺血时,心肌肌浆网摄取ca2+的能力减弱,心肌细胞内游离ca2+的水平降低缓慢,致主动松弛受损;②心肌肥厚和心肌僵硬度增加(伴有心肌纤维化),舒张期心肌扩张能力减弱(顺应性降低)。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常见于有显著心肌肥厚、心腔大小正常并心率增快者,如高血压心脏病的向心性肥厚期;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等。
(四)按症状的有无可分为无症状性(asymptomatic)心力衰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是指左室已有功能不全,射血分数降至正常以下(<50%)而尚无心力衰竭症状的这一阶段。可历时数月到数年。业已证实,这一阶段已有神经内分泌的激活。
心力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1、气短(特别是睡觉或躺下时)。半夜或早晨起床时感觉无法深呼吸或者喘不过气来。特别是用力或躺下时,胸口有压迫感,无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气。很多患者不得不垫高枕头或选择在椅子上睡觉,这样才感觉更舒适些。
2、胸口重压感或“下沉感”。这是心力衰竭的起初症状。但是初次出现这种感觉的时候,很多患者不知如何处置,而且很难描述这种异常感觉。很多患者会感到胸口有重物压迫,类似于“溺水”感,还有些患者在深呼吸的时候感觉肺部似乎充满液体。少数患者感觉胸痛。
3、感觉衣物和鞋子过紧。衣服鞋子变得很紧和虚胖是浮肿的标志,而浮肿是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之一,但是往往难以识别,因为浮肿可能会发生在很多不同的身体部位。腰围莫名突然增大,脸和脖子突然变得又圆又胖,都应当心心力衰竭。
4、心悸或心跳不规则。心跳过快、心律不齐、心悸等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患者会感觉心跳过快过猛,往往会同时伴有恐慌似的紧张感。其他类似心律不规则问题,包括房颤和房扑,如不及时治疗相当危险。
5、食欲不振。饭后很长时间仍然有饱腹感,可能同时伴有恶心、便秘、感觉胃部不适或腹痛。胸腹部有压迫感,吃东西后感觉不适。疲劳也会导致心力衰竭患者食欲不振,咀嚼食物都感觉很累。
6、头昏头晕。头昏或头晕目眩是心力衰竭最常见问题,患者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转,常见并发症状还有恶心或晕车感。如果伴有心悸或心律不齐,应及时就医。
7、焦虑不安。呼吸急促、思绪不停、手心出汗、心跳加快都是焦虑的迹象。有些患者会把焦虑或压力误当成主要原因,忽视心力衰竭。
8、咳嗽。咳嗽也是心力衰竭的一大症状,但是容易与流感或普通感冒混为一谈。心力衰竭型咳嗽很少像感冒咳嗽那样多发生于嗓子,有时会咳出白色泡沫或浓痰,并可能带有血丝。心力衰竭更容易导致干咳,平躺或者起身的时候,咳嗽加重。
9、容易疲劳或始终感觉浑身乏力。用力时或用力后,患者气喘吁吁或感觉喘气困难。走一段路、起身或吃一顿饭都会让心力衰竭患者倍感疲倦。患者躺下后,胸口就开始产生“下沉感”,之后变得焦虑且无法入睡,形成恶性循环。
心力衰竭现状有哪些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心脏的肌肉不能有效地将血液从心脏排出,而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缺血、淤血以及器官功能失调,这就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本身的病变,例如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时,心脏有一部分肌肉坏死,不能收缩,此时心脏就失去了“供血”的功能。其他的疾病,如长期的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可以最终引起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最典型的表现是活动后心慌、气短。正常人走3-5层楼梯,会感到心跳加快,有些气喘,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但是心力衰竭的病人就不是这样。走几层楼梯后就感到严重气急,心脏像要从嗓子眼儿跳出来,而且即使休息20-30分钟,仍感到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心跳越来越快。病情加重者走平路都气急,医学上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有的心力衰竭病人晚上睡觉时会突然憋醒,觉得气不够用,呼吸困难,需要马上坐起来,大口喘气,才会逐渐地好转。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的病人需要整夜坐在床上,医学上叫做“喘坐呼吸”
以上就是对心力衰竭现状有哪些的相关介绍,患有心力衰竭患者平时的治疗非常关键,在治疗期间不可自己盲目服用药物或者减少药量,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如果治疗期间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就要及时去看医生。同时平时也要多休息,避免过于劳累。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又叫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简称心衰。是一组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损害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或心室充盈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心衰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心力衰竭严重危害心脏病人的身心健康。
导致心脏衰竭的几个原因
所谓心肌衰竭指的是非继发性心肌肌原纤维的收缩能力出现故障而引发的,此时泵功能障碍是原发的。心肌因种种原因收缩无力,有能喷射足够的血液到外周的血管中去以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时,就发生心力衰竭。心肌衰竭是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哪些中的一种。
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如果患者还患有心脏瓣膜这种疾病,因为心肌承担的压力过重而出现心肌肥大和心脏扩大,继则心肌收缩性相对不足而导致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是继发的,在除去瓣膜障碍时较易逆转。由心肌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在晚期往往也伴有心肌损害。疾病一旦诊断出来就要及时的治疗才能避免病情的加重。
心脏本身的疾病会引发心力衰竭,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心脏以外的疾病,如急性肾炎、中毒性肺炎、重度贫血、溶血、大量静脉补液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等等,也可以引起心力衰竭。积极的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才能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