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后头晕怎么回事
针灸后头晕怎么回事
。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
(3)体位原因一般来说,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
(4)环境原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上面内容中让我们明白了针灸之后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头晕的各种因素,如果针灸之后头晕的话,那么有可能是自己针灸不合适,或者是选择到医院不正规所造成的一种不良现象,但是也有可能是针灸之后的副作用,这样的症状也有可能是正常的,不管什么原因,都需要做个及时的检查。
头痛能针灸吗
头痛一般可以针灸主穴:百会、风池、太阳。肝阳上亢,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可以针灸太冲、阳陵泉。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可以针灸头维、中脘、丰隆。
针灸改善眩晕
眩晕的针灸治疗
(1)体针
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2)耳针
选用肾、神门、枕、内耳、皮质下。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3)头针
选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眩晕的针灸治疗,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治疗眩晕,眩晕的患者还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保持心情的平和。
中医治疗失眠的简单方法有什么
中医认为失眠“病位在心”,是心出了问题。有些人思虑过多,忧伤过多,操劳过多,心和脾就会受到影响,从而气血虚弱,心神失养,导致失眠。心脾两虚的人,往往多梦易醒,且伴有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症状。
中药方:
女贞子30克,酸枣仁15克,石莲子10克,五味子5克,琥珀末(泡)4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午和晚上各服1次。可连服5~7日。
采用针灸治疗
一、实证
1、 肝郁化火 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针灸治疗:行间、足窍阴、风池、神门等穴,针用泻法。
2、 痰热内扰 失眠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针灸治疗:内庭、公孙、丰隆、风池、神门等,针用泻法。
二、 虚证
1、阴虚火旺心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针灸治疗:大陵、太溪、心俞、百会、风池、神门等,针用补泻兼施。
2、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不安,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针灸治疗:脾俞、百会、心俞、三阴交、神门等,针用补法,加灸。
针灸的好处和坏处 针灸的坏处
有的针灸场所没有严格按照一人一针一穴的原则,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消毒措施,这种情形下,感染传染病的危险很大。
要避免针灸传播疾病,就要注意及时将针灸针放入消毒液浸泡,进行高温高压消毒后,再重复使用;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的针灸针,用完后立即丢弃。
针灸操作方式正确,患者除了在进针时会感到有轻微的疼痛感,扎针部位或身体可能出现酸麻,重胀或舒适的感觉,但也有人可能出现晕针的情况,表现为面色发白,精神疲倦,头晕眼花,恶心想吐,甚至出现心慌出汗,突然昏倒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一时性脑缺血,缺氧所致。初次接受针灸的人由于精神紧张,或是针灸时过于饥饿,亦或是出汗,出血后体虚所致;此外针灸时施术者手法过重,施针环境不好,也是引起晕针的常见原因。
有的人对于针灸的方法不太适应,在接受针灸时,针刺局部有可能出现皮下出血或局部过敏反应,一般表现为微量皮下出血,局部可能出现小块青紫,这种情形多会自行消退。若青紫面积较大,并且影响活动功能,可以先冷敷止血,24小时后再热敷,促进皮下出血吸收,几天后便会自愈。
颈椎病用中医针灸能好吗?
针灸能不能治疗颈椎病这个问题只要我们尝试了当然就能知道结果了,其实针灸是可以用来治疗颈椎病的,具体我们应该如何采用针灸及时来治疗颈椎病呢。
针灸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但已有年轻化倾向。由于人体的退行性变,即人体自然老化、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膨出,或颈椎正常生理弯曲改变后刺激肌体产生的症状。中医认为,由于肝肾阳虚、风寒湿侵袭,或血瘀阻络所致,属于“骨痹”范畴。颈椎病可分为5种类型:
一、颈型即落枕型:症状发作时颈项疼痛,并牵连到背部,不能俯仰旋转,可有一段时间的缓解。
二、神经根型即痹症型:以颈神经根受压为主的颈椎病。颈、肩、背部持续性隐痛或酸痛,有时一阵一阵地剧痛;疼痛向单侧或双侧前臂放射,手的握力减弱,手中握物突然掉落,手指感到麻木、疼痛。此型最常见。
三、椎动脉型即眩晕型:颈椎不稳定,常与头、颈转动有关。刺激或压迫颈稚动脉使其扭曲、狭窄、闭塞,导致头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症状,甚至头脑清醒但突然摔倒。
四、脊髓型常见头晕症状,单侧或双侧下肢神经机能降碍,有“踩棉花感”,行动笨拙,甚至不能站立和行走,大小便障碍。
五、交感型:症状复杂,多数有轻微颈、肩痛,头昏、头胀、头痛、偏头痛,枕部痛,视物模糊,眼发涩、流泪,眼窝胀痛,一侧面部或头、颈、手、脚多汗,手麻木、肿、发凉、疼痛,血压升高,头昏眼花,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蠕动增加或嗳气。 - - 针灸治疗颈椎病作为一种副作用小、疗效好、费用低的方法,值得推广。针刺配以电针艾灸等方法可以消除水肿,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对于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有时可有立竿见影的奇效。针灸可以改善血流速度, 提高血流量,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 降低交感神经兴奋, 增大椎动脉内径,从而改善脑干网状结构、前庭神经核区和内耳的缺血,具有较明显的改善自由基代谢紊乱的作用。而且这种针刺效应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 与疗程有一定关系。
当有头晕、颈肩臂疼痛、麻木症状时,及时到针灸科就诊,以免病情迁延难愈。尤其是颈性眩晕,多数病人只考虑内科疾病,而忽视颈椎病的确诊,贻误了病情。经针灸治愈后,平时还需注意颈椎保健,才能避免病情的复发。
上文我们介绍了中医里面非常神奇的一种疗法就是针灸的疗法,大家对于针灸的治疗原理可能并不熟悉,但是应该知道针灸在治疗很多疾病上面是很有疗效的,例如我们采用了针灸来治疗颈椎病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减肥副作用有哪些
针灸减肥可能会感染传染病,这是因为所用的针灸器具没有进行消毒而引起的,所以,一定要把针灸器具严格消毒干净。针灸减肥还可能会出现晕针昏迷的状况,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内脏损伤,因此,对针灸减肥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
针灸减肥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去接受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针灸减肥无须节食,但需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以及营养均衡即可。针灸减肥要求减肥者有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切忌在针灸减肥后暴饮暴食,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反弹。
在针灸减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反应,比如口渴、疲劳、厌食等,出现这些症状无须过于担心,一段时间后自然会消失。但是,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的时候,应当立即停止针灸,以免影响到生命健康。
以上是关于针灸减肥的常识,虽然针灸减肥的副作用比较少,但是对针灸减肥的器具设备专业性要求则非常高,因此,切记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针灸减肥。
不当针灸有什么风险
年来,针灸保健、针灸减肥、针灸治疗各种疾病等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经过节食、健美操、减肥茶、减肥药的热浪后,那些渴望拥有娇美身材的女士纷纷迷恋上了扎针。
看似安全的中医针灸治疗,其实也存在相当的风险。我就遇到过一位患者,被家人送到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外科就诊时,医生惊讶地发现,一周内,针灸针从患者臀部左侧,经盆腔、腹腔、移动到腹部肚脐眼处,断针在体内移动这么长的距离,实属罕见。幸运的,断针在移动时没有刺破体内的血管或脏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断针或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其原因有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进针前失于检查,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或弯针、滞针未能进行及时正确处理等。
可见,为了防止折针,操作前应认真仔细地检查针具,对认为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操作中应避免过猛、过强的行针;在行针或留针时,应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体位,如抬头接手机和扭曲身子与人谈话等;操作者在针刺时注意不要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应留部分针身在体外,以便于针根断折时取针;在进针、行针过程中,如发现弯针时,应立即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行针;对于滞针等亦应及时正确处理,不可强行硬拔;万一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操作者必须保持镇静,嘱患者勿更动原有体位,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送急诊处理。
患者在接受针刺过程中,若突然出现胸闷、恶心、头晕、出汗,甚至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或抽搐、晕厥,很可能是“晕针”。晕针多因精神紧张、饥饿、疲劳,或因医生针灸手法刺激过大而导致。发生晕针时,医生应迅速把针取出,让晕针者平卧,并按压相应的穴位,很快就能缓解症状。严重者要给予必要的药物抢救。
总之,对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人,在针灸前要向病人解释清楚,使其消除紧张情绪。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前须安神定志,先吃点东西,选取卧位或舒适的体位。医生也应采用适度的刺激手法,以避免晕针的发生。另外,有些穴位如风池、肩井、合谷、足三里、委中、承山、三阴交、涌泉等,对针灸反应较敏感,容易引起晕针,医生在扎这些穴位时,应加倍小心。
晕针该如何进行处理呢
晕针是指在进行静脉注射或者是肌肉注射的时候,身体的异常反应,出现晕倒的现象。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主要是精神紧张所致。
在进行注射发生晕倒的时候,需要认真的分析鉴别是否是由于所注射药物过敏导致,如果是过敏需要及时的进行抢救。如果是由于晕针引起,需要进行安抚,放松心情,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
出现晕针时,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扶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予温茶或糖水,即可恢复。重者可刺人中、素俊⒛ 诠亍⒆闳里、灸百会、关元、气海。若病情危急则应配合其他抢救措施。为避免晕针,对初次受针刺者,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采用舒适体位,选穴少、手法轻;对身体不适者,休息后再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患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心慌气短、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脉象微弱、出冷汗,甚至血压下降、四肢厥冷、不省人事、二便失禁等,这就是所谓的晕针。晕针常是由于患者精神紧张、体质虚弱、饥饿疲劳、体位不正及施针者手法过重,使脑部暂时缺血所致。晕针出现后应立即将针全部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轻者可饮用热茶水或糖水;重者用指掐或针灸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或灸百会、关元等穴,必要时应用其他急救措施。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患者出现了晕针的现象发生,这样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因此出现了晕针的患者可以学习上述的方法来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够避免患者出现晕针的现象了,那么最后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仆参的功效与作用 仆参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仰卧位。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消肿止痛,醒神清脑。
主治:眩晕,头痛,腰骶痛,外髁肿痛,足跟痛,腿痛转筋。
配伍:配太溪,昆仑,治疗头痛,眩晕;配申脉治疗足跟痛。
各类头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1 风热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口渴心烦,鼻塞头痛,喜凉畏热,舌苔薄黄,脉浮数。 针灸:主穴,风府、风池、外关、太阳。配穴,前头痛取上星、印堂。
2 风寒头痛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无汗不渴,脊背酸痛,偏头痛、正头痛或后头痛,喜热畏寒,舌苔白滑,脉浮滑。 针灸:大椎、风府、列缺,后头痛配昆仑。
3 风湿头痛
症状:微热恶风,肢节酸痛,头痛身重,一身尽痛,遇风益甚,小便赤涩,舌苔腻,脉浮缓。 针灸:主穴,风府、大椎、丰隆、头维,配穴,三阴交、阴陵泉。
4 风火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目赤肿痛,卧寐不安,多惊多怒,头痛而晕,耳鸣口苦,舌绛苔黄,脉弦数。 针灸:主穴,风池、合谷、大敦、行间。配穴,偏头痛配侠溪、率谷;巅顶痛配通天、百会。
5 气虚头痛
症状: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厌食,倦怠少气,朝轻夜甚,自汗出,脉洪大。 针灸:主穴,气海、关元、足三里、百会。配穴,太白。
6 血虚头痛
症状:怔仲健忘,发热体倦,夜不能寐,头痛目涩,精神不振,面白唇淡,纳差,脉沉细。 针灸:主穴,心俞、膈俞、脾俞、足三里。配穴,气海。
7 肝肾阴虚
症状:头目眩晕,头部空痛,腰膝酸软,耳聋齿摇,遗精梦泄,潮热盗汗,咳呛颞红,脉象细数。 针灸:主穴,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配穴,攒竹、鱼腰。
8 痰厥头痛症状
头眩眼花,头痛如裂,恶心烦闷,四肢厥冷,呕吐,舌苔滑腻,脉弦滑。 针灸:主穴,中脘、丰隆、头维、太阳。配穴,百会、阴陵泉。
偏头疼针灸的效果好吗
灸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而且较之针刺疗法也更为安全。我国晋唐时期曾一度风行灸疗,当时的一些著名医家都极力推崇灸法,有的甚至抑针扬灸。实际上,灸法如应用不当,亦可发生意外事故。这是由于古代缺乏消毒概念和条件,加上缺少有效的抗炎措施,容易发生感染和招致严重后果。晕灸,在古人的临床实践中十分多见,现代,灸法意外较为常见的除晕灸、感染外,尚有过敏、中毒等。下面来看看晕灸的症状及处理办法: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太阳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直刺0.8~1寸,要有一定深度,以针感向眼内或目上放散为佳,如针下有硬物感为针尖到达颞骨,可将针退出两分。
印堂穴:两眉头的中间。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直达鼻根部,出现酸胀感。
四神针穴: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四针均向外平刺。
晕灸的临床表现
晕灸,一般分为以下三期:
1、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
2、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3、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着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
晕灸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患者在取针后数分钟乃至更长时间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迟晕灸,应特别注意。晕灸怎么办?晕灸的处理方法,一起来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