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腹癌可以治好吗
壶腹癌可以治好吗
一、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尽可能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结合手术、化疗、放疗、免疫以及内分泌治疗等治疗手段进行系统、全面的综合治疗。在评估各种切除范围的术式时,不能忽视综合治疗的意义。应强调支持治疗的重要性。由于进行放疗、化疗等对机体具有侵害作用的治疗手段,加上进展期病人本身体质虚弱,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的营养、免疫等方面的支持治疗,以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帮助病人完成其他辅助治疗。
二、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一)根治性切除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935年whipple首创胰头癌根治术。后人为纪念其贡献,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称为whipple手术,并沿用至今。鉴于Whipple手术已成为规范化手术,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己很低,因而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施行的术式。但由于临床上胰头癌的早期诊断困难,确诊的胰头癌多为进展期癌,部分病例癌肿又侵及周围血管,如门静脉、肝动脉等,因而切除率低、复发率高是其不利之处。
2.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973年日车首先开展了合并主要血管切除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94年土屋调查了日本9个单位510例胰头癌,手术切除率43.7%,其中区域性切除术达30%。国内近年逐步开展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认为扩大切除术可显著提高胰头癌的切除率,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但均未提及5年生存率。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范围包括肝总管以下的胆囊、胆道及周围琳巴结,肝总动脉右下方的软组织及淋巴结,腹腔动脉千周围淋巴结,远端1/3~1/2胃及10cm空肠上段及周围淋巴结,胰腺切缘在腹腔动脉或腹主动脉左缘,腹膜后广泛淋巴结廓清,胰头神经丛、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神经丛、腹膜神经丛完全廓清以及积极地合并门静脉切除。该项手术的施行,使过去认为不能或不适合切除的胰头癌得以切除,提高了手术切除率。
(二)姑息性手术
晚期壶腹周围癌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时机,引起胆管、十二指肠梗阻和/或胰管梗阻,黄疸呈进行性加深,进而影响肝肾功能,导致呕吐频繁、不能进食、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负氮平衡,全身情况迅速恶化。病人的消化不良、上腹及腰背疼痛随着胰管梗阻、胰内压增高而日益加重,病情严重者不能平卧,日夜蜷屈床头,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针对此类病人可酌情考虑姑息性手术,以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姑息性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内、外引流术解除胆道以及胰管梗阻。
另外,缓解腹部或腰背部疼痛也是姑息性手术的目的之一。壶腹周围癌特别是胰头癌侵袭腹膜后神经丛,可引起顽固性疼痛,妨碍病人的休息和睡眠,严重影响著病人的生活质量。手术缓解疼痛是近十几年开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如腹腔神经丛切除术、放射及化学性内脏神经去除术、局麻药物注射阻滞内脏大神经等,因这些方法又存在伴有顽固性腹泻、疼痛缓解时间短等缺点而未被广泛采用。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内脏大神经切断术不仅具有止痛效果好、维持时间长、不伴有难以控制的腹泻等优点,而且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基本上不会加重手术创伤和延长手术时间。在行胆肠或胃肠吻合术时附加该手术,可以提高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
2.化疗
壶腹周围癌和其他腹部肿瘤一样,由于全身化疗用药量大,毒副作用多,病人不易耐受.加上疗效也不够理想,故现已少用。目前一般主张采用区域性化疗。由于壶腹周围癌特别是胰头癌对大多数化疗药具有异常的抗药性,必须使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达到治疗要求,而胰头癌义属缺血性肿瘤,瘤体中心为低血管区,要克服这一特殊情况,唯有从肿瘤的供血动脉灌注大量化疗药,以便使瘤区的药物浓度达到治疗的要求。然而,从目前的临床报告看,虽然单纯的区域性化疗的疗效稍好于全身系统化疗,但并没有预期的效果,其最大的优点是全身的副反应相对较轻。但由于胰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低反应性.决定了单一的区域性化疗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因此,目前主张在术前或术后联合放疗、化疗.以加强辅助治疗效果。
3.放疗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者,则可以考虑放疗。
4.介入治疗
适用于已经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壶腹周围癌患者。通过ERC先作Oddi括约肌切开或行PTC,在癌肿狭窄部之间的胆管近远侧安置可扩张的网状支架,使狭窄部撑开.有利于缓解胆管梗阻的症状。
胃出血的病因
1、胃、十二指肠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糜烂、应激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息肉、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瘤、胃粘膜脱垂、手术后吻合口溃疡、套叠、胃肉芽肿病变、十二指肠憩室。
2、食管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责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裂孔疝、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食管良性肿瘤、食管憩室。
3、血管病变:主动脉瘤、脾动脉瘤、胃壁内小动脉瘤、血管瘤、胃粘膜下动静脉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4、肝胆胰疾病: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症、肝癌伴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阻塞综合征、胆道出血、壶腹癌、胰腺癌侵犯十二指肠、急性胰腺炎。
5、全身性疾病和其他: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肺原性心脏病、肺气肿合并感染、凝血机制障碍、白血病、紫癜、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淋巴瘤、尿毒症、淀粉样变性、结节病。
胆汁性肝硬化是怎么引起的
1.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常见的原因为胆管系统的阻塞,如胆石、肿瘤(胰头癌、Vater壶腹癌)等对肝外胆道的压迫,引起狭窄及闭锁。在儿童患者多因肝外胆道先天闭锁,其次是胆总管的囊肿、胆汁性肝硬化等。胆道系统完全闭塞6个月以上即可引起此型肝硬化。
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本病在我国很少见,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自身抗体与相应抗原可形成大的免疫复合物,通过补体系统引起免疫损伤。肝内外的大胆管均无明显病变,门管区小叶间胆管上皮可发生空泡变性及坏死并有淋巴细胞浸润,继而小胆管破坏并出现淤胆现象,纤维组织增生并侵入、分隔肝小叶,最终发展成肝硬化。
黄疸的症状
黄疸的症状
1、发热:黄疸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同时还伴有畏寒。肝脓肿、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时常先有发热,而后才出现黄疸。
2、腹痛: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3、皮肤瘙痒:患者会觉得皮肤瘙痒,而且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但是溶血性黄疸就不会有皮肤瘙痒的症状。
4、尿、粪便的颜色: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5、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与呕吐:病毒性肝炎者在黄疸出现前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多数患者同时厌油腻食物。
6、消化道出血:黄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多见于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7、巩膜及皮肤黄疸的色泽:根据黄疸的色泽可初步判断黄疸的病因或种类,呈浅黄色或金黄色时大多为肝细胞性黄疸,呈暗黄色或黄绿色时大多是为梗阻性黄疸梗阻时间愈长,黄疸呈黄绿色愈明显。
8、皮肤其他异常: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肤有色素沉着,同时有肝掌、蜘蛛痣或颈胸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腹壁静脉显露曲张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9、肝脏肿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时,肝脏呈轻度或中等肿大,质地软,表面光滑,常有压痛;肝脏轻度肿大、质地较硬、边缘不整齐或表面有小结节感多见于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脏多呈变硬缩小表现;
10、脾脏肿大:黄疸伴脾脏肿大时,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贫血以及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等疾病。
11、胆囊肿大:黄疸伴胆囊肿大时,多提示胆总管下端有梗阻存在,多见于胆总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或肝门部有肿大的淋巴结或肿块压迫胆总管。
12、腹水:黄疸伴有腹水时,多考虑为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晚期或系肝癌,或者胰头癌、壶腹癌等发生腹膜转移等。
壶腹周围癌发病机制
VPC一般体积较小直径多为1~2cm,很少大于3.5cm癌肿起源于壶腹 ,本身多柔软呈息肉样,表面可糜烂、充血易缺血坏死,因此常引起间歇性梗阻,很少达到完全性梗阻。起源于乳头单层柱状上皮的癌肿呈小的乳头状易缺血、坏死、脱落和出血;来自胰管和胆总管末端黏膜者多呈结节状或肿块型浸润性大较坚硬,可形成溃疡;来自十二指肠降部内侧黏膜时癌肿多呈溃疡型;来自胰头腺泡时常呈浸润性生长坚硬呈肿块型,常压迫邻近组织VPC扩散方式主要是沿胆管及胰管或十二指肠黏膜扩散由于肿瘤的恶性程度低,转移少因此病程较长。
肿瘤大体标本呈息肉型或结节型、肿块型或溃疡型。大多为分化好的腺癌分化不好的腺癌约占15%如出现症状则已有3/4肿瘤侵及主胰管。组织学分类除腺癌外余为乳头状癌、黏液癌、未分化癌、网织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类癌。由于癌肿的特殊位置很容易阻塞胆总管和主胰管,致胆汁及胰液的引流不畅以至阻塞,引起梗阻性黄疸及消化不良,亦可直接浸润肠壁形成肿块或溃疡加之消化液、食物的机械性损伤,可引起十二指肠梗阻与上消化道出血其转移方式有:
1.直接蔓延至胰头、门静脉及肠系膜血管
2.区域淋巴结转移如十二指肠后、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头上下等处的淋巴结转移
3.肝转移。晚期可有更广泛的转移
导致胰腺癌误诊的原因
根据有关的调查发现,胰腺癌这种疾病之所以会出现误诊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这种疾病和生活中的一些比较常见的疾病很相似,如胰腺癌的发病位置和胃部疾病位置有点相似,有时候不注意很容易被误诊为胃部疾病。但腹痛多与饮食有关,黄疸少见,应用x线钡餐搜检及纤维胃镜搜检不难做出判别。
其次,胰腺癌出现的误诊的原因还表现在,胰腺癌在发病初期的时候喝原发性肝癌的症状也比较相似,如先有肝肿大,黄疸在后期呈现,腹痛不因体位改动而转变,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扫描可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除了以上两个导致胰腺癌出现误诊的原因以外,日常生活当中与胰腺癌的症状比较相似的疾病还有很多,如壶腹四周癌:这类癌症一般发病原因较多,而且也会伴有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容易被误诊。而壶腹癌开端为息肉样突起,癌自身质地软而有弹性,故惹起的黄疸常呈动摇性;腹痛不显著,常并发胆囊炎,重复寒噤、发烧较多见。
胃出血的原因 肝胆胰疾病
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症、肝癌伴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阻塞综合征、胆道出血、壶腹癌、胰腺癌侵犯十二指肠、急性胰腺炎。
肿瘤标志物看哪个科 肿瘤标志物高是癌症吗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癌症。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产生和释放的某种物质,释放到血液当中,但并不是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就一定是癌症。举个例子来说,如CA199这个指标,除了在胰腺癌、胆囊癌、壶腹癌有一些增高外,在某一些消化道的炎症性疾病,如胰腺炎、胆囊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也会升高,但是这种升高一般都是在正常值的两倍以下。
有些人可能看到这种升高就非常紧张,但其实没必要。因为有些指标有广谱性,并没有特异性。如果发现有增高,肯定要去监测它的变化。因为升高也分程度,如果是轻度的升高,一般只要监测就可以了;如果是明显的升高,升高正常值大于三倍、四倍、五倍,那确实还是要引起相当的重视,还是要明确升高的原因。
胰腺癌的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上,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可与常见的肝胆、胃肠疾病相混淆,如果经对症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逐渐加重者,应针对胰腺癌进一步进行各种检查,以排除或早期发现胰腺癌。
如出现腹部隐痛或饱胀不适,应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相鉴别。当出现黄疸时,应首先区别黄疸性质。如B超检查肝内外胆管无扩张,应查“三抗” 及肝功能,排除肝炎可能。如系肝外胆管阻塞时要与胆总管下端结石、胆道良性狭窄、慢性胰腺炎、壶腹癌、胆管癌鉴别,需要时可检查CT及ERCP,以明确胆道扩张的程度和病变的部位、性质。如出现胰腺区肿块时,应与腹膜后肿瘤、肾肿瘤、胃癌、胰腺区淋巴结肿大相鉴别。
生活中的癌信息
嗅觉丧失是脑肿瘤的第一个信号 脑内肿瘤首先压迫的是嗅觉中枢及嗅神经,使嗅觉信息不能正常传入或传出,导致嗅觉障碍乃至丧失。继而肿瘤增大压迫交叉神经,使视觉减退,以及出现头痛、思维减退等现象。因此,嗅觉的减退比视觉障碍和出现头痛要早得多。
黄疸当心壶腹周围癌老年人突然出现黄疸,而且黄色越来越深,使全身皮肤和巩膜呈现金黄色等现象,首先想到患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以外,还应当心是否患了阻碍胆汁排入肠道的胰头癌、胆管下端癌或壶腹癌。 老年斑突然增多要防癌 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老年斑类皮疹,而且迅速增多、增大,不仅限于头面部,也可播散到颈、躯干和四肢,常伴有剧烈瘙痒。上述症状常合并恶性肿瘤,多数为腹部腺癌,也有白血病或淋巴系统肿瘤。
时常晕厥当心癌瘤 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特别是老年患者易出现晕厥症状,表现为突然眩晕、短暂的意识丧失、失语或口齿不清,严重者会发生一侧或双侧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几秒钟或数分钟后症状消失,或数小时后缓解。癌瘤亦能引起晕厥,如颈部淋巴瘤、甲状腺肿瘤、肺癌等。
壶腹部肿瘤治疗
首先,一般腹部肿瘤可分为消化道肿瘤,泌尿系统肿瘤,以及一些妇科肿瘤。一般最常见的腹部肿瘤有胃癌、肝癌、大肠癌这三种,不仅常见,而且对人体伤害也大,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最后,腹部肿瘤通常做法是进行手术,结合放疗化疗以及再术后中药调理。如果通过检查确认为良性肿瘤可以直接切除,并不需要放疗化疗;但是要注意如果是恶性肿瘤比较小的肿块可以直接放化疗治疗,只有较大的肿块可以考虑先切除一部分然后再放疗化疗,当然也有不需要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直接吃中药治疗的要看具体的肿瘤发展阶段决定。
注意事项:腹部如果发现疼痛或是肿瘤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尽早检查,尽早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可以选择哪些检查项目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与胃镜检查同做可起到互补的作用。通常在检查前8~12小时病人应禁食,检查前4小时应禁水。通过钡餐检查可观察到的病变有:
1.食管病变。食管癌、息肉、平滑肌瘤、食管静脉曲张或狭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溃疡、憩室、食管裂孔疝、食管纵隔瘘。
2.胃部病变。胃癌、息肉、外压性改变、胃石、胃溃疡、胃扭转、胃黏膜脱垂、幽门梗阻等。
3.十二指肠病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变形、憩室、肿瘤、狭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胰头癌、壶腹癌等。一般来说,胃镜对观察胃黏膜病变较好,而X线钡餐检查对胃形态、黏膜下或外压性病变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