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样预防腰突症

怎样预防腰突症

1.保持腰椎的正确姿势,坐姿时应选择高且有靠背的椅子,卧位应选择硬板床。

2.在一定的时间内,应随时调节体位,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如久坐,尤其长时间弯腰,最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

3.功能锻炼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和消除腰椎间盘周围软组织的水肿,延缓和防止腰椎间盘突出,如:①腰部的伸展运动;②“鱼跃式”腰背肌锻炼。

4.注意腰部的保暖,避免受凉。

5.已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平时应配带腰围,限制腰部活动,避免加重病情或复发,卧床后可解掉腰围。

6.应尽早地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延误病情,给自己带来痛苦,给治疗增加难度。

其次,保健锻炼要科学。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平时要加强腰背肌和腹肌的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最常用的锻炼姿势学名叫做“雁飞”式,即俯卧在床上,头部和腿部同时向上翘起,坚持到腰肌酸痛为止,再放松休息一下,如此反复锻炼,一次15分钟,一天两次。在各种健身方式中,不用负重的游泳锻炼较适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最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要注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要做长时间的不正规按摩,否则容易引发黄韧带肥厚,导致腰椎管狭窄。.温度变化容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注意季节变化,增减衣服,尤其是腰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抱小孩时最好贴近自己的身体,不得太远抱起孩子,否则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或病情复发。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要“逞强”搬动重物。

腰肌劳损如何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是局部软组织的损伤,而腰突症是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的症状,知道这一点就可以理解,鉴别这两个病,最简单的就是前者疼痛局限在腰部,后者会有疼痛放射到臀部,大腿,小腿或是脚的症状。

轻微的腰突症,可能只会痛到臀部,轻微的腰突症卧床休息,睡硬板床,理疗热敷就可以了,最多做做牵引;腰肌劳损就是休息就可以缓解。

腰椎间盘突出如何预防

1.加强锻炼,强身健体

腰突症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退变,腰部外伤和积累劳损。因此通过锻炼,骨骼和腰背肌就会坚强有力,神经系统反应就会敏捷,于是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动作才会准确、协调,腰椎才不易发生损伤;同时运动有利于减轻腰椎负荷,延缓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从而防止腰突症的发生。锻炼的方式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如做广播操、健美操、打太极拳等各种体育活动均可。

2.保持正确的劳动姿势

正确的姿势不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能防止腰部肌肉劳损,延缓椎间盘退变,从而有效预防腰突症。

下面是几种有助于保护腰椎的常用姿势:

站立劳动者:髋、膝关节微屈,以15度左右为宜,自然收腹,双侧臀部肌肉向内收缩,使骨盆前倾,腰椎变直。

坐位工作者:调整坐椅的高度恰好使双膝关节能自由屈伸,上腰椎与靠背椅贴近,保持脊柱伸直。椅子坐板不能太窄,应能托住双侧大腿为宜。

因工作性质需要半弯腰的劳动者(如炊事员、理发师等):保持下腰部伸直,两足分开与肩平行,使重力落在双髋关节和双足上。弯腰搬重物时应先伸腰部,然后屈髋下蹲,再用力伸直髋、膝关节,挺腰将重物搬起;集体抬动重物时,要挺胸直腰,先屈髋下蹲,然后同时托起重物。

3.做好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经常弯腰劳动者或挑重物者,可用宽腰带加强腰部的稳定性。但宽腰带只能在劳动时应用,平时要解下,否则可导致腰部力量减弱,甚至腰肌萎缩,反而产生腰背痛。

无论什么劳动,什么职业,在某个固定姿势下,劳动时间都不要太久。特别是弯腰或反复扭转身体的工作,要定期更换姿势,使疲劳的肌肉得到休息。

汽车驾驶员长期在坐椅上承受颠簸、震动,久而久之,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加,易引起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盘突出。所以驾驶员要有一个设计合理的坐椅,注意坐位的正确,避免或减少震动。驾驶期间要适当的让腰部活动和休息。

风寒湿的侵扰,可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小血管收缩和肌肉痉挛,引起腰腿痛。腰背肌肉持续性痉挛,可导致椎间盘内压力升高,诱发腰突症。因此,无论是在生产劳动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避免风寒湿的侵扰。

妇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内分泌的改变,下腰部和骨盆的肌肉、关节囊及韧带松弛,下腰椎负荷增大,椎间盘内压升高,容易发生腰突症。因此,在妊娠期、哺乳期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4.戒烟

吸烟过多也能发生腰背痛,这是因为烟叶中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血管收缩,血管壁缺血缺氧,椎间盘营养状况恶化,从而加速椎间盘退变。同时,吸烟可引起咳嗽,严重的咳嗽又会引起椎间盘内压力升高,促进椎间盘退变,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故应戒烟。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针灸治疗

基本治疗:(1)电针法1)取穴主穴:环跳、阳陵泉、夹脊穴(受压神经相应节段)、绝骨、关元俞、大肠俞。配穴:分二组。一组肾俞、委中、八髎、秩边、承山;二组髀关、上巨虚、足三里、冲阳。2)治法如主穴疗效不明显显添加配穴。单侧型腰突症取患侧穴,双侧型或中央型腰突症取双侧。用28号3寸针,环跳进针2.2寸;余穴进针1.2寸。得气后,用G6805-2电针仪平补平泻法,中强刺激。再以一组(单侧型)或二组(双侧型或中央型)电极分别连接环跳穴和夹脊穴。采用断续波,波宽0.1ms,固定电流以患者耐受为度,频率60HZ,留针20分钟。配穴治法相同。亦......

腰椎间盘突出如何预防

1.加强锻炼,强身健体

腰突症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退变,腰部外伤和积累劳损。因此通过锻炼,骨骼和腰背肌就会坚强有力,神经系统反应就会敏捷,于是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动作才会准确、协调,腰椎才不易发生损伤;同时运动有利于减轻腰椎负荷,延缓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从而防止腰突症的发生。锻炼的方式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如做广播操、健美操、打太极拳等各种体育活动均可。

2.保持正确的劳动姿势

正确的姿势不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能防止腰部肌肉劳损,延缓椎间盘退变,从而有效预防腰突症。

骑自行车把腰突治好了真的吗

不是真的。

目前并没有骑自行车把腰突治好的相关医疗案例资料,可见骑自行车把腰突治好了是比较夸张的说法,适当的骑自行车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但不能彻底治愈,如需治愈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才行。

另外腰突症是一种肌肉骨骼类的慢性病,症状容易反复发作,若康复后,为了长期预防腰突症状复发,也可以长期坚持骑自行车,预防疾病发作。

得上腰椎盘突出可以治好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的主要原因。由于用一般的物理学方法无法查出腰椎间盘是否突出,难以明确诊断,故在没有CT和核磁共振(MRI)的年代,腰腿痛常被冠以“坐骨神经痛”或“梨状肌综合征”,甚至是“老寒腿”等病名。

随着CT和MRI在临床上的应用,腰突症的诊断已不再是难题。与此同时,治疗手段也有了突破性进展,让患者有了更多选择。

以下两种情况可考虑到疼痛科诊治:一是诊断明确的腰突症并有手术指征,但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二是CT检查没发现腰突改变,但患者却腰腿疼痛不已。这类患者在临床上绝非少数,此时应做MRI检查,以明确是否有间盘变质,即黑盘病。黑盘病与腰突症一样是腰腿痛的根源,临床上又称之为盘源性下腰痛。

疼痛科采用的目前最先进的介导下微创技术—水刀髓核吸除术、双极水冷间盘成型术或三氧疗法及射频疗法等,不用开刀,只需在局麻下在腰椎处扎一两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和疗效好等优点。

怀孕期间易得腰突症

去年年初,陈女士怀孕5个多月时,腰总是隐隐作痛,她以为是宝宝的重量增加了腰部负担,等生完孩子自然会好,忍忍就过去了。

生完孩子后,因为工作忙,刘女士将怀孕时的腰痛以及医生的产后嘱咐抛在脑后。不久,她就感觉腰部痛得厉害,并常感觉腿有点麻痛。到后来一弯腰疼痛就加剧,甚至无法抱孩子,这让刘女士痛苦不已。

到医院经过诊断,刘女士原来是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让她不解的是,自己年纪轻轻,又没有什么不良生活习惯,怎么会得这病呢?

“怀孕期间,内分泌激素发生改变,孕妇体内的各种韧带比较松弛,为胎儿娩出做准备。此时,腰部关节韧带、筋膜松弛、稳定性减弱。”怀孕时子宫内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为几千克的胎儿,增加了腰椎的负担,而且这种负担持续存在。在此基础上,若有腰肌劳累和扭伤,就很有可能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准妈妈要预防‘腰突症’,怀孕期间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增加腰部负担,注意腰部的保暖。”周红刚说,平卧睡觉时,可在膝关节后方垫上枕头或软垫,使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以减少腰部后伸,使腰背肌肉、韧带、筋膜得到充分休息。

另外,坐月子时睡觉姿势不正确,半躺时腰背部悬空,局部过度受力,时间久了造成软组织慢性损伤,形成腰肌劳损等慢性腰痛,如果大幅度起身弯腰很容易引起“腰突症”。

发现“腰突症”需及时治

准妈妈如果出现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或一侧下肢痛麻,疼痛常向臀部、大腿、小腿外侧及足底放射;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时都会使疼痛和腿麻加重,腰部活动时疼痛加剧,卧床屈膝休息常能使疼痛减轻;疼痛发作多属突然性、周期性(经休息明显好转后又突然发生)等症状,就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警告信号,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去医院检查。

“早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卧硬板床休息、牵引、理疗等作为主要治疗方法。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可以缓解。”如果保守治疗3个月后症状仍没有缓解,那就建议采用微创或开创性手术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不同年龄治疗腰突需采用不同的方法

1、膨隆型:纤维环有部分破裂,而表层完整,此时髓核固压力而向椎管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的腰突症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实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这种类型的腰突症常需微创和手术治疗。 3、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此型不但可引起神经根症状,还易压迫马尾神经,非手术治疗往往无效。 4、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前者是指髓核经上、下软骨板的发育性或后天性裂隙突人椎体松质骨内;后者是髓核沿椎

腰突症的气功治疗

腰突症即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的退变、损伤和纤维破裂,使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处向后外侧或正后方突出,压迫脊神经部或马尾神经,产生下腰部疼痛和下肢的坐骨神经痛。病人往往都是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率比女性大得多。 诊断方法 1.视诊。患者暴露腰背部,气功师仔细观察棘突连线和自然弧度,重点是:腰椎有无侧突,如有,突向何方?腰椎生理弧度有无改变?可令患者前俯后仰左右弯腰,以辩别腰椎选择性运动功能障碍出现在何处。 2.触诊。患者俯卧,气功师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尖带气沿患者脊椎两侧自上而下检查,可发现患

青少年也会患上腰突症

一般小孩子不会患腰痛病,只有到成年后才会腰痛。但目前中学生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也不少,年龄在13~18岁之间。 这通常是由于孩子的青春期提前,软骨板骨化迅速,椎间盘发育不完全,使椎间盘的柔韧性不足。腰部肌肉的力量也明显不足,在突然受外力时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 同时,孩子学习压力较大,坐姿时间过长,易引起腰部肌肉劳损。 可以选择推拿、牵引、整复治疗,配合针灸及药物治疗,方法得当,一般1个月左右症状就可明显缓解。

当心腰突症的七大病变

一、后关节退变与骨质增生:腰腿痛病史较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有后关节的退变和骨质增生。一方面腰椎间盘突出及退变致椎间隙变窄、椎间盘松弛,另一方面,上关节突的骨质增生可使椎间孔进一步狭窄,增加神经根受压机会。 二、黄韧带肥厚、钙化:慢性腰肌劳损可使黄韧带肥厚>1CM,椎板间黄韧带肥厚可使椎管狭窄而压迫硬脊膜囊,关节囊部黄韧带肥厚可压迫神经根,产生类似椎间盘突出的征象。 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或退变造成的椎间隙狭窄、纤维环松弛后突、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和椎间关节的骨质增生都可造成椎管变小,使原来

练太极拳能治腰椎病吗 腰椎病怎么练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要求动作准确,松腰松胯。建议选择师傅或者熟悉太极拳的人士指导,如果动作不对,随意乱扭,往往对腰部伤害更高。普通人都会如此,腰椎病患者应该更加谨慎,做到动作标准正确,才能有治疗效果。 腰椎病患者练习太极拳应该由轻到重,动作应当轻缓,每日的练拳的时间不宜过长。 压腿会使腰脊紧张,没有经过十分足够的训练,可能会加重腰突症状,所以建议压腿的动作少练。

中医怎么治疗腰椎盘突出方法

腰脱急性期一般在卧床休息基础上,采用中药外敷加温透治疗,并内服中药盘龙七片、七厘散等,以达到止痛目的。 缓解期则可进行针灸、推拿、牵引及快速三围牵引(即牵引的同时进行腰椎小关节的调整)。已经突出的髓核是很难复位的,即使勉强复位也不可能达到原位。而牵引和推拿可改善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从而缓解症状。此外,还可进行音频电疗等调整疗法。 恢复期则以功能训练为主,多做腰背肌肉背伸练习,以增强腰背肌肉力量,加强对腰椎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经上述方法综合治疗,约90%的患者病情可缓解,约30%患者可痊愈。 腰腿痛也可看疼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做仰卧起坐吗

不能 除了外伤以外,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是因为腰肌劳损引起的,而引起腰肌劳损主要是因为腰背部肌肉群疲劳造成的。 仰卧起坐需要通过腰肌带藏心用力,反复屈伸腰部来进行锻炼的,这种锻炼方式在一方面会增加腰肌劳损的程度,不断增加椎间盘的压力;领以方面下椎体的压力形成剪刀差,容易造成挤压椎间盘诱发脱出,加重腰突症状,所以不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坐仰卧起坐。

腰椎间盘突出和增生是不是一回事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骨质增生不是一种疾病,临床最常见的是腰突症引起腰腿疼痛,而腰椎骨质增生一般很少引起不适,如果是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或者严重骨质增生压迫神经就可以导致病变了。 建议你两种疾病治疗一定要慎重,选择专业的医生治疗,可以选择疼痛科或者有经验的骨科医生治疗,避免盲目治疗和错误的治疗。

腰突症的食疗方法推荐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按照医生叮嘱,采用正规治疗之外,患者也可以改善食谱,从饮食上治疗腰突,从而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治疗时间最短化。下面给患者们介绍一些治疗腰突的食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生活中可配合食疗,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海带25g,荔枝15g,小茴香15g。加水共煮,每日饮服一次。 (2)生韭菜(或根)500g,捣汁温服,每次500ml,每日2次。 (3)淡菜300g。烘干研末,与黑芝麻150g炒熟,拌匀,早晚各服一匙。 (4)芝麻15g,大米100g,将芝麻用水淘净,轻

三种男人注定腰不好

中医里有说到“腰为肾之府”,肾不好也常常会出现腰痛的现象,所以保护好腰部是男人很重要的事项。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三种男性最易损伤腰部。 一、太过肥胖 40多岁男性大多处于事业的巅峰期,同时是腰椎变化的一个分水岭。导致腰椎间盘突出高发的原因有很多,久坐、缺乏锻炼等都是腰椎退变的原因,但其中也有不少意想不到的因素,比如肥胖和吸烟。 据专家介绍,40多岁的男性大多处于发福期,大多数人体重超标。身体多余的每公斤体重都会增加脊椎的负荷,首先对身体轴线负重部位,即对腰椎和骶骨之间的过渡部位产生紧压。此外,如果上腹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