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专家称医院胸透缺乏保护易诱发癌症

专家称医院胸透缺乏保护易诱发癌症

目前,病人胸透时,基本是没穿防护服的“裸照”

不久前召开的广州市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陈少华的发言让在场委员都“心惊惊”:目前大部分医院在给病人做X光检查时都不提供防护服。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表明,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每年约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X射线检查包括普通X光拍片、胸透、CT、CR、DR片等检查。记者走访了广州多家大医院,发现病人在医院做X射线检查时几乎都是“裸检”,个别医院即使配备了防护服,也不会主动告知病人,因此使用率相当低。X射线检查到底会不会致癌?目前普遍存在的“裸照”X光是不是意味街坊们因此致癌的发病率更高呢?

记者调查 缺乏保护 病人大都“被裸照”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越秀区流花路的某大医院,在二楼放射科一间为病人做牙齿透视检查的放射室外,记者留意到医生穿着绿色的防护服,在与放射室有一墙之隔的观察室内,通过电脑屏幕为患者做透视检查。医生在围墙的保护下都要全副武装,患者却没有任何防护,还在医生的要求下把胸部紧贴仪器接受检查。医生告诉记者,医生不仅穿了防辐射的铅服,同时为了避免X射线外泄造成的伤害,检查室的墙壁、门、窗都是铅材质的,“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防辐射”。

记者随后走访了天河区和海珠区几家大医院后发现,目前各家医院进行X光和CT等X射线检查时,患者都是“裸检”,即使一些主打为外国患者看病的民营医院也没有配备防护服。

记者了解到,由于放射科的医生长期和X射线打交道,不少医生都有职业病。“我40来岁就满头华发。”某大医院放射科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因为X射线会破坏毛囊,不仅头发会过早花白,他的同事还患有其他职业病,比如显得苍老、手部皮肤粗糙等。该院放射科主任欧陕兴告诉记者,早期设备相对落后,每天下班后都会觉得浑身无力,近几年随着设备更新换代,不良反应才有所缓解,而且放射科医生的白血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一倍。

欧陕兴告诉记者,国家卫生部1997年就明确规定,“对临近照射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如眼睛、甲状腺、性腺等),应当进行屏蔽防护。”但遵照执行的医院很少,即使个别医院每年都会购置一批铅服,使用率也很低。以某院为例,尽管每年都会购置一批成套的铅服,但这些动辄上万元一套的防护服使用率很低,“只有病人主动要求时我们才会提供,我们不会主动告诉病人我们备有防护服。这似乎是个行规。”据这位放射科的医生介绍,因为很少有病人提出要求,一年到头铅服很少“露脸”。

“裸检”胸透危害大 成人年检勿超过1次

穿着防护服的医生都有各种职业病甚至患癌的风险,那么时下在各大医院盛行的“裸检”对病人来说不是意味着更高的风险?

医生随意开单

病人枉“吃”射线

X射线检查真的致癌吗?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医生们对此持不同的态度。

广州军区总院放射科主任欧陕兴介绍说,“射线对人体确实有伤害,但也没有必要太过于担心。”欧陕兴告诉记者,射线对身体的伤害取决于三个因素:时间、屏蔽、距离。当X射线检查在两米以外进行,伤害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在接受贴身检查的病人来说,要避免伤害,最关键的就是屏蔽,常用的方法是给非检查部位穿上防护服,例如保护性腺有铅围裙等,但遗憾的是目前各大医院为病人的屏蔽措施几乎为零;受照射时间的长短也直接影响到伤害的大小。

欧陕兴告诉记者,关于做X射线检查时给病人提供相关保护措施,在欧美发达国家确实做得相当规范,已经到了立法的层面:如果医生不给病人穿防辐射服,就会被吊销执照。

一位从事医疗放射防护几十年的专家朱志新向记者介绍了放射检查致癌的原理时说,胸透、X光、CT等放射性检查,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这些受损细胞如果没能自我修复(也可能是异常修复),就会残存于机体里,像“定时炸弹”,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下,开始疯狂复制,成为一个癌症病灶。所以说放射检查次数做得越多,诱发癌症的概率就越大。

某院一位副院长表示,常规剂量的CT检查频繁使用,病人接受曝光量大会有潜在的致癌危险,因此应当严格掌握适应症,一般频率不宜超过一年一次。对于一些疾病的筛查,如早期肺癌可选用低剂量的CT检查,病人接受辐射的量仅相当于拍X光片的一半,不影响检查效果。

另一方面,武警医院放射科的李龙主任则直接对政协委员陈少华所提的数字表示怀疑,在李龙看来由于放射致癌的病理过程是漫长的,一般要经过十年甚至几十年才会出现,而癌症的病因又是十分复杂的,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嗜好、家庭遗传背景、环境污染等,如果有病人在照CT或X光几十年后出现癌症,将无法确定他患病的原因是否与射线有关或者只与射线有关。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采访过程中,虽然不少专家对于X射线检查致癌一说看法不一,但做X射线检查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是共识。总之,医生的一致观点是对于X射线尽量少照,并且每年“吃”的射线总量有一定要求。

X射线检查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不少专家对于X射线检查致癌一说看法不一,但做X射线检查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是共识,只有将照射剂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医生只顾开单检查,却从不关心病人是否超过照射剂量,“根本原因一是经济利益,再有就是国家的医疗体制存在一定问题。”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信息时报记者。

除了医生开单过多造成病人多“吃”射线以外,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的一些做法也让放射科的专家们担忧。

例如在做介入治疗时,医生和病人同在一个检查室,医生自己都会穿上整套的防护设备,包括颈部和头部专用的。但病人却没有办法做到全面防护。因为病人有时候要进行三百六十度旋转,整个人都要暴露在射线下。而性腺、甲状腺、乳腺等器官相对更需要保护,尤其是青少年。青少年照X射线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如果直接照射下腹部和性腺容易造成成年后不孕不育,小儿骨髓受照射后患白血病的危险性要比成人大。危重病人的检查,如果病人自己站不稳或神智不清医生往往会叫上陪护的家属,而这个时候陪护人往往没有防护服可穿,难免受到“连累” 。

卫生部规定需进行屏蔽防护

国家卫生部早在1997年颁布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对临近照射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如眼睛、甲状腺、性腺等),应当进行屏蔽防护。

胸透危害较大

10岁以下儿童应杜绝透视检查

广州军区总院放射科主任欧陕兴告诉记者,做X射线检查,关键是避免短时间内大剂量的检查,比如胸透就是剂量较大的一种。因此,欧陕兴建议病人在必要检查时尽量选择拍片而不是透视,“一次透视的剂量相当于拍十张八张片。”但目前来讲,透视和拍片的价格相差十倍左右,一些病人还是会选择透视。正常的体检,一年做一次,对身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据欧陕兴介绍,十岁以下的儿童要尽量避免做透视。最常见的就是不少学校组织小学生做体检胸透往往是必检项目,其实这对儿童的成长很不利,“小孩子对X射线的承受能力是最弱的,给十岁以下儿童做透视完全应该杜绝”,欧陕兴告诉记者。

X射线检查注意事项

1.成人每年1次为限:普通体检进行的X射线照射,成年人每年不超过1次,中老年人的防癌检查,每年最好也应控制在1次以内。

2.青少年体检不应照X射线:青少年照X射线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直接照射下腹部和性腺易造成成年后不孕不育,小儿骨髓受照射后患白血病的危险性要比成人大,因此青少年体检时无需把X射线检查列为常规检查。

3.孕期最好不要超过2次:女性孕期X线照射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新生儿智力低下、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缺陷,因此孕期尽量不要做X射线检查,因检查疾病原因而必需要做的,整个孕期最好不要超过2次。

4.病人应主动提出穿防护服:如治疗诊断要求必须做X射线检查,应穿戴铅保护用品。应对非受照部位,特别是性腺、甲状腺等对X射线反应敏感的部位进行防护,穿戴防护设备,在接受检查时可主动向医生提出。

5.家属不要陪同检查:放射室门上的警告指示灯亮起时,候诊者应在防护门外等候;患者无特别需求时,家属不要入内陪同。

做胸透的注意事项

随着X光仪器不断改进,其放射剂量越来越小,加上胸透检查一般也在十几秒以内,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微小,基本可忽略。但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较之成年敏感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胚胎组织对射线更敏感),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这些受损细胞如果没能自我修复(也可能是异常修复),就会残存于机体里,像“定时炸弹”,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下,开始疯狂复制,成为一个癌症病灶。所以说放射检查次数做得越多,诱发癌症的概率就越大。在其放射检查后的未来几十年里,远后效应就可能被诱发。我国和国际的儿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皆明确规定,不能把肺部的常规检查作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如体检)项目。儿童应尽量使用拍片检查。尽量用拍片检查代替胸透胸透时所采用的电压、电流都大大弱于拍片,由于强度弱,射线不能像拍片时那样迅速穿透人体,因而经过人体的时间相对更长,被人体吸收的剂量也更多。而且,胸透的清晰度、准确性也不如拍片的效果好。但胸透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较低(一次一般6至10元)、可立即得出结论的特点。

女人乳房的常见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女性健康也越来也越成为专家们关心的问题,有专家透露中国女性健康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健康问题就是乳房问题,另有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全球胸部有缺陷的女性为31.6%,而中国已婚育女性胸部有缺陷的高达80%!

据国际权威调查组织最新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胸部有缺陷的女性为31.6%,而中国已婚育女性胸部有缺陷的高达80%!这其中,又约有60%的成年女性问题严重。对这些困扰女性的问题乳房,组委会根据调查作了分类:

问题一:乳房形态不理想,占问题乳房70%

特征:无病理性症状,由于先天发育或哺乳后,乳房的外形、大小、位置等呈现不理想状态,可进行手术隆胸矫正、修整,使双乳对称,富有美感。

问题二:乳房整形失败者,占问题乳房25%

有的成年女性朋友选择丰胸,却求助于缺乏临床验证的丰胸方式。或者简单地考虑节省而选择最便宜的国产假体、非专业的机构、不专业的医师。结果,不但没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隆胸失败劳累身心。

问题三:先天缺陷或后天失去乳房者,占问题乳房5%

可通过手术重新建造乳房,使之获得一个与健康乳房对称、形态体积相仿的乳房。

小编寄语:中国女性乳房健康是非常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上文的了解,女性朋友需更加重视乳房保护,特别是婚后女性。专家建议,婚后女性最好定期前往医院检查,发现不良情况,要及时治疗。

乳头状瘤病毒可诱发口腔癌

乳头状瘤病毒可诱发口腔癌——乳头状瘤是诱发子宫颈癌的常见病因,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乳头状瘤与口腔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斯德哥尔摩4月12日专电 瑞典等一些北欧国家科研人员最新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诱发子宫颈癌的乳头状瘤病毒也是导致口腔癌的罪魁祸首。癌症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据《瑞典日报》12日报道,瑞典等一些北欧国家的研究人员对北欧四大血清库所保存的292名确诊为口腔癌患者的血样和1600名健康人的血样进行了对比化验研究,结果发现,那些感染上乳头状瘤病毒的人患口腔癌的危险性比未感染者要大一倍,其中患舌根癌和扁桃体癌的危险性分别要大20倍和14倍。可见乳头状瘤病毒诱发口腔癌是不争的事实。

瑞典马尔默市马斯教学医院的约·迪尔奈尔副教授也参加了这次调查研究。他说,他和其他北欧国家的同行此次从血样中,共发现了4种不同类型的乳头状瘤病毒,其中只有一种被称之为“HPV16”的病毒被确定为具有诱发口腔癌的危险病毒。相关推荐:癌症专家:口腔癌术后饮食护理

他还说,国际医学界长期一直怀疑,这种容易诱发子宫颈癌和其他性器官癌的乳头状瘤病毒也具有诱发口腔癌的危险性,但却始终没有定论,此次的研究成果终于第一次给予了明确的证实。

肺癌患者术后如何进行护理呢

1、肺癌手术后,肺癌手术后易侵犯局部造成胸腔内复发。

2、肺腺癌或未分化癌容易远处转移,肺癌手术后注意,如转移到淋巴结、骨、肝、脑及对侧肺。

3、肺癌手术后,要经常注意病人有无发热、剧咳、痰血、气急、胸痛、头痛、视力改变、肝痛、骨痛、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肿大等,发观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同时,病人应定期去医院作胸透视检查,并留新鲜痰液查癌细胞。以上肺癌手术后的护理及预防复发的方法,专家提醒,患者及家属要特别的注意。

4、肺癌手术后,要禁止患者吸烟,以免促进复发。有肺功能减退的,要指导病人逐步增加运动量。

5、术后要经常注意病人恢复情况,若有复发,应立即到医院请医师会诊,决定是否行放射治疗或化疗。

女人乳房的常见问题主要有哪些

据国际权威调查组织最新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胸部有缺陷的女性为31.6%,而中国已婚育女性胸部有缺陷的高达80%!这其中,又约有60%的成年女性问题严重。对这些困扰女性的问题乳房,组委会根据调查作了分类:

问题一:乳房形态不理想,占问题乳房70%

特征:无病理性症状,由于先天发育或哺乳后,乳房的外形、大小、位置等呈现不理想状态,可进行手术隆胸矫正、修整,使双乳对称,富有美感。

问题二:乳房整形失败者,占问题乳房25%

有的成年女性朋友选择丰胸,却求助于缺乏临床验证的丰胸方式。或者简单地考虑节省而选择最便宜的国产假体、非专业的机构、不专业的医师。结果,不但没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隆胸失败劳累身心。

问题三:先天缺陷或后天失去乳房者,占问题乳房5%

可通过手术重新建造乳房,使之获得一个与健康乳房对称、形态体积相仿的乳房。

小编寄语:中国女性乳房健康是非常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上文的了解,女性朋友需更加重视乳房保护,特别是婚后女性。专家建议,婚后女性最好定期前往医院检查,发现不良情况,要及时治疗。

这三类食物易诱发癌症

现在坊间流行一句话:不吃三白(即不吃白米、白面、白糖)。中国字是智慧的符号,糟粕的“粕”,是“白”和“米”的组合。老祖宗似乎在告诉我们:精白米是渣子,精华其实都在米糠里了。哈佛医学院针对3.8 万名女性所作的调查显示,吃含有高糖分的食物,会让血糖迅速升高,从而增加了患大肠癌的风险。而这些问题食品主要就是白面包、精米及含糖糕点。

饮食有节,持之以恒更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精细饮食,但加工过程常常导致纤维素丢失,从而摄入过少。人体虽不能消化吸收纤维素,但纤维素会缩短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促进废物及致癌物的及时排出,减少肠癌发生的概率。有研究显示:食物通过大肠的时间,与大肠癌的发病率息息相关。当膳食分别以肉食为主和以高纤维食物为主时,它通过整个消化道的时间前者大约是后者的4~5 倍,这就导致了废物在肠道的长久壅滞,加重了肠道负担,更易于诱发癌变。

对于癌症患者,饮食上更要注意把握好“度”。临床上,我们观察到治疗期患者及家属一般对饮食,初期总是很看重的,80%~90% 能管好嘴;3~5年后,进入康复期,很多人就会忘乎所以,或因无知而只知满足口腹之欲,留下了很多惨痛的教训。

幼儿常规体检不用做胸透

胸透只是检查辅助手段。儿童是辐射损伤的高危人群,胸透、X光、CT等放射性检查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有辐射作用。如果儿童短时间内接受较多次数的X光照射,危害就会慢慢累积,造成身体细胞不可弥补的损害,而且将来诱发癌症疾病的概率也将大大增加。封志纯表示,医学上对于孩子心脏及肺部的检查,依靠医生“视、听、叩、触”的物理检查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有没有问题,这是因为孩子胸壁较薄,不像成年人脂肪、肌肉厚,所以诊断较方便,不需要高技术、高敏感度的放射检查。“胸透只是辅助手段,只有当医生对某些症状不好解释、诊断发现问题时,才需用它进一步确诊。”

不少家长仍迷信做胸透。多学校的中小学生还是得接受一年两次的体检,而体检项目中依然逃不了胸透这一项。

医学专家表示,常规体检让中小学生做胸透是有历史原因的,过去国家还没普及婴儿出生时接种卡介苗,做胸透主要目的是检查孩子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和肺结核,而随着我国新生儿普及接种预防结核杆菌感染的卡介苗后,结核病发病率大大降低,而且它也不再是过去说的“不治之症”,所以孩子常规体检取消胸透是完全可以的。

“我们早就意识到了胸透的危害,所以尽量避免孩子受影响。”专家介绍说:“所以我们向学校提出,将胸透改为照胸片。”她表示,照一次胸透所受的辐射剂量等于照十次胸片,也等于做好几次CT,常规体检虽然可以强制取消胸透,但平时检查还需家长把关。“有的孩子稍微咳嗽或摔了一下,父母就急得不得了,非要做胸透、照片子才放心,我们怎么劝他们也不信。”

CT扫描真的会致癌吗

CT扫描真的会致癌吗?

有网友发帖称,“儿童胸透可能导致癌症”“一次胸透相当于吃了300公斤核辐射菠菜”。对此专家表示,胸透的放射量虽高于胸片,但也不如网上传闻的夸张。单次检查射线剂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危害,更不会导致癌症。

专家来辟谣

“CT可以被理解为用X光从多角度拍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研究所王骏说。他认为X射线属于电离辐射,它在对人体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生物效应而伤害人体。除扫描层面内的剂量外,扫描范围外的区域也存在相当剂量的散射线。DNA双螺旋结构被打破是对细胞的关键性损伤,辐射诱导基因突变或双螺旋结构被打破畸变增多最终可导致癌症。据王骏介绍,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对1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英国每年诊断出的癌症病例中有0.6%是由X射线检查所致。在做X射线和CT检查更为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有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研究者并非抹杀X射线和CT检查的重要性,只是想提醒医生,在采取这两种检查时应谨慎。

不过,患者应该认识到,正常使用CT辐射致癌的危险很小。有资料证实,辐射诱导癌症剂量不成线性,只有阈值剂量率超过一定限度才会诱导癌症。在我国,新型CT扫描仪——多层面CT扫描仪,可根据病人的体厚、密度状况来适时调整X线辐射剂量,一改过去无论病人体质状况如何,均采用统一的X线剂量的做法,做到X线剂量个体化,使低剂量和超低剂量的CT扫描成为可能。

五年无此症状竟然是肺癌先兆

假:四先兆一个都不准

按照表中的说法,“五年内没生小病或发过烧,是肝癌和肺癌的先兆”。理由是长时间没点小病,身体的免疫系统可能懈怠。对此,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没有科学依据。不过,“自我感觉身体健康的人往往没有机会去医院,主动体检或被动体检都没有,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就晚了。”所以,即使认为“体壮如牛”,也别忘定期体检。

“两边乳房不对称,易得乳腺癌”,让不少女性提心吊胆。但其实,人体很多双器官,先天就是有不对称性的,最典型的就是“大小眼”。乳房也是如此,如果长期都是不对称的状态,无需担心,但短时期内缩瘪或者肿大,就要引起重视了,建议去医院做个检查。

“后半夜一点到三点醒,是肝癌先兆;三点到五点醒,是肺癌先兆”。专家指出,长期睡眠状态不好对机体的免疫系统确实有所影响,会导致抵抗力低下、神经衰弱等,常见于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后半夜醒很常见,说明不了和哪种癌症相关。对应这么准确的时间,更是没道理。”

“长期便秘是肠癌的先兆”,在专家看来同样是无稽之谈。不过,这样会对肠道造成机械性的损伤,毒素也不容易排出,建议在饮食上做出调整,并养成定时的排便习惯。如果还不行的话,可以遵医嘱借助药物解决。

真:三种高发癌症的蛛丝马迹

实际上,不同的癌症,发病前的特征不一样,要区别对待。专家介绍了发病率最高、最有特点的三种癌症的早期症状表现。首先是肺癌,突出表现是阵发性的咳嗽,有咳不净的感觉。同时反复出现少量血痰,并有胸背痛、胸闷、发热的症状。

肝癌的症状在早期不明显,甚至患病后较长时间可能毫无知觉。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逐步产生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日渐消瘦等症状。乙肝患者、长期饮酒者容易诱发肝癌。

胃癌早期也无特异性症状,但如果有严重胃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出血和黑便,就需要当心了。

专家介绍说,从癌症发病的年龄分析可以看出,50岁之后癌症的发病率“逐步上升”。这跟大部分癌症与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和损伤的长期积累有关。而有的癌症可能早在多年前就潜伏下来,如宫颈癌。所以,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到正规医疗机构体检一次,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

四类职业易得癌,四类职业精子差,还有一类血脂高!天哪,我是不是入错了行? 四类人易患职业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通过对大量职业病调查和医学研究报告成果得出结论:油漆工、消防员和夜间工作者这三类职业比较容易得癌症。

油漆中含有大量易挥发的化学物质,包括各种溶剂、树脂和胶,这些化学物质诱发肿瘤的机理虽不太清楚,但医学检查已证实,油漆工患肺癌和膀胱癌的风险性较高。

目前在家庭装潢或家具行业使用的油漆质量已有了很大改善,但在船舶和飞机制造业,为保证产品的防腐、防锈功能,有毒油漆仍在使用。

消防人员也属于癌症高风险人群,因为在救火过程中有可能吸入大量有毒气体。此外,交通管理员、矿工等,因长期吸入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粉尘,也容易诱发癌症。

长途飞行的飞机乘务员、医院的夜班护士等长期从事夜间工作的人,患乳腺癌风险几率比较高。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节奏被打乱,使人体无法保持正常的激素分泌和免疫系统,从而影响到特定的基因活性,诱发癌症。

来自悉尼医学科学院的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公布了四个被评估为最容易引发皮肤癌的职业:司机、农民、制造厂工人和市场上的销售员。

据专家介绍,仅就皮肤癌来说,长期暴露于太阳辐射下更容易引发癌症。这四个职业由于长期暴露在室外或处于一定的辐射下,其体内的肿瘤细胞数量比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出很多。

相关推荐

男性睡前玩电脑危害大盘点

辐射易诱发癌症 此外,电脑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影响视觉系统 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由于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高的电磁辐射污染还会对视觉系统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 影响生殖系统 影响人们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自己在家做的咸鸭蛋多久可以吃 吃太多咸鸭蛋会怎么样

首先,咸鸭蛋属于腌腊制品,因此含有的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较多,长期大量吃,会引发癌症等细胞突变。其次,它含有较多盐分,容易诱发高血压等疾病。再次,蛋黄中富含油脂和胆固醇,容易诱发高血脂等疾病。

胸片检查有结节会是肺癌吗

在中国正规体检的人群很少,大家都没有太多这样的意识,至于肺部检查大多是通过胸透、拍X光胸片来检查,但是这样的检查也有弊端,比如心脏、食管、肋骨后面的小结节,尤其是小于1厘米的小结节,胸透和拍胸片根本看不见。 南昌肺癌医院专家建议,低剂量胸部CT是发现早期肺癌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尤其是吸烟超过20年、每天吸烟超过20支、20岁以前开始吸烟的“三个20”人群,更应该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胸部CT。 ●胸片、胸透查肺癌有缺陷,低剂量胸部CT是发现早期肺癌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结节的出现有可能是肺癌早期的病症,如果检查一旦

四十岁的女人怎么保养乳房

一、四十岁的女人怎么保养乳房 四十岁的女人怎么保养乳房,女性的乳房是女性重要的性器官,在两性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孕育后代的重要器官,但是乳房是很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受伤?下面我们来看下四十岁的女人怎么保养乳房: 步入40岁,乳房中的脂肪比例开始上升,日益下垂与松弛成了不可抵抗的进程。此时,女性最需要关注乳房囊肿。幸而,这些肿块大多无害,也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站直了,是这一年龄段女性“健乳”的好方法。随着年龄增长,女性背部肌肉愈发松弛,走路或站立时,习惯性向前倾。不少人戏称“胸部都快垂到肚脐了”。

哪些原因导致青春痘久治不愈

1、祛痘产品不能对症治疗:未能对症治疗并缺乏医生指导,轻信虚假祛痘产品广告,自己对自己的症状不清楚,不能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会有各种情况发生,缺乏专业一生的治疗过程指导。很多祛痘产品几乎把自己吹嘘成万能药,混淆视听,造成选择的盲目性。 2、偏方治疗不科学:偏方的治疗操作复杂不易掌握,偏方的局限性比较大,每个人的体制也不一样,治疗不能都采取一种方法;如果判断不准确还能加重病情。一般操作很复杂,配料难找,治疗过程难以坚持,所以失败的几率很大。 3、非正规皮肤病医院治愈无保障:很多人在寻找治疗痤疮的医院过程时,

长期食用残留甲醛鸭血易诱发癌症

据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食品教研室老师顾浩峰介绍,甲醛是一种具有较高毒性的人体致癌物质,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 在食品安全标准中,甲醛明令禁止被添加到食品内的,一些黑心商贩使用甲醛添加到鸭血等血制品中,是因甲醛具有一定的胶连作用,能保持鸭血的弹性和柔韧性,同时能延长血制品的保质期。 食用甲醛含量较低的食物,一般不会立即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但若长期食用,会引发甲醛中毒,导致器官受损,严重者可能诱发白血病等。

牛肉最好吃的部位 牛肉的禁忌是什么

反复剩热或冷藏加温的牛肉食品可因细胞膜的裂解与蛋白变性而产生细菌、毒素及亚硝酸胺类的致癌物质,多食此类牛肉食品,容易导致疾病和诱发癌症。 火热内盛宜食清凉泻火之品,不宜食用温热的食物,本品性温热,能助热生火,多食可以加重内热。 熏烤、腌制的牛肉,会产生亚硝酸胺类致癌物质,食用此类食品,容易诱发癌症,故不宜食用。

食道癌预防更重要

现如今,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很多以前治愈不了的疾病,现在都可以控制了。但是,对于食道癌来说,这种恶性肿瘤疾病治疗起来仍然十分复杂麻烦,一旦耽误治疗,就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对于食道癌的预防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 下面,我们看看食道癌的预防方法。 方法一:保护食管 该疾病的病灶往往发生在食管,因此,保护好食管非常重要。食管是一切饮食经过的器官,食物在食管内成团,有序进入胃内消化。因此,一定要细嚼慢咽,不要吃过热、过硬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否则口腔、食管和胃黏膜都会被损害,从而诱发此病。 方法二:拒绝致癌食物

女白领凉皮当午餐得胃癌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位23岁的河南女白领朱小姐午餐常吃凉皮、麻辣烫,长期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让本来肠胃不好的朱小姐患上胃癌,让人惋惜。 记者10日从湖南省肿瘤防治办获悉,湖南省每年新增癌症病人10万余人,患者呈低龄化趋势,恶性肿瘤成为威胁到群众生命健康的主要疾患,许多群众谈癌色变。专家认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科学防癌就能远离癌症。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刘景诗说,经过医学科学家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癌症是一种慢性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80%的肿瘤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所致,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经常吸烟、常

如何预防肝癌的发生 注意饮用水卫生

预防肝癌还要注意日常饮用水卫生不要污染,有化学物质的饮用水也会容易诱发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