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免疫功能5项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5项临床意义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

正常值:6-16g/L

增高:慢性肝病、结缔组织疾病等;

降低:蛋白丢失性肠病、肾病综合征、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等。

二、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

正常值:760-3900mg/L

增高: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急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降低:反复性呼吸道感染、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妊娠后期等。

三、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

正常值:400-3450mg/L

增高: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缔组织疾病、慢性或亚急性感染等;

降低:蛋白丧失性胃肠炎、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

四、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

正常值:1-4mg/L

增高: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肝病、葡萄菌感染等;

降低:遗传性或获得性IgD缺乏综合征、重症复合性免疫缺陷症等。

五、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

正常值:0.1-0.9mg/L

增高: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血清病、变应性亚败血症等)、哮喘、寄生虫感染、T细胞功能不全症、急性肝炎、肝硬化、风湿性关节炎、小儿腹泻等;

降低:复合性免疫缺陷病、无γ-球蛋白血症等。

血糖的临床意义

1.增高

(1)生理性增高:饭后1~2小时,注射葡萄糖后,情绪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注射肾上腺素后,会使得血糖暂时性增高。

(2)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亢进、颅内出血等。

2.降低

(1)生理性降低:常见于饥饿、剧烈运动、注射胰岛素后、妊娠、哺乳和服用降糖药后。

(2)病理性降低:常见于胰岛细胞瘤、糖代谢异常、严重肝病、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营养不良、注射胰岛素过量等。

肝脏病常见的检查方法

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临床意义:对肝实质病变的诊断及病程变化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2.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升高。

3. 总蛋白(TP)

临床意义: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的诊断、鉴别意义。总蛋白升高常见于高度脱水、休克、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造成的血液浓缩而致;总蛋白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严重结核病、甲亢、恶性肿瘤及慢性肠道疾病等),合成障碍(如肝硬化)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及失血等)。

4. 白蛋白(ALB)

临床意义:白蛋白的生理功能广泛,包括营养价值;有效胶体渗透压的保持;血清钙、未结合胆红素、游离脂肪酸、药物、以及甲状腺激素的运输。白蛋白的多种生理功能使其成为检测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白蛋白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其白蛋白浓度上升。白蛋白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球蛋白(GLB)

临床意义:球蛋白升高常见于肝硬化、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骨髓瘤、淋巴瘤等。球蛋白降低常见于生理性低球蛋白血症(婴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及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体内球蛋白合成会减少。

6. 白/球蛋白比值(A/G)

临床意义: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小于1时称为A/G比例倒置,常见于肾病综合症、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

7. 总胆红素(TBIL)

临床意义:由于胆红素的代谢与肝脏功能的密切关系,它一直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肝功能指标。黄疸发

生的原因:①胆红素形成过多,如先天性的红细胞膜、酶或血红蛋白的遗传性缺陷等;获得性的败血症、脾功能亢进;造血系统功能紊乱,如恶性贫血铅中毒等。②肝细胞处理能力下降,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性黄疸、肝内淤滞性黄疸、代谢障碍及肿瘤所治的肝病变。③肝细胞在肝外的排泄障碍。由结石、肿瘤、狭窄、炎症、寄生虫等所致的胆道梗阻。

8. 直接胆红素(DBIL)

临床意义:直接胆红素在诊断、鉴别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升高, 直接胆红素正常或稍有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升高;阻塞直接胆红素均升高;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也可见直接胆红素升高。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检查抽血最好安排在早上,抽血前一定不可吃任何和东西,因为这样对检测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脂肪肝患者在接受医院治疗的同时,也要找到引发肝脏疾病的源头,我们也可以用中医的方法,来进行肝脏的调理,效果也是很好的。

风湿性心脏病怎么确诊呢

检查项:

白细胞(WBC或LEU)

红细胞(RBC或BLC)

血红蛋白(Hb或HGB)

血沉(ESR)

血清C-反应蛋白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抗链球菌激酶(ASK)

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AH)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红细胞(RBC或BL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风湿性心脏病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正常值】

成年男性为(4.0~5.5)×1012/升,成年女性为(3.5~5.0)×1012/升,新生儿为(6.0~7.0)×1012/升,婴儿为(3.0~4.5)×1012/升,儿童为(4.0~5.3)×1012/升。

【临床意义】

(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血红蛋白(Hb或HGB)(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克/升(g/L)

【正常值】

成年男性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为110~150克/升,新生儿为170~200克/升,婴儿为100~140克/升,儿童为120~140克/升。

【临床意义】

同红细胞(RBC)

血沉(ESR)(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米/小时(mm/h)

【正常值】

男性为0~15毫米/小时,女性为0~20毫米/小时

【临床意义】

(1)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2)减慢: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等。

血清C-反应蛋白(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克/升(mg/L)

【正常值】

沉淀法:阴性;环状免疫单向扩散法:小于10毫克/升。

【临床意义】

阳性,常见于急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活动期、感染及淋巴瘤、乳腺癌等。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胶乳凝集法:阴性;Todd法:等于或低于500单位(U)。

【临床意义】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对诊断A族链球菌感染很有价值,效价超过500单位才有确定诊断价值。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结节性红斑、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抗链球菌溶血素“O”值均明显升高。

抗链球菌激酶(ASK)(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低于1:80

【临床意义】

抗链球菌激酶效价增高,提示为A族链球菌感染性疾病。

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AH)(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低于1:256

【临床意义】

多次测定效价逐渐升高或效价等于或大于1:1024时,对风湿热有诊断意义;风湿性心脏病和关节炎患者急性活动期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效价最高,慢性活动期次之,非活动期较低,但亦常超过正常水平。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试验,如与抗链球菌溶血素“0”结合检查,链球菌感染的诊断率高达90%~95%。

风湿性心脏病怎么确诊,相信大家读完上面文章后对这些常识都有深入的了解了,当大家老是感觉胸闷不舒服的时候就要去医院做上面大的这些检查了。等到检查做完以后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了,一旦确诊马上接受针对性治疗,不能耽误。

白细胞临床意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时白细胞为止5000~10000个。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1~4%;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为1~7%。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粪便中的白细胞当肠道有炎症时增多其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偑晩鄌回閳呀。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丂毡鞔蹑雉鞙,均匀混合于粪便内且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佯爬癋觝韏亨鳅结肠炎症如菌痢时亢曣蛡钆醰蜇,白细胞大量出现甚至满视野仼托磺醠阇韫嫊媳,并可见到退化的白细胞,还可见到边缘已不完整或已破碎核不清楚、成堆的脓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或钩虫病)时粪便中有时还伴有夏科-雷登伇気销详銄僀(Charcot-Leyden)両松铵鐂鎥结晶,如用瑞氏染液染色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发现,白细胞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预后有关。文献报道,对10000余人两年的观察研究表明,白细胞增高是脑梗死的先兆之一;而中性粒细胞增高的相关性最大,尤其小于65岁组最明显。血中白细胞数越高,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越大。梗死组织周围有白细胞浸润,且梗死灶周围的毛细血管存在白细胞聚集现象。对脑血管病患者白细胞的流变性研究,亦发现白细胞在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化脓感染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肝功指标临床意义

根据病情选择某几项肝功能试验并定期复查作动态观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治疗是否有效。如急性肝炎病情好转时,GPT由增高恢复到正常;如GPT长期波动或持续升高,则提示肝炎有转慢趋势等。某些肝脏功能试验有肝外疾病时,检查结果也可见异常,如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导致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减少;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可有血清胆固醇减低。而某些药物、外伤等,均可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

因此在选择肝脏功能试验及分析结果时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当临床怀疑肝炎或已确诊为急性肝炎需进一步了解病变的程度时,可检测GPT(谷丙转氨酶)或复方碘试验。尿三胆试验、血清凡登白试验和胆红素定量。如为慢性肝炎,除以上试验外还可检测A/G(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必要时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如病人无黄疸、且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不能排除轻度肝脏损害者,可检测碱性磷酸酶。对原发性肝癌,除一般的肝功能试验外,可进行AFP(甲胎蛋白)、γ- GT(γ-谷氨酸转肽酶)、AKP等测定以帮助临床诊断。在各项较大手术前,一般检查血清GPT、A/G,必要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了解肝脏情况,做好术前准备。

nse的临床意义

NSE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肺癌:NSE可作为检测小细胞肺癌首选标志物, 而CYFRA 21-1在非小细胞肺癌检测中优于NSE。

60-81%小细胞肺癌病例NSE浓度升高。尽管NSE浓度与转移部位或脑部转移没有相关性,但是与临床分期如疾病进展有很好的相关性。

NSE在肺癌治疗监测中的意义

首个化疗周期开始后24-72小时NSE浓度有短暂的升高,原因是肿瘤细胞溶解。这种NSE浓度升高可持续1周或首个化疗周期结束时血清浓度迅速下降(治疗前浓度增加)。相反地,对化疗无反应的患者NSE浓度持续升高或没有下降到参考范围。

NSE在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病情缓解期间,80-96%患者NSE浓度正常,而病情复发时NSE浓度升高。一些病例其1-4月潜伏期中NSE浓度升高,常为指数式升高(10-94天浓度翻倍),这与生存期有关。NSE可用于评估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情况、治疗有效性和相关病因: 诊断灵敏度93%,阳性预测值92%。

神经母细胞瘤:62%患儿NSE血清浓度高于30ng/ml,升高值与疾病进展有关。异常NSE值大小或频率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性。

NSE在其他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Apudoma神经内分泌肿瘤:34%患者血清NSE浓度升高(>12.5ng/ml)。

精原细胞瘤:临床上68-73%患者有明显的NSE浓度增加,与疾病临床分期有关。

其他肿瘤:22%非肺部恶性疾病患者(任何期别肿瘤)NSE浓度高于25ng/ml。脑部肿瘤如神经胶质瘤、脑脊膜瘤、纤维神经瘤和神经瘤仅偶尔有血清NSE值升高。在原发脑瘤或脑转移性瘤10和恶性黑色素瘤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患者中, 可发现中枢神经系统CNS的NSE值升高。14%器官排斥和46%转移性肾癌患者NSE浓度升高,与病情有关,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

良性疾病:良性肺部和脑部疾病NSE浓度略有升高(>12ng/ml),主要见于CSF中,包括下列疾病患者:脑脊膜炎、弥漫性脑膜炎、脊髓与小脑退化、脑梗塞、脑血肿、蛛网膜下出血、脑外伤、脑炎、器质性癫痫、精神分裂症和Jakob-Creutzfeld病。

血型的临床意义

防止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Rh阴性患者如输入Rh阳性血液后便可刺激机体产生抗Rh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就会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如Rh阴性妇女曾孕育过Rh阳性胎儿,当输入Rh阳性血时亦可发生溶血反应。所以需要输血的患者和供血者,除检查ABO血型外,还应做Rh血型鉴定,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Rh阳性红细胞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

Rh阴性的母亲孕育了Rh阳性的胎儿后,胎儿的红细胞若有一定数量进入母体时,即可刺激母体产生抗Rh阳性抗体,如母亲再次怀孕生第二胎时,此种抗体便可通过胎盘,溶解破坏胎儿的红细胞造成新生儿溶血。若孕妇原曾输过Rh阳性血液,则第一胎即可发生新生儿溶血。 RH血型系统,其中含有6种抗原,即C、c、D、d、E、e。凡红细胞含D抗原者为Rh阳性,否则为阴性。Rh血型无天然抗体,其抗体多由输血(Rh阴性者被输入Rh阳性血液)或妊娠(Rh阴性母亲孕育着Rh阳性胎儿)免疫生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一旦形成抗体,如再输入Rh阳性血液,可发生严重输血反应。再孕育Rh阳性胎儿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因此RH阴性的女性在输了RH阳型的血后,血液里产生了抗体,就不能再怀RH阳性的孩子了,否则婴儿多半难以存活。也有部分存活胎儿由于溶血所产生的大量胆红素进入脑细胞,引起新生儿中枢神经细胞病变,(称为核黄疸。核黄疸残废率极高)即使幸存也会影响病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能力。 女性如果不输RH阳性的血,则可生育第一胎,这是由于第一胎怀孕时,孕妇体内产生的抗体量较少,还不足以引起胎儿发病。如果第一胎是RH阳性,那么以后就不能继续生育了。 如果男性是RH阴性,那么生完RH阳性的孩子后也不要生育第二胎。但是男性输完RH阳性的血后不会丧失生育能力。 备注:输血时,RH和ABO血型都要检验Rh(-)者如何自我保护? 请您记住这条原则:血液只能同型输注,即A型Rh(-)患者只能输A型Rh(-)血,B型的只能输B型Rh(-)血,假如您生病或手术需要输血时,您一定要将您是Rh(-)血型的情况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及早和市血站联系,组织您所需要的Rh(-)血源。假如您是未婚女性,请您做好计划生育以避免人工流产,若您已有流产或输血史,妊娠期务必到血站血型室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预测检查,以防止今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您知道血型工作者已经为您做好了哪些工作吗? 紧急情况时能否及时向Rh(-)患者供应同型血液是一件生命攸关的大事,血站的血型工作者以保障每一位Rh(-)患者的输血安全为己任,常年不懈地对数以万计的供血人群进行Rh(-)血型筛选,一旦筛选到Rh(-)血,这袋血就立即做上特殊的标记并保存在4℃冰箱中以备急需。Rh(-)者输血供应有保障吗? 尽管输血工作者防患于未然已竭尽全力,但紧急情况时Rh(-)者可能缺乏同型血而危机生命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其实,消除这一困扰的方法很简单:即所有Rh(-)者同舟共济,在随时作为可能的受血者的同时,也随时作为一名高尚的供血者,这样您和所有的Rh(-)者的生命都将得保障。有些血型抗体是不完全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细胞结合后看不出凝集现象,血清中有抗体但不容易发现。1945年抗人球蛋白试验应用到血型检查中来,这种试验就可检查不完全抗原,从此,许多血型抗原陆续被人发现。每当发现一个新抗原后就要确定这一抗原与已经发现的血型是什么关系,这样在人的红细胞上便确定了若干血型系统。此外,还有一些抗原,或因其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太高,或因其在群体中分布的频率太低,对它们无法进行遗传学分析。在没有弄清它们的遗传关系以前,暂且把这些抗原分别叫做高频率抗原及低频率抗原,对于它们的归属有待进一步确定。

发热的临床意义

【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图1-4-1)。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图1-4-2)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图1-4-3)。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图1-4-4)。

5.回归热(recurrent 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霍奇金(Hodgkin)病等(图1-4-5)。

6.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图1-4-6)。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

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

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要查甲亢怎么查

甲亢的诊断首先应该做一个甲状腺功能的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通常有甲状腺3项和甲状腺功能5项,最好是可以做一个甲状腺功能5项,如果患者血清总t3和总t4升高,,而且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血tsh随着浓度低于正常,这个是作为甲亢诊断的主要依据.

甲状腺的临床症状也比较明显,主要是表现在待续神经消化等系统功能亢进,最明显的症状通常都是患有甲状腺肿大,或者是突眼,医生通常都是根据这两个症状就可以初步判断,但是最好要确诊一定要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的结果.

但有的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可以给患者查一下甲状腺摄131碘率,如果检查结果出现了131碘率增高,这一个症状是有甲亢.

甲亢这种病容易导致病人心悸出汗。得了这种病过后有可能出现心动过速或者是心慌等现象。如果对于硫脲类药物过敏则可以选择中药治疗甲亢。Graves病是导致甲亢的一个重要原因。患有此病的女性最好不要妊娠怀孕。得了这种病的人TSH常常降低。严重的甲亢病是可以合并黄疸的。有的人得了甲亢后会长时间焦虑。这种病会使得病人的眼神呈现出惊恐状态。

通常都是根据这些检查和临床症状对甲亢作出确诊的,在平常的生活中我感觉有甲亢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去做检查,确诊还是比较方便的.最好是到正规的医院就诊不要盲目就医..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饮食也要注意,不要吃一些海鲜类的产品,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不要接触,最好是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

单核细胞比率偏高

什么是单核细胞比率偏高?单核细胞约占3%,体积大,胞质丰富,染成灰蓝色,胞核常呈肾形或马蹄形,细胞形状不一,有圆形,多角形等.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性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正常参考值】

成人:0.02~0.05(2%~5%),绝对数:(0.12~0.8)×109/L;

儿童: 0.03~0.08(3%~8%),绝对数:(0.12~0.8)×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出生后两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

2.病理性增多: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

减少:无重要临床意义.

相关推荐

临床上肝功能检查有何意义

1、血清转氨酶血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肝细胞内,常见的有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血清转氨酶在人体肝细胞内的浓度比在血液中的浓度高出1000-5000倍。如果患者的肝细胞因炎症而受到损害,其肝细胞内的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所以,血清转氨酶是反映患者肝细胞受到损害的最灵敏的指标。但当患者出现肝细胞的大面积坏死(如患有暴发性肝炎)时,由于其肝内的转氨酶已基本消耗殆尽

白细胞高临床意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时白细胞为止5000~10000个。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1~4%;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为1~7%。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粪便中的白细胞当肠道有炎症时

尿素氮的临床意义

增高:1、器质性肾功能损害:⑴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肿瘤、多囊肾等所致的慢性肾衰竭。⑵急性肾衰竭肾功能轻度受损时,BUN可无变化,但GFR(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50%以下,BUN才能升高。因此血BUN测定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指标。但对慢性肾衰竭,尤其是尿毒症BUN增高的程度一般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肾衰竭代偿期GFR下降至50ml/min,血BUN〈9mmol/L;肾衰竭失代偿

肾功能检查标准是什么

肾功能的检查意义:用于急慢性肾炎、肾病、尿毒症、肾衰竭等疾病的检查。那么对于肾功能检查人们了解的还是特别的少,对于肾功能检查究竟要查的项目有哪些呢?那么这些项目对于临床上又有哪些意义呢?肾功能检查标准1、血尿素氮(BUN)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7.1mmol/L。临床意义:增高:(1)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

尿酮体的临床意义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糖利用减少,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增加而引起酮症。未控制或治疗不当的糖尿病出现酸中毒或昏迷时,尿酮体检查极不价值。应与低血糖、心脑疾病乳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区别。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而后者尿酮体一般不增高,但应注意糖尿病酮症者肾功能严重损伤而肾阈值增高时,尿酮体亦可减少,甚至完全消失。(2)非糖尿病性酮症者:如感染性疾病肺炎、伤寒、败血症、结核等发热期,严重

乙肝怎么检查

一、乙肝患者自我检查通过乙肝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得了乙肝,然后再到肝病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凡是得了肝病的人,一般都会有症状,这些就是常说的乙肝症状。通常的情况下,通过对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症状表现,初步判定是否是得了乙肝,如果有厌食、恶心、乏力、黄染、肝区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地到医院进行检查、就诊。二、乙肝五项检查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1、血尿素氮(BUN)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大量内出血、烧伤、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2、血肌酐(Scr)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

血红素高临床意义

1、血清水平升高HPx为一种反应较轻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应激反应时,HPx浓度升高不超过正常静止时的2倍。某些肿瘤也可升高尤其是黑素瘤。2、血清含量下降见于严重溶血性贫血、严重恶性营养不良、出血性胰腺炎、主动脉换瓣膜后、革登出血热、严重肾病综合征、红细胞生成原卟啉症以及肝病(如亚急性肝坏死、肝硬变、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肝癌等)。其中肝病时HPx的降低程度与肝损害相平行。结果偏低可能疾病:急

精子常规检查的正常值介绍

1、精子常规检查的正常值1.1、液量的检查[正常参考值]2-5ml。[临床意义]若数日未射精、且精液量少于1.5m1者为不正常,说明精囊或前列腺有病变;若精液量减至数滴,甚至排不出,称为无精液症,见于生殖系统的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淋病和非特异性炎症等。若精液量过多(一次超过8m1),则精子被稀释而相应减少,有碍生育。1.2、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灰白或乳白色,久未射精者可呈浅黄色。[临床意义]黄色

催乳素的临床意义

生理学变异生理性增加见于运动后,性交、妊娠、产后、吮乳、夜间睡眠,应激状态及月经周期中的分泌期。药理性增加见于使用氯丙嗪及其它吩噻嗪类药物、氟哌丁苯、三环抗抑制药、利血平、大剂量的雌激素、某些抗组织胺药物、α-甲基多巴、合成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一般麻醉剂,精氨酸,及胰岛素诱导的低血糖时。病理学变异增加:见于垂体肿瘤乳腺肿瘤,非功能性肿瘤,柯兴氏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垂体柄肿瘤,下丘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