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片板栗粥怎么做好吃 麦片和板栗一起吃的好处
麦片板栗粥怎么做好吃 麦片和板栗一起吃的好处
麦片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素,属于一种粗粮食物,而板栗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是一种坚果,两者属于不同类型的食物,营养十分丰富,一起食用具有互补营养的作用,搭配有利于均衡营养。
因为麦片的纤维素含量较为丰富,而板栗同样也含有不少的纤维素,两者适量食用有利于刺激肠道的蠕动能力,促进身体顺利排出粪便,因此具有一定润肠通便的作用。
麦片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而板栗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同时食用有利于促进体内的脂肪代谢,因此一起食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具有健脾养胃的功能。
补肾一天吃几颗板栗好 板栗烧肉的做法
材料:五花肉、土豆、板栗。
1、土豆去皮、洗净、切块;葱切葱花;五花肉洗净、切片;板栗剥开备用。
2、锅烧热倒油,放入肉片煎至金黄色。
3、添加酱油、糖、米酒炒匀。
4、放入板栗、土豆继续翻炒。
5、加入适量清水,开大火烧滚,转中火烧煮半个小时。
6、待煮熟后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孕妇营养食谱 怀孕十月食谱
早期孕妇食谱大全 怀孕十月必吃食谱推荐
1、麦片牛奶羹
食材:50克麦片、200毫升牛奶。具体做法:先加适量开水,把麦片焖5分钟,之后加入热牛奶即可食用。
2、果酱甜包
食材:小麦粉、核桃、芝麻。具体做法:用炒锅,将核桃仁、芝麻、花生仁炒熟,然后全部压碎,之后加辅料搅拌,在搓好的面团,在取小块搓成长条,用面棍擀成中间稍厚,边缘稍薄的圆皮,放好馅捏成圆形,并在顶部放少许青、红椒丝,最后笼蒸20分钟即可。
早期孕妇食谱大全 怀孕十月必吃食谱推荐
3、板栗鸡丝粥
食材:大米、板栗、鸡胸肉、盐、油。具体做法:洗好的大米用油搅拌下腌制30分钟;鸡胸肉煮熟后捞出放凉,在把鸡肉按纹理撕成细丝,也同样放油腌制;接着在干净锅里放适量清水,把腌制好的大米、鸡胸肉、板栗煲煮30分钟,当烂后小火煮5分钟,放调味即可。
4、红枣桂圆银耳羹
食材:红枣、桂圆、银耳、冰糖。做法:红枣洗干净,桂圆去壳洗干净,银耳撕碎泡发开;之后这三样食材同时放入锅里加没过食物的水,煮15分钟后加入冰糖,之后在煮几分钟即可。
早期孕妇食谱大全 怀孕十月必吃食谱推荐
5、鸡粒松仁二米粥
食材:鸡胸肉、松仁、大米、小米、食盐、酱油、葱、姜汁。具体做法,鸡胸肉剁碎用盐、葱、姜汁、酱油搅拌好,松仁炒熟;大米和小米煮到办熟,加入搅拌好的鸡肉,一直到煮熟,最后撒入松仁即成。
6、清蒸鲤鱼
食材:鲤鱼、油盐调料。具体做法:新鲜鲤鱼杀好、去内脏、洗干净后放到菜盘中,之后放蒸笼中蒸15-20分钟,蒸好用油盐调料散入菜盘中。
小编总结:早期孕妇食谱大全怀孕十月必吃食谱小编介绍完了,欢迎大家阅读及收藏,以上小编推荐的六款食谱的做法可帮助孕妇早期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让其吸收到更多的营养,让胎儿发育更好,以上内容希望帮助到大家。
栗子的禁忌人群
糖炒栗子别买开口的,不健康也不卫生。油栗是板栗的一种,更适合糖炒。传统糖炒栗子用的是麦芽糖,如果用糖精钠和劣质油炒栗子,栗子开口部分会粘上“糖汁”,焦炭、灰尘等杂质,既不健康又不卫生,建议最好别买。
生吃易胀气。在挑选生栗子时应注意,自然成熟的板栗表面色泽红亮光洁,根部光滑,顶部有极短的灰白色绒毛而无虫孔,带有自然生成的微小凹坑,剥开后的板栗果肉洁白。板栗生吃可较好地保留营养素,但其淀粉含量高,生吃不好消化或易胀气。家常菜中常把它和其他食材一起做,经典菜有枣焖栗子鸡,板栗红烧肉等。
几类人不宜多吃。如肠胃不好、消化不良、经常便秘的人、糖尿病病人、儿童等更不宜食用。此外,上火严重的人也要尽量少吃栗子。
麦片能跟板栗一起吃吗
可以一起食用。
1、在食物的性味及营养成分上来看,板栗性温,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 及钙、磷、钾、钠、镁、铁等矿物质元 素;而麦片性平,主要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以及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硫胺素、烟酸、叶黄素等微量元素,还有磷、钾、硒、镁等微量元素,两者的性味 及营养成分之间并不相克,因此可以同食。
麦片和板栗一起吃的好处
1、营养均衡
麦片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素,属于一种粗粮食物,而板栗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是一种坚果,两者属于不同类型的食物,营养十分丰富,一起食用具有互补营养的作用,搭配有利于均衡营养。
2、润肠通便
因为麦片的纤维素含量较为丰富,而板栗同样也含有不少的纤维素,两者适量食用有利于刺激肠道的蠕动能力,促进身体顺利排出粪便,因此具有一定润肠通便的作用。
3、健脾养胃
麦片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而板栗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同时食用有利于促进体内的脂肪代谢,因此一起食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具有健脾养胃的功能。
栗子如何吃更健康
栗子是传统的五果之一,是肾之果,最补肾气,要养肾可以适当多吃些板栗。栗子好吃,要达到养生的还是有些讲究的。生、熟栗子的功效是不一样的,生的栗子补肾,熟的栗子健脾养胃,所以养肾要生吃栗子。最佳吃法是这样的:以布袋盛生栗悬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风干,每天早晨吃十余颗,吃完后喝吃猪肾粥助以助药力,常年坚持可以使筋骨强健。栗子养肾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不仅会失去养生功效,还会伤到脾胃。熟的板栗健脾胃,如果脾胃虚寒,腹泻,可以用食用煨熟的板栗,起到暖脾胃,健脾止泻。
除了糖炒板栗外,人们还可以用板栗做成很多美味佳肴来。譬如说板栗红烧肉、栗子烧白菜,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多种营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做法吧。
一、板栗红烧肉:
原料:
五花肉500克、栗子20粒、酱油30ml、红糖10克、八角1个、桂皮1段、盐8克、葱5段、姜3片、干辣椒4个。
做法:
1、炒锅烧到3成热,不要放入油保持干燥,放入五花肉,用中小火慢慢煎至五花肉两面都上色,微微焦黄;
2、放入酱油、红糖、葱、姜、八角、桂皮、干辣椒等调料一起炒出香味;
3、五花肉上色后,加入开水,水量没过肉的1/2处即可,然后加上盖子,用大火烧开;
4、汤汁烧开后转成中小火,然后放入剥好的栗子,继续加盖焖煮,大约半小时至四十分钟,直到栗子和五花肉都熟透后,开大火,将剩余汤汁收干,仅仅的裹在肉上即可。
二、栗子烧白菜
主料:大白菜心300克,栗子100克
辅料:火腿,竹笋各10克,湿淀粉15克,花生油25克,盐味精白糖香油各适量。
做法:
1.将白菜心根部用小尹削成尖形,一破两半,切成7厘米长,0.6厘米宽的白菜条(菜根处竖着切几刀,使整个菜心相连),火腿,竹笋切成排骨片每个栗子上切一十字小口(切破栗子皮即可),锅内加水,放入栗子把皮煮软,趁热把栗子皮剥下。
2.将部分花生油到入锅内,上火烧成六成热时,下入栗子,白菜,稍微炸一下,捞出控净油。
3.炒锅放火上,放入花生油,随即下入白菜,栗子,火腿片,竹笋片,盐味精白糖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焖5分钟,用水调淀粉勾芡,点香油出锅即可。
特点:汁鲜味美,酥烂适口。
温馨提示:板栗生吃可以补肾,板栗熟吃则可以养胃健脾。除此之外,板栗还可以做成板栗红烧肉、栗子烧白菜等菜肴。喜欢吃板栗的朋友,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制作下美味的板栗。
吃板栗有什么好处 食用板栗的好处
中医认为,板栗性味甘温;入脾、胃、肾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功。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媲美。板栗熟食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生食还有治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
1、补肾,强筋壮骨:中医方面认为板栗性温,有补肾、强身壮骨的作用。对于肾虚、腰膝酸软、腿脚无力、夜尿频多等均有疗效。
2、健脾补虚:早晚的时段将生板栗直接放入嘴中咀嚼,等到完全变成浆液之后慢慢的咽下,这样能够将板栗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对于保健脾胃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除了直接生吃外,也可将板栗和粳米一起熬粥,这样制作而成的板栗粥,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患者由于脾胃虚寒所引起的慢性腹泻情况,一些消化不良的情况也能得到缓解。
3、治疗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动脉硬化等疾病:板栗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等疾病。
4、治疗口腔溃疡:板栗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2,口腔溃疡患者适量生吃些板栗能够很好的缓解病情。
1、板栗生吃难消化,熟食又容易滞气,吃得太多会伤脾胃。脾胃虚寒者,不宜生吃栗子,应该煨食、炒食,也可用栗子、大枣、茯苓、大米煮粥喝。
2、产妇、糖尿病者不宜多吃栗子。
3、无论是生吃还是炒食、煨食,均须细细咀嚼,连津液吞咽,可以达到更好的补益效果。
医生提醒,建议购买正规店面的糖炒板栗,炒制材料不佳的板栗最好不要吃。要小心注意用糖精和潲水油炒的板栗,糖精、潲水油都对身体不好。炒板栗时,锅里形成的焦糖对身体不好。还有些加入工业石蜡使炒出来的板栗颜色鲜亮,而工业石蜡过多摄入对身体也不好。
1、板栗烧鸡
料料:100克新鲜板栗、500克鸡、蒜片、姜丝、葱段、酱油、盐、食用油、料酒、淀粉。
做法:将板栗放在沸水里煮一下,然后剥去外壳;鸡洗净,切成块,加入味精、老抽、白糖、盐拌匀;食用油下锅烧热放入蒜、姜、葱爆香,下鸡块一同爆香,加入料酒、汤水调味,放入板栗同煮,待鸡块与板栗均熟,下淀粉勾芡即可。
功效:补脾胃、强筋骨、止泄泻。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老人、病人、体弱者更宜食用。
2、板栗粥
材料:大米150克、板栗150克、白糖或盐适量。
做法:板栗洗干净放入开水锅中煮三分钟;煮好的板栗去掉皮;大米洗干净备用;锅中添水,水开后放入大米和板栗文火煮50分钟;煮好的板栗粥放入白糖或盐即可。
功效:补肾气、强腰膝、健脾胃。适用脾虚腹泻、肾虚腰痛,腿脚无力等症。
3、板栗猪骨补肾汤
原料:板栗100克,猪骨250克,杜仲20克,桑寄生20克,盐、姜片、葱段适量。
做法:煮好的板栗去掉皮;猪骨切成块,水焯;将板栗、猪骨、杜仲、桑寄生、葱、姜放到砂锅中加水适量开始煲,肉熟汤成,起锅放盐。
功效:补肾强筋健骨。适合肾虚腰膝酸软,尿频之人。外感、阴虚火旺之人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