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黄的用法
竹黄的用法
竹黄的用法
竹黄,性温,味淡,能止咳,祛痛,舒筋,活络,祛风,利湿,补中,益气,散瘀,补血,通经。
主要用法如下:
1、治咳嗽多痰型气管炎。竹黄30克加蜂蜜60克浸于一斤50度白酒内,24小时以后即可服用。每日早晚各服9克。
2、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筋骨酸痛,四肢麻木,腰背劳损,贫血头痛,半身不遂,四肢无力,将竹黄30-46克浸泡于一斤50度白酒内,七日后服用,每天早晚各服9克。
3、治体表局部疼痛及风寒疼痛,以酒浸过的竹黄药渣涂擦痛处,至皮肤发热为度(配合口服竹黄酒),每日数次。
4、治寒火牙痛,咬住以酒浸过的竹黄药渣,一般在一分钟之内牙痛消失。
5、治湿寒胃疼,以竹黄50克浸于一斤50度白酒内,二十四小时后即可服用,每次用9克,日服三次。
6、治小儿百日咳,竹黄9克,加白糖适量,水煎后饮服。
感冒鼻塞咳嗽有痰吃什么药好得快 感冒流鼻涕偏方吃什么
食材:大蒜、姜片、大葱、胡椒粉各适量。
功效:感冒,风寒型。症见恶寒,鼻塞,流涕。
用法:面打成薄片,用大蒜、姜片、大葱三味,加水煮熟,食时再加胡椒粉。
食材:绿豆30个、麻黄9g。
功效:感冒,风寒型。症见恶寒,鼻塞,流涕。
用法:将绿豆与麻黄用水淘洗一下,放入锅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改小火煮至绿豆开花,喝其汁液。每日1次,连服2~3日。
食材:大白菜根3个、大葱根7个、芦根15g。
功效:感冒,风热型。症见咽红,流黄涕。
用法:洗净,加水煎煮数沸。每日1次,连服2~3日。
白带黄用消糜栓可以么 消糜栓的用法
消糜栓一次1粒,一日1次。在睡觉前使用最好。因为有可能会有东西排出,所以平躺下来会比较好。其次,准备干净水(凉开水)一小杯。然后带上送的指套,把药粒沾满水之后,轻轻放入阴道内。尽量向里放一些。最后,因为有可能有东西流出,最好在内裤上垫上护垫,就可以放心睡觉了。
天竺黄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
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变慢,1×10-2g浓度作用更强烈。对离体兔耳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表现为灌流量增加,尤其是血管处于挛缩状态时此作用更明显。小鼠由背部皮下注入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3.0g/kg,对组胺所致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非常显着的抑制作用。静注0.5g/kg该提取物能降低麻醉兔血压,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心排血量和使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减低有关。
对心血管及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
2×10-1g浓度可显着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在血凝实验中,该药能延长凝血时间,可能与复钙时间延长有关。
镇痛抗炎作用
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2-3.1g/kg皮下注射,对小鼠醋酸刺激性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从竹黄中提取物的结晶物Ⅲ号(竹菌甲素),以100mg/kg灌胃,能显着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其作用优于吲哚美辛(消炎痛),与杜冷丁(10mg/kg)相似;能显着降低醋酸所致扭体反应的次数,亦能显着降低蛋清所致的足跖肿用程度。
其他作用
真菌竹黄多糖SB1及SB2经药理初步试验,对肝炎具有一定疗效。
毒性
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15g/kg给小鼠灌胃,72h内小鼠活动自如,饮食正常,无不良反应;给雄性小鼠静注的LD50为6.471g/kg。
当归粉的正确吃法 当归粉的其他用途
材料:当归粉粉10克,白芷粉10克,甘草粉3克,蛋黄1个,蒸馏水10毫升。
用法:以上材料混合后,加入蛋黄,用蒸馏水调整其浓度。均匀涂于面部,敷面20分钟后清水洗净。
功效:可滋润皮肤,去皱,美白。
材料:白芷粉、茯苓粉、当归粉、白芨粉、杏仁粉、紫河车粉、蜂蜜。
用法:将以上材料各取适量全部混合在一起。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再加入蜂蜜混合均匀。敷脸20分钟后洗掉。
功效:可除皱,嫩滑美白皮肤。
材料:当归粉50g,适量水。
用法:当归粉50克,加适量水煎煮2次,煎煮1000毫升过滤,容器可用搪瓷,陶瓷,及玻璃,不用铁铝,面部以煎剂蘸搽头皮部洗头后搓揉。
功效:防止脱发。
竹黄的功效
功效
竹黄功能主治于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止咳。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白带过多。有谓尚可治胃病。清热豁痰,凉心定惊。治热病神昏谵妄,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痫。
1、治伤风温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塞壅嗽,惊风潮搐,中暑,亦治室女白带:天竺黄一两,雄黄(水飞)一钱,辰砂、麝香(各别研)半两,天南星四两(腊月酿牛胆中,阴干百日,如无,只将生者去皮脐,炒干用)。上为细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温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儿,每丸分作三、四服,五岁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伏暑用盐少许,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腊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小儿药证直诀》抱龙丸)
2、治小儿急惊风:青黛、轻粉各一钱,牵牛末五钱,天竺黄二钱。上为末,白面糊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汤下。(《小儿药证直诀》利惊丸)
3、治鼻衄不止:天竺黄、芎藭各一分,防己半两。上三味捣研为散。每服一钱匕,新汲水凋下。肺损吐血用药二钱匕,生面一钱匕,水调下,并食后服。(《圣济总录》天竺黄散)
4、风湿痹病、四肢麻木: 竹黄60g,用白酒250ml浸泡24小时后服用,每晚服一次,约50ml,或用药酒外擦。
加味牛黄丸怎么治急慢性白血病
加味牛黄丸治急慢性白血病的配方及用法:牛黄、麝香、雄黄各6克,天竺黄、牵牛粉各12克。上药 共为细面,荞麦面为丸,分作30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用薄荷30克煎 送服。可以辨证施治,急性者辅以清热凉血之犀角地黄汤加紫草茸、贯 众;慢性者辅以补气养血之归脾丸;肝脾肿大者,辅以秦艽鳖甲煎或当归 龙荟丸;白细胞高者,加大牛黄、雄黄用量;红细胞、血色素偏低,幼稚细 胞多见者,加大麝香用量。
天竺黄的药用价值
【药名】天竺黄
【别名】天竹黄、竹黄。
【性味】甘,寒。
【功效】清热豁痰,宁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谵语,中风痰壅,小儿惊风抽搐。
【主治】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酒浸敷。
【注意事项】灰指甲、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天竺黄;孕妇禁用天竺黄;服药期间忌食萝卜、酸辣。
竹黄的种类简介和性状鉴别
竹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冬季采收,砍取竹秆,剖取竹黄,晾干。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主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止咳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白带过多。有谓尚可治胃病。
入药竹黄有两种,传统药用正品竹黄,又名天竹黄、竹糖、竹膏、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药材呈不规则的片块或 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黄色或象牙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灰白色。无臭、味淡。舐之粘舌,置水中产生气泡,由 象牙色渐变为淡绿色或天蓝色,加酚酞试液不变色。以片大、色灰白、质细、体轻、吸水性强者为佳。
西洋参泡酒配方 西洋参美容养颜酒
原料:西洋参15克,枸杞子50克,当归,玉竹,黄精,何首乌各30克,黄酒1500毫升。
做法:将西洋参,当归,玉竹,黄精,何首乌浸润切片,放入容器中,枸杞子型放入同一容器中,注入黄酒,密封浸泡7日后,每日摇晃1次即可。
用法:每次饮酒10毫升-30毫升,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有益血补气,养颜润肤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体弱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无华。形体消瘦,自汗,头晕目眩以及营养不良,年老体弱,久病体虚者,健康人常饮用可以抗衰防老,养颜润肤。
清虚热的中药有哪些 青蒿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花将开时采摘,除去老茎,鲜用或阴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用于湿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
寒热,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天竺黄的功效
天竺黄又叫竹黄、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赤团子、竹赤团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茧;天竺黄有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的功效;天竺黄主治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功效分类:止咳药;理气药。
别名: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赤团子、竹赤团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茧。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味淡;辛;平。
归经:肺经;肝经。
功效: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
主治: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酒浸敷。
来源: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
竹黄的形态特征
子座呈不规则瘤状,早期白色,后变成粉红色,初期表面平滑,后期有龟裂,肉质,渐变为木栓质,长1.5-4cm,宽1-2.5cm。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直径480-580μm.子囊长圆柱状,(280-340)μm×(22-35)μm;子囊孢子单行排列,长方形至梭形,两端大多尖锐,有纵横隔膜,(42-92)μm×(13-35)μm,无色或近无色,成堆时柿黄色。
特征:多生于将衰败或已经衰败的竹林中的莿竹属、刚竹属植物的杆上;在竹杆上形成子座,子座呈不规则瘤状,早期呈白色肉质,后变红色,木栓质。
活血止痛的中药有哪些 郁金
郁金为姜科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摘取块根,除去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切片或打碎,生用,或矾水灸用。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肺,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衄,黄疸尿赤。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2-5g。
注意事项: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