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良性肿瘤治疗原则
皮肤良性肿瘤治疗原则
从常见的色素痣、脂溢性角化到罕见附属器肿瘤,皮肤良性肿瘤种类繁多.患者求治皮肤良性肿瘤往往有两个目的:①彻底切除肿物消除压迫症状或预防恶变;②美容,那么,皮肤良性肿瘤治疗原则是什么呢?
很多皮肤良性肿瘤恶变几率非常小,而且很少有继发变化,诸如脂溢性角化、皮肤纤维瘤、软纤维瘤(皮赘)等。对于这类肿物,应向患者交代治疗不是必须的,如果患者出于美容目的坚持治疗,医师就要按照美容治疗思路制定治疗方案。
有些皮肤良性肿瘤虽然恶变几率很小,但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出血,或因体积巨大产生压迫症状,对这类肿瘤建议预防性切除,但是作为择期手术,应该选择肿物最稳定状态时治疗。该类肿瘤的代表包括表皮囊肿、巨大脂肪瘤、化脓性肉芽肿等。还有些皮肤良性肿瘤,有一定恶变风险,甚至本身就是癌前病变,如巨大先天性色素痣、汗孔角化症、日光性角化等,要劝告患者积极彻底切除这些肿瘤。总之,作为皮肤外科医师,应以充分发挥皮肤科学理论的优势,正确判断肿瘤性质为皮肤良性肿瘤治疗原则。
皮肤良性肿瘤治疗原则常依据皮肤良性肿瘤的病理性质制定。对于多数累及皮肤全层的良性肿瘤,应深切至脂肪层,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彻底切净肿物,而且有助于减张闭合切口。部分肿瘤有明显的界限或囊壁,比如表皮囊肿和脂肪瘤,此时可以采取切开剥离,无需去除皮肤,这样做切口张力小,利于愈合。要强调的是剥离肿物后可能形成较大腔隙,必须通过内缝合封闭死腔并进行加压包扎,必要时使用引流条,否则一旦血肿甚至脓肿形成,医师就被动了。
部分皮肤良性肿瘤病因与外伤因素有关或生长模式类似恶性肿瘤,例如化脓性肉芽肿和角化棘皮瘤,所以切除范围要大。对于仅累及表皮的皮肤良性肿瘤,诸如大面积的日光角化、脂溢性角化等,除切除外,还可以选择磨削术、冷冻进行治疗。新近出现的光动力治疗适用于那些代谢增生旺盛的肿物,尤其是癌前病变。
骨囊肿是常见病吗 骨囊肿恶性怎么治疗
骨囊肿实际上是一种良性肿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但是大数据里的确有报道,良性的骨囊肿最后变成骨肉瘤了,就是恶性的。骨囊肿如果恶性了就要按照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骨肉瘤的治疗原则就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还有一种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法,使骨肉瘤的生存率由以前的百分之三四十提高到现在的百分之七八十。新辅助化疗就是术前化疗,化疗成功之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再进行化疗。
因为恶性肿瘤存在转移的问题,术前化疗能控制肿瘤的转移,术中进行完整的切除,然后术后再进行化疗来控制它转移。
胆管有哪些良性肿瘤
一、胆管的良性肿瘤临床上非常罕见,可发生与肝外胆管的任何部位,但2/3的病人肿瘤位于胆管远端,对手术有利。以乳头状瘤为多见,常为广基,可带蒂,突出于腔内,单个或多个,少有恶变,其次为腺瘤与纤维瘤,极少数为脂肪瘤、神经纤维瘤、平滑肌瘤和错构瘤。
二、胆管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为梗阻性黄疸、胆绞痛、消化不良和消瘦,部分患者会出现胆道出血。如果合并感染可有胃寒和发热等。
三、胆管良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广泛切除肿瘤不仅能预防复发,而且可以提高治愈率。
皮脂腺囊肿严重吗 癌变
皮脂腺囊肿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但是,只要是肿瘤都有癌变的可能。皮脂腺囊肿癌变的几率比较罕见,但不可不防,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尽早去除皮脂腺囊肿为好。
怎么治疗畸胎瘤
畸胎瘤没有一个明确的症状,所以很多时候畸胎瘤患者治疗起来是很难的,甚至严重的畸胎瘤患者还要进行一些手术治疗,绝大部分畸胎瘤患者都在寻找畸胎瘤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看下下面怎么治疗畸胎瘤的介绍。
怎么治疗畸胎瘤?
1.颅内畸胎瘤
良性畸胎瘤只做手术切除,但须强调病理标本的立体多点取材,以免漏诊恶性成分。如能全切可望治愈。由于肿瘤常位于中线部位,手术多难以全切,不能全切者可酌情行脑脊液分流术以缓解梗阻性脑积水。放疗与化疗对良性畸胎瘤无效。未成熟和恶性畸胎瘤则先化疗后放疗,复查如肿瘤未消失再行手术切除,术后继续化疗2疗程。
2.胃畸胎瘤
胃畸胎瘤多为良性,及早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术后应长期随访,定期复查AFP,如无下降或下降后又升高,提示复发或转移,须进一步治疗。
3.睾丸畸胎瘤
外科手术是治疗睾丸畸胎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儿童睾丸畸胎瘤患者可根据AFP水平正常、B超提示有正常的睾丸实质存在、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排除恶性肿瘤者,可以考虑行保留睾丸手术。
睾丸皮样囊肿和儿童睾丸畸胎瘤患者手术后无需其他治疗。对青春期后睾丸畸胎瘤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绝大多数畸胎瘤转移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一致,但也有在畸胎瘤的转移灶中发现胚胎癌成分。远处转移畸胎瘤中的恶变成分对生殖细胞肿瘤的化疗方案疗效不佳。
4.卵巢畸胎瘤
(1)治疗原则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治疗原则:手术原则,采取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手术后,及早采取有效的联合化疗,对于复发性肿瘤,应依据未成熟畸胎瘤恶性程度逆转的规律,结合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具体方案。
(2)手术治疗
① 手术范围肿瘤绝大多数为单侧性,患者常很年轻,多主张作单侧附件切除,保留生育功能。如患者无生育要求,且肿瘤为Ⅱ期或Ⅲ期,可作双侧附件及子宫切除。大网膜是常见的转移部位,不论肿瘤期别的早晚,均作大网膜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是否常规切除,意见尚不统一。有腹腔广泛种植转移者,尽可能作肿瘤细胞减灭术,达到肿瘤基本切净。
②复发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未成熟畸胎瘤的复发瘤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再辅以有效的联合化疗。
③二次探查手术目前不推荐。
(3)化疗化疗是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在初次手术后,及早采用联合化疗,防止复发,可提高存活率。
怎么治疗畸胎瘤是每个患者都必须做到的,对于自身畸胎瘤病情一定要做好畸胎瘤治疗,千万别有了畸胎瘤治疗的误区,在治疗畸胎瘤后,还要进行畸胎瘤的巩固治愈,相信您会治愈好您的畸胎瘤的。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脂肪瘤
脂肪瘤作为皮肤良性肿瘤中的一种,从发病机理上并结合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终于总结出各种类型脂肪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患者体细胞内也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无活性状态),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病,但在外界不良环境的诱发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的活性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的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的脂肪细脂肪瘤胞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称之脂肪瘤。
一、平时的工作压力过大,心情过度的烦躁,经常生气的人。因为肝气郁结,气血不畅,经脉不通,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长时间可形成结缔组织包 裹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通过治疗打通经脉,疏通经血,消散脂肪瘤。保持心情愉快,是预防脂肪瘤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生活中过度的饮酒,经常吃一些肥肉、动物内脏、无鳞鱼或蛋黄等人群。因为进食过多肥腻之品,高胆固醇食物,可造成脾胃湿热,痰湿内生,运化失调,即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治疗原则是:解热除湿,健脾和胃,软坚散结。
三、经常熬夜,想问题过多的人。因为伤及脾胃,使脾失健运,阴阳失调,这样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原有的脂肪组织和新生的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形成异常的脂肪组织,即“脂肪瘤”,治疗原则:益气健脾,调理阴阳平衡,软坚散结。
腹膜肿瘤的治疗方法
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腹膜后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约占60-80%,常见者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及恶性淋巴瘤等;良性肿瘤中以纤维瘤,畸胎瘤等为常见。一般而言,腹膜后肿瘤,囊性者常为良性,实质性者多为恶性。
治疗原则
1.腹膜后肿瘤都应行剖腹探术,良性肿瘤应手术切除,如与重要组织粘连,不能完整切除时,可作包膜内切除术。
2.恶性肿瘤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根治性切除,不能切除时,根据活检结果选择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
3.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对能手术切除的病例,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加强支持治疗(包括特需药物)以促进术后恢复。
2.对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结果选择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
全面认识输尿管肿瘤
输尿管肿瘤按肿瘤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输尿管肿瘤如息肉、恶性肿瘤如移行细胞癌、移行细胞合并鳞状上皮癌,粘液癌等。
输尿管肿瘤临床表现
1.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
2.肿瘤梗阻可发生患肾积水,重时可触及积水肾。
3.血块下行可引起肾绞痛。
输尿管肿瘤诊断依据
1.间歇无痛肉眼血尿;
2.膀胱镜检查见输尿管口喷血、下段肿瘤可从管口脱出。
3.尿路造影示输尿管有充盈缺损,其上段输尿管扩张,肾积水或患侧肾不显影。
4.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
5.输尿管镜检查。
6.MRI肾盂输尿管水成像。
输尿管肿瘤治疗原则
1.及早行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若对侧肾功能不良不能行上述手术或为单发乳头状肿瘤时,可行局部肿瘤切除并保留肾脏,术后定期复查。
2.如为良性肿瘤可行局部切除,效果良好。
输尿管肿瘤用药原则
抗生素仅用作术前预防感染或并发感染控制感染用。
输尿管肿瘤辅助检查
1.早期肿瘤检查框限以“A”为主;
2.疑有转移或多源性肿瘤检查框限包括“A”、“B”。
输尿管肿瘤疗效评价
1.治愈:
(1)手术切除后伤口愈合。
(2)良性肿瘤行单纯肿瘤切除,输尿管无梗阻。
2.好转:
(1)切除范围不够,留有病源或原有病源未能切除,行尿流改道术。
(2)良性肿瘤切除术后,输尿管梗阻未全解除。
3.未愈:
肿瘤未切除,症状、体征未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