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的治疗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
1.饮食疗法
轻症减少奶量,代以米汤、糖盐水等;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2.液体疗法
(1)口服法 适用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
(2)静脉补液法 用于中度、重度脱水。
3.控制感染
针对病因,选用抗菌药物。
4.对症治疗
腹泻可口服次碳酸铋或轻酸蛋白。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剂,或多酶片。依病情对症处理。
婴幼儿腹泻病因
体质因素(30%):
本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其内因特点:
1、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2、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3、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因而婴幼儿易患大肠杆菌肠炎,母乳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高,特别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养儿较少发病,患病也较轻,同理小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一集体流行时,小婴儿罹病多。
4、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婴儿易患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肠道分泌型IgA不足,腹泻后易於迁延。
感染因素(35%):
分为消化道内与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为主。
1、消化道内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因而易发生在人工喂养儿,哺喂时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够,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由成人带菌(毒)者的传染,如病房内暴发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后部分医护人员受染,成为无症状肠道带菌(毒)者,可导致病原传播。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组织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泻,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腹泻多不严重,年龄越小者越多见,引起腹泻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肠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另一部分可能是肠道内外均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3、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长期较大量地应用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各种头孢霉素,特别是两种或以上并用时,除可直接刺激肠道或刺激植物神经引起肠蠕动增快,葡萄糖吸收减少,双糖酶活性降低而发生腹泻外,更严重的是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此时正常的肠道大肠杆菌消失或明显减少,同时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消化功能紊乱(35%):
因饮食因素、不耐受碳水化物、食物过敏、药物影响、其他因素:如不清洁的环境,户外活动过少,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外界气候的突变(中医称为“风,寒,暑,湿泻”)等,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也易引起婴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的四个不要
不要禁食
腹泻时婴幼儿自动饮食减少,排出增加,肠道吸收障碍,而婴幼儿营养的需要相对较高,如营养补充不足,限制饮食太严,禁食时间长很容易引起营养不良,出现代谢紊乱,以致病情迁延。奶类制品是最适合宝宝消化和需要的食品,腹泻婴儿以母乳喂养者应继续喂母乳,没有母乳者可以用牛奶代替,一般就可以保证宝宝的营养需要。
不要止吐
呕吐可能是腹泻的早期症状。如果由于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不但不要止吐,还应该洗胃,把有毒食物清洗干净。所以,治疗婴幼儿腹泻引起的呕吐,不是止吐,而是补充由呕吐引起的体液损失,可以反复多次少量喂水。
不要止泻
有些年轻妈妈看到宝宝腹泻不止,急着要求医生快快把腹泻止住或者自作主张去买止泻药给宝宝吃,结果不但腹泻没有止住,还可能加重病情。治疗腹泻的方法不是急于去止泻,而是应该补充因腹泻引起的机体脱水和营养不足。
不滥用抗生素
婴幼儿腹泻多数是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有的家长病急多投医,今天去了这家医院,明天又去找另一家,刚用上一种抗生素,又换上另一种,造成抗生素应用过多过杂的现象,不但对腹泻康复不利,还可能引起抗生素诱发的腹泻,使腹泻治疗更加困难、复杂和迁延。
小儿腹泻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小儿腹泻。婴幼儿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
那么是什么样的因素导致宝宝发生腹泻呢?主要是由这3点造成的: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本病治疗得当,效果良好,但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
婴幼儿腹泻的有效预防措施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大多婴幼儿腹泻原因是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由于婴幼儿腹泻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导致患儿出现性命的危害,因此有很多家长对婴幼儿腹泻的预防表示很关注。
婴幼儿腹泻的有效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不必禁食,多补水分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2、注意饮食质量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3、避免不良刺激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儿腹泻。
4、增强体质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远离小儿腹泻疾病的侵扰。
5、请勿滥用抗生素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婴幼儿拉的都是水怎么办 体液补充
婴幼儿腹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需要时刻注意补充水分,除了婴幼儿需要多喝水外,在注射液中也要额外添加盐水,避免腹泻过程中导致婴幼儿机体水分或盐分流失过多。
婴幼儿腹泻预防
1、鼓励母乳喂养,尤以生后4~6个月和第一个夏季最重要,应避免夏季断奶。
2、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清洁,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食具,每日煮沸消毒一次。
3、母乳和人工喂养都应按时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
4、食欲不振或在发热初期,应减少奶和其他食物入量,以水代替,最好用口服补液盐配成饮料口服。
5、夏季炎热时避免过食或食用富于脂肪的食物,婴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夏季要少穿衣服,注意居室通风。
6、患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肠道外感染时,应及时治疗,防止并发腹泻。
7、感染性腹泻,尤其是大肠杆菌,鼠伤寒或其他沙门氏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易在病房内广泛传播,必须严重消毒隔离,否则易在儿科病房发生交叉感染,消毒方法以过氧乙酸烟熏效果最好,其次是用新消毒表面消毒再加紫外线照射,腹泻病例的病房最好每月用过氧乙酸烟熏彻底消毒。
8、下地玩耍的小儿饭前便后要洗手。
9、医务人员要努力宣传小儿腹泻的预防措施,以免再犯腹泻。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甚广,疫苗为理想的预防方法,对轮状病毒已有疫苗口服的报道,保护率为80%以上,但持久性尚待研究。
为什么小孩冬天容易引发腹泻
冬季气候突然变化,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都会引发小儿腹泻,家长们一定要及时了解宝宝体质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选择正规的医院给宝宝进行治疗,让宝宝更好的远离腹泻的困扰,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
1、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小儿腹泻。
2、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活力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适应食物质、量的较大变化,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也是成为小儿腹泻的病因之一。
3、胃内酸度比成人低,抗菌能力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易患肠道感染小儿腹泻。
4、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引起小儿腹泻,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5、人类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小儿腹泻病原;
6、诺沃克病毒:多侵犯儿童及成人,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不密切。
新生儿腹泻治疗
宝宝拉肚子,可采用多种疗法,其中包括有饮食疗法、液体疗法、控制感染和对症治疗等。
1、饮食疗法:轻症减少奶量,代以米汤、糖盐水等;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具体还可以参照以下几种食疗方法。
(1)稀释牛奶牛奶用米汤稀释后,与胃酸相遇可形成柔软而疏松的酪蛋白凝块,易于消化。稀释后脂肪含量亦减少。加入米汤后使奶汁中含有三种糖,即牛奶中的乳糖,外加蔗糖和米汤中的淀粉,减轻了每一种糖的发酵性。
(2)焦米或米汤均含有少量热量,米炒焦后部分变成炭质,具有吸附作用,减少大便中的水分。
(3)酸牛奶酸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块较小。吃酸牛奶后胃内容物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抑制细菌生长作用;还能促进钙的吸收。
(4)脱脂牛奶脱脂牛乳中脂肪含量约0、5---1、5%(全脂牛乳中含3、7%),可以减轻胃肠道对脂肪的消化能力。仅适宜短期治疗。
(5)鱼蛋白粉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纠正身体长期缺乏蛋白质而引起的营养不良,并能纠正消化酶的紊乱,改善消化功能。鱼蛋白粉中脂肪含量少于0、5%,且不含乳糖,尤其适宜因饮食不当而造成的腹泻。
(6)胡萝卜汤把胡萝卜切碎加水、煮烂。含有果胶,具有吸附水分、细菌及毒素的作用,使大便成型。
(7)熟苹果泥苹果一切为二,隔水蒸烂,将苹果泥喂给小儿。苹果的纤维较细,对肠道刺激少,并含有果胶,有吸附作用,其中鞣酸有收敛作用。
2、液体疗法:
口服法:适用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补液量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升/日计算,分数次服用。
静脉补液法:用于中度、重度脱水。
3、控制感染:针对病因,选用抗菌药物。
4、对症治疗:腹泻可口服1次碳酸铋或轻酸蛋白0.3克,一日3次;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剂每岁l毫升欣,一日3次,或多酶片一次l片,一日3次。依病情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