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的维护从婴儿开始
牙齿的维护从婴儿开始
从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开始,就坚持刷牙
宝宝刚长出的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较软,一旦形成蛀牙,发展的要比成年人快得多,几个月就能形成触及至神经的虫牙:防止蛀牙,首先要尽量控制喂食砂糖等甜食,从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开始,就要给宝宝刷牙。基本要求与成年人是一样的。
牙齿呵护好,家长才放心
有些宝宝牙齿较为脆弱,即使已经控制了甜食的摄入,坚持刷牙,在宝宝长牙以后,也要看牙科医生。此外.蛀牙细菌(变异链球菌)有可能通过大人传染给宝宝+所以最好不要嘴对嘴喂给宝宝食物。
正确刷牙的方法
最开始时只做个刷牙的样子即可。将宝宝仰面放到膝盖上,用儿童牙刷轻轻刷几下牙齿就可以了。如果宝宝不喜欢并反抗的话。可以先试着用手指触碰嘴唇和牙齿,慢慢让宝宝适应牙刷放入嘴里的感觉。宝宝很多事情都喜欢模仿,大人若能经常示范给宝宝看,给宝宝刷牙也就能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但要像刷珍珠那样,小心翼翼,轻轻地刷。
儿童口腔的保健方法
儿童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就是龋病(“虫牙”),据统计,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80%~90%。家长必须重视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时期的口腔保健工作。
胎儿期。由于乳牙的牙胚是在胎儿6~7周开始形成的,因此母亲妊娠期的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必然和孩子的牙齿有关。母亲应适当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多进食肉类、鸡蛋、豆制品,牛奶和蔬菜水果等,促进孩子牙齿硬组织的形成和钙化。另外,某些药物会影响牙胚发育,还有可能造成唇腭裂等畸形,因此,孕妇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服药。
婴幼儿期。婴儿由于各种饮食中含丰富的糖类与碳水化合物,因此提供了容易患龋齿的环境。家长应特别注意喂养方式,切忌让孩子含奶瓶睡觉。最好在每次哺乳后或每天晚上由妈妈用手指缠上纱布或使用市售指套牙刷,蘸清水轻轻擦洗乳牙的牙面,清除食物残渣及菌斑。
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孩子3岁左右乳牙全部萌出,此时家长就应教孩子刷牙,建立每天早晚两次刷牙的卫生习惯。正确刷牙方法是,采用竖刷法,将牙刷放在牙龈部位,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刷牙,从后向前,从左到右,刷完牙齿外侧,刷内侧,再刷咀嚼面,刷完上牙刷下牙,每个牙面刷8~10次,刷完全口牙齿需要3分钟。
学龄期。儿童6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恒牙逐渐萌出。此时要特别注意六龄齿。六龄齿对儿童颌面部的发育,保持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维持面部的形态都是非常重要的。要保护好孩子的“六龄齿”,最好的方法就是带孩子去医院做窝沟封闭的防龋治疗。
幼儿宝宝的乳牙日常护理要留心
人一生共有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乳牙总共有20颗,出牙有先后顺序,最先萌出的是下腭的2颗中切牙,然后是上腭的2颗中切牙。出第一颗牙的月龄每个婴儿都不一样,早的4个月就开始了,迟的要到10~12个月,平均是在7~8月龄时出牙,以后陆续萌出,到2岁半时20颗乳牙出齐,6岁以后开始脱乳牙换恒牙。
一般地讲,只要在周岁前能萌出第一颗牙齿来,就不算出牙太迟。如果1岁后还未出牙,就应该去检查是否有缺钙、缺碘等毛病。因此,父母在平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补钙和补碘。
一般来说,婴幼儿乳牙的好坏取决于母亲妊娠期的营养。无论乳牙或恒牙,在形成过程中都不可缺少下列元素:钙和磷(推荐食物:奶酪、鱼肉、海产品等)、维生素D(推荐食物:鱼、蛋、香菇等)、维生素C(推荐食物: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维生素B(推荐食物:柠檬、谷物、芋类等)、维生素A(推荐食物:紫菜、胡萝卜、青椒等)。因此,怀孕期和哺乳期的母亲、以及长牙期的幼儿都应多吃富含上述元素的食物,做到膳食平衡,以保证和促进幼儿乳牙的健康发育。
幼儿乳牙一般会持续6~10年时间,这段时间正是其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如果牙齿不好,会影响幼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妨碍健康成长,而且还会影响到幼儿的容貌和发音。因此,需要十分注意幼儿期乳牙的日常护理,
两个月宝宝长牙正常吗
宝宝几岁长牙正常
有些婴儿从4个多月开始长牙;有些婴儿却到10个月才开始长牙;有些婴儿长牙时会哭闹,有些婴儿长牙期会发烧……那么宝宝正常情况下是什么时候长牙,长几颗牙,以及长牙期间会有哪些不适呢?新爸爸新妈妈们在宝宝长牙期间又该如何护理好宝宝的牙齿呢?
婴儿出牙顺序
宝宝6、7个月大时,乳牙开始相继萌发出来,但也可能提早到3、4个月,或延后到11、12个月才长牙,通常前牙会有前后6个月的差异,后牙的差异甚至可达1年。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4~10个月开始出乳牙,1岁时萌出6~8颗,2岁至2岁半时出齐,长满完整的20颗乳牙。
婴儿出牙的时间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婴儿出牙的时间
牙齿的发育是骨骼成熟的一个粗略指标。从婴儿乳牙萌出速度和时间来看,也能反映出婴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好坏的状况。有人说牙齿是小儿健康的标志, 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乳牙萌出的早晚,与婴儿的体质、营养、性别、地区及其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个体差异比较大,早的4个月就开始出牙,晚的可到10个月,一般大多数婴儿多在6-7个月时开始萌出牙齿。
婴儿出牙的注意事项
按照不同月龄,婴儿应出多少颗牙呢?父母可采用下列公式简单地估算一下:
出牙数(婴儿)=月龄一(4或6)。
例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应为4颗或6颗;在1岁时多数已有6-8颗乳牙;2岁时乳牙应出齐,共为20颗。
出牙基本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一般是下颌先于上颌,由前至后的顺序。最先萌出的常是是下面中间的门齿,然后是上面中间的门齿,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左右长出。
婴儿出牙时常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萌出。在婴儿萌牙时期要注意供给各种营养素,特别是与骨骼发育有关的维生素D、钙、磷等必需的营养成分。为此,婴儿饮食应多样化,可给予蛋类、肉泥、鱼泥、菜泥、果泥以保证营养,同时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此外,有些婴儿在乳牙萌出前,可出现局部痒痒、流口水等现象,这是正常的,不需要处理。但此时可以有意识地给婴儿一些饼干之类的硬食物,让他磨磨牙,可促进乳牙的萌出。
宝宝蛀牙有哪些注意事项
1.应用各种氟化物制品,如含氟牙膏、糊剂、水剂等,有利于抗龋坏作用。
2.婴幼儿食物要多样化,以提供牙齿发育所需要的丰富营养物质,还要注意多咀嚼韧性大的食物。
3.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宝宝出生后维护口腔健康的第一步,如饭后漱口,2岁半左右就开始刷牙,睡前不吃糖和零食。
4.专家表示,预防龋齿应从妈妈怀宝宝时就开始,孕期应及时补充高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来保证胎儿牙胚发育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5.定期检查口腔,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要求2~5岁儿童,每2~3个月查一次,6~12岁儿童每隔半年查1次,12岁以上儿童每年查1次。
6.由牙列不齐而致使食物嵌塞或滞留,从而发生龋坏。所以,防止牙列不齐的出现有利于减少龋齿的发生,如替牙期应该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以免影响恒牙萌出或歪斜)及多生牙,并矫正错位牙、修复缺失牙等。
儿童护齿应从乳牙开始
王雅峰说,在门诊经常遇到一些父母,觉得孩子乳牙迟早要被恒牙替换,所以不必费心保健,大多等到被蛀牙折磨得吃不下饭了才带孩子看牙,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当乳牙发生蛀牙时,可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引起颌骨骨髓炎,根尖周炎症可能会影响到根尖部发育中的恒牙牙胚,造成恒牙形态畸形。龋病严重时,可致乳牙过早脱落,造成恒牙排列紊乱,不仅影响美观,还为以后恒牙龋病发生埋下祸根。
王雅峰说,孩子长出第一颗牙时,就要用干净的纱布帮其洗牙,两岁后要帮孩子准备一支头小毛软的幼儿牙刷,早晚两次教孩子刷牙。乳牙全部萌出后,最好每半年给孩子作一次口腔检查。如果孩子配合,可以给孩子的后牙进行窝沟封闭,以预防龋齿。
儿童蛀牙的主要原因,是口腔内的细菌利用牙齿上残余的糖类和淀粉合成乳酸腐蚀牙齿,糖类与淀粉残余在牙齿时间愈久,细菌的数目愈多,造成蛀牙的机会也愈多。所以,含糖量高且富于粘性的糖果、蜜饯、汽水、饼干等应少吃,更不能在临睡前吃。相反,蛋白质能抑制口内细菌的新陈代谢,蔬菜会增加唾液的中和作用,孩子应增加蛋白质(肉、鱼、豆、蛋、奶)和蔬菜水果的摄取量。
婴幼儿几个月长牙才是正常的
1、幼儿出生时虽然口腔内没有牙齿,但在颧骨内已经有了牙胚。到了一定的时间,从牙龈表面就长出牙了。牙齿从颌骨内长出来的过程,医学上叫做牙齿的“萌出”,也就是俗说的长牙。
2、小儿出牙多数情况是自然萌出,没有什么感觉,也有部分小儿伴有局部发红、发痒、流口水、咬硬东西或手指,哺乳时咬奶头等现象,这些大都在出牙后自然消失。
3、健康的婴儿,一般在出生后六、七个月就开始出牙。但有的孩子出牙较晚,甚至相差3--4个月,也不能算异常,有的小儿1岁左右才出第一颗牙,仍可以认为属于生理范围。
4、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八、九个月还没出牙,心里非常着急,认为孩子可能缺钙,牙长不出来。于是,有些家长就给孩子服鱼肝油和钙粉,并且加量地服用。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往往有损孩子的健康。仅仅根据小儿出牙时间的早晚,并不能断定是否缺钙。即使是缺钙引起出牙晚,也不能盲目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家长擅自给婴儿大量服用鱼肝油、维生素D、注射钙剂,很容易引起中毒,给孩子带来痛苦。
5、虽然,孩子牙齿的萌出有的开始的早,有的开始的晚,虽然牙齿的萌出总会有一定的顺序,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按照这个顺序不变萌出,有时萌出的顺序会有些少许变化,这也属于正常的范围.无论是上牙还是下牙,萌出的时间和顺序会有所变化。
通过以上的内容了解后,相信家长们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要好好的看护着,这个时期的婴幼儿经常会发烧感冒的,所以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多多注意一下这个方面的知识。更多的知识可以随时关注小编,小编会继续为大家诚心奉献的。
婴儿出牙如何护理
1、牙齿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如维生素A、D、C、矿物质。因此出牙期间的饮食需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类的食物,帮助牙齿的正常发育。
2、保持婴儿牙齿的清洁。在给宝宝进食后,用白开水冲洗口腔,一日至少两次用纱布棉签、指套擦宝宝的牙齿和牙床,清除口腔食物残渣。
3、糖果、碳酸饮料、黏性甜食可能引起蛀牙,尽量避免给宝宝食用。
4、婴儿出牙期可以用面包干、饼干、棒冰等硬性食物咀嚼帮宝宝缓解牙齿不适,也可以使用婴儿专用牙胶。
5、经常带宝宝到户外晒太阳,有利于促进钙质吸收,帮助牙齿生长。
6、如果宝宝长牙不适,可以轻而稳地按摩牙床。如果婴儿牙龈发炎红肿可以请医生开一些儿童药物。
7、不要让婴儿含着乳头或奶瓶睡觉,以减少蛀牙危险。
8、等宝宝1岁半左右可以开始学习刷牙。选择柔软的牙刷和儿童专用牙膏。
不同年龄不同护牙的方法
妊娠期妇女
这个时期的妇女朋友因为要增加钙、磷的摄入,禁用四环素,以免影响胎儿牙齿的钙化、变色。
婴幼儿牙齿护理
婴幼儿每次喂奶之后家长要用清洁纱布裹住手指擦洗婴幼儿的口腔组织和牙龈,预防奶瓶龋,奶瓶龋就是由于奶瓶引起的乳牙龋坏。
2岁左右小孩的乳牙刚萌出不久,牙齿表面结构尚未发育成熟易受酸的作用而脱钙龋坏,而奶瓶内的含糖含酸饮料长时间的贴附牙面影响牙齿。有些婴儿有长时间的吮吸奶瓶甚至睡着的不良习惯,可出现上下门齿广泛龋坏。因此每餐喂养后应喝少许白开水以清洗口腔。
两岁半小孩的护理
两岁半的孩子因为20颗乳牙已全部出齐,这时应开始刷牙,父母要帮助和指导。
儿童的牙齿护理
叶主任谈到,5岁以下的儿童不适宜用含氟牙膏,因为儿童的吞咽功能不健全可吞咽部分,这样容易造成氟中毒。
而6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出第一恒磨牙,俗称“六龄牙”,鱿鱼第一恒磨牙的解剖的特点,在萌出2-4年内非常容易发生龋坏,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
首先,一定要到医院做窝沟封闭,防止龋齿。
第二,定期检查,一旦患龋及时治疗,要多吃一些比较粗糙的食品,增加口腔的自洁作用,和对牙龈的按摩作用,同事通过咀嚼所产生的生理性刺激,使颔骨正常发育,要养成睡前不吃零食和睡前刷牙的习惯。
中小学生护牙特点
这个时期的同学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纠正不良习惯如:单侧咀嚼、口呼吸、吮唇、咬铅笔、咬手指等。如果有牙齿畸形、牙列拥挤,都要及时矫正。
中青年朋友的口腔护理
专家强调这一阶段的人要定期每年到口腔科做检查一次,戒烟戒酒,类似于用牙咬瓶盖的习惯一定要改。
老年人的口腔护理
老年人口腔需要保护的是基牙,及时镶牙,维持口腔基本功能,拔除口腔内残留的残根残冠,以免刺激颊舌等组织形成的慢性溃疡。如果戴义齿时间过长,出现口腔组织红肿疼痛、溃疡,应及时找医生检查,修理或更换义齿。
小孩子牙痛怎么预防
1、做好牙齿清洁
在婴儿第一颗牙萌出后,妈妈就应该为婴儿清洁牙齿。方法是先将手洗净,然后用消过毒的抹布裹在食指上,蘸上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擦洗牙齿的所有牙面,一天擦洗两次,早晚各一次。从孩子两岁半开始,就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监督孩子刷牙,早晚各一次。
2、纠正婴儿含奶瓶睡觉的习惯
有些婴儿有含奶瓶睡觉的不良习惯,有这种不良习惯的婴儿的前牙容易产生龋齿。医学上称为奶瓶龋,严重者,整个牙冠可被破坏,会影响正常的咬食和发音功能。
3、膳食要平衡
乳牙的牙胚是在胎儿6至7周开始形成的,这是胎儿需要钙、磷,其它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需要的营养成分来自母亲的饮食,因此妊娠期的妇女应注意营养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包括牙齿的正常发育和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