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寒三候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雁北乡

小寒节气时虽然温度低,但是阳气已经开始生发了,大雁顺阴阳而向北迁移。

鹊始巢

喜鹊感知到阳气的生发,开始筑巢。

雉始鸲

野鸡感知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发出鸣叫。

大寒三候分别是什么 立冬三候是什么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大寒三候分别是什么

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逸周书·时训解》称:“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泽腹坚。”意思是说:到了大寒节气歇冬的母鸡就开始产蛋,可以孵小鸡了;再过5天鹰隼凌空盘旋捕食更猛烈;又过5天连河塘中央都会结起坚硬的冰层。

为什么大寒最冷

大寒是最冷的原因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日平均气温连续多日出现-5℃以下天气方可进行,这种活动一般出现在黄河以北地区)。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大寒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小寒是农历几月几日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小寒节气时虽然温度低,但是阳气已经开始生发了,大雁顺阴阳而向北迁移。

喜鹊感知到阳气的生发,开始筑巢。

野鸡感知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发出鸣叫。

大寒寒气逆极

古人一直把大寒当作是一年最冷的时节,《授时通考》称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宋朝诗人王之道有诗句“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总之小寒、大寒都是很冷的,在农村,大寒时要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保护牲畜安全过冬的工作。

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鸡乳”即母鸡孵小鸡;“征鸟厉疾”指猛禽需强力捕食,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水泽腹坚”则是说湖泊表面的冰已经坚实地一直冻到水面中央了。

不过,不管古人怎么形容它的寒冷,人们还是能想象到春天的即将到来,所以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这样写: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诗人这里不再写“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等物候现象了,而是直接写人们的习俗和新、旧年的交替:在大寒节气,人们饮着腊酒,围着火炉闭门取暖。冬天过去了就是春,一年(星周)结束,十二个月也就过完了,新年要用新的历法,最后又说到了物候:梅花、杨柳等树木已经等待着阳春的出现了。

可见,大寒节气虽然还十分寒冷,但毕竟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人们都开始为新年兴奋起来。所以,大寒节气虽名为大寒,其实这段时光是充溢着喜悦、欢乐气氛的,空气中弥漫着的这种喜迎新春的欢快轻松,就足以融化冬末的寒意。随着年底的临近,人们开始了各种传统节庆活动,从喝腊八粥开始,要办年货、扫房、祭灶、贴春联、摆供桌、放鞭炮、守岁、吃饺子,然后是迎岁——迎来又一个新的春天!

小寒是几月几日

小寒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由于气温很低,小麦、果树、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冻寒。

为什么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

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成为大寒。

小寒中的三候,其物候反映分别是:“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在候鸟中,一候,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但还不是迁移到我国的最北方,只是离开了南方最热的地方;二候,喜鹊此时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冬至和大寒哪个冷 大寒日和冬至日的区别

冬至日

2018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6:22:38,农历2018年十一月(大)十六

冬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23日之间,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大寒日

2018年大寒时间:1月20日11:08:58,农历2017年十二月(大)初四

大寒,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00°时,时间点在每年的阳历1月20日前后。

冬至日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候是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冬至的时候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也就说明冬至是比较冷的。

二候是说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是说冬至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大寒日

大寒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一候是说大寒节气到了便可以孵小鸡了;

二候是说鹰隼之类的征鸟,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是说在大寒的最后几天,水域中的水冰冻,且最结实、最厚,小孩子可以出去滑冰了。

冬至日

冬至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现在也有很多地方在冬至日上坟祭祀。而且民间冬至日也有不能回娘家的说法,据说这一天回娘家对公公大不利。

大寒日

民间有“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所以大寒期间的习俗具有浓重的“年味”。此时正值岁末,各地的人们开始忙着辞旧迎新,扫尘洁物,准备丰富多样的年货。

冬至日

冬至是重要的节日,在北方地区冬至日非常流行吃饺子,而且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一说法。在南方地区,冬至日当天都要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在在苏州地区,还有着冬至夜喝冬酿酒的习俗。

大寒日

大寒日北京有吃消寒糕的习俗,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寓意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另外,大寒节气正好是在腊八节左右,所以这一天也有喝腊八粥的食俗。

冬至和小寒的关系 小寒三候是什么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雁北乡: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鹊始巢: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雉始鸲: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交九从什么时候开始 大寒是什么意思

全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到来。

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天最后一个节气,到了此节气,气候开始到达全年的最低点,常常会有雨雪天气,出行前要查看天气预报再出门,大寒三候为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大寒是几月几日

每年1月19或20或21日。

大寒节气并非是指具体的某一天,而是在每年1月20日左右,具体的时间以当年的实际情况为准,大寒节气是冬天最后一个节气,常有降雪和降温情况出现,大寒三候为: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大寒节气的由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在每年1月20日前后。大寒时,太阳到达黄经30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相关推荐

霜降的意思是什么 霜降三候是什么

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豺狼这类动物,从霜降开始要为过冬储备食物。 霜降后草木枯黄、落叶满地。 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芒种是什么意思 芒种三候是什么意思

我国古代将“五天”称为“一候”,所以一个节气(大约15天)又被称为“三候”。每个节气的“三候”结合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又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芒种节气就被古人划分为:一侯螳螂生,二侯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一侯螳螂生: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侯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小暑该吃些什么 小暑三候是什么

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蟋蟀居宇指,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鹰始鸷是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立冬三候是哪三候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后,温度降低,低到水已经可以结冰的程度了。 二候地始冻 裸露在外的地表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也就是野鸡,这里泛指大鸟;蜃,为大蛤。 立冬节气后,天气转凉,大鸟们的踪迹难寻,但是在海边常常出现和大鸟身上颜色相似的大蛤,因此,古人认为立冬节气后禽鸟会变成大蛤避寒。

冬至后一个节气是什么

冬至后一个节气是小寒。 在中国,小寒是24节气当中最冷的一个。虽然名字叫“小寒”,但是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表明,在绝大多数年份,“小寒”的气温都要比“大寒”要低。 北方有句俗话“三九四九棒打不走”意思是说,处在“小寒”节气的三九四九这段时间,天气异常寒冷,即是动用木棒去打,人们也不爱离开家门——可见,小寒冷到什么程度!

寒露三候是什么

寒露三候: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花。 鸿雁来宾 大雁感知到了气候的变化,开始组队往南方迁徙。 雀入大水为蛤 雀,是小鸟的意思,水是大海的意思。因为蛤蜊的花纹和小鸟身上的纹路相似,古人认为小鸟们都飞到了大海边,变成了蛤蜊避寒。 菊有黄花 寒露前后菊花开始绽放。

大寒节气重养生 滋阴补肾取暖

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就很重视大寒节气里对调养身体的重视。大寒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的寒冷节气,而大寒因为临近春天,所以一般天气不会像小寒那样寒冷,但是仍然处于寒冷时期,因此要注意保暖,而冬季养生重养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气,生命之源,只有肾气充盈,才能精力充沛,身强体健,否则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侵袭,因此冬季对于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的气候特征及习俗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

今年小寒是几点到几点 小寒最冷还是大寒最冷

生活中小寒大寒是公认的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虽然资料上说小寒应该是最冷的时候,但其实24节气中小寒最冷。 据多年气象资料记载,小寒基本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日子,只有少数年份大寒气温低于小寒;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其中“三九”是最冷的时段,也总在落在小寒节气内;民间也常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

大寒比小寒更冷吗

不一定。 大寒和小寒都是表示天气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的特点是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极致,所以很多人会认为大寒会更冷一些,但实际上不一定,虽然大寒比小寒后,但我国地区分布广泛,而节气不能概括全部的气候。 一般在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大寒的气温会比小寒要低;而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地区,大寒和小寒的寒冷程度不相上下;长江以南地区,小寒则比大寒更冷一些,所以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为什么小寒和大寒最冷

小寒大寒期间,虽然白昼的时间开始变长,但是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还是比地面消耗的热量少,所以气温还是在持续的下降,再加上西伯利亚的寒潮南下,所以使得温度很低,有一句俗语“小寒大寒,冻死老汉”,足以见得,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天气都非常冷。 南方最冷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区,1月下旬才是最冷的时候,此时刚好进入大寒,所以是大寒冷于小寒。 不过我国北方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是在每年的一月中旬,也就会1月10日到20日,而每年的小寒,是在1月5日左右一直到20日左右,所以北方多小寒冷于大寒;另外数九寒天,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