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头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各类头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1 风热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口渴心烦,鼻塞头痛,喜凉畏热,舌苔薄黄,脉浮数。 针灸:主穴,风府、风池、外关、太阳。配穴,前头痛取上星、印堂。
2 风寒头痛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无汗不渴,脊背酸痛,偏头痛、正头痛或后头痛,喜热畏寒,舌苔白滑,脉浮滑。 针灸:大椎、风府、列缺,后头痛配昆仑。
3 风湿头痛
症状:微热恶风,肢节酸痛,头痛身重,一身尽痛,遇风益甚,小便赤涩,舌苔腻,脉浮缓。 针灸:主穴,风府、大椎、丰隆、头维,配穴,三阴交、阴陵泉。
4 风火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目赤肿痛,卧寐不安,多惊多怒,头痛而晕,耳鸣口苦,舌绛苔黄,脉弦数。 针灸:主穴,风池、合谷、大敦、行间。配穴,偏头痛配侠溪、率谷;巅顶痛配通天、百会。
5 气虚头痛
症状: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厌食,倦怠少气,朝轻夜甚,自汗出,脉洪大。 针灸:主穴,气海、关元、足三里、百会。配穴,太白。
6 血虚头痛
症状:怔仲健忘,发热体倦,夜不能寐,头痛目涩,精神不振,面白唇淡,纳差,脉沉细。 针灸:主穴,心俞、膈俞、脾俞、足三里。配穴,气海。
7 肝肾阴虚
症状:头目眩晕,头部空痛,腰膝酸软,耳聋齿摇,遗精梦泄,潮热盗汗,咳呛颞红,脉象细数。 针灸:主穴,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配穴,攒竹、鱼腰。
8 痰厥头痛症状
头眩眼花,头痛如裂,恶心烦闷,四肢厥冷,呕吐,舌苔滑腻,脉弦滑。 针灸:主穴,中脘、丰隆、头维、太阳。配穴,百会、阴陵泉。
头痛针灸治疗有效果吗 中渚穴祛风通络
定位:位于手背第4,5指之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刺法:用28号1.5寸亳针向上斜刺左侧中渚穴0.5-1.0寸,强刺激手法,使针感上达头部,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痛后起针。
功效:偏头痛可由多种原因所致,多因风邪侵袭,上犯头部,经络阻遏,气血不通,或肝郁气滞,循经上扰所致,取中渚穴能祛风通络,舒筋活血,理气降逆镇痛,故治之。
头痛针灸治疗有效果吗 太阳穴平肝止痛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陷中。
刺法:直刺或斜刺0.-0.5寸。
功效: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气不上下,头痛巅疾,太阳穴为祛风平泄肝阳止痛之要穴,主穴,用于治疗应内分泌紊乱,精神紧张导致的头痛症状。
针灸治疗膝盖外侧疼痛 针灸疗法二
操作方法:在疼痛膝关节的对侧肘关节尺泽穴附近找痛点,先以指代针,边按压边让患者活动膝关节,疼痛减轻后再用针灸针针入,行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中间再行针一次.留针的过程中可让患者在诊室内走动(注意不要晕针!).
功效:此治疗方法对急性疼痛有立杆见影之效,慢性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头痛针灸有效果吗
头痛针灸有效果。
针灸疗法主要是以亳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经络上的腧穴施以一定的操作方法,以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对头痛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四神聪清头明目
定位: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
刺法:患者仰卧位或正坐位,后头痛者可取俯卧位,将穴位常规消毒,用26号0.5寸亳针均向百会方位斜刺或平刺,得气后行轻微捻转手法,配穴可用26号0.5-2.5寸亳针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分钟,可循环行针1-2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功效:四神聪穴位于头顶百会穴前后各1寸处,脑为原神之府,故得名,针刺该穴位功能为安神,聪脑,临床上常用于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症。
太阳穴平肝止痛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陷中。
刺法:直刺或斜刺0.-0.5寸。
功效: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气不上下,头痛巅疾,太阳穴为祛风平泄肝阳止痛之要穴,主穴,用于治疗应内分泌紊乱,精神紧张导致的头痛症状。
牙痛针灸治疗3法
中医针灸可以治疗的东西很多,牙痛也是治疗的内容之一。牙痛是指牙齿因某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属于中医的“牙宣”范畴,针灸治疗牙痛有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几法。
1.毫针法:选合谷、颊车、下关、内庭等为主穴。胃火牙痛者配内庭、二间等;风火牙痛者配风池、外关等;虚火牙痛者配行间、太溪等。毫针刺用泻法,虚火牙痛补太溪。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2.电针法:选穴颊车、合谷、下关,先行毫针刺得气后选用密电波,通电25分钟。每日1次,直到疼痛缓解。
3.耳针法:选牙、口、胃、肾、神门、大肠等,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或毫针刺,每日1次。
针灸止痛有效吗
近期,四大国际著名医学杂志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JAMA)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引发了中医界的巨大争论。研究者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运动医学中心的瑞娜·希曼团队,他们召集了282名50岁以上、膝盖疼痛超过3个月的关节炎患者,由家庭针灸师对其进行了为期12周、每周1次的针灸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针灸和激光针灸对膝盖疼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改善效果并不比安慰剂更好。研究者做出结论:“针灸止痛只有安慰剂效应,不支持针灸治疗”。
该研究一发,国内诸多具有临床经验的针灸专家反响强烈,加之与以往研究结果出入甚多,本报特此专访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前所长朱兵、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院长吴中朝、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李志刚,共同探讨“针灸止痛”的科学性。
记者:对美国JAMA杂志刊登的此项研究,您怎么看?您认为它准确吗?
朱兵:该项研究从结论上看存在一定的问题。安慰剂效应一般用在新药研发领域,而针灸属于一种介入性治疗。更重要的是,此次研究本身也表明,针灸对症状的改善效果高于30%,30%是科学界一个决定效果显著与否的门槛,研究者却把它淡化为“一定程度的改善”,有不合理的地方。
吴中朝:该研究对中重度关节炎患者进行一周1次的治疗,这种频率太低,不能达到巩固疗效的作用。在我国,此类患者的治疗一周至少要进行3~4次,严重者甚至一天做两次,还应综合病人的疼痛、功能障碍等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李志刚:一些海外针灸师在治病时,不是很符合中医理论,比如没有配合中医针灸提插、捻转的手法等。针灸止痛是被公认的,不单是止痛,针灸麻醉也早已应用于临床,相比于麻醉药,还能减少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
记者:针灸止痛原理何在?
吴中朝:从中医上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针灸能够促进经脉畅通,阴阳平衡。有些痛是因“热”而痛,针灸能消炎止痛;有些痛是因“瘀”而痛,针灸能改善血液循环;还有些不明原因的疼痛,如神经痛、焦虑性疼痛,针灸有安神静气的作用。
朱兵:慢性疼痛一直是国际医学界的难点,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近些年来,医学界认为疼痛的发生多与体内疼痛抑制系统的破坏有关。我们的脊髓和脊髓上中枢中存在一些控制疼痛的“闸门”,而针灸能激活这些“闸门”,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记者:作为古老的传统疗法,针灸在止痛方面有哪些优势?老百姓能否在家操作?
吴中朝:针灸是国人养生保健的传统方法。在疼痛领域,针灸对偏头痛、肩周痛、颈椎痛、腰痛、痛经、关节炎疼痛、风湿性疼痛等,都有不错的疗效。除了止痛外,针灸还在不孕症、男科病、减肥等方面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不过,不建议自行在家扎针治疗,艾灸、拔罐等可以尝试,但针灸还是应由专业医生完成。
记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医生和病人要如何配合?
吴中朝:从医生的角度讲,传统正宗的中医针灸必须讲究阴阳平衡、循经取穴、提插捻转等方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针灸疗法。作为患者,最关键的是心境平和放松,不要过于紧张。扎针前一晚要休息好,这有助于提升经气,增进疗效。忌饮食辛辣、饮酒等。如有特殊情况,如女性经期、孕期等,应及时与大夫沟通。
记者:中医走出国门是个趋势,据您了解,针灸在海外地位如何?您怎么看待针灸未来的发展?
朱兵:相对来说,针灸在中医领域属于走向世界最成功的。如同肯德基、基督教等在中国的本土化一样,针灸在欧美国家也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为了迎合当地人不愿每天到医院接受治疗的心理,一般治疗频率都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疗效。
我个人对中医针灸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针灸是本能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疗法,它与刮痧、拔罐等都属于体表刺激疗法,就像疼痛时,我们本能地会去按压、抓挠等一样。与刮痧、拔罐等相比,针灸效果更好,因为不同于表面刺激,它是立体刺激。
吴中朝:海外现代针灸派“去中医化”的现象十分明显,往往只有针灸之名,依据的却并非中医理论,而是神经、肌肉等现代医学理论。中医针灸要在海外站住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需要我们强大“内功”,创立自己的研究体系、游戏规则和治疗指南。
中医针灸能治各种头痛
中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瘀滞不行,或产生逆乱,或气机升降失常等气血运行障碍的病理改变,就会引起疼痛,即“不通则痛”的病机。针灸治疗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温煦起到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改善病变部位的气血运行状态,从而改善病痛处营养状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即经络通畅,脏腑恢复相对阴阳平衡。
针灸可以治疗许多慢性疼痛,如头痛、颈椎痛、肩周炎、痛经、带状疱疹、腰疼、膝关节、踝关节疼痛等。
头痛严格来说它不是一个专门的病,只是一个症状。很多病都会引起头痛,感冒发烧会头痛,脑子里长瘤子也会头痛,即使什么事都没有也可能会头痛。专家说:“针灸治疗原发头痛效果最好。”
所谓原发的头痛就是指人体没有其他病,而自发的一种头痛病。头部有很多经脉循行所过,不同经脉病变,在头上表现为不同部位的疼痛。针灸治头痛是用经络辨证的方法,将头痛部位分属的不同经络,来辨证取穴,如两边头痛叫少阳头痛,头顶痛叫厥阴头痛。国内外的研究证明,针灸止痛的疗效比药物要好。
针灸可以降低头痛发作的次数,专家说,曾经有个年轻的女病人,有原发性偏头痛,来月经的时候疼得更厉害。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头痛消失,很少复发。
针灸治疗膝盖外侧疼痛 针灸疗法六
取穴:委中、委阳、阴谷、承山、昆仑、太溪、悬钟。 操作方法: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然后拔火罐,其余穴位用毫针常规针刺,根据穴下气感,虚补实泻。
功效:此疗法适用于治疗膝痛屈曲,膝关节不能放平,委中穴疼痛明显者。
眶上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
眶上神经痛为经常间断性一侧或双侧球周、眶周不明原因灼痛或隐痛,眶上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一起看看吧:
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您。眶上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知道了吗?祝您健康。
针灸治疗膝盖外侧疼痛 针灸疗法四
取穴:血海、阿是、膝眼、犊鼻、鹤顶、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 操作方法:先用毫针刺上述诸穴,针入1~2分,得气后留针,膝眼穴及犊鼻穴可通电针20分钟。
功效:此疗法适应于膝痛,无积液者。
治疗偏头痛针灸的方法
头痛持续2~3小时后进入头痛后期,患者入睡,醒后头痛消失,故睡眠一般能缓解偏头痛。女性常随月经来潮出现周期性发作的颞侧头痛,间歇期往往如常人。
治疗选穴
局部痛点、丝竹空透率谷、颔厌透悬颅、中脘、足临泣。
操作
头部诸穴沿皮刺,在疼痛局部施中强刺激,间隙运针,留针20~30分钟,亦可配合使用电针。
实用小技巧
揉太阳穴: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再倒揉七至八圈。
梳摩痛点: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梳摩。
热水浸手: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
中药塞鼻: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吃含镁食物: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带、桔子、杏仁、杂粮和各种绿叶蔬菜。
饮浓薄荷茶:取干薄荷叶各15克放入茶杯内,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