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乳房肿块的N种可能
自查乳房肿块的N种可能
生理性乳腺增生 月经来潮前4-5天时感到乳房发胀,乳头触痛,待月经过后,乳房胀痛就逐渐消失。这是由于乳腺受到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使乳房局部充血水肿的缘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乳腺增生症 据统计约占全部乳腺肿块的2/3左右,多见于30-40岁的妇女。其又分乳腺单纯性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两类。
单纯性增生 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病变处略有增厚的感觉,摸不到明显的肿块。
囊性乳腺增生 其特点是乳房胀痛较差,但肿块比较明显,触诊时肿物有特殊的颗粒样感,境界不很清晰,有月经来潮前几天显著增大,伴有疼痛,月经以后肿块缩小疼痛消失,呈周期性的变化,肿块可为单个或多个,一侧或双侧乳房均可波及。一般无需治疗,疼痛甚者,可服散结灵等中药制剂,平时戴胸罩,托起乳房,但约有2-3%病人有恶变的可能,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免耽误治疗。
乳腺纤维腺瘤 为良性肿瘤,这种肿瘤通常单个的出现在乳房的一侧,呈卵圆形,如桂圆或樱桃般大小,表面光滑,质地硬实,边界清楚,瘤体在乳房内可来回推动,常无疼痛感觉,偶有多个瘤体出现在双侧乳房内,纤维瘤虽然癌变的可能性小,但亦应及早手术。
乳腺癌 好发于40-59岁的妇女,据统计乳腺癌病人常初潮早,绝经晚。绝大多数病人在乳房摸到肿块,其肿块的硬度很不一致,当癌症初发还局限于腺管上皮时,无法摸到肿块,当发展到一定程度,肿块直径达1厘米时才触及。乳腺癌早期也是活动的,但它总扎根生长,侵入周围组织之中,其活动度会愈来愈差,位置也逐渐固定不变。肿块大多呈不规则,圆形或长圆形,边界不甚清晰,质地硬,肿块多见于乳房的外上方,发生在乳房内侧及下方较少见。也有少数病人早期可完全无症状,但当发现乳头内陷无法拉出,乳房皮肤起皱或呈桔皮状,乳头破溃经久不愈,乳房持续性疼痛感觉不适,腋窝扪到淋巴结,这些症状出现时,往往是乳癌晚期表现。乳腺癌位于体表,早期发现应无困难,但仍有许多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因此乳房定期的自我检查十分重要。
乳腺癌与乳腺结核的鉴别
发病人群
乳腺癌和乳房结核均可见于中、青年女性,但乳腺癌多发于年龄偏大的女性,乳房结核多发于20-40岁的较年轻的女性。
症状表现
二者均可表现为乳房肿块,但乳腺癌患者的乳房肿块较硬,边界不清,乳头内陷且皮肤可见橘皮样改变,而乳房肿块患者的肿块软硬不一,患者还可见反复感染或形成脓肿,脓肿自行溃破、不愈或向皮肤穿出形成瘘道,少数伴有全身性毒血症,如低热、乏力、消瘦等。
检查手段
因单凭临床症状极易混淆乳腺癌和乳房肿块,因此往往应用B超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手段进一步加以鉴别。
B超:乳房肿块患者的肿块中央可见液化表现,而乳腺癌患者的肿块中央很少有液化的表现。
细针穿刺及细胞学检查:乳房肿块患者检查穿刺可见脓液,因此可以排除乳腺癌。此外,患者还可以作脓液结核菌涂片、接种或结核菌培养,可区分乳腺癌与乳房肿块,有助于诊断。
X线检查:乳房肿块患者多数可在身体其他部位发现结核病灶,如肺结核等,且乳房摄片可见肿块伴有片状钙化,而乳腺癌患者的肿块为沙粒状钙化。
病理检查:可进行冰冻切片检查、溃疡边缘检查等病理检查,以及在窦道分泌物中寻找抗酸杆菌及结核菌培养,可进一步区分乳腺癌与乳房结核。
乳腺增生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乳房肿块的大小,也是非常不一样的。主要以中小型的乳房肿块为主。而乳房肿块,作为乳腺增生的检查早期症状,也应该将乳房肿块与月经期的反应联系在一起,从而判断出乳腺增生的早期症状。
一般来说乳腺增生的检查,作为乳腺增生的早期症状,乳房肿块与月经期的联系表现为:月经前,乳房肿块会变大变硬,月经来潮后,乳房肿块会变小变软。这样,乳腺增生的早期症状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1、B超检查:因其便捷、经济、无创、无痛等优点成为临床上较常用的检查手段,随着超声影像的发展,高频超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超声的分辨率,能够发现乳腺内的微小病灶,尤其对囊性和实性肿瘤的鉴别,是其他影像学难以取代的。
2、乳腺X线检查:乳腺X线检查是发现早期癌和微小癌的重要手段,但不必要在短时间内反复检查,尤其是青春期、妊娠哺乳期的乳腺对X线敏感,过度暴露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一般在30岁之前至少应该行一次钼靶检查,30-40岁每2-3年检查一次,40岁以后1-2年 检查一次。对于微钙化的检查是别的影像检查不能比拟的。
3、乳腺核磁检查:乳腺核磁检查敏感性很高,特异性中等。因其价格相对较高,检查时间长,空间相对狭小密闭,所以目前没有普及。其对于乳腺X线加超声检查阴性的微小乳腺癌、术后的复查、假体植入或注射丰胸乳腺的检查、乳头溢液、高危人群的筛查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乳腺结节怎么预防
为了能及时发现乳腺疾病,专家提倡25岁以上女性一定要每月自查乳房。
具体方法是:洗浴后站在镜前检查,双手叉腰,身体做左右旋状,从镜中观察双侧乳房的皮肤有无异常,乳头有无内陷,然后用手指的指腹贴在乳房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慢慢移动,切勿用手挤捏,以免将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该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而且有低龄化的趋势,乳腺增生本质上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乳腺正常组织结构的紊乱。
乳腺增生早知:
乳腺增生以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乳房肿块是诊断乳腺增生的重要依据,一般为多发肿块,大小不等,质地坚硬,肿块表面常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与皮肤不相连。
多数患者有疼痛的症状,常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疼痛在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行经后减轻或消失,具有周期性。
乳腺增生症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本病患者还可出现月经时间不准确,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也有的人什么症状都没有。
乳腺增生主要是因为女性自身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不平衡,刺激乳腺增生过度而复元不全。
乳腺疾病预防
为了能及时发现乳腺疾病,专家提倡25岁以上女性一定要每月自查乳房。
具体方法是:洗浴后站在镜前检查,双手叉腰,身体做左右旋状,从镜中观察双侧乳房的皮肤有无异常,乳头有无内陷,然后用手指的指腹贴在乳房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慢慢移动,切勿用手挤捏,以免将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
1、女性最常见的疾病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该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而且有低龄化的趋势,乳腺增生本质上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乳腺正常组织结构的紊乱。
2、乳腺增生早知道
乳腺增生以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乳房肿块是诊断乳腺增生的重要依据,一般为多发肿块,大小不等,质地坚硬,肿块表面常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与皮肤不相连。
多数患者有疼痛的症状,常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疼痛在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行经后减轻或消失,具有周期性。
乳腺增生症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本病患者还可出现月经时间不准确,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也有的人什么症状都没有。
3、谁是处在危险中的人
乳腺增生主要是因为女性自身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不平衡,刺激乳腺增生过度而复元不全。
乳房是否健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判断
1.皮肤:色泽正常无水肿、皮疹、破损、浅静脉怒张、皮肤皱褶及橘皮样改变等情况。
2.乳头、乳晕:没有局部红肿及其他改变,乳头无凹陷。
3.乳头溢液情况:需要检查乳头有否溢液,并仔细查看是自行溢出还是挤压后溢出,单侧还是双侧,溢液的性状如何等。
4.乳房肿块:检查乳房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质地、表面光滑度,是否活动,以及有无触痛等。
5.形态:乳房的外观、大小及位置是否正常。
乳腺结节怎么预防
为了能及时发现乳腺疾病,专家提倡25岁以上女性一定要每月自查乳房。
具体方法是:洗浴后站在镜前检查,双手叉腰,身体做左右旋状,从镜中观察双侧乳房的皮肤有无异常,乳头有无内陷,然后用手指的指腹贴在乳房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慢慢移动,切勿用手挤捏,以免将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该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而且有低龄化的趋势,乳腺增生本质上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乳腺正常组织结构的紊乱。
乳腺增生以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乳房肿块是诊断乳腺增生的重要依据,一般为多发肿块,大小不等,质地坚硬,肿块表面常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与皮肤不相连。
多数患者有疼痛的症状,常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疼痛在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行经后减轻或消失,具有周期性。
乳腺增生症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本病患者还可出现月经时间不准确,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也有的人什么症状都没有。
乳腺增生主要是因为女性自身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不平衡,刺激乳腺增生过度而复元不全。
乳腺增生医生怎么检查
一、自我检查,可在月经之后的一周进行,自查要更好的了解乳房的一些正常隆起、肿块和凸起,这样如果有变化时可更好的发现,检查时尤其要注意乳房内有无肿块。一般来说,乳房肿块约有90%都是良性的,而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的区别在于良性的在激素的作用下随时都可能出现,经期尤其明显。
二、医生触诊,对于30岁后的女性,可每年到医院让医生进行一些专业的检查,主要就是检查乳头有无凹陷、上抬、溢液;乳房有无肿块和酒窝症,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乳腺增生及其它的一些乳腺疾病。
三、红外线扫描,对于一些孕妇和产后的女性可选择这种筛检。可作为乳腺病变的一种检查方式。
四、B超检查,当发现乳腺有肿块时,可作B超检查,通过这个检查可以更好的判断肿块性质和位置。不过对于这小的 肿块,如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肿块识别能力较差,只做这种检查有时对于小的肿块可 能不能及时发现。
五、钼靶检查,对于40岁以后的女性,每年可做 钼靶检查。不只可诊断是否有乳腺增生,同时也是排查乳腺癌的最重要的一项检查,对于一些手摸不出来的细小肿瘤萌芽可检查出来,对于女性及早发现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是不可少的一项检查。
乳房肿块的种类
病理性的乳房肿块
乳腺疾病所引起的乳房肿块,比如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等出现的乳房肿块不但是不会消失的,还会严重影响到女性的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
不同年龄阶段的乳房肿块代表什么
专家指出,女性不同的年龄段发现的乳房肿块,常常包含着不同的意义。比如25岁后的肿块经常是乳腺的增生;年轻女性肿块纤维瘤较为多见;年龄比较大,尤其是停经的前后出现肿块,乳腺癌的可能性比较大。年轻女性也是有患乳腺癌的,因此发现乳房肿块后不能忽视,要到医院及时检查乳房肿块的病因。
如何自查乳房肿块
乳腺增生常见于20-30岁的年轻妇女,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如果能够早日发现乳房肿块,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治愈的。
早期的乳腺增生并没有特别的症状,只是乳房里面长了一个不痛不痒、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的小肿块,边界不清楚,活动性差。随着肿瘤的发胀,肿块与皮肤粘连,会使乳房皮肤凹陷,乳头下陷。到了晚期,癌肿侵入胸壁,整个乳房就不能移动了,如果扩散到肺、肝等脏器,就会让病情更加严重了。乳腺癌可以手术治疗,再配合放射、化疗或者中药治疗,发现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自查方法:
平卧在床上,将右手举过头顶,使右侧乳房平铺在胸壁上,再用左手手掌平放在右侧乳房上,由一处开始,逐处按摩乳房,随后换右手按同样的方法查左侧乳房。检查时应该注意,不要用手随意捻捏乳房,揉着容易误认为捏住的乳腺组织是乳房肿块。
目前还没有乳腺增生的防治,只知道其中的一个病因是雌性激素水平增高,研究发现未婚、未生育或者未哺乳过得女性患病的几率要高于已婚已育的妇女。
乳腺病诊断鉴别
诊断:
乳腺自我检查是一种以检查对象为中心、简便易行、安全无创伤的自我检查方法。通过宣传乳腺自我检查的意义和传授自查方法,是让适龄女性定期检查乳腺,希望早期发现乳房肿块。专家介绍,目前在我国,乳房自我检查仍被推荐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检查方法之一。主要的自我检查方法有:
一、看
第一步: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乳房外形、轮廓有无异常。
第二步:举起双臂,观察乳房外形、皮肤、乳头、轮廓有无异常。
二、触诊
顺序:
1、右手触摸左乳外上方,有无肿块;
2、右手触摸左乳房外下方有无肿块;
3、右手触摸左乳内下方有无肿块;
4、右手触摸左乳内上方有无肿块;
5、仰卧平躺,肩部稍垫高,举起左手臂,右手触摸左侧腋下有无肿块;
6、触摸乳头周围,并用手指挤压乳头,有无异常溢液。
通过乳腺自我检查可初步诊断乳腺疾病,若要确诊需根据医生建议进一步深入检查。
乳腺检查有哪些项目
1、乳房形态
需检查乳房外观、大小及位置是否对称。
2、乳房皮肤表面的情况
需检查乳房皮肤的色泽及有无水肿、皮疹、溃破、浅静脉怒张、皮肤皱褶及橘皮样改变。
3、乳房、乳晕情况
需要对乳房进行以及乳晕的检查,而乳房一般检查有无畸形,回缩,凹陷等,乳晕一般检查颜色有无异常等。
4、乳房肿块
需检查乳房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质地、表面光滑度、活动度及有无触痛等。主要通过触诊来检查。一般来讲,双侧多发并伴有周期性乳痛的肿块以良性病变可能性大;而单侧单发的无痛性肿块则有恶性病变的可能。
5、乳房溢液情况
需检查乳房有否溢液,并详查其是自行溢出还是挤压后而出、单侧还是双侧、溢液的性状如何等。
6、区域淋巴结情况及全身情况
由于乳腺癌常易发生腋下及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故乳房部的体格检查应常规检查上述区域的淋巴结的大小、质地及活动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