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缝宽警惕牙周炎
牙缝宽警惕牙周炎
牙缝有门缝宽,十分影响美观。“五六十岁以上人群牙缝逐渐变宽还算‘情有可原’,但临床发现,越来越多二三十岁年轻人早早地就牙缝变宽了,他们还特别不在乎。以牙缝宽为主诉来看病的患者几乎没有,多还是牙痛等其他问题就医,被我们发现牙缝奇宽无比。”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付主任提醒:牙缝宽属于不可逆情况,只能尽力阻止其进一步变宽。
年轻人牙缝宽或患牙周炎
专家说幼年时期牙齿刚刚萌出时,牙缝间隙很小,但随着年纪渐长,大部分人群的牙缝会逐渐变宽。上年纪后,牙龈会退缩,而牙齿下面的骨头经过几十年磨砺也可能有所破坏,在这些生理特征影响下,牙缝肯定比小时候要宽不少。但并非人人到了五六十岁就会牙缝宽。个体差异很大,既有先天生理结构的原因,也有后天保养好坏在起作用。
如果二三十岁就出现了牙缝异常宽大现象,很可能是患上了侵袭性牙周炎。因为严重的炎症会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牙周病所造成的牙槽骨吸收和牙龈萎缩,会使得牙根过早暴露,看起来也就是牙缝增宽了。
专家介绍,牙缝宽不仅仅是美观问题,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牙缝宽容易造成食物嵌塞,不易清洁到位,护理不好的话会进一步加剧炎症发展,导致恶性循环。
及时处理可延缓牙缝变宽
首先,建议牙缝本就较宽者除了使用牙刷外,还可以辅助使用其他洁牙产品,如牙缝刷、牙线等,而且牙刷不要挑刷毛太硬的,否则可能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专家提醒,牙签剔牙是个不好的习惯,因为这会容易导致牙缝慢慢变宽,而且剔牙的牙签如果不卫生,外加剔牙力度过大,很容易使得牙龈的黏膜被剔破后细菌进入,可能会形成感染。
医生指出,牙缝变宽应及时就医,如果有炎症者则当下采取对症治疗,消除病因,如果是不良修复体所致则应进行相关处理。总之,如果已经发现了牙缝变宽,现状是不可逆的,但完全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以及个人清洁护理,使得其“止步不前”或是延缓其进一步增宽。
牙疼的原因
牙疼的原因
牙痛非小病,牙齿的健康不仅仅代表其本身,医学上认为,牙齿与牙龈和肾﹑胃及大肠都有密切的关联,因此,观察牙齿、牙龈的变化可以初步推断肾胃的健康。
牙齿松动是骨质疏松的标志
别想着到老了再行动,牙齿松动要从年轻时开始预防!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不坚固,而牙槽骨的不坚固多由骨质疏松导致。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提早预防,如提早服用钙片,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并经常叩齿。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
为什么肾不好?这回有答案了,看看你的牙齿是否健康!如果一个人牙齿发育不好,通常肾也不好。如成人牙齿稀疏、齿根外露或伴有牙龈淡白出血、齿黄枯落、龈肉萎缩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同时要警惕有无肾脏方面的疾病。
牙龈红肿可能是胃炎
时不时地会有牙疼现象出现,一照镜子,发现牙龈红肿,多是胃火所致,但也可能与胃炎有关;如果红肿的同时,还伴有牙齿松动、强烈口臭等症状,多为牙周病。患此病的原因,除了钙质摄取不足或刷牙刷得不干净外,也与过度疲劳造成免疫力降低有关。
牙龈出血代表消化不好
一刷牙,发现牙刷上血迹斑斑!牙龈容易出血的情形不仅会发生在牙龈炎或牙周病患者身上,肠胃不好的人也有这种倾向,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如牙缝变宽伴随牙龈出血,在糖尿病、甲亢等疾病中常见;如在生病过程中,出现牙齿变黑或有寒冷感、牙齿变长而污垢、齿瓣变黄如豆瓣色,多预示着疾病变得严重,你要提高警惕啦!
“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种说法流传民间好久。其实,牙痛就是你牙齿有病的外在反应。有可能是龋齿或者是你的牙髓或犬齿周围的牙龈被感染,,当然你的前臼齿出现裂痕也会引起牙痛,有时候仅是菜屑卡在牙缝而引起不适。
治疗牙痛着重于针对原发病,多需由牙科医师给予酌情内服维生素、抗生素,或辨证施用清胃泻火、疏风清热、消瘀通络、补肾固齿、益气缓痛、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等中药或中成药。含漱(如齿宁散)、烟熏、充填、针灸、手术等法也均被采用。若遇医药缓急不济、没命牙痛困扰之时,掌握一些简易治疗方法往往也能获立竿见影之效。
牙龈泄露的健康秘密
一、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中医认为,牙龈与胃肠相关。如出现单纯的牙龈红肿,多是胃火上炎所致,也可能与胃炎有关;如果红肿的同时,还伴有牙齿松动、强烈口臭等症状,多为牙周病。患此病的原因,除了钙质摄取不足或刷牙刷得不干净外,也与过度疲劳造成免疫力降低有关。
二、牙龈出血,肠胃消化不好。牙龈容易出血的情形不仅会发生在牙龈炎或牙周病患者身上,肠胃不好的人也有这种倾向,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牙缝变宽伴随牙龈出血,在糖尿病、甲亢等疾病中常见;如在生病过程中,出现牙齿变黑或有寒冷感、牙齿变长而污垢、齿瓣变黄如豆瓣色,多预示着疾病变得严重,应提高警惕。
三、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标志之一。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不坚固,而牙槽骨的不坚固多由骨质疏松导致。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提早预防,如提早服用钙片,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并经常叩齿。另外,牙齿松动脱落和牙齿不洁可能意味着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有调查显示,掉牙多的老年人中风的风险很高。因此,多做咀嚼,可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反过来说,心脏本就不太好的人,也更要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四、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如果一个人牙齿发育不好,通常肾也不好。如成人牙齿稀疏、齿根外露或伴有牙龈淡白出血、齿黄枯落、龈肉萎缩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同时要警惕有无肾脏方面的疾病。如小孩牙齿久落不长,也可能是肾气亏所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六味地黄丸等。
从牙齿牙龈解读肾胃健康
1、牙龈出血,肠胃消化不好
牙龈容易出血的情形不仅会发生在牙龈炎或牙周病患者身上,肠胃不好的人也有这种倾向,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牙缝变宽伴随牙龈出血,在糖尿病、甲亢等疾病中常见;如在生病过程中,出现牙齿变黑或有寒冷感、牙齿变长而污垢、齿瓣变黄如豆瓣色,多预示着疾病变得严重,应提高警惕。
2、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
中医认为,牙龈与胃肠相关。如出现单纯的牙龈红肿,多是胃火上炎所致,也可能与胃炎有关;如果红肿的同时,还伴有牙齿松动、强烈口臭等症状,多为牙周病。患此病的原因,除了钙质摄取不足或刷牙刷得不干净外,也与过度疲劳造成免疫力降低有关。
3、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
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如果一个人牙齿发育不好,通常肾也不好。如成人牙齿稀疏、齿根外露或伴有牙龈淡白出血、齿黄枯落、龈肉萎缩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同时要警惕有无肾脏方面的疾病。如小孩牙齿久落不长,也可能是肾气亏所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六味地黄丸等。
牙齿衰老的六大警钟
牙齿衰老的表现:
1、龋齿
预防龋齿除了使用含氟牙膏、正确刷牙外,还要学会使用牙线。中老年人的牙缝通常较宽,使用牙线可以去除牙齿相邻面上的细菌,防止细菌继续破坏牙齿和牙龈。饭后剔牙应用扁平的牙签,切忌用力过猛。
2、牙龈红肿、牙齿出血
如果牙龈红肿,并伴随出血现象,可判断有牙龈炎,如果在刷牙或咀嚼食物时发现牙齿出血,也要警惕。牙龈炎不及时治疗后会发展为牙周炎。
3、口臭
口腔长时间有较大的口气或口臭,如果不是肺部、胃部疾病原因导致的,则应考虑口腔问题所致。首先应处理已经龋坏的牙齿,饭后要用牙线清洁牙齿,偶尔牙龈发炎,赶紧用牙线处理发炎部位的牙缝,适当用药,口臭基本能够消除。
4、牙齿敏感
表现为吃点冷热酸甜的食物,牙齿就极为敏感,出现锐痛、酸痛。这时,首先要少吃过于刺激的食物,其次吃太硬的带壳食物要借助工具,还要改掉横向刷牙的习惯。
5、牙表面无光、裂痕
这是“牙齿矿化”的表现,是牙齿表面釉质在口腔过酸环境中流失而导致的,会令牙本质直接暴露在口腔酸环境中,除牙齿变脆、出现裂痕外,还会出现牙表变色、无光泽等。年轻人出现这种情况更需要小心保养护理。防止牙齿矿化,必须改变口腔偏酸环境,少喝碳酸饮料,及时治疗蛀牙,少用牙齿直接咬硬壳食物,以免牙崩、牙碎。
6、牙齿松动
如果在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的同时触碰牙齿发现有松动,或发现牙根暴露,可判断已发展为牙周炎。牙周炎大多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细菌牙石长期堆积所致,牙石会刺激牙龈,造成炎症。因此应注意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戒烟,以改善口腔环境。
生活中可不能因为牙齿小而不关注牙齿健康,平时要做好防护工作,警惕牙齿衰老的表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引起口臭的最主要的是什么
警报1:口腔异味
口臭多数跟口腔有关
“最近上火,嘴里一直有股味!”“肠胃不好就会口臭,真怕熏着别人。”……别再为口臭找借口了,大部分口臭都是口腔问题引起的。
专家表示,引发口腔异味的问题很多,像肝病、肾病、糖尿病、消化不良等疾病都可以导致口臭,但大部分还是口腔本身疾患引起的,比如牙齿间有食物残渣、蛀牙、牙龈炎、牙周病等都可能会引起口腔异味。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牙结石——牙结石是钙化了的牙菌斑,大多数口臭都是口腔中牙菌斑腐败作用引起的。
警报2:塞牙
吃饭常塞牙应看牙医
当你正在享用一顿美餐之时,倘若有食物残渣钻进牙缝里出不来,那种感觉实在是折磨人。有些人恨不得找根铁丝、掰断筷子,塞进牙缝里好好剔一剔……
此时,千万别把塞牙当小事,它既可能说明你咀嚼出了问题、牙缝变宽了,也可能表示牙齿生病了,应尽早看牙医。
塞牙也被称为是食物嵌塞,往往是牙缝过大导致的。其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出现牙龈萎缩,牙缝变大,所以老年人饭后常常会剔剔牙。但是,如果年纪轻轻就经常出现塞牙的现象,那么就要提高警惕了。有的人可能是牙周疾病导致牙龈萎缩、牙齿松动;有的人可能是牙上有了龋洞;也有的人是牙齿排列紊乱、咬合不好,这些原因都会造成食物嵌塞。
如果不及时去医院检查,不仅可能会延误病情,还可能导致牙缝越来越大、出现龋齿,形成恶性循环。
警报3:牙龈出血
刷牙出血多是炎症
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牙龈出血的经历,吃东西时留下血印子、刷牙时哗哗流血……不过多数人都不把这些放在心上。专家表示,健康的牙龈是不出血的,如果牙龈出现红、肿、热、痛,经常刷牙出血,肯定是有炎症。
牙龈之所以会有炎症,多数都与口腔卫生有关,菌斑、牙石附着在牙面上,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环境,它们能产生各种毒素和酶,引起牙龈组织的炎症。同时,牙结石还会对周围造成机械性损伤,同时压迫牙龈退缩。
因此,早期可能只是牙龈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后使牙齿脱落或拔除。
警报4:牙敏感
“酸倒牙”小心牙受损
看着香甜可口的水果一口都不敢吃?吃饭时连豆腐都不敢碰?对经常“酸倒牙”的人们来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什么都吃不下,甚至吹了冷风也会感到又酸又痛,别以为这些是简单的牙敏感,还可能是牙齿受损了。
牙敏感的人如果吃多了酸甜的食物,牙齿必然会发软。此外,还有一类人的“酸倒牙”和牙齿损伤有关。牙冠外有牙釉质,内有牙骨质,牙釉质就像外衣,任何因素将之破坏,导致牙本质暴露,就有牙敏感症状,例如牙磨损就会导致“酸倒牙”的情况。
因此,遇到吃东西“酸倒牙”的情况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牙齿衰老的6大表现
1、牙齿敏感:表现为吃点冷热酸甜的食物,牙齿就极为敏感,出现锐痛、酸痛。其原因是牙齿表面的牙组织经过长时间磨损,导致与神经联系密切的深层牙体暴露于口腔中,食物刺激沿着这些通道传递给神经,引发疼痛。因此,首先要少吃过于刺激的食物,其次吃太硬的带壳食物要借助工具,还要改掉横向刷牙的习惯。
2、龋齿: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黏膜会出现萎缩,导致牙龈萎缩,牙缝增大。如果不注重口腔健康,食物滞留,细菌就容易在牙齿上繁殖,使龋齿发病率增高,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预防龋齿除了使用含氟牙膏、正确刷牙外,还要学会使用牙线。中老年人的牙缝通常较宽,使用牙线可以去除牙齿相邻面上的细菌,防止细菌继续破坏牙齿和牙龈。饭后剔牙应用扁平的牙签,切忌用力过猛。
3、牙表面无光、裂痕:这是“牙齿脱矿”的表现,是牙齿表面釉质在口腔过酸环境中流失而导致的,会令牙本质直接暴露在口腔酸环境中,除牙齿变脆、出现裂痕外,还会出现牙表变色、无光泽等。年轻人出现这种情况更需要小心保养护理。防止牙齿脱矿,必须改变口腔偏酸环境,少喝碳酸饮料,及时治疗蛀牙,少用牙齿直接咬硬壳食物,以免牙崩、牙碎。
4、牙龈红肿、牙齿出血:如果牙龈红肿,并伴随出血现象,可判断有牙龈炎,如果在刷牙或咀嚼食物时发现牙齿出血,也要警惕。牙龈炎不及时治疗后会发展为牙周炎。
5、牙齿松动:如果在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的同时触碰牙齿发现有松动,或发现牙根暴露,可判断已发展为牙周炎。牙周炎大多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细菌牙石长期堆积所致,牙石会刺激牙龈,造成炎症。因此应注意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戒烟,以改善口腔环境。
6、口臭:口腔长时间有较大的口气或口臭,如果不是肺部、胃部疾病原因导致的,则应考虑口腔问题所致。首先应处理已经龋坏的牙齿,饭后要用牙线清洁牙齿,偶尔牙龈发炎,赶紧用牙线处理发炎部位的牙缝,适当用药,口臭基本能够消除。
常牙龈肿痛要警惕牙周病
两个月前只是牙龈肿痛、牙龈出血,而如今居然满口牙都松动了,只能吃流质,米饭都吃不了。15岁的小朱怎么也没想到,她的牙周炎竟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小朱的父亲说,两个月前孩子就总说牙疼,但因为学业紧张,没有去医院治疗,如果牙痛加重,就吃些消炎药缓解。没想到短短两个月,就到了不能吃饭的地步。
牙科专家解释,这是侵袭性牙周炎。这种病多发于青少年及青春期人群,往往有家族聚集性,是牙周病中比较凶险的一种。起初,患者可能只有牙疼、牙龈出血、口臭的症状,而这些往往容易被忽视。另外,如果二三十岁就出现了牙缝异常宽大现象,很可能是患上了侵袭性牙周炎。因为严重的炎症会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牙周病所造成的牙槽骨吸收和牙龈萎缩,会使得牙根过早暴露,看起来也就是牙缝增宽了。
专家介绍,牙缝宽不仅仅是美观问题,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牙缝宽容易造成食物嵌塞,不易清洁到位,护理不好的话会进一步加剧炎症发展,导致恶性循环。
患上侵袭性牙周炎,治疗不及时的话,随着病情的加重,细菌会迅速破坏牙齿周围的骨头,最终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严重的,甚至可能在20岁左右,牙齿就开始自行脱落。年轻患者若发现少数牙松动、移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复发。
如何更有效的防止牙病
牙龈出血,肠胃消化不好。牙龈容易出血的情形不仅会发生在牙龈炎或牙周病患者身上,肠胃不好的人也有这种倾向,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牙缝变宽伴随牙龈出血,在糖尿病、甲亢等疾病中常见;如在生病过程中,出现牙齿变黑或有寒冷感、牙齿变长而污垢、齿瓣变黄如豆瓣色,多预示着疾病变得严重,应提高警惕。
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中医认为,牙龈与胃肠相关。如出现单纯的牙龈红肿,多是胃火上炎所致,也可能与胃炎有关;如果红肿的同时,还伴有牙齿松动、强烈口臭等症状,多为牙周病。患此病的原因,除了钙质摄取不足或刷牙刷得不干净外,也与过度疲劳造成免疫力降低有关。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如果一个人牙齿发育不好,通常肾也不好。如成人牙齿稀疏、齿根外露或伴有牙龈淡白出血、齿黄枯落、龈肉萎缩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同时要警惕有无肾脏方面的疾病。如小孩牙齿久落不长,也可能是肾气亏所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六味地黄丸等。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标志之一。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不坚固,而牙槽骨的不坚固多由骨质疏松导致。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提早预防,如提早服用钙片,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并经常叩齿。另外,牙齿松动脱落和牙齿不洁可能意味着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有调查显示,掉牙多的老年人中风的风险很高。因此,多做咀嚼,可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反过来说,心脏本就不太好的人,也更要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透过牙齿反映身体疾病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
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如果一个人牙齿发育不好,通常肾也不好。如成人牙齿稀疏、齿根外露或伴有牙龈淡白出血、齿黄枯落、龈肉萎缩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同时要警惕有无肾脏方面的疾病。
牙龈红肿,或因胃炎或疲劳
中医认为,牙龈与胃肠相关。如出现单纯的牙龈红肿,多是胃火上炎所致,也可能与胃炎有关;如果红肿的同时,还伴有牙齿松动、强烈口臭等症状,多为牙周病。患此病的原因,除了钙质摄取不足或刷牙刷得不干净外,也与过度疲劳造成免疫力降低有关。
牙龈出血,多为肠胃消化不好
牙龈容易出血的情形不仅会发生在牙龈炎或牙周病患者身上,肠胃不好的人也有这种倾向,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牙缝变宽伴随牙龈出血,在糖尿病、甲亢等疾病中常见;如在生病过程中,出现牙齿变黑或有寒冷感、牙齿变长而有污垢、齿瓣变黄如豆瓣色,多预示疾病变得严重,应提高警惕。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标志之一
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不坚固,而牙槽骨的不坚固多由骨质疏松导致。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提早预防,如提早服用钙片,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并经常叩齿。另外,牙齿松动脱落和牙齿不洁可能意味着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有调查显示,掉牙多的老年人中风的风险很高。因此,多做咀嚼,可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反过来说,心脏本就不太好的人,也更要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牙齿变老六个表现
1.牙齿敏感:表现为吃点冷热酸甜的食物,牙齿就极为敏感,出现锐痛、酸痛。其原因是牙齿表面的牙组织经过长时间磨损,导致与神经联系密切的深层牙体暴露于口腔中,食物刺激沿着这些通道传递给神经,引发疼痛。因此,首先要少吃过于刺激的食物,其次吃太硬的带壳食物要借助工具,还要改掉横向刷牙的习惯。
2.龋齿: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黏膜会出现萎缩,导致牙龈萎缩,牙缝增大。如果不注重口腔健康,食物滞留,细菌就容易在牙齿上繁殖,使龋齿发病率增高,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预防龋齿除了使用含氟牙膏、正确刷牙外,还要学会使用牙线。中老年人的牙缝通常较宽,使用牙线可以去除牙齿相邻面上的细菌,防止细菌继续破坏牙齿和牙龈。饭后剔牙应用扁平的牙签,切忌用力过猛。
3.牙表面无光、裂痕:这是“牙齿矿化”的表现,是牙齿表面釉质在口腔过酸环境中流失而导致的,会令牙本质直接暴露在口腔酸环境中,除牙齿变脆、出现裂痕外,还会出现牙表变色、无光泽等。年轻人出现这种情况更需要小心保养护理。
防止牙齿矿化,必须改变口腔偏酸环境,少喝碳酸饮料,及时治疗蛀牙,少用牙齿直接咬硬壳食物,以免牙崩、牙碎。
4.牙龈红肿、牙齿出血:如果牙龈红肿,并伴随出血现象,可判断有牙龈炎,如果在刷牙或咀嚼食物时发现牙齿出血,也要警惕。牙龈炎不及时治疗后会发展为牙周炎。
5.牙齿松动:如果在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的同时触碰牙齿发现有松动,或发现牙根暴露,可判断已发展为牙周炎。牙周炎大多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细菌牙石长期堆积所致,牙石会刺激牙龈,造成炎症。因此应注意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戒烟,以改善口腔环境。
6.口臭:口腔长时间有较大的口气或口臭,如果不是肺部、胃部疾病原因导致的,则应考虑口腔问题所致。首先应处理已经龋坏的牙齿,饭后要用牙线清洁牙齿,偶尔牙龈发炎,赶紧用牙线处理发炎部位的牙缝,适当用药,口臭基本能够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