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产褥期的常见表现 下腹疼痛
正常产褥期的常见表现 下腹疼痛
在产后的1-2天内,部分产妇可感到阵发性的下腹部疼痛,同时会有子宫变硬,恶露增多等情况,并可伴随哺乳而加重。这多是由于子宫过强收缩所引起,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产后3-4天可自行消失。
生完孩子身体多久能恢复正常
产妇从胎儿出生到全身器官恢复(乳房除外),一般需要6-8周。
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女性,在产后身体都是出于比较虚弱的状态的,此时一般都需要坐月子,正常产褥期一般为6-8周,8周后,生殖系统基本完全恢复未孕状态。
正常产褥期有什么表现 产后发热
大多数产妇在生产后体温表现正常,部分可因乳房充盈或生产过程中疲劳过度出现低热表现,但体温一般不超过38度,并且多可在24小时候恢复正常值范围,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正常产褥期的常见表现 产后汗多
由于产妇在产后体质较虚,并且由于产后皮肤汗腺排泄功能相对旺盛,所以出汗较多,特别是在睡眠和刚醒时表现明显,是属于一种正常的产后现象。
哪些原因导致月子期间异常发热
月子期间的发热是有分正常和异常的,所以妈妈们在面对自己体温变化的时候不要过于担心,但是也不能忽视一些小问题。下面就来给妈妈们讲讲月子期间的发热是怎么一回事。
正常发热:在产褥期,产妇体温一般是正常的。如因产程过长,体力消耗过大,产妇极度疲劳或精神紧张等,在产后一天内体温可有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而且经过充分休息,体温多于24小时内恢复正常。产后3~4天,产妇开始大量分泌乳汁时,由于乳房的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充盈、乳房膨胀,体温可略有升高,一般仅持续数小时就下降。
月子期间发热是怎么回事
异常发热:如产后第2~10天之间,连续两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以上是不正常的,应该考虑是否为产褥感染。
异常发热主要可能有以下情况:
1、外阴、阴道、宫颈、会阴切开或裂伤缝合处这些部位是常见的发炎部位,常伴有局部红肿热痛,伤口开裂,有异常分泌物,甚至带有腥臭味,有时会全身发热,白细胞升高。
2、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多发生于产后3~5天,恶露臭或不臭,轻者可以有低热,恶露增多有臭味、腹胀、下腹疼痛及压痛。重症者伴发热、寒战,有下腹压痛或疼痛,白细胞升高。
3、盆腔感染常于产后5天左右出现寒战、高热、下腹痛、盆腔深部压痛。可引起盆腔脓肿,甚至高热不退。盆腔腹膜炎表现可为寒战、高热、全腹剧痛、呕吐、腹胀、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明显,可引起肠粘连、腹泻、里急后重、排尿困难等症状。
4、血栓性静脉炎常发生在产后或手术后7~10天,长期卧床,年龄大且肥胖者易患此病。患者呈周期性发热,持续性腹痛可向腹股沟、上腹部及肋脊角放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下肢疼痛,由于血流受阻,可引起下肢水肿,皮肤发白,可摸到下肢静脉呈索条状压痛,患肢温度高于对侧,病程较长。
5、由急性乳腺炎引起的发热,可伴有乳房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甚至破溃。
小编总结:
判断是正常的发热还是异常的发热其实是很简单的,不过妈妈们在面对自己的发热问题的时候首先要保持冷静,在自我判断不明确的时候最好就及时就诊,查找问题。
产褥期生理变化
1、生命指标的变化
产褥期间产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产后一天内略升高,一般不高于38℃。产后脉搏略微减慢,每分钟60~70次,7天后可恢复正常。产后呼吸14~16次/分。产后血压平稳。
2、产褥期生殖系统变化
产褥期生殖系统变化主要包括子宫变化、子宫下段及宫颈变化、阴道及外阴变化。子宫变化,是指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6周时间,期间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子宫下段及宫颈变化主要在产后2~3天内,宫口任然可容纳2指。产后1周后,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复原;产后4周,宫颈恢复到没有怀孕时形态。分娩时常发生宫颈外口3点及9点处轻度裂伤,使初产妇的宫颈外口由产前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一”字形横裂(已产型)。
3、乳房变化
产后乳房会变得更丰满,并开始分泌乳汁。产褥期2-3天会感觉乳房胀痛,这时应让宝宝早吮吸,刺激早下奶。最初几天的乳汁称为初乳,呈现淡黄色,其内含大量免疫抗体,能够提高宝宝出生后一年内的抵抗力。初乳一周后即转为正常母乳,乳汁白色,质较浓。
4、泌尿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孕妇体内潴留的多量水分主要通过肾排出,所以产后最初7天的尿量会增多。妊娠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产后,需2~8周恢复正常。在产褥期,尤其在产后第一天,膀胱受压致使黏膜水肿、充血、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下降,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
5、消化系统的变化
产后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大约需要2周时间恢复。因此很多产后在产褥期会发生便秘的情况。此外,在产褥期还会发生循环系统和血液变化、腹壁变化,一般在6-8周可恢复正常。
产后发热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正常产后可以有两次不超过24小时的发热,所以产后发热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异常的。主要原因有:
1、产后吸收热:即在产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发热,为低热,不超过38摄氏度,时间不超过24小时,这是由于分娩时盆底组织的损伤、组织坏死、炎性因子浸润而引起的发热。
2、乳胀热:是在产后2~3天发生的发热,一般不超过38.5摄氏度,持续时间也不超过24小时,这是由于泌乳时乳房充血肿胀引起的。
3、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后生殖道的感染,又称产褥热。发病率约为1%~7。2%。
4、产妇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产褥期发热还可有生殖道以外的原因引起,如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乳腺炎等,需与产褥感染鉴别。
在分娩24小时后至10天内(即产后第2~10天),按标准方法用口腔温度计测量体温,每日至少4次,凡体温有两次达到或超过38摄氏度者,称为产褥病。由于产褥期发热绝大多数系产褥感染引起,因此,可将产后发热的发生率作为产褥感染的一种指标。
产后身体有什么变化 呼吸与脉搏变化
产妇由于胎盘循环停止,胎盘缩小,循环血量逐渐减少,再加上产褥期卧床休息,排泄多,进食少,经过分娩活动后情绪放松,因此脉搏慢而规律,每分钟60到70次,于产后一周恢复正常,产后因为腹压减低,膈肌下降,所以呼吸变得深且缓慢,每分钟14-16次。
慢性盆腔炎会导致不孕吗
盆腔炎性不孕是指妇女盆腔急、慢性炎症所致之夫妇同居3年以上不能受孕而言,属祖国医学“薇瘕痛经”、“带下 病”、“月经不调”等范畴。
由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或外邪侵袭而引起胞宫瘀血阻滞而不能受孕。急性盆腔性不孕是盆腔的急性炎症,根据发病部位有子宫内膜炎为主的子宫体炎、宫腔积脓、急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等;
慢性盆腔性不孕多由急性盆腔性不孕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成,也有的病人失治而成慢性,常见下腹疼痛、低热、带下增多等症,病情迁延日久不愈;结核性盆腔性不孕是感染了结核杆菌而引起的生殖器官之炎症,也可由其他的结核病灶传播而来。盆腔性不孕发病之因,多由分娩,流产或刮宫时,消毒不严,或月经期、产褥期不注意卫生,或经期不禁房事,或使用不洁月经垫均可引起上行性感染而成。
腹腔其他脏器炎症(如阑尾炎、腹膜炎等)变化,也可直接蔓延到生殖器官而引起盆腔性不孕。属结核者,一是结核菌由呼吸道、肠道或阴道侵入体内,在盆腔形成炎症,从而导致盆腔性不孕症状的出现。
孕期左下腹疼痛正常吗
你这个情况一般也当不是宫外孕的呢,但孕酮是有点低的呢,
指导意见:
你注意休息和营养,保持愉乐的心情,最好还是听从检查治疗医生的意见的呢,
孕妇贫血危害大
1、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妈妈。
2、容易发生产后感冒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常见病。
3、生产时孕妈妈容易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多等状况。
4、在产褥期抵抗力比正常产妇低,容易并发会阴、腹部刀口感染或不愈合。
5、严重贫血的孕妈妈,未成熟儿及早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
6、孕晚期贫血,产后纯母乳喂养4个月,宝宝将出现贫血,免疫力低下。
7、产后子宫复旧慢,恶露常常持续不净,子宫容易滋生细菌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
8、经过分娩劳累及产后各种并发症,奶水分泌大多比正常产妇少,致使哺喂困难大。
9、分娩时,常常使胎宝宝不能耐受子宫阵阵收缩造成的缺氧状态,容易发生宫内窒息。
产褥期常见疾病
1、并发病症
产褥期并发症有贫血、乳汁不足、乳腺炎、子宫炎、筋骨疼痛、腰酸、腹泻、头痛、便秘等。
2、产褥热
一些产妇生完孩子会出现发烧的情况,临床上把这种发生在产后1-10天的发烧就称为产褥热。产褥热感染严重的话将影响产妇健康,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
3、子宫脱垂
产后出现小腹下坠或腰疼也是常见的情况,这是因为子宫韧带和盆底肌肉在分娩后变松弛,导致子宫位置发生改变,子宫沿阴道方向往下移动,造成了子宫脱垂。
4、产褥期恶露不尽
恶露是指产后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蜕膜)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组织从阴道排出的现象,产褥期是恶露的主要发生期。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其颜色及内容物随时间而变化,一般持续4~6周,总量为250ml~500ml。如超出上述时间还有较多恶露排出,称之为产后恶露不尽。
(1)血性恶露:阴道排出大量血液,伴随小血块,也有少数胎膜和坏死蜕膜组织。
(2)浆液恶露:含大量的坏死蜕膜组织、子宫颈粘液、阴道排液,少量血液并且带有细菌。
(3)白色恶露: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和细菌等。
恶露不尽最要注意,也是最易发生的是晚期产后出血,甚至大出血休克,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在产褥期出现恶露不尽的话最好到医院做B超、血常规等检查。
孕期左下腹疼痛正常吗
1、怀孕初期生理性腹痛
很多准妈妈总感觉有些胃痛,有时还伴有呕吐等早孕反应,这主要是由孕早期胃酸分泌增多引起的。这时要注意饮食调养,膳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早餐可进食一些烤馒头片或苏打饼干等。随着孕早期的结束,不适会自然消失。
2、怀孕初期病理性腹痛
在孕早期出现腹痛,特别是下腹部疼痛,首先应该想到是否是妊娠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先兆流产和宫外孕。建议您道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怀孕初期,子宫增大,同时子宫圆韧带被牵拉,会有肚子疼得情况发生。这种疼痛,部位多位于下腹部子宫一侧或双侧,呈牵涉痛、钝痛或隐痛,走较远的路或者变换体位时,疼痛会变得更明显。此外,怀孕初期行房事时过于用力,也会引起怀孕初期肚子疼的情况发生。但是有些情况需要注意,在怀孕初期出现肚子疼,特别是下腹部疼痛,首先应该想到是否是妊娠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先兆流产和宫外孕。
怀孕初期小腹痛正常吗?
孕妈妈在怀孕初期往往会出现小腹疼痛的现象,如果腹痛轻微,休息后就可缓解,一般问题不大,但如果腹痛是一阵阵的,或是持续下腹坠痛,就像来月经前或月经期间的坠痛,同时伴有阴道出血,很可能是病理现象,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严格来说,腹痛分为生理性腹痛和病理性腹痛两种。
生理性腹痛是因为子宫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变大,加上体内激素的作用以及子宫韧带的牵拉,很多孕妈妈这时会出现肚子疼痛、不适的现象,但这种疼痛往往是轻微的,休息后就可缓解。
病理性小腹胀痛常见的原因有:
1、先兆流产:流产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怀孕初期小腹疼痛和阴道流血。
2、宫外孕:这种胚胎除了因发育位置不对而无法健康成长之外,也会引起母体的病变及伤害,需要积极加以处理与治疗。
3、子宫肌瘤:这种疼痛通常来得突然,且痛点固定不动,属于局部疼痛。
4、卵巢肿瘤:怀孕期间,因卵巢肿瘤而导致的并发症也相当常见,这些并发症包括肿瘤扭转及肿瘤破裂等。怀孕期间绝大多数的卵巢肿瘤都是良性,恶性肿瘤只占2%-5%。不论如何,如果怀孕初期发现有卵巢瘤,请与妇科医师保持密切联系,一旦有绞痛、腹部不适、腹部异常膨大、腹水等情况发生时,必须尽快就医。
孕期腹痛分为哪几类
一、生理性腹痛
1、子宫增大压迫肋骨:随着宝宝长大,准妈妈的子宫也在逐渐增大。增大的子宫不断刺激肋骨下缘,可引起准妈妈肋骨钝痛。一般来讲这属于生理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疗,左侧卧位有利于疼痛缓解。
2、假临产宫缩:到了妊娠晚期,可因假宫缩而引起下腹轻微胀痛,它常常会在夜神人静时作祟而于天明的时候消失,宫缩频率不一致,持续时间不恒定,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强度不会逐渐增强,不伴下坠感,白天症状缓解。假宫缩预示孕妇不久将临产,应做好准备,如保持充分的休息,多吃些能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养精蓄锐。临产前的宫缩有节律性,每次宫缩都是由弱至强,维持一段时间,一般30—40秒,消失后进入间歇期,为5—6分钟。
3、胎动:胎动于28及32周间最显着。自32周之后,胎儿逐渐占据子宫的空间,他(她)的活动空间也将越变越小,但是他(她)偶尔还是会很用力地踢你。当他(她)的头部撞在你骨盆底的肌肉时,您会突然觉得被重重一击。
病理性腹痛
1、胎盘早剥
多发生在孕晚期,准妈妈可能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高血压病、腹部外伤。下腹部撕裂样疼痛是典型症状,多伴有阴道流血。腹痛的程度受早剥面积的大小、血量多少以及子宫内部压力的高低和子宫肌层是否破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严重者腹痛难忍、腹部变硬、胎动消失甚至休克等。所以在孕晚期,患有高血压的准妈妈或腹部受到外伤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防出现意外。当胎盘剥离超过50%时,通常会引起孕妇的凝血机制失常和胎儿死亡现象。
2、先兆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是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过程中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的破裂,是直接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的产科并发症。没有开过刀的子宫,会发生破裂的机会极为罕见。但孕妇若有下列情况,即使子宫未开过刀,也有可能发生子宫破裂的情况,如:子宫有先天畸形的孕妇,在使用过量催生药物或产道有阻碍的情况下,子宫有可能会发生破裂。另外,侵蚀黏生性胎盘也有可能于怀孕中期引起子宫自然破裂。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了解到导致孕妇出现小腹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原因可能会对腹中的胎儿及孕妇自身都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而有些原因则属于正常现象,所以要想判断小腹疼是否会有危害,孕妇应在出现这种情况后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了解病因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正常产褥期有什么表现 腹部包块
产妇在分娩后,由于子宫收缩变小,子宫底平脐,以后会随着身体的恢复可逐渐收缩复旧。所以,产妇常可在下腹部触摸到包块,实际上是产后收缩的子宫。注意触摸可发现,在包块上端,产后第一天平脐,以后每天可下降1-2厘米左右。直至子宫全部降入盆骨后,腹部包块就摸不到了,这个过程大约可持续10-14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