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头部什么穴位不能灸

头部什么穴位不能灸

现代中医临床认为,所谓禁灸穴只有3个:即睛明穴、素髂穴、人迎穴。不过妇女妊娠期小腹部、腰骶部、乳头、阴部等均不宜施灸。其中,晴明穴与素髂穴位于人体头部,所以,头部不能灸的穴位有晴明穴和素髂穴。

头痛按摩哪个穴位 头部按摩

经常对头部重要的穴位进行按摩,能够提神醒脑,还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大脑疲劳、紧张、焦虑感,还能提高记忆力等等一系列作用。特别是患有头痛的患者,更是不能只依靠药物止疼,中医教你按摩头部穴位,健康告别头痛。

落枕可以艾灸吗

落枕是可以艾灸的。

艾灸有很好的疏筋通络的功效,主治头痛、项强等症状;艾灸还能舒筋活络、强筋壮骨、祛风止痛,主治颈肩部位疾病;灸局部痛点有很好的舒筋活络的作用。

落枕艾灸部位

风池穴

在后颈部,后头骨下两侧,两条大筋外缘,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耳垂处。

肩井穴

该穴位位于肩上,大椎穴(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时低头,取后颈部最高点与肩部最高点连线的中点即可。

大椎穴

正坐低头时,人体颈部下端最高点,即第七颈椎棘突,其下凹陷处。

落枕穴

在手背侧,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天柱穴

在颈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的发际凹陷中,取穴时摸到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脖子处那块突起的肌肉,即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为此穴。

落枕艾灸治疗方法

气滞血淤型落枕

主要症状:晨起颈项酸痛,活动不利,头部歪向患侧,活动室疼痛加剧,局部压痛明显,有时可触及硬结,舌暗。

艾灸疗法: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取阳陵泉,三阴交,大椎穴及患部阿是穴施灸。

艾灸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风寒阻络型落枕

主要症状:颈项背肩酸痛,拘紧麻木,可见头痛,恶风怕冷等风寒表证,舌淡苔白。

艾灸疗法:1.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取风门,列缺,患侧凤池,肩井,大椎,落枕及患部阿是穴施灸。如疼痛牵及肩胛,腋后者,与俯卧位加灸天宗,后溪穴,牵及肩头,上臂者,加灸外关,中渚穴施灸。2.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取天柱,大椎,风池,阿是穴。3.患者取坐位,取双侧风池穴施灸。

艾灸功效:舒筋活络止痛。

夏天艾灸可以开窗户吗 艾灸一般多长时间

视不同情况而定:

1、看艾灸部位:头面部穴位20分钟;背部及四肢穴位灸25分钟;胸腹部穴位灸30分钟对于体质较弱的小孩、老人等,艾灸要依照实际情况定,不可艾灸过久。

2、看艾灸用途:保健灸,一周艾灸2-3次,每次每穴15分钟左右;治疗性艾灸,每次每穴艾灸20分钟以上,艾灸一周休息2天;体寒特别明显的姑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决定是否每天坚持灸。

小贴士:切不要随意延长艾灸时间,久生弊端,艾灸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每个人艾灸时间因人而异。

治疗顽固性咳嗽的偏方

1、好的饮食可以治疗顽固性咳嗽

1.1、地龙煲鹧鸪

材料:地龙20克,鹧鸪1只,南杏10克,北杏10克; 制法:将材料洗干净放入砂煲,慢火煲至鹧鸪熟烂后加少量调味品,喝汤吃肉; 针对人群: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的咳嗽、过敏性咳嗽以及其他咳嗽时间较久、体质偏寒的患儿。

1.2、川贝炖雪梨

材料:川贝10~ 15克,雪梨(连皮)1~2只,银耳30 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材料洗干净,加适量水隔水炖服; 针对人群:适用于秋季咳嗽、干燥性鼻炎等燥热咳嗽患儿,体质虚寒者不宜。

1.3、淮山芝麻糊

材料:淮山30克,黑芝麻30克,白果10克,南杏10克,北杏10克; 制法:材料洗净、晒干后磨成粉,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当早餐; 针对人群:适用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过敏性咳嗽以及因脾肾虚弱所致的咳嗽。

2、艾条温法可以治疗顽固性咳嗽

取肺俞、脾俞、太渊、合谷、丰隆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施灸者点燃艾条,站在患者身体一侧,手拿艾条,让火头对准穴位皮肤,距离皮肤3~5厘米高度施灸,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建议患者自己灸可以灸到的穴位,方便控制温度。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以患者穴位皮肤潮红为度。这样的治疗每日1次,5-10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天。此种灸法最适宜于谈事咳嗽。

3、艾条温和灸可以治疗顽固性咳嗽

取大椎、身柱、肺俞、脾俞、肾俞、气海、丰隆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施灸者点燃艾条的一端,火头对准穴位皮肤,距离皮肤3~5厘米高度施灸。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宜。

头部穴位按摩手法及功效

在头部,密布着许多穴位,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作用和功效,了解经络与穴位的位置、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头部按摩的养生祛病作用。

1、太阳穴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左右各一。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目疾、口眼歪斜、鼻流浊涕等疾病,还可以减缓眼睛疲劳,促进血液与淋巴的循环,能美容肌肤。

2、印堂穴

在额部,在两眉头之间。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鼻塞、鼻流浊涕、鼻出血、眉棱骨痛、目痛等疾病。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鼻塞、高血压等疾病。

头部穴位保健按摩

1.开天目:

用大拇指指面按于印堂穴(位于两眉中间)皮肤,以前臂带动手指,自下而上,做双手交替,有节律的抹法。双手共20次,注意力量轻柔,以前额皮肤不变红为度。

2.推前额:

用大拇指指面按于前额正中皮肤,以指根带动指尖两手分别向左右两旁做抹法,至眉梢处再推回前额中央。注意力量不宜过大。

头部穴位的正确按摩方法

1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分推前额

将双手拇指指腹放在前额正中两侧,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双拇指适当用力沿前额分推至太阳穴0.5~1分钟。

3揉按角孙穴

将双手拇指分别放在同侧角孙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顶两侧,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4搓手摩面

将双手相互搓热,然后分别放在同侧面部,轻轻摩揉面部,反复操作5~10次。

5按揉百会穴

将右手中指指腹放在头顶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6按揉风池穴

将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7对按头部

双手掌放在头部两侧,双手同时用力做对按揉动0.5~1分钟。

8震耳孔

将两手食指指尖插塞入同侧耳孔,轻轻震动10余次后猛力外拔,反复操作10~20次。

9梳推头部

双手呈爪状,放在同侧眉部上方,适当用力从前额梳推至头后部,连续做10~15次。

以上方法,每日早晚各做1次,操作前应将面部和双手洗净。小知识角孙穴:位于耳尖正上方入发际处。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点处。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中医有哪些针灸体位

灸是最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但如此,针灸也能预防治疗各种疾病。针灸有修复组织、增强免疫、活血、镇痛等多重功效;要使针灸的种种功效得以发挥,针灸时,常用的体位选择很重要。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针刺时常用的体位。

1、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2、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3、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4、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中医养生,上述就是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希望对大家针灸养生、防病有所帮助。

头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头痛艾灸常用穴位

取穴: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经过耳尖连成一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处取穴。

艾灸功效主治:镇痛止晕,清热开窍,健脑宁神,安神定志,升阳举陷,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不能视,鼻塞,鼻出血。

取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即为该穴,

艾灸功效主治:开窍苏厥,回阳救逆,镇痉定眩,益肾清心。主治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等症。

取穴:在足背部,第1,2趾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

艾灸功效主治:清肝明目,熄风镇惊。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中风,癫痫,失眠等症。

取穴:足背第1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在拇长伸肌腱外缘取穴。

艾灸功效主治:燥湿生风,主治头痛,失眠,腰痛,全身胀痛,甲状腺肿大, 肝炎,闭经,胆囊炎,胆结石。

取穴:将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恩凯,于两虎口处垂直相交,一手食指搭在另一手上,手臂自然落下,食指尖处即为该穴。

艾灸功效: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主治头痛,咳嗽气喘,感冒,咽喉痛。

相关推荐

治疗角膜炎

角膜炎是由内因,外因不同因素造成。因角膜外伤,细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艾杀菌消炎效果很好,只要我们选取合适穴位使用艾针,相信很快角膜炎就会康复! 第一套穴位组合:艾治疗角膜炎取穴:睛明、四白、阳白、太阳、大、小鱼际。 第二套穴位组合:艾治疗角膜炎取穴: 丝竹空穴:丝竹空穴位于眉梢凹陷处,左右各一穴。取穴时,用指尖在眉毛尾端上下轻轻滑动,可触摸到凹陷处就是丝竹空穴。 法:温和。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一次,每次3~15

头疼艾哪个穴位

温和穴位:百会穴、太阳穴、上星穴、合谷穴。 操作方法:取合适的体位。术者立于患者身侧,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日15~20分钟,至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 隔附子: 艾穴位:涌泉穴。 操作方法:将附子用水浸透后,切成0.3~0.5厘米的薄片,用针扎数孔,用大、中艾柱点燃放在附子片中心施。若患者有灼痛感可将附子片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治,反复进行。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

手脚发凉艾哪里 艾涌泉穴

涌泉穴位置:该穴位属于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 艾方法:将艾条点燃后,靠近涌泉穴,施予温和,以使穴位局部感到潮热舒适为宜,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月10次。也可以在每晚睡觉前,先用热水泡脚,再点两个艾条艾涌泉穴15分钟。 好处:涌泉穴是人体重要的肾经穴位。而肾阳虚人群容易出现手脚发凉的现象,艾涌泉穴对于改善怕冷症有帮助。

哪些部位不能艾

头面部位 一般而言头面部位不建议进行艾,特别是直接、瘢痕就是绝对禁止在头面部位进行的,因为这样很可能会留下疤痕影响美观。 重要脏器体表部位 在艾的时候要注意避开身体重要脏器相对应的体表部位,因为在这些部位艾,艾的热力可直达脏腑,可能会对脏腑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如心口、眼睛等位置。 肢体末端 在肢体末端,一些神经分布多,直接会很痛,有可能引起脏器的异常活动的穴位,这些部位不建议进行艾,如:隐白穴。 女性石门穴 是最早记录在案禁穴位之一,见于《针甲乙经》石门“女子禁不可刺”;如果了“女子

入睡困难怎么办 睡前梳头

睡觉之前梳头能够帮助促进入睡。头部穴位众多,梳头能够对头部穴位产生刺激作用,起到平肝熄风、开窍守神的功效。睡前,女性朋友可以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梳通头部血液循环,改善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还能够帮助保护头发,消除大脑疲劳,使人更快入睡。

常见的经络养生法

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

手脚冰凉艾哪里

命门穴 命门穴位置:取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肚脐相平的区域。 艾方法:用艾条10到15分钟,艾罐20到30分钟,温至皮肤稍见红润为度。每天一次,每月20次。 好处:命门穴是人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所宿之处,具有强肾固本之功效,经常艾命门穴,可以温肾壮阳,治疗手脚冰凉,夜尿多等症。 阳池穴 阳池穴位置:该穴位于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艾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使其距离皮肤2到3厘米,以周围皮肤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10到15分钟,每月连续10次。

什么穴位可以祛斑

1、艾什么穴位可以祛斑 特定艾常用穴位:太冲穴,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同。使用温和。面部的穴位使用雀啄,反复左右移动,上下移动。面部艾穴位时间每次在5-10分钟左右,其他的穴位15-20分钟,每天艾1-2次。长期艾太冲,合谷,血海次三穴位,调节人体排毒。是去色斑的法宝。可以有效的抑制人体黑色素的沉淀,滋养肤色。淡斑美容,天下一绝。 2、艾的禁忌 凡暴露在

怎么才能提高睡眠质量 睡前梳头:调节全身经络

中医理论认为,头为脑之舍,是机体的“精明之府”,连通全身经络。适当刺激头部穴位,有利于改善大脑功能,调节全身经络,达到防病养生的目的。 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的病人,更应该坚持梳头,通过梳子刺激头部穴位,可以平肝息风、开窍宁神,对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如何梳头: 梳头可用梳子,也可直接用手指代替梳子。五指成梳时,双手十指自额上发际开始由前向后梳拢头发至颈后发际,边梳边揉搓头皮,动作缓慢柔和,每次10分钟左右。

胆囊炎艾哪里

胆囊炎艾穴位 日月:乳头直下3个肋间隙,即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 肝俞:背部第9胸椎下旁开1.5寸。 胆俞: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 胆囊穴:阳陵泉穴下1寸左右的压痛点。 取穴解析 治则:疏利肝胆,消炎镇痛。 解析:日月,期门分属胆,肝二经,均位于胁肋部位,从局部疏调肝,胆之气;胆俞,肝俞配日月,期门为专治肝胆病症的前后配穴法;阳陵泉是治疗胆道病症的第一要穴;胆囊穴位专治胆腑病症的新穴,解痉镇痛。 艾操作手法 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