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每分钟多少次为正常
窦性心律每分钟多少次为正常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一般要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个是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倒置。第二P-R间期是0.12~0.20秒,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特殊的小结节,由特殊的细胞构成叫做窦房结,窦房结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那么正常的心脏必须有正常的窦房结,正常的窦房结具有强大的自律性,凡是有窦房结发出激动所形成的心率,总称为窦性心律。窦房结的节律每分钟是60-100次,但也有少数青年人的心律是50-60次每分钟, 六岁以前的儿童可超过100次每分钟,出生婴儿可达100-150次每分钟。
心律不齐如何调理
“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呼吸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
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因此,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不少医生也注意到“窦性心律不齐”给人带来的恐慌,于是在诊断时会写作“窦性心律”。 此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
窦性心律室性早搏的特点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呼吸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
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
可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所以如果被诊断出来窦性心律室性早搏。也不要担心,注意饮食,饮食清淡.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瘦肉,鱼类等.少吃容易产生腹部胀气的食品,如芋艿,土豆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或调味品,如蒜,姜,胡椒,醋,辣油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咸食,如咸菜,咸酱瓜,咸鱼,豆板酱等.如由低钾引起的早搏,可多吃含钾较多的食品,如新鲜豌豆,新鲜蘑菇,牛肉,菠萝等. 忌暴饮暴食.勿饮浓茶和咖啡.
窦性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不齐很多人都存在,尤其以儿童和青少年比较多见,成年人也存在很多这种情况,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即使是发生了窦性心律不齐也没有必要紧张。正常人的心脏跳动都是通过一个被称为窦房结的指挥部进行指挥跳动的,这种由于窦房结引起的心脏的跳动就成为窦性心律,一般保持在每分钟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就是心率,这个频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甚至是呼吸也可以影响窦性心律。一般情况下窦房结发出的这种心脏跳动的律动是非常规律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就称之为心律失常,窦性心律不齐就属于一种最常见的心律不齐。是由于来自于窦房结的律动不规则导致的。但是这种心律不齐往往是由于呼吸导致的,也称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特点就是随着呼吸的变化心跳发生变化,吸气的时候心跳增加几下,呼气的时候心跳减慢几下,屏住气息的时候心脏跳动转为规律,这种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用治疗,也没有必要担心。
窦性心律不齐的分类
窦性心律不齐可以分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内游走心律、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等。
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原则
如果窦性心动过缓但是不低于50次每分钟,并且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不用治疗;如果心律低于40次每分钟,并且出现症状的,可以服用药物提高心律;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要积极的治疗造成窦性心律不齐的原发病,如果窦性心律不齐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症状,需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窦性心律临床表现有哪些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窦性心律体征窦性心律多见于正常人,呈短阵发作,当窦率加速时即转为窦性心律。
临床意义同逸搏心律。有人认为多见于永存左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缺如等体静脉畸形患者中。
窦性心律过速治疗方法
正常人的心律起源于窦房结,成人频率 60~ 100次 /分钟为正常,当每分钟超过 100次时,即为窦性心律过速。窦性心律过速的治疗主要是消除病因。
下面来介绍窦性心律过速治疗方法:
窦性心律过速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对于生理性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如由情绪激动、体力活动、进食、饮酒和茶或咖啡、沐浴等引起的,应该改善饮食习惯和注意体育活动等。对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律过速治疗应该针对病因和去除诱发因素,如治疗心力衰竭、纠正贫血、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药物如肾上腺素类、阿托品类也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对于心律过速而产生症状的可以给以药物治疗以减慢心率,如美托洛尔。
如窦性心律过速病人伴有心悸等症状明显,可选用的药物如下:
治疗窦性心律过速的药物一:利血平。
①作用:利血平能使交感神经末梢囊泡内的交感介质(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并能阻止交感介质进入囊泡,因此囊泡内的介质逐渐减少或耗竭,使交感神经冲动的传导受阻,因而可使心率减慢。
②用法及剂量:0.125 ~0.25毫克口服,每日2~3次。
治疗窦性心律过速的药物二:心得安。
①作用:心得安为β-受体阻滞剂,可阻断心肌的β-受体,故可使心率减慢。 ②用法及剂量:5~10毫克口服,每日3次。
治疗窦性心律过速的药物三:异搏定。
①作用:能抑制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延长房室结传导(a-h间期延长),使心率减慢。
②用法及剂量:40~80毫克口服,每日3次。 此外,尚可配合应用镇静药物。
以上就是一些窦性心律过速治疗方法,如果窦性心动过速在 120~ 160次 /分钟,需要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应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建议您最好到大医院检查治疗。
窦性心律过缓症状表现
1.我们已经知道窦性心律过缓是指心律低于平时正常的心律,而且每分钟低于60次,所以我们要诊断窦性心律过缓,就可以通过查看心电图来实现了。
2.窦性心律过缓若是低于60分钟每次而且高于50分钟每次,那么这时候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但若是心律低于每分钟40次,那么就会出现心绞痛、心脏功能不全或者晕厥等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必须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了,以免情况继续恶化。
3.一般窦性心律过缓只要不低于50分钟每次,就不会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但是低于每分钟40次就要用一些提高心律的药物进行治疗了,如阿托品、麻黄素等药物,所以在进行治疗窦性心律过缓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4.若是显著性窦性心律过缓而导致的伴窦性停膊昏厥者时,我们就应该要考虑人工心脏起搏器了,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跳,才可以让患者摆脱困境。
心律不齐有什么大问题吗
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体检检查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不少人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也要四处求医,找专家,想赶快治好“病”。但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这些人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 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呼吸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因此,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不少医生也注意到“窦性心律不齐”给人带来的恐慌,于是在诊断时会写作“窦性心律”。 此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 窦性心律不齐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则,心动周期显著快慢不均,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临床上,窦性心律不齐分以下几种类型: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恒定。 ②心率的快慢随呼吸变化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 ③在同一个导联中,R-R间距或P-P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④P R间期大于0.12秒。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有关。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较恒定。 ②P波频率变化与呼吸无关,心率有时突然增快。 ③在同一导联中,P-P间距或R R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④P R间期大于0.12秒。 (3)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激动的发生点在窦房结内移动,因此,心电图上的P波形态、大小与方向逐渐发生变化,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是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 ②P波形态、大小变化不一致。 ③P 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但都已超过0.12秒。 (4)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 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从而造成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 (5)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异位激动,尤其是发自心房的异位激动,有时可使窦房结的激动提早发生,继之窦房结受抑制,因而发生一过性异位激动所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辅助检查: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 疗效评价: 1.治愈:心率提高到每分钟60次以上,自觉症状消失。 2.好转:心率提高到每分钟50次以上,自觉症状好转。 3.无效: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症状无缓解。
心率过缓有什么危害
正常的窦性心律是60-100次/分,低于60次/分为心律过缓,如果心电图是窦性,称之窦性心律过缓.窦性心律过缓本身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律过缓如心律不低于每分钟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律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律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律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窦性心律过缓伴不齐的原因
窦性心律过缓指如果心电图是窦性,低于60次/分为心律过缓,而正常的窦性心律是60-100次/分。窦性心律过缓本身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窦性心律过缓伴不齐的临床表现:
1.窦性心律过缓如心律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律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律过缓如心律不低于每分钟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律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律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律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窦性心律过缓伴不齐的临床表现是非常多的,也是容易辨别的,这种疾病对人体的影响较大,一般在生活中就要高度重视,尤其是不能做出一些危险的运动,少做过量刺激的运动,这对于病情的缓解是有好处的。
窦性心律迟缓需要治疗吗
“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呼吸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不少医生也注意到“窦性心律不齐”给人带来的恐慌,于是在诊断时会写作“窦性心律”。
以上便是关于窦性心律迟缓的介绍。很多人在检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窦性心律迟缓会容易出现恐慌的现象。其实,窦性心律迟缓如果症状不严重的话,是不需要进行治疗的。只要在生活中保持心情的平静,注意合理膳食即可。
心动过缓的原因及治疗 什么是心动过缓
因为心脏正常的跳动速度就是窦性心律,所以一般称心动过缓为窦性心动过缓。健康成人的窦性心律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就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正常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也见于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