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渠道
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渠道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于病毒可快速传播,当家里第一个病人被确诊时,所有血液中没有特异抗体的家庭成员就已经受到了感染。在脊髓灰质炎病人的家庭中,15岁以下的易感者100%会发病;而与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日常接触的易感者中有87% 会发病。居住环境拥挤和卫生条件差可加速病毒的传播。
据目前所知,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的方式传染给其他人,但也可经口对口的传染方式染病,即也可通过患者的鼻咽部飞沫传播。脊髓灰质炎病毒从口腔进入人体后迅速播散,在数小时内病毒即开始自我复制。每个受感染的细胞释放大约500 个病毒颗粒。之后,病毒会通过淋巴结而进入血液。只要出现病毒血症,脊髓灰质炎病毒就有可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经咽部分泌物排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只持续数天,而通过粪便排出可持续到感染病毒2个月后。没有症状的感染者也可从咽部和肠道排出病毒,成为疾病的传染源。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方式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尤其是在居住环境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当一个家庭里出现第一个患者时,所有体内没有特异性抗体的家庭成员都可能感染。在易感人口多,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最可能发生脊髓灰质
脊髓灰质炎症是怎么回事
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是一种滤过性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直径为8~17ΜM,称脊髓灰质炎病毒。此病毒分为Ⅰ、Ⅱ、Ⅲ三种不同类型,其中Ⅰ型最多见,Ⅲ型次之,Ⅱ型少见。
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外,其他某些病毒,例如个别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亦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并引起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在临床上难以与灰质炎病毒引起的麻痹进行鉴别。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活力很强,耐寒冷,在冷冻条件下能生存数月之久,对干燥的抵抗力也较强。病毒在室温下可生存数天;在污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和牛奶中可生存百余天;在粪便中可维持3~6周或更久。紫外线照射、煮沸或使用含氯石灰(漂白粉)及高锰酸钾等均能迅速将其杀死。
传染源为本病的瘫痪型、非瘫痪型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健康的带病毒者亦可传播。病毒主要从粪便及鼻咽部分泌物中排出,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经污染饮食、脏手及各种用具等直接通过消化道或由空气飞沫经呼吸道而发生传染。
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安全饮食,平时勤洗手,家具、生活用品勤消毒。建议保持充足良好的睡眠,按时睡觉,以及坚持每天足量的运动,增强体质。尽量保证每年体检1到2次,控制自己的体重。身体的健康离不开心理的健康。
小儿麻痹症的意思是什么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少数病例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为特征。
我国在明、清两代有类似本病的记载,称为“小儿惊瘫”。近年来普遍采用疫苗预防后,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直径为20~30nm,内含单股的核糖核酸,无包膜。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园形颗粒状。大量存在于患者的脊髓和脑部,在鼻咽部、肠道粘膜与淋巴结内亦可查到,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ⅰ、ⅱ、ⅲ3个血清型,型间偶有交叉免疫。病毒可用人胚肾、人胚肿、猴肾及hela细胞等培养。
脊髓灰质炎病毒耐寒,低温(-70℃)可保存活力达8年之久,在水中,粪便和牛奶中生存数月,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周,但对干燥很敏感,故不宜用冷冻干燥法保存。为耐热。60℃30分钟可使之灭活,煮沸和紫外线照射可迅速将其杀死。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70%酒精及5%煤酚皂液。但对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漂白粉等敏感,可将其迅速灭活。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末可以从鼻咽分泌物中排毒,粪便的排毒期自发病前10日至病后4周,少数可达4月。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可以50~500倍于有症状者,因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都可传播本病。少数情况下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三)易感者 4个月以下婴儿很少得病,1~5岁小儿发病者最多。近年来,小儿普遍服用疫苗,故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特异性igm,2周后出现igg和iga。保护性中和抗体,可维持终身。病后对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力,二次发病者罕见。
(四)流行特征 本病遍及全世界,多见于温带。散发式流行,夏秋季发病率最高,热带和亚热带和发病率在各季节无显著差别。过去流行以ⅰ型病毒为主,ⅲ型最少。大规模服用疫苗后,ⅰ型病毒减少,ⅱⅲ型相对增多。原有3~5年流行一次的规律亦已消失。
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病原学
脊髓灰质炎的病原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改病毒容易在灵长类动物的组织细胞中生长。因人细胞表面有一种受体对病毒VPI具有特异的亲和力,因此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时间
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控制手段。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本病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现在有两种疫苗可以使用,一种是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糖丸”,它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而另一种名为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是采用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Mahoney株)、II型(MEF-1株)、III型(Saukett株)分别接种于Vero细胞培养并收获病毒、经浓缩、纯化后用甲醛灭活,按比例混合后制成的3价液体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都是从宝宝满2个月后开始接种: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在宝宝满2个月、3个月、4个月大时各接种1次,每次间隔4~6周。等到宝宝4岁时,会再加强免疫1次。如果你的宝宝已经大于2个月了,但是还没有吃过糖丸,你可以随时带宝宝去补种。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在宝宝满1个月、3个月、4个月、18个月时各注射1剂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时间是什么时候了,作为准爸爸和准妈妈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不会得小儿麻痹症,所以也就不帮他们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否则在孩子患上小儿麻痹的时候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抗病毒
桑寄生煎剂在体外(猴肾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脊髓灰质炎病毒与药物直接接触一小时内,即被抑制,可能是直接灭活作用。
什么是脊椎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体积小(22~30nm),单链RNA基因组,缺少外膜的肠道病毒。按免疫性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其中Ⅰ型最容易导致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隐性感染(最主要的传染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过100:1。一般认为,瘫痪性病变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热带)少见,但近来对跛行残疾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发病率达到美国接种疫苗以前的高峰发病年份。这些地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很差,病毒传播广泛,终年发病,因而小儿在生后几年内就获得感染和免疫,而不发生大流行。
瘫痪病例中,90%以上发生于5岁以前。相比之下,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好的经济发达国家,感染的年龄往往推迟,许多年长儿和青年人仍然是易感者,夏季流行在年长小儿中越来越多。
在工业化国家,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脊髓灰质炎目前已基本消灭。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已经为时不远。
脊髓灰质炎按摩常用手法
当代医学认为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经过飞沫和粪便两个渠道传播的,另外,脊髓灰质炎也可通过病毒污染了的食物、水、手及各种用品如衣服。玩具、书籍等,经口而入,使小儿患病。那么,怎样才能环节脊髓灰质炎的病症呢?按摩手法有哪些?
病毒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受侵部位发生炎症病变,致使相应肌肉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按摩常用手法有以下几点:
(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揉摩中脘穴2~5分钟。
(2)患儿俯卧,家长以掌根自大椎穴开始,沿脊柱一直按揉至长强穴,如此反复操作15~30次。
(3)患儿俯卧,家长以拇指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3分钟。
(4)按揉并弹拨足三里穴1~3分钟。
以上就是脊髓灰质炎按摩常用手法,另外,脊髓灰质炎的患儿除按摩治疗外,还应该采用中西结合的办法,综合治疗。
什么是脊椎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体积小(22~30nm),单链RNA基因组,缺少外膜的肠道病毒。按免疫性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其中Ⅰ型最容易导致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隐性感染(最主要的传染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过100:1。一般认为,瘫痪性病变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热带)少见,但近来对跛行残疾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发病率达到美国接种疫苗以前的高峰发病年份。这些地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很差,病毒传播广泛,终年发病,因而小儿在生后几年内就获得感染和免疫,而不发生大流行。
瘫痪病例中,90%以上发生于5岁以前。相比之下,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好的经济发达国家,感染的年龄往往推迟,许多年长儿和青年人仍然是易感者,夏季流行在年长小儿中越来越多。
在工业化国家,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脊髓灰质炎目前已基本消灭。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已经为时不远。
脊髓灰质炎是什么病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迟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患者,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
脊灰疫苗是什么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控制手段。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于小孩的脊髓、脊神经受病毒感染后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部分小孩得病后可以自行痊愈,但多数小孩患病后会出现下肢肌肉萎缩、畸形,结果引起终身残疾,多为跛行甚至根本不能站立、行走,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对这种疾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通过使用疫苗进行预防。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我国正在使用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糖丸”,它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而另一种名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PV),是一种用死病毒制成的疫苗。自从有了该疫苗,全球的小儿麻痹症发病率逐年下降。
脊髓灰质炎疫苗哪种好
目前市面上预防脊髓灰质炎有两种疫苗,一种是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简称OPV),即老百姓所说的“糖丸”,这种疫苗我国已经使用很多年了;另一种是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IPV),即注射的疫苗。这两种疫苗都安全有效,健康正常的宝宝接种任何一种疫苗都可以,如果宝宝有免疫缺陷则建议优先接种灭活疫苗。既往已接种过OPV的,则不建议接种IPV。
省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的专家介绍,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所有人对脊灰炎都易感,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目前预防脊髓灰质炎有两种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
“糖丸”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提供免费接种,儿童出生满2月、3月、4月、4岁时各口服一剂次;IPV现在属于二类疫苗,即需要自费接种,宝宝出生满2月、3月、4月、18月各注射一剂。
OPV(口服糖丸)是减毒活疫苗,它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IPV(注射的疫苗)是灭活疫苗,是一种用死病毒制成的疫苗,通过先进的灭活工艺使病毒完全被杀死,同时保持其抗原性,具有安全性好的优势。可完全杜绝疫苗相关性麻痹事件的发生。
专家介绍,无论是口服“糖丸”还是注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总体而言都是安全有效的。需要提醒的是,“糖丸”由于含有活病毒,因此不能用热水服用,以免将疫苗中病毒灭活,失去作用。此外,免疫系统比较弱或是有缺陷的孩子,以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和患过肛周脓肿的儿童,建议优先接种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既往已接种过OPV的,则不建议接种IPV。
接种疫苗后,如果出现发热、恶心、腹泻等症状,无需特殊处理,情况严重时则可对症治疗。一般来说,这些反应都很轻微,时间很短暂,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几率很小。
小儿麻痹症的病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肠道病毒,可通过食物经口传播,例如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这种感染通过肠道传播到全身,其中脑和脊髓受损害最严重。 在20世纪早期,大部分的健康保护资源被专用于被脊髓灰质炎感染的病人。在工业化国家中,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脊髓灰质炎发病已经基本消灭。在有效地接种疫苗之前,脊髓灰质炎通常在夏、秋季流行。在发展中国家,病毒通过被人类粪便污染的供应水传播。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容易通过这种渠道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