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栽培鸡腿菇技术
夏季栽培鸡腿菇技术
鸡腿菇种植的条件
1. 营养。鸡腿菇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草腐粪生土生菌。可利用的材料很广泛,如稻草、麦秸、棉籽壳、牛粪、马粪,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利用多种阔叶木屑。可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也可生料栽培。
2. 温度。菌丝生长适温20~28℃,以24~27℃生长最好。子实体形成需要低温刺激,由培养温度降至20℃以下后,子实体原基则很快形成。出菇温度范围9~28℃,但以12~18℃为适,20℃以上菌柄很快伸长,并开伞。16~22℃下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产量最高。鸡腿菇菌丝抗寒能力相当强,在零下30℃条件下,土中的菌丝可安全越冬,而在35℃以上菌丝会自融。一般低于8℃,高于30℃,子实体难以形成。
3. 湿度。培养料含水量65%~70%极适于菌丝生长,出菇阶段要求大气相对湿度85%~95%。
4. 光照和通风。菇蕾分化需要300~500勒克斯的光强,并要氧气充足。
5. 酸碱度(pH值)。鸡腿菇较喜中性偏碱的基质,培养料和覆土的pH值以7. 0~7. 5为宜。
6. 土。鸡腿菇出菇需要土中的微生物和矿物质的刺激。没有土,子实体形成数量大大减少。栽培需覆土。
鸡腿菇的种植技术
(1)栽培配方
①稻草80%、干牛粪12%、石膏粉3%、石灰粉3%、过磷酸钙2%。
②金针菇废料60%、玉米心20%、玉米粉1%、麦麸15%、石膏1%、石灰2%,过磷酸钙1%。
③玉米心80%、麦麸15%、石膏1.5%、石灰2%、过磷酸钙2%。
(2)装袋接种及培养
培养料均匀拌料后调至含水量为65%左右,按常规方法堆制发酵。采用23厘米X4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按3层菌种2层料平菇播种方法进行装袋接种,接种量为10%-15%,装袋上下松紧-致,置于23-25摄氏度的培养室发菌培养,注意调节温度,通风换气,30-35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3)覆土及出菇管理
在塑料大棚内或野外露地作畦,挖0.9-1米宽、20-25厘米深、长度不限的畦床,将发好菌的菌袋膜全部脱去,菌筒横向切开,-分为二,断面向下竖直放置,筒距2厘米左右,并用营养土填充,浇足水分,表面再覆3-4厘米营养土,喷雾状水浇透,温度在12-24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5%-90%,10-15天左右开始有原基出现,20天左右子实形成,长至七八成熟即可采收,一般可采3-4潮菇。
夏季栽培鸡腿菇的注意事项
鸡腿菇属中温型品种,适于气温12-25℃的条件下出菇。在山东地区进行栽培,自然条件下,一般只能于3-5月、9-11月生产两季。我们只要掌握了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满足其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夏季照样可产出鲜嫩味美的鲜菇。
应用条件:该技术适于规模化生产,栽培田的面积为300-1000平方米。
建造菌畦:挖深0.2米、宽1.4米、长20米以内的菌畦,菌畦间距0.8米以上,每隔6畦留1条4-6米宽的大型作业道,以利车辆进出。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的栽培田不必留。
搭设遮阳棚:在栽培大田上方2.5-3米处搭设遮阳棚,要求遮阳棚密闭不透光。棚上覆盖1层塑料薄膜,以免淋进雨水。上方再盖1层遮阳网,遮阳棚边缘以超过栽培田周边各3米为宜,使9-16时的阳光夫法直射菌畦。春季在棚四周种植长蔓型植物,尤以长葫芦瓜、佛手瓜、丝瓜、南瓜为宜。
设置增湿装置:在遮阳棚四周上方架设喷水管道及单向喷雾头,在遮阳棚内每隔4-5米架设1排双喷头管道。该喷雾头的作用是向遮阳棚内的空间喷水、保湿。该装置的安装应进行实地测试,以喷雾不留死角为准。四周的管道应在每边设一阀门,以备有风时关闭下风处的喷头。
防虫措施:遮阳棚四周用防虫网封闭,以防各种虫类进入。
覆土材料:用肥沃的菜园土或蔬菜大棚耕作层的肥土,在每1000千克土中加入发酵的牛粪、鸡粪各200千克,尿素10千克。充分拌匀后,喷施600倍的辛硫磷液,然后覆膜。约5-7天后,打开土堆,加入30千克石灰粉,拌匀并建堆、覆膜,7天后即可使用。覆土材料可按每100平方米畦床用2立方米覆土的用量制备。
栽培管理:基料的处理按常规方法进行,要求装袋发菌。应创造条件延长发菌时间,一般须延长 30天以上,然后按常规方法脱袋入畦、覆土。在自然温度条件下,保持遮阳棚下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即可。
注意事项:
(1)遮阳棚下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可过高,中间部位最高95%,周边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即可。
(2)喷水保湿须多次、少量,尽量不使子实体上积聚水珠。
(3)格土厚度以2厘米为宜,但若想产出大个头的金针菇,可覆土至4-5厘米。
(4)当自然风力较大时,可在风来的遮阳棚一边架设挡风草苫或塑料薄膜。3-4级风力时可不采取措施。
鸡腿菇的价值
据分析测定,每100克鸡腿菇干品中,含有蛋白质25. 4克(其含量是大米的3倍,小麦的2倍,猪肉的2. 5倍,牛肉的1. 2倍,鱼的0. 5倍,牛奶的8倍),脂肪3. 3克,总糖58. 8克,纤维7. 3克,热量346千卡;还含有钾1661. 93毫克,钠34. 01毫克,钙106. 7毫克,镁191. 47毫克,磷634. 17毫克等常量元素和铁1376微克,铜45. 37微克,锌92. 2微克,锰29. 221微克,钼0. 67微克,钴0. 67微克等微量元素。鸡腿菇含有20种氨基酸,总量17. 2%。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全部具备,占总量的34. 83%;其它氨基酸12种,占总量的65. 17%。鸡腿菇性平,味甘滑,具有清神益智,益脾胃,助消化,增加食欲等功效。
由于鸡腿菇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身,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特性。且色,香,味形俱佳。菇体洁白,美观,肉质细腻。炒食,炖食,煲汤均久煮不烂,口感滑嫩,清香味美,因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鸡腿蘑还是一种药用蕈菌,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进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据《中国药用真菌图鉴》等书有记载,鸡腿蘑的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0%。
夏季的冬枣怎么回事
可能是大棚技术栽培的早熟冬枣。
夏季上市的冬枣,大多数都是经过大棚技术栽培,人工控制温度种植而成。大棚技术种植的冬枣,基本上会比自然成熟的冬枣提前上市两个月左右,因此夏季也能吃到冬枣。
草秸生料栽培鸡腿菇
选用广温高产型ECO5鸡腿菇新品种,采用"整草秸免浸泡软化法",生料覆土仿野生栽培鸡腿菇,生物转化率稳定在150%—250%之间。现将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ECO5鸡腿菇出菇温度为8℃—32℃。最突出的特点是管理粗放、抗杂菌、抗衰老,覆土后菌丝体在土壤内可越冬或越夏,气温适宜时自然恢复生机,生育期无病虫害发生,可进行周年栽培。
2. 草秸选用:用于生料栽培ECO5鸡腿菇的草秸应干燥,无霉变。陈年草秸要剔除霉变或受污染的部分,并翻晒2天—3天。
3. 软化处理:将稻草、麦秸等各种农作物秸秆分散在晒场上,碾轧或拍打使草秸表皮和秸节破裂,再用羊角叉叉起草秸抖去灰尘残渣,然后泼洒3%石灰水润湿,使草秸含水量达到65%—70%,这种草秸才可以用于栽培。
4. 菌种:选用菌丝生长健壮、色泽纯正、无杂菌污染、无异色斑块的优良菌种,最好选用"全营养高氮型菌种通用培养基"。高氮型菌种自身携带的氮元素可直接与草秸基质中较高的碳元素中相平衡至适宜的碳氮比,调节养分供给,促进菌丝健壮生长,抑制杂菌污染,确保食用菌稳产高产。
5. 覆土栽培:生料覆土仿野生栽培ECO5鸡腿菇,草秸的厚度为25厘米,每平方米铺干草秸约20千克,播撒菌种3千克。播种后用木板或铁锹用力压平,压实,压紧,然后覆盖经灭菌后润湿的菜园沃土或禽畜粪混合土3厘米,发菌和出菇管理同常规。
6. 采收:ECO5鸡腿菇子实体成熟的速度较快,应在菇蕾期即菇体伸长至20厘米—30厘米、菌盖紧包菌柄呈尚未撑开的雨伞状时迅速采收。如果不及时采收,菌盖就会脱离菌柄开伞自溶或变黑,失去商品价值。采收时用手轻握菇体旋转后拔起,用利刀削除菇脚泥土,上市鲜销或加工成盐渍品贮藏保鲜。盐渍鸡腿菇产地收购价为每吨4400元—7000元。
平菇的栽培技术
平菇的栽培技术
英文名称:oyster mushroon平菇,在生物分类学中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Fr.)Kummer],中文商品名:平菇,地方名:北风菌、蚝菌等。其是栽培广泛的食用菌。
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于品含蛋白质20—23 克,而且氨基酸成分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
中医认为平菇性温、味甘。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 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平菇芽管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结合(质配)后,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在隔膜上有锁状联合。双核菌丝借助于锁状联合,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分枝,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无限地进行生长繁殖。中国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常温常规生化高温反应熟化及防污双重处理改良培养料免蒸无感染栽培平菇的国际领先技术等。
平菇的生长环境
①营养。平菇可利用的营养很多,木质类的植物残体和纤维质的植物残体都能利用。人工栽培时,依次以废棉、棉籽壳、玉米芯、棉秆、大豆秸产量较高,其他农林废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等。
②温度。菌丝生长不同种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和适宜温度不完全相同,多数种和品种在5~35℃下都能生长,20~30℃是它们生长共同的适宜温度范围,低温和中低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中高温类和广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左右,凤尾菇的最适生长温度25~27℃。
③湿度。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最适,基质含水量不足时,发菌缓慢,发菌完成后出菇推迟。生料栽培,基质含水量过高时,透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同时易滋生厌氧细菌或霉菌。出菇期以70%~75%为最适,大气相对湿度在85%~9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茁壮,低于80%时菌盖易于干边或开裂,较长时间超过95%则易出现烂菇。在生料栽培中,常采取偏干发菌,出菇期补水的方法,以保证发菌期不受霉菌的侵染,并保证出菇期足够的水分以供出菇。
④空气。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体在塑料薄膜覆盖下可正常生长,在用塑料薄膜封口的菌种瓶中也能正常生长。而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下菌丝较自然界空气中正常二氧化碳含量下生长更好。就是说,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可刺激平菇菌丝体的生长,但是,子实体形成、分化和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在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不易形成子实体。
⑤光。平菇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丝的生长。因此,发菌期间应给予黑暗或弱光环境。但是,子实体的发生或生长需要光,特别是子实体原基的形成。此外,光强度还影响子实体的色泽和柄的长度。相比之下,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子实体色泽较深,柄短,肉厚,品质好;光照不足时,子实体色泽较浅,柄长,肉薄,品质较差。
⑥酸碱度(pH值)。平菇菌丝在pH值3.5~9.0范围内都能生长,适宜pH值5.4~7.5。在栽培中,自然培养料和自然水混合后,基质的酸碱度多在6.0~7.5,正宜平菇菌丝生长。但是,实际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提高酸碱度到pH值7.5~8.5,以抑制霉菌和滋生,确保发菌。
⑦其他。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中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硫化物、乙炔等不良气体敏感。当空气中这些物质的浓度较高时,子实体停滞生长、畸形甚至枯萎。此外,还对敌敌畏过敏,在菇房使用敌敌畏杀虫后,子实体会向上翻卷形成“鸡爪菇”。
营养
平菇属木腐生菌类。菌丝通过分泌多种酶,能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淀
粉、果胶等成分分解成单糖或双糖等营养物,作为碳源被吸收利用,还可直接吸收有机酸和醇类等,但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碳。平菇以无机氮(铵盐、硝酸盐等)和有机氮化合物(尿素、氨基酸、蛋白质等)作为氮源。蛋白质要通过蛋白酶分解,变成氨基(不同性别)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平菇生长发育锁状联合中还需要一定的无机盐类,其中以磷、钾、镁、钙元素最为重要。适宜平菇的营养料范围很广。人工栽培时常用阔叶树段木和锯木屑作栽培料,我国又用秸杆(大、小麦秸),玉米芯、花生壳、棉籽壳等作为培养料,再适当搭配些饼肥、过磷酸钙、石灰等补给氮素和其它元素,能促使平菇很好的发育生长。
温度
平菇孢子形成以12℃~20℃为好,孢子萌发以24℃~28℃为宜,高于30℃或低于20℃均影响发芽;菌丝在5℃~3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形成子实体的温度范围是7℃~28℃,以15℃~18℃最为适宜。平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度变化越大,子实体分化越快。所以,昼夜温差大及人工变温,可促使子实体分化。
平菇属的种类多,不同的种和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人们通常以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期的温度要求,把平菇属的种类划分为三型:
1.低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不超过22℃,最适宜温度在13℃~17℃之间。
2.中温型 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适宜的温度范围20℃~24℃如凤尾菇、佛罗里达平菇、紫孢平菇。
3.高温型 子实体分化温度高达30℃以上,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4℃~28℃。如鲍鱼菇、红平菇。中国幅员广阔,在同一季节南北气温相差悬殊,各个地区可以在不同
季节根据当地气温选择不同温型的平菇品种。
水分和湿度
平菇耐湿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缓慢,而含水量过高,料内空气缺少,也会影响菌丝生长。当培养料过湿又遇高温时,会变酸发臭,且易被杂菌污染。
菌丝生长时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在子实体发育时期,相对湿度要提高到85%~95%。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干缩;高于95%,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有时还会在菌盖上发生大量的小菌蕾。若平菇采取覆土措施,还要注意调节覆土含水量。一般从地下30cm~60cm挖来的泥土,只要不是刚下过雨,土壤湿度是符合上述要求的。经过晒干的泥土,分4~6次调足水分,要达到手捏扁时不碎,不粘手为宜。
空气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1%(体积比),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时,氧分压就势必降低,过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直接影响到平菇的呼吸活动,而有碍生长发育。
平菇在菌丝生长阶段,特别是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对氧气的需要急剧增加,宜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培育,
光照
平菇的菌丝体在黑暗中正常生长,不需要光线,有光线照射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过早地形成原基,不利于提高产量。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线不足,原基数减少。已形成子实体的,其菌柄细长,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不会形成大菌盖。
酸碱度
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值在3~10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喜欢偏酸环境,
pH5.5~7时,菌丝体和子实体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平菇生长最适pH值为5.4~6,风尾菇最适pH值为6.5~7,姬菇以及佛罗里达菇以pH6.5~7.5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而且粗壮。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代谢作用产生有机酸和醋酸、琥珀酸、草酸等,使培养料的pH值逐渐下降。此外,培养基在灭菌后pH值也会下降,所以在配制培养料时应调节pH值为7~8为好。为了使菌种稳定生长在最适pH值内,在配制培养基时,常添加0.2%的磷酸氢二钾(K2HPO4)和磷酸二氢钾(KH2PO4)等缓冲物质,如果培养过程中产酸过多,可添加少许中和剂—碳酸钙(CaCO3),使培养基不致因pH值下降过多而影响平菇的生长,在大量生产中也常常用石膏或石灰水调节酸碱度。
平菇的栽培技术
概述
目前我国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常温常规生化高温反应熟化及防污双重处理改良培养料免蒸无感染栽培平菇的国际领先技术等。
室内床栽
菇房建造
可把现有的空房、地下室等,改造为菇房。有条件的也可以新建菇房。菇房应坐北朝南,设在地势高、 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菇房大小以房内栽培面积20平方米为宜。屋顶、墙壁要厚,门窗安排要合理,有利于 保温、保湿、通风和透光。内墙和地面最好用石灰粉刷,水泥抹光,以便消毒。另外,可建造简易菇房,即从地面 向下1.5—2.0米的半地下式菇房。为了充分利用菇房空间,还可在菇房内设置床架,进行栽培。床架南北排列,四 周不要靠壁、床架之间留60厘米宽的走道 。上下层床面相距50厘米,下层离地20厘米,取上层不要超过窗户,以免 影响光照。床面宽不超过1米,便于管理。床面铺木板,竹杆或秸秆帘等。
菇房消毒
菇房在使用前要消毒,特别是旧菇房,更要彻底消毒 。以减少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消毒方法如下:
(2)100立方米菇房用甲醛1公斤、高锰酸钾0.5公斤,加热密闭熏蒸24小时。
(3)喷洒5%的石碳酸溶液。 (4)喷洒敌敌畏800倍液。
养料配制
木屑、棉籽壳、废棉、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秸秆、花生壳、豆秆粉等原料,任用其一种,都可以栽培平菇。但要获得高产、优质的栽培效果,则应添加适量麸皮、米糠、石膏、过磷酸钙等辅料。下面是几种常用配方及其配制方法。
(1)棉籽壳99%,石灰1%。将石灰溶于适量水中,均匀地淋在棉籽壳上,边淋水,边踏踩,边翻拌,直到棉籽壳含水适量均匀为止。
(2)稻草99%、石灰1%。将稻草铡成长5厘米左右,沉人1%石灰水中浸泡5~6小时,待其吸足水后捞起沥干,即可压模播种。
(3)木屑89%,石灰1%、麦麸10%,干料混合,加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量60%左右。
(4)玉米芯粉90%、米糠9%、石灰1%。干料混合,加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适量为止。
(5)玉米芯或玉米秆 将原料压破后放在清水或1%石灰水中浸泡1~2天,至充分吸水后捞起沥干,即可平铺成菇床,分层播种。
(6)花生壳、花生秆78%、麸皮20%、石膏1%、糖1%。先将花生壳、花生秆晒干粉碎,糖溶于少量水中与干料混匀,再加清水拌匀,至含水量58%左右。
(7)甘蔗渣50~69% ,木屑30~49%、石灰1%。先将干料混匀,再加清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适量为止。
(8)豆秆粉33%、棉籽壳33%、木屑32%、碳酸钙1%、糖1%。糖溶于少量水中与干料混匀,再加清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适量。
在以上8种配方中,拌料时加人0.1~0.2%多菌灵和0.1%敌敌畏,以便杀灭部分杂菌、害虫。尤其是温度较高时播种,培养料中添加适量杀菌剂、杀虫剂,增产效果更明显。
播种
平菇的播种方法很多,有混播,穴播,层播和覆盖式播种等。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层播。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 膜,在塑料薄膜上铺一层营养料,约5厘米厚,然后撒一层菌种,再铺一层营养料,再在上面撒一层菌种,最后整平 压实。床面要求平整、呈龟背形。
一般每平方米床面用料20公斤左右,厚度10—15厘米。在播种前,应先将菌种从瓶内或塑料袋内取出,放入干净的盆内,用洗净的手把菌种掰成枣子大小的菌块,再播入料内。播种后,料面上再 盖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即利于保湿,也可防止杂菌污染。播种时间,一般从8月末到第二年4月末,均可播种。不过春播要早,秋播要晚,气温在15℃以下是平菇栽培的适宜时期。
管理
(1)发菌期的管理: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主要是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播种后 10天之内,室温要控制在15℃以下。播后两天,菌种开始萌发并逐渐向四周生长,此时每天都要多次检查培养料内的 温度变化,注意将料温控制在30℃以下。若料温过高,应掀开薄膜,通风降温,待温度下降后,再盖上薄膜。料温稳 定后,就不必掀动薄膜。10天后菌丝长满料面,并向料层内生长,此时可将室温提高到20—25 ℃。发现杂菌污染,可 将石灰粉撒在杂菌生长处,或用0.3%多菌灵揩擦。此期间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 20—30天菌丝就长满整个培养料。
(2)出菇期的管理: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打开菇房门窗和塑料膜1小时,然后盖好,这样可加大料面 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还要根据湿度进行喷水,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以上。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遇到 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就扭结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状的菌蕾堆。这时可向空间喷雾,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保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喷水,以免影响菌蕾发育,造成幼菇死亡。同时要支起塑料薄膜,这样既通风又保湿, 室内温度可保持在15—18℃。 菌蕾堆形成后生长迅速,2—3天菌柄延伸,顶端有灰黑色或褐色扁圆形的原始菌盖形成时,可向料面 喷少量水,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温度保持在15℃左右。
追肥
在食用菌出菇旺期和出菇后期,培养料中的养分消耗殆尽,此期及时追施肥料,能显著提高食用菌的产量,改善品质。
粪土肥 将晒干的猪、牛粪粉碎,用石灰水上清液预湿堆制15天,加50%的肥泥和少量草木灰拌匀,在食用菌产量急剧下降或出现死菇时,清理床面,剔除老根,将粪土肥撒施于床面。
草料汁 用腐熟晒干的草料,加100倍水煎取汁液,冷却后喷洒,可使食用菌生长健壮。
棉子汁 将棉子加10倍水煎汁,冷却后加3倍清水施用。
食品液 取10公斤没有霉变的黄豆(4660,-12.00,-0.26%),淘洗干净,浸泡后加水50~60公斤,煮后滤取汤汁,加水至200公斤喷洒;取10公斤胡萝卜切碎,加15公斤水,煮30分钟,过滤取汁,加3倍水配成25%的胡萝卜汁喷洒;在100公斤水中加入固体葡萄糖1公斤,溶化后即得1%的葡萄糖液,直接喷洒即可。
菇根汤 取菇根5~10公斤,冼净,加水10~15公斤,煮沸15分钟,取清液加水50公斤,搅匀后喷施,可促进菇蕾生长。
鸡腿菇的家常做法
腿蘑菌柄粗壮色白,形象似鸡腿,肉质肥嫩,清香昧美又似鸡丝。在欧洲德、捷、荷等国大量栽培。鸡腿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由于鸡腿菇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身,且色、香、味、形俱佳,炒食、炖食、煲汤均久煮不烂,滑嫩清香,因而备受人们青睐。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鸡腿菇的家常做法,让大自然的味道留在唇齿间。
耗油鸡腿菇
1.新鲜鸡腿菇切去带土的根部,多冲洗几遍,沥干水分,切成两半。
2.姜蒜切片,葱白葱绿分开切。
3.炒锅中倒油,爆香姜蒜片和葱白。
4.倒入鸡腿菇翻炒,加一点点盐,糖和老抽炒匀。
5.加蚝油提鲜。
6.撒上葱绿拌匀即可。
香菇的栽培技术
一、栽培香菇的主要特点
1、节省资源,用料广泛。所有杂灌木,树木丫材,作物秸秆都可以作为生产原料。2、周期短,见效快。代料栽培香菇,从备料到收获结束不到一年时间,资金周转快。3、节省人力,节约基地,男女老少都可以操作,田边场边都可以搭棚生产。4、人为控制条件,不受天气影响。5、原材料利用率高,栽培香菇后的菌筒可以加工成饲料和作肥料。
二、香菇栽培模式
1、春栽。春季(10-11月份)生产菌筒,3-6月份生产香菇。
2、秋栽。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下旬)生产菌筒,冬季生产香菇。
三、秋季栽培香菇菌筒生产应注意几个问题。
1、接种(培养)室(1)房间条件。接种(培养)大多都在同一间房子内进行。所以培养室要能密封,能保温,能通风降温,不潮湿。(2)严格房间处理,清扫干净,充分干燥,彻底薰蒸杀菌,进灭菌料筒前3天,用硫磺30克/立方米或甲醛15毫升/立方米薰蒸。
2、配料准确
(1)严格配方比例,干料比,木屑80-85%,麸皮15-20%,石膏粉1-2 %,气温高时应加适量杀菌剂防治杂菌污染。(2)水份适量,干料比1:0.8-0.9,培养料水份绝对不能过重,以免造成污染。(3)装袋适量,上下松紧一致。
3、灭菌彻底(1)装瓶不易太紧,袋与袋之间必须留空隙,同时将搬运料袋用的编制袋,接种时的套袋,棉花放到甑内一起灭菌。(2)上甑后,六小时左右使温度上升到100℃,不掉温保持20小时以上。(3)使用的温度计必须是150℃的水银温度计。(4)灭菌甑的前后温度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但以最后上升到100℃的地方记保持时间。
4、料筒出甑(1)趁热出甑,停火后,甑内温度下降到70℃左右开始出甑。(2)无菌搬运,搬运灭菌料筒,必须用无菌编织袋或用灭菌编织物垫好其它搬运工具进行运输。(3)无菌料筒直接搬到消毒好的接种室,“#”字型堆码6-8层,让其自然冷却。
四、香菇接种
1、待灭菌料袋降至28℃后,将接种所用的用具、菌种、衣服等物品放入接种室,同料筒一起薰蒸灭菌。
2、菌种处理。一是入接种室前去除棉塞用75%的酒精或其它杀菌药剂将菌种袋(瓶)擦洗一遍。二是接种前再用75%的酒精将菌种袋擦一遍。三是接种时从瓶(袋)底开始接,上部留1-2公分不用。3、操作规范。一是接种必须3人一班,一人运袋擦袋,一人打眼封口,一人接入菌种。二是接种速度要敏捷,随打眼,随接种,随封口。三是接种时间安排在晚上九点以后或阴天,以免灰尘大增加污染。四是短时间内一次接完,接完后再用气雾消毒剂薰蒸一次。
五、香菇菌筒培养
培养优质菌筒,必须严格按照香菇菌丝生长需要的温、湿、氧、光等最佳范围进行人工管理控制。
1、保持温度25℃左右,经常观察掌握好室内和袋内温度。
2、注意通风,接种三天后,就开始通风换气,室温低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各通风一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气温高则在早晚通风。
3、适时增氧,加速菌丝生长,尽快达到生理成熟。一般培养七天以后开始刺孔增氧,每隔10-15天刺一次,用大头针等(刺在菌丝走白处,不可刺在空白的培养基上)用套袋和胶片的,去掉套袋,撕掉胶片可代替第一次刺孔,以后要根据气温和菌瘤形成情况,酌情刺孔,温度低多刺,温度高少刺,菌瘤形成处可不刺。到第四次及以后便刺孔,便排出白(黄)积水。
六、香菇生产管理
1、建好菇棚,选择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用水方便的地方建好棚。
2、催好菇蕾。菌筒经过70-80天或者180-210天的养菌培养,在菌筒与塑料袋间的交界处,出现许多红棕色的粘液,并且逐步出现瘤状突起,说明菌筒已生理成熟可以进行催菇。催蕾的方法:一是变温,如果袋内水分充分,可以直接拉大温差,促使出菇。二是补水,如果菌筒水分低于40%,就得补水催菇,打眼浸泡24小时或注水,使菌筒达到3.5-4公斤(大筒)。
3、香菇管理。一是现蕾后,及时破膜;二是适时疏菇;三是优质管理,浸泡后的菌筒,香菇生长期不再喷水,培养厚菇,控制高温,保持低温,培养花菇,加温排潮,拉大温差,形成花菇。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20天左右可生产一茬菇。
七、香菇采收与加工
1、干制菇采摘标准。干制菇的采摘最佳期,菌盖6-8成开伞,欲称“大卷边”或“铜锣边”。阴雨天前,必须将3公分以上的白花菇全部采摘,并马上烘干。
2、采菇技术,一手按住菌筒,一手捏菇柄基部,先左右摇动,再向上轻轻拔起。做到不留根、不带起大块基料、不损坏筒袋膜,不碰伤小菇蕾,采成熟留兴旺幼菇。
3、脱水技术。为充分利用能源,采取日晒与烘烤结合,每天上午10点钟以后采摘香菇,有太阳可先晒半天以上,再进烘烤炉烘烤。为提高质量,必须使用脱水烘干机。
4、烘烤技术。开始温度30-35℃、30-45℃保持6小时以上,大排风,半回风。50℃保持6小时,大回风,60℃正负2℃,直到烘干,大排风,大回风,不超过65℃,一般厚菇烘烤18-22小时,花菇约10-12小时为宜。
经期能吃鸡腿菇吗
食物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价值,但是不是所有食物都是适宜所有人去食用的。例如女性在经期这段时间内食用的食物都是需要进行了解之后才能够食用的,不能是太油腻的食物,还不能够是寒性的食物等等。那么经期能吃鸡腿菇吗?
可以食用的,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消化、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分析,鲜菇含水分92. 2%;每100克干菇中含粗蛋白25. 4克,脂肪3. 3克,总糖58. 8克,纤维7. 3克,灰分12. 5克;鸡腿菇还含有20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菇体洁白,美观,肉质细腻。炒食,炖食,煲汤均久煮不烂,口感滑嫩,清香味美,因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鸡腿菇是一种药用菌。味甘滑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加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据《中国药用真菌图鉴》载,鸡腿菇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0%。另据阿斯顿大学报道,鸡腿菇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份。近年来,美国、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相继栽培鸡腿菇成功,鲜菇、干菇(切片菇)、罐头菇均受欢迎。
总之,月经期仍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并结合月经期特殊生理需要,供给合理膳食,注意饮食宜忌而确保健康。二、经期不该吃那些水果,女性都知道在月经期间不宜吃冰,其实不只是冰,一些属性偏凉的食物也不宜多吃,这是为什么呢?女性在月经期间不宜吃冰,要让经血排乾净就必须让血液处在“温”的状态下,才能流得顺。一旦吃了冰冷的食物,血液受到温度改变的刺激,就会致使流通度变差,容易产生血块,造成经痛。三、经期不该多吃的食物,其实不只是吃冰,一些属性偏凉的食物,例如冰品、冬瓜、茄子、丝瓜、黄瓜、冬瓜、蟹、田螺、海带、竹笋、橘子、梨子、柚子、西瓜等等,及酸涩的食物,如酸梅、未成熟味酸之水果,或是一些辛热食品,如油炸物、辣椒、胡椒、芥末等等,也都应该避免在经期内食用,以免造成血液不流畅的状况。
女性在经期这段时间内是可以去食用鸡腿菇的,我们知道鸡腿菇是属于菌类的食物,那么它的营养元素中就含有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的含量。我们知道女性在这段时间身体的营养需求是大于其他时间段的。所以只有正确的了解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和适宜哪些时段食用是非常关键的。
香菇的栽培
1.栽培方式和工艺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人们保护森林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段木栽培已经很少,我国香菇主要来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艺为配料一分袋一灭菌一接种一发菌一出菇。
2.栽培委节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两大季节,有早春播种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这样几大生产运作方式。
3.品种类型
香菇品种繁多,可按需要划分品种类型,可按栽培基质划分、按出菇早晚划分、按销售型式划分、按大小划分、按出菇温度划分等。
①按栽培法划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为若干类型,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划分为段木种、木屑种(代料种)草料种、菌草种、段木代料两用种等五大类型。
②按出菇早晚划分。按此划分可分为早生种(接种后70—80天出菇)、迟生种(接种后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适宜的产品型式。这主要分为干销种和鲜销种,干销种相对菇质紧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适于干制;鲜销种则菇质较疏松,含水量较高。
④按大小划分。可分为大叶种、中大叶种、小叶种三大类。前者菌盖多在5-15厘米,后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为中大叶种。
⑤按出菇温度划分。可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广温种4类。
低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5-15℃。
中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0-20℃
高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5-25℃。
广温种: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质最好。栽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