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风池的作用 拿风池临床应用
小儿推拿风池的作用 拿风池临床应用
拿风池对于发汗效果显著,往往立见汗出,若再配合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等,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多用于感冒头痛,发热无汗或项背强痛等症。
推拿治感冒手法 感冒推拿肩颈部手法
1.患者坐位,推拿者立于患者后外侧,一手扶住前额,另一手用五指拿法并结合点揉法自巅顶至风府穴一线反复操作3-5遍。点压时力度稍重,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
2.患者坐位,推拿者站于患者后外侧,从上到下沉缓有力的拿风池,项后大筋及肩井穴3-5遍,并点压,按揉双侧风池,风门,肩井,肺俞穴各约1分钟。
拿风池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风池特效推拿
用拇指,食指用力提拿风池,有节奏的一松一放20次,然后食指按在风池上,以顺时针方向揉按3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长期推拿,可缓解小儿落枕,背痛,发热无汗等病症。
小儿外感风寒发烧怎么推拿
小儿外感风寒发烧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喉痒,苔薄白,脉浮,指纹鲜红。
外感风寒发烧治则:发汗解表,宣通卫阳。
推拿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拿风池,清肺经,揉肺俞,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
开天门:从两眉中点,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处,用两手拇指桡侧自上而下交替直推,推24-50次,以发汗解表,镇惊安神。
推坎宫:先用两拇指掐按眉弓中点片刻,再用两拇指桡侧面,自两眉头稍向上,外分推至眉梢,推24-50次,以发汗解表,清脑明目。
揉太阳:用拇指在两眉外端后方凹陷处的太阳穴揉运,揉24-50次,以解表,止头痛,醒神,明目。
运耳后高骨:以中指按于耳后高骨微下凹陷中,揉运24-50次,以解表发汗,镇惊除烦。
拿风池:用拇指和食指有节奏的提拿颈后枕骨粗隆直下与乳突之间的风池穴50-100次。以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清肺经:用拇指自无名指指掌面末节起推至指尖,推100-500次,以补益肺气,清肝泄热,止咳化痰。
揉肺俞:用拇指指腹按揉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肺俞穴,先顺时针揉50-100次,再逆时针按揉,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推三关: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自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或用拇指桡侧推之,推100-500次,以温阳散寒,益气活血,培补元气。
掐揉二扇门:用拇指偏峰按揉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出的二扇门穴,揉100-500次。以发汗列表,退热平喘。
推拿方解:本方疏风解表,治疗一切外感风寒发烧症,开天门,揉太阳,推坎宫,运耳后高骨为治外感发烧的主要推拿手法,配拿风池功在疏风解表;清肺经,揉肺俞则宣通肺气。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以巩固疗效。
小儿发热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外感发热推拿
小儿外感发热,可选择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各一分钟,清肺经,清天河水各3分钟;风热表现,加上推脊2分钟;风寒表现则加推三关1分钟,掐揉二扇门,拿风池各3-5次。
推拿好处: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能有助于祛除在表的邪气;清肺经,清天河水,能有助于清热;推脊以加大清热的力度;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重在帮助发汗退热。
小儿推拿退烧手法 第七步:拿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枕骨粗隆直下的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可与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
操作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拿捏小儿后发际两侧的凹陷处风池穴5-10次。
功效:拿风池穴能够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多可以用来治疗发完头痛发烧等症状。
中风后遗症推拿治疗 中风后遗症头面颈部推拿方法
推拿手法:按法,揉法,扫散法,拿法。
取穴与部位:印堂,睛明,太阳,角孙,风府,风池,肩井,阳白,迎香,地仓,颊车,下关,头面部,颈项部。
推拿方法:
1.患者仰卧位,推拿者用抹法,从印堂至太阳;沿足少阳胆经在头颞部循行线部位行扫散法操作,时间约4分钟。
2.继上势,对口眼歪斜者,按揉印堂,睛明,阳白,迎香,地仓,颊车,下关等穴,时间约3分钟。
3.患者坐位,按揉风府,风池,拿风池穴,时间约3分钟。
眩晕症按摩图解 眩晕症颈肩部按摩方法
1.拿颈部3分钟,用一指禅推法沿颈部两侧膀胱经(背正中线旁1.5寸),督脉(背正中线)上下往返治疗3分钟左右,用拿法拿风池穴约1分钟。
风池:枕骨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眩晕症腰背部按摩方法
横擦背部,以透热为度,直推背部膀胱经5-10遍。
肩颈推拿
1、肩颈推拿之按拿风池
(风池: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用右手拇食指分开,对准风池穴,捏住颈后肌肤,往上往外提起,做有节律的轻重交替又连续的提捏,沿着颈部肌肉慢慢往下移动,再换左手捏拿风池。风池穴也可以用压法,即以拇、食指按压。
拿捏风池,可以使人头目清明。
2、肩颈推拿之按拿肩井
(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以大拇指和食、中指相对用力,提拿肩井穴处的筋腱,向上提捏,渐渐放松,快速重复操作。双手可同时或交替提捏,持续1分钟。也可以在肩井做叩击法,在穴位处适当叩击。
力度要均匀,以被操作者酸胀为度。
小儿迎香穴的位置在哪里
迎香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鼻为肺窍,穴居两侧,揉之能宣肺气,通鼻窍,用于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小儿推拿揉迎香有祛风通窍之功,主治小儿感冒,鼻出血,口喎,鼻流清涕,鼻塞不同,呼吸不畅,急慢性鼻炎等病症。
治疗小儿咳嗽的推拿方法
小儿外感风寒咳嗽推拿方法
主证:咳嗽,头痛,鼻塞,流涕,发热轻,恶寒重,咳痰稀白,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治则: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推拿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按揉天突,推揉膻中,揉肺俞,推肺经,分推肩胛骨,运内八卦。
推拿方解:开天门,推坎宫,运耳后高骨,推三关,掐揉二扇门以解表散寒;按揉天突,推揉膻中,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肺俞,推肺经,分推肩胛骨髁宣肺化痰止咳。
小儿外感发热咳嗽推拿方法
主证:咳嗽,头痛,鼻塞,流浊涕,恶寒轻,发热重,咳痰黄稠,口渴咽痛,脉浮数,苔薄黄,指纹鲜红。
治则:解表清热, 宣肺止咳。
推拿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拿风池,退六腑,清天河水,按揉天突,推揉膻中,揉肺俞,分推肩胛骨,推肺经,运内八卦。
推拿方解: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拿风池,退六腑,清天河水以解表清热;按揉天突,推揉膻中,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肺俞,分推肩胛骨,推肺经以宣肺化痰止咳。
拿风池小儿推拿手法 拿风池的作用
拿风池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主治小儿感冒,头痛,发热,颈项强痛等病症。对外感或风湿所致头痛,身痛,颈强等,有良好止痛效果。对头晕目眩,流涕,流泪等有效;此外擦风池还能预防感冒,醒脑明目,具有保健功效。
保护眼睛推拿手法 小儿斜视调理推拿
治则:祛风通络,补益肝肾。
常用推拿法:一指禅推法于面部,重点在太阳,四白,瞳子髎,睛明,攒竹穴,时间约10分钟;点按风池,足三里,肝俞,肾俞穴,以酸胀为度;拿风池,合谷穴,每穴约1分钟。
推拿注意:推拿每天1次,20次为一疗程,如手法治疗效果不佳,则考虑其他疗法,如佩戴眼镜矫正;如斜视因颅内病变,眼眶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导致,推拿只可做为辅助治疗。
宝宝感冒推拿有用吗 风寒感冒推拿方法
主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痛,流涕,喷嚏,咳嗽,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紧,指纹青红。
治疗原则:散寒疏风解表。
推拿处方:开天门,推坎功,运太阳,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揉小天心,一窝风, 揉风池,风府,拿列缺,肩井。
推拿原理:开天门,推坎功,运太阳,疏风解表,止头痛;风池,风府为汗法必区止血;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疏风散寒;配小天心,一窝风通经络,解肌表,可奏发汗祛邪之功;列缺宣肺散寒,拿肩井以提升助诸穴。
偏头痛按哪里能止痛 一指禅推拿
中医理论认为,偏头痛的发生时由于肝阳暴亢,阳气上逆,使得血脉失却柔和之性,造成头部局部气血运行发生障碍,同时由于阳气的非正常上逆造成正常正常的神气被扰,神不得镇静也同时造成头痛。一指禅推拿在治疗偏头痛时是以平肝潜阳,疏经通络,镇静止痛为治疗原则,推拿过程中使用的腧穴是传统的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治疗操作:
手法:推法,拿法,抹法,抅法,按法,揉法,搓法。
部位:印堂,太阳,颌厌,睛明,前额部,风池,风府,哑门,翳风,项部膀胱经,肝俞,三阴交,两胁。
操作:一指禅推项部膀胱经,拿风池,风府,按哑门,推印堂,太阳,按颌厌,太阳,抹前额,眼眶部,抅太阳至风池,拿风池,按揉翳风,推睛明,抹眼眶,印堂,搓两胁,拿三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