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出现强迫行为都是压力惹的祸
OL出现强迫行为都是压力惹的祸
1、无法控制自己总爱熬夜
22岁的小赵在一家媒体做编辑,经常工作到凌晨才下班。“本来工作挺累的,但是回家后困倦感就变成了亢奋,便开始上网,看小说看电影,然后无法自拔。打游戏的时候总是想着‘下一局就是最后一局’,看连续剧则想着‘看完这集就睡觉’。结果每次都食言,越夜越兴奋……”小赵说。其实,这正是很多“晚睡强迫症”者的共同特点。工作所迫、生活习惯所致、缓解压力的需要、打发时间等,是他们给自己找的“晚睡晚起”的理由。
2、总是怀疑自己有问题
26岁的李诺(化名)有比较严重的“锁门强迫症”,每次出门都“一步三回头”,总是怀疑门没锁好,经常已经走到小区门口,又爬上楼梯跑回去打开所有的门,逐个检查一遍,再锁一遍,严重的时候要“返工三四次”,她为此很是苦恼。有时候和朋友出去吃饭,走到餐厅门口突然想起车门是不是没锁,又神经兮兮地返回去查看。虽然这个毛病一直困扰着她,她也没有想过要去看心理医生。
而长沙网友“文同学”更容易怀疑自己,“我每次走在路上,若有人碰巧多看我一眼,我会立刻开始揣测,是否脸上挂着大鼻涕?还是身上有块大泥巴?或者是别的出丑的事情我没有发现。……”
3、多次重复无意义行为
手机24小时不离身,尽管开着铃声,但每隔几分钟就要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唯恐漏掉了短信、电话;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网页几秒钟刷新一次,不放过任何一点更新;经常毫无原因地重复同样的话语几次;反复洗手,每次都要花好长时间……这些强迫行为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出现。
心理专家认为,随着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都市白领都患上了“强迫症”,特别是管理阶层人士,做事力求完美,有时表现过度,会出现强迫行为。而且强迫症状已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感觉到而已。
沉迷于网络容易造成晚睡强迫症
晚睡强迫症正在悄悄地影响着不少现代人,而这些人有一个共性,夜晚会沉溺于网络,花大把时间在一些与睡眠无关的事情上,尤其是上网,如观看网络视频、论坛、聊天、打电子游戏,或是听音乐。有“患者”表示,万一哪天很早睡,整个人都会很空虚,所以即使再困也会强撑精神,非得把手机玩到刷不出新信息才安心睡下。还有网友说,困得要死也不愿意放下手机关灯睡觉,打着哈欠、揉揉眼睛接着玩。
强迫症的一种表现
晚睡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切的强迫行为都是强迫观念所引起。
强迫症又称为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强迫症患者自知力完好,明明知道这样没有必要,甚至会陷入痛苦,却无法摆脱。表现为强迫怀疑、强迫计数、强迫穷思极虑、强迫洗手、强迫意向等。比如经常反复洗手,且洗手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要遵循特殊顺序。
而患有晚睡强迫症的人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患者能自己意识到该睡觉了,但就是不想睡。
晚睡强迫症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首先,该症源于人脑的预先想法,一定要将某件事情干完、干好的观念,甚至产生睡眠时间过多是一种浪费的认识。其次,这种强迫行为则是对白天紧张工作的一种反向作用。“理论上说,白天工作十分疲劳,夜晚应该有着更好的休息,但因其对抗性强迫观念,越是该好好休息,反而越是让自己更加疲劳,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可能有些人的晚睡受到了周围人的影响。
强迫症的日常注意事项
1.强迫症表现为一种难以摆脱的,挥之不去的想法,冲动,或者行为。患者认为这些症状不合理,但是却控制不住进行强迫思考或者强迫行为。
2.强迫症主要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控制不住地要思考一些无意义的问题,或是一些让人不安有违伦理道德的内容,如果遇到这样的内容患者会感到非常自责。强迫行为,最常见的就是洗手,或者关门,关水电煤气这些东西。要注意的是,普通人也会有这些所谓的强迫行为,很重要的鉴别点是,普通人不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毫无必要但无法控制,不存在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而是心安理得地去进行这些行为。
3.强迫思维永恒的两个主题,一个是清洁,一个是性。前者过度在意清洁,达到了非理智的程度,有时候明知已经干净了,但是还觉得脏。与其说是喜欢清洁,不如说是一种被污染的恐惧。后者,往往有各种有关性的念头和想法,多数和青春期阶段不合理地认识性有关。他们内心总有一种观念,认为性是肮脏的是罪恶的。而性其实仅仅是一种正常的本能,在青春期开始出现,伴随人的一生。过度压制本能的欲望,否定正常的欲望,就会产生强迫症状。
4.强迫症就诊时间普遍很晚,很多人得了二十年才来就诊,这样治疗起来难度就很大,所以及时认识并发现强迫症的症状并及时治疗很重要。药物治疗是有效的,但是任何药物的有效率都只能达到60%,而且需要足够大的剂量,足够长的疗程(疗效慢的情况会服药到三个月才会开始见效),治疗时间至少应该在一年以上,不要见好就停药,这样很容易反复。
5.青春期阶段对孩子的合理教育可以预防强迫症的产生。家长主要应该注意,在这个阶段,孩子在逐渐发展成人的特征,无论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是如此。在心理上,需要更独立的见解,需要把他们更多地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所以,这个时期,家长不宜过于严厉地压抑孩子,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阶段的逆反心理,给孩子更多独立做事独立思考的空间,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要只要求孩子学习,应该让孩子全面发展,多和同学来往,也包括异性同学的适当来往,这些都是有益的。在身体上,孩子会出现对性的朦胧的需求,或者手淫行为,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不必过多干涉。
强迫症的表现是什么呢
1、无法控制自己,总爱熬夜
下班后本来挺累的,但回家后疲倦就变成了亢奋,开始上网、看小说、看电影、玩游戏,无法自拔,越夜越兴奋……其实,这正是很多白领患上“晚睡强迫症”的共同特点。工作和生活习惯所致、缓解压力、打发时间等,是他们给自己找的“晚睡晚起”的理由。
2、总是怀疑已经做了的事没有做
每次出门前都“一步三回头”,总是怀疑做早餐后煤气没关、门没锁好,走到小区门口了又跑回去把所有的东西再逐个检查一遍。
3、多次重复无意义行为
手机24小时不离身,每隔几分钟就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唯恐漏掉了短信、电话;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上网,几秒钟刷新一次网页,不放过任何一点更新;经常毫无原因地重复说几次同样的话;反复洗手,每次都要花好长时间……这些强迫行为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出现。
“强迫症”是怎样一种病?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属于焦虑症的一种。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行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心理专家认为,随着社会压力增大,不少白领特别是管理层人士都患上了“强迫症”,做事力求完美,有时甚至出现强迫行为。而且强迫症状已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感觉到而已。
如何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强迫症
1、转移注意力当出现强迫症状时,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到出门时就检查门锁,怎么控制呢?把时间安排得紧一点,如果平时上班需在路上花30分钟,20分钟就比较紧张了,那么就留20分钟赶路,因为时间紧,怕迟到,出门前先用心看看门锁,出门后注意力都在赶时间上,也就来不及再反复检查门锁了。
2、行为中止法 这种控制强迫症的自我疗法是用毅力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的自控方式。例如在出现毫无意义的反复用力眨眼、摇头、计数等强迫行为时,心里就默念“毫无必要,我可以用毅力控制它”,然后强行中止眨眼、摇头、计数等刻板重复的动作。
3、娱乐和运动怎样控制强迫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从事各种有趣的活动。适当的进行运动,可以解除生活或工作中的单调、乏味,以此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达到缓解强迫症的目的。
4、控制强迫症的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是用震惊术打断强迫观念和意向的自控方式。实施时,患者可以用一个闹钟,让它每3分钟响一次,钟响时就大声说“停”来驱除头脑里的强迫观念和意向。
强迫症有什么症状
强迫症的早期症状
强迫症的早期患者会出现强迫思维或者强迫行为,患者其实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正常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仿佛受到一种外力的强迫,不得不反复做一些仪式行为(如消毒和清洗),来消除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早期可能只是强迫性的一些想法,之后可付诸行为,强迫行为频率慢慢增加,症状会愈演愈烈。
强迫症的表现
第一组以强迫性观念为主,可表现为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表象、强迫意向,可无强迫性动作。如常诉胡思乱想,焦虑不安。有的病人诉看见玻璃就想砸碎,看见刀就想拿起来砍人,病人害怕失控,痛苦不堪。第二组以强迫动作为主,大多数强迫动作表现为检查、强迫性洗涤。反复检查以防潜在的危险,如吃个苹果要洗十几遍。第三组既有强迫思维又有强迫动作,多数强迫症患者同时有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动作。
为什么强迫症症状经常反复?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治疗过程漫长且不容易根治,治愈后,如果受到外界的强烈刺激或其他因素造成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抑郁的话,是会导致强迫症复发的。当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劳或体弱多病时较为严重。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强迫症状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学习紧张时,强迫症状可减轻。
强迫症有哪些诊断标准
1.精神分裂症
该病患者也可产生强迫症状,但往往不以强迫为苦恼,更不会主动寻求治疗,强迫思维的内容多怪诞离奇且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容易鉴别,但严重的强迫症病人有时也可伴有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辨别。
2.抑郁症
该病患者可出现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可产生抑郁情绪,鉴别主要是识别哪些是原发性的症状、出现在先。
3.焦虑症
两者都可有焦虑表现,强迫症的焦虑多因强迫思维的反复出现或强迫行为无法实施而出现,相比之下,焦虑症的焦虑可以是无缘无故、缺乏特定对象的。
强迫症的鉴别诊断
首先需要鉴别正常的重复行为,以免草木皆兵、诊断扩大化。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些重复行为或有既定顺序的动作,比如离开家前会反复拉两三次门以确保门关上了;刷牙总是会按照先用左手拿杯子装水,再用右手取牙刷,接着用左手挤牙膏的顺序进行。一般这种习惯行为是为了提高效率,并不让人感到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生活。而明确有强迫症状的患者则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精神分裂症
该病患者也可产生强迫症状,但往往不以强迫为苦恼,更不会主动寻求治疗,强迫思维的内容多怪诞离奇且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容易鉴别,但严重的强迫症病人有时也可伴有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辨别。
2.抑郁症
该病患者可出现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可产生抑郁情绪,鉴别主要是识别哪些是原发性的症状、出现在先。
3.焦虑症
两者都可有焦虑表现,强迫症的焦虑多因强迫思维的反复出现或强迫行为无法实施而出现,相比之下,焦虑症的焦虑可以是无缘无故、缺乏特定对象的。
4.药物引起的强迫症状
一些药物,如氯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可引起强迫症状,但患者并不感到苦恼,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消失。
5.器质性精神障碍
大脑某些部位的器质性病变,如出血或梗死可出现强迫症状,所以在诊断时询问相关脑血管疾病病史,完成头颅磁共振等相关辅助检查是相当必要的。
强迫症帽子别乱戴
对于强迫症,专家指出,过于压力过大、追求完美,会使得都市人有一些强迫症状。但要注意的是,出现强迫症状大多并不是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多起病于中青年,带有强迫症状的常人与强迫症患者的差别就在于,强迫症状的严重度,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冲突的程度。而有强迫行为的人,过于专注于细节、规则、计划,属于完美主义者。有时,可能会出现僵化和固执,总是期望别人十分严格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专家介绍说,由于总是苛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使得这样人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以下的职业的从业者较容易出现强迫行为:企业高管、银行职员、业务员、网站编辑、软件研发人员、医生。由于这些从业者所处的工作环境压力大,并且竞争激烈,淘汰率也较高。在这种状态下,急躁、自制能力差、内心脆弱且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非常容易产生强迫的心理。
医生强调,虽然每个人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强迫症的表现,但不要随便给自己下定义,眼下许多到心理诊所就诊的人都怀疑自己得了强迫症,而事实上强迫症不是那么容易得上的。但是,强迫倾向长期不疏导,焦虑与恐惧的心理越来越严重,那么,就可能发展为强迫症。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
强迫症发病率高,起病早,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发病后出现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经常有一些违背自身意愿的想法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强迫症危害较大,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早治疗。强迫症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
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是强迫症的症状
强迫思维与正常思维有所不同,强迫思维会出现与自身意愿违背的观念、意向,甚至出现不良情绪。内容多样,如上班行走途中经常怀疑自身是否已关紧门窗,情绪不好时站上阳台上有自杀的冲动,碰到不干净的东西心里不舒服且以为自己会得病等。强迫行为也是强迫症的症状之一,指为减轻焦虑采取行动,焦虑来源于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在不得不做的情况下发生,比如怀疑门窗没关紧,于是走回家,反复将门窗关紧后再出门,碰到脏东西要反复清洗。一些病程迁延的患者做某些事情时会形成某种程序,比如洗手的顺序要按照先洗指尖,然后再洗手腕,如果顺序反了重新洗。
强迫症具有以下特点:
1.强迫思维来源于自身,并非外界强加;
2.患者至少徒劳抵制一种思维和行为;
3.强迫思想让患者感到不适,但又不得不按照强迫思维所产生的想法完成相应的动作。
4.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反复出现,日久形成某种固定程序。
心理治疗是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心理机制千差万别。在心理治疗中,心理医生通过倾听患者,帮助其发现病因,并根据病因寻找解决的方法,逐渐增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临床上常用的心理疗法有很多,不同人使用不同的疗法取得的疗效不一样。大部分人适合用认知行为治疗法,通过阻断强迫思维和暴露强迫行为进行治疗。阻断强迫思维指当违背自身意愿的想法反复出现时,他人转移其注意力并督促其加以控制。暴露强迫反应指鼓励患者积极暴露强迫行为,然后再加以纠正。目前,认知行为治疗法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