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胸乡穴在什么位置

胸乡穴在什么位置

胸乡位置

科学定位: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旁开6寸。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胸部,从乳头旁开2寸,再向上1肋间(第3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在胸部,平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胸乡的作用主治

类属:足太阴脾经。

作用:宽胸理气,活血祛瘀,宣肺止咳,降逆止痛。

主治病症:

1、气滞胸膈之胸肋胀满,疼痛诸病症。

2、瘀血主治之胸闷,心痛诸病证。

3、肺水肿,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咳嗽,乳汁少,乳痈等症。

胸乡穴常用配伍

1.配支沟,中庭,期门,侠溪,日月,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止痛,治疗气滞胸胁胀痛。

2.配膻中,巨阙,膈俞,心俞,厥阴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治疗瘀血阻滞之胸闷,心痛,痛引肩背不得卧。

3.配内关,神门,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镇静安神,治疗心神不安之心悸,失眠。

胸乡在什么位置 胸乡穴常用配伍

1.配支沟,中庭,期门,侠溪,日月,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止痛,治疗气滞胸胁胀痛。

2.配膻中,巨阙,膈俞,心俞,厥阴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治疗瘀血阻滞之胸闷,心痛,痛引肩背不得卧。

3.配内关,神门,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镇静安神,治疗心神不安之心悸,失眠。

胸乡在什么地方 胸乡穴位解剖

在第三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

胸乡的功效与作用 胸乡的作用

胸乡穴属脾经,位居胸中,内应于肺,故有宽胸理气,通络止痛的作用,可治疗胸胁气滞的胀满疼痛,肋间神经痛,及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等症。

胸乡的意思是什么

1、胸乡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

2、穴位含义:脾经之气在此流散胸部。

3、名解:胸,胸部。乡,乡村也,边远之处。胸乡名意指脾经之气由此输散脾经之外。

4、本穴物质为天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水湿会含量较少,至本穴后,因受心室外传之热,水湿之气进一步胀散并流散于脾经之外,如去到远离脾经的乡村之地,故名胸乡。

5、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6、运行规律:由本穴输散于脾经之外的胸部。外传脾气。

胸乡在什么位置 胸乡的作用主治

类属:足太阴脾经。

作用:宽胸理气,活血祛瘀,宣肺止咳,降逆止痛。

主治病症:

1、气滞胸膈之胸肋胀满,疼痛诸病症。

2、瘀血主治之胸闷,心痛诸病证。

3、肺水肿,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咳嗽,乳汁少,乳痈等症。

周荣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周荣穴穴名解析

周,遍布,环绕的意思;荣,指草类开花或谷类结穗时的茂盛状态。“周荣”的意思是说脾经地部水湿大量蒸发,并化为天部之气,此处穴位虽然属于脾经穴位,但是脾经气血因为胸乡穴的流散,无物质传达本穴,因此,本穴的物质来源于从上部区域散流至此的地部水液,到达本穴的地部水液受心室外传之热的作用,又大量气化上行天部,于是,气化之气如同遍地开花之状,脾土还原为本来的燥热之性,故而得名。

这个穴也被称为周营,周管穴,都是指此穴内的气化之气遍及穴周的整个区域。

胸乡的准确位置图 胸乡穴治疗明理

胸乡属足太阴脾经,位居胸侧,故可治疗胸胁胀满,气郁胸闷;针泻可使气行郁散,复其清旷之乡,以宽胸利膈。

胸乡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简易取穴:仰卧,乳头旁开3横指,再向上数1个肋间隙处即是胸乡穴。

胸乡在什么地方 胸乡的按摩手法

1、胸乡穴的按摩,需要拇指和其余四指微曲,如钳状夹持此处大筋,继而用力提拿深层肌肉,在指下产生滑动弹跳感最佳。

2、需要注意的是,此法刺激较强,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操作3—5下即可。

3、不过,疼痛过后局部温热,并有心胸豁然开朗之感。undefined

胸乡的功效与作用 胸乡穴穴位解剖

在胸大肌,胸小肌外缘,有前锯肌,下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3肋间动,静脉;布有第3肋间神经。

胸乡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胸乡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浅层布有第3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胸腹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胸内,外侧神经的分支,胸肩峰动,静脉的胸肌支和胸外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中泉穴位置 中泉穴位位置

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总伸肌肌腱桡侧凹陷中。

中泉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上当阳池穴与阳溪穴连线的中点处。

中泉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总伸肌腱桡侧凹陷中。左右计2穴。

取穴方法:中泉穴在腕背侧横纹上,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生理解剖】(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腕背侧韧带(伸肌支韧带)指伸肌腱。(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手背支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桡动脉腕背支分布。

作用:理气宽胸,调和气血。

中泉穴主治胸闷,胃痛,吐血,心胸疼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腹中诸气痛,腹中气痛,癔病,中风,咳嗽,气喘,唾血,腹痛,腹胀,腰痛,头痛,急慢惊风,泄泻等症,并能发汗祛风热,现代又用中泉穴治疗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前臂诸肌麻痹等。

中泉穴主治胸闷、胃痛、吐血。

中泉穴主治心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唾血及腹中诸气痛。

中泉穴主治心痛、腹中气痛、癔病、中风。

现代多用中泉穴治疗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或麻痹等。

中泉穴主治胸中气满不得卧,咳嗽,气喘,心痛;胃气上逆,胃痛,唾血,腹痛,腹胀;中风,目中白翳,掌中热,腰痛等。

相关推荐

妊娠呕吐拔罐位置示意图

大椎穴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肝俞穴 1.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肝俞穴取穴方

三伏贴哮喘贴哪里 三伏贴治哮喘贴哪里

1.位置: 膻中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膻中穴位于胸部,横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上。约当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3.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1.位置: 华盖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2.取穴方法: 华盖穴在膻中穴上4.8寸,胸骨中线上,平第三类间隙,仰卧取穴。 3.功效 收引水湿,宽胸利肺、止咳平喘,华盖穴有清肺止咳、宽胸利膈的作用。 1.位置: 肺

心绞痛拔罐位置

1.至阳穴位置: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2.至阳穴取穴方法: 至阳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卧位取穴。 3.至阳穴功效: 壮阳益气。至阳穴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作用。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

三伏贴一共需要贴几个位置

一般每伏贴敷3次,每次贴4个穴位,即贴4片,例如: 1、肺俞穴 位置: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主治疾病: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2、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疾病: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3、膻中穴 位置: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疾病: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4、天突穴 位置: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主

小孩发烧拔罐位置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1.大杼穴位置: 大杼穴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大杼穴取穴方法: 正坐低头

乳腺增生拔罐方法图

肩井穴 1.肩井穴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2.肩井穴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 3.肩井穴功效: 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天宗穴 1.天宗穴位置: 天宗穴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属小肠经。 2.天宗穴取穴方法: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线上,当上、中1/3交点处。或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一直线,与第4胸椎棘突

乳腺增生拔罐方法图

1.肩井穴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2.肩井穴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 3.肩井穴功效: 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1.天宗穴位置: 天宗穴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属小肠经。 2.天宗穴取穴方法: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线上,当上、中1/3交点处。或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一直线,与第4胸椎棘突下间平齐处,与膈

三伏贴一共贴几个位置

一般每伏贴敷3次,每次贴4个穴位,即贴4片,例如: 位置: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主治疾病: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位置: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疾病: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位置: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疾病: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位置: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疾病: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位置:膏肓穴

肠胃不好艾灸哪里呢

01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即: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02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03 膻中穴 膻中穴的位置:膻中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 04 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即: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 05 督俞穴 督俞穴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止咳

按揉天突穴有助于治疗咳嗽,失语,咽喉肿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喉炎等症。 天突穴位置:颈部正中线上,胸骨上窝凹陷的中央。 按揉方法:取坐位,用左手拇指指尖点于天突穴,食指末节位置于颈项平行位置,指力沿胸骨柄的后缘向下点住不动一分钟,以不影响呼吸为宜。 按揉膻中穴有助于治疗咳嗽,呼吸困难,胸部疼痛,乳腺增生,乳房疼痛,心悸,缺乳症等不适。 膻中穴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以左手大鱼际或掌根贴于穴位,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扩散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