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痴呆症病因
老人痴呆症病因
1、脑变性疾病
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有许多种,最为多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在老年前期发病的又叫做早老性痴呆。其发病缓慢,为逐渐进展的进行性痴呆。除此之外,还有皮克病、廷顿舞蹈病性痴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性痴呆等等。后面的这些痴呆都比较少见。
2、脑血管病
最常见的有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由于一系列多次的轻微脑缺血发作,多次积累造成脑实质性梗死所引起。此外,还有皮质下血管性痴呆、急性发作性脑血管性痴呆,可以在一系列脑出血、脑栓塞引起的脑卒中之后迅速发展成痴呆,少数也可由一次大面积的脑梗死引起。总之,脑血管病也是老年痴呆较为常见的病因。
3、遗传因素
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证明老年痴呆患者的后代有更多机会患上此病。但是,其遗传方式目前仍不清楚有人认为是显性基因遗传;有人则认为是隐性基因遗传;也有人认为是多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遗传作用可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子的突变所制约,以致中断其遗传作用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老年呆属非遗传性疾病,如血管性痴呆与遗传无直接关系。
4、药物及其他物质中毒
酗酒、慢性洒精中毒者引起的老年痴呆并不少见,中是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长期接触铝、汞、金、银、砷及铅等,防护不善,引起慢性中毒后可以导致痴呆。一氧化碳中毒也是常见的导致急性痴呆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痴呆症的征兆有哪些
近几年以来,老年人痴呆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要想预防痴呆症的发生应尽早预防,进行自我检测,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老年人痴呆症的征兆有哪些呢?
1行动方面,有些老人表现的不爱出去玩,坐下后就不愿起身,不想做任何关于运动的事情,甚至走路也犯愁,常常自己坐在家里发呆,眼睛直视,不关心任何人的行动,对别人说的话也没有反应,不作答,甚至厌恶,睡觉也没有规律,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2心理方面,有的老年人表现得神经大条,有的老年人却闷闷不乐。神经大条的人说话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胡说八道,胡搅蛮缠,议论是非。而闷闷不乐的人却经常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爱发火,喜欢自责,不善交流,和任何人都没有共同语言。
3精神方面,有的人大脑是清醒的,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常惹是生非,情绪不稳定。有些人情绪时好时坏,分辨能力差,总是颠倒是非,精神状态差,对事不予理睬,不愿交际,沟通困难。
注意事项:老年人痴呆症的发病率也很高,所以应加强锻炼,自我检测,预防抵制痴呆症的发生。
预防老人痴呆
老人痴呆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影响,记忆力下降,导致生活出现个别问题。我们需要预防老人痴呆的发生。具体该怎么做呢?通过下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苹果和肉桂这两种食物都含有降低发生老人痴呆症的药物成分,我们在饮食方面还要记得要少吃点含糖的食物,这对降低老人痴呆的风险有一定的作用哦!
2平时要多浏览些书籍,让大脑多活动来保持一定的活力。经常性参加一些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多与外界的人们交流,这有利于老人改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3平时如果有时间,每天花几分钟冥想,能保护到脑敏锐性。有利于降低高血压、减轻我们日常的压力、抑郁与炎症的程度,促进老人的大脑血液的流动。
注意事项:如果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的就医,听取医师的建议。
老人需定期做好记忆检查
发病率高就诊率低
与其他躯体疾病不同,很多人把老年人健忘、活动减少、抑郁、有幻觉等表现,看做是普通的“老糊涂”,并不在意。很多老人还会出现曾经掌握的行为技能突然丧失等。“殊不知,这些正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临床表现。”
专家说。在上海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症发病率达4.6%,就诊率却不到20%。很多老年痴呆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晚期,错失了最好的治疗时间。
每年做个记忆体检
老年精神科主任认为,由于目前对老年痴呆症发病原因并不明确,因此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老年痴呆症发病初期对病人进行干预治疗。因此,建议6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进行记忆体检,尽早发现属于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记忆障碍。
专家还特别指出,家中子女应多多关注老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让老人多一些兴趣,经常陪老人出去走走,这有助于老年人的知识更新和记忆恢复。
老年痴呆怎么预防 良好的生活环境
老人住的地方应明亮舒适,温湿度适宜,有点生活气息(如鲜花布置)就更好了。明亮的光线有助于稳定情绪,而昏暗潮湿的环境容易使老人长期陷入忧郁的情绪,这也是老人痴呆症的危险因素。
老人每天散步20分钟
剑桥大学科学家通过对30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65岁以上老人中,痴呆症(分为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混合型痴呆和其他类型痴呆)发病率达1/3,而老年痴呆症最为常见。1/3的患者发病原因是因为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高血压以及受教育程度低,其中缺乏运动是最重要的病因。据统计,22%的老年痴呆症病例是由于老年人缺乏运动引起的,这是其他致病因素的两倍。
研究人员认为,定期身体锻炼能确保大脑得到稳定的富氧血液供应,这被认为有助于防止蛋白质斑块在大脑中生成,而蛋白质斑块是导致老年痴呆症发生的直接因素。
剑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卡罗尔教授表示,该研究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是,健康生活方式有助减少患老痴的风险,每周若干次健走运动,能有效预防该病,即使每天散步,也能起到相同效果。
何谓老人痴呆症
老年失智症又名阿兹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在正常意识状态下,丧失智能能力的表现之疾病。阿兹海默氏症是一种脑部疾病,会造成脑部神经细胞逐渐丧失。
由于脑部神经细胞负责思考、记忆及行动,阿兹海默氏症造成病人渐次低下心智功能,最后有可能影响到日常的生活活动。
台湾自八十三年的人口结构即迈入老人化,失智症在台湾老人人口的盛行率约为百分之四,如果以一百五十万的老人人口来计算,台湾的失智老人就高达三至七万,其中五至九成为阿兹海默氏型失智症,也就是约有一万五千至六万三千名此类病患,至于新增失智病患每年约一万五千名左右。
阿兹海默氏症临床症状有几个特征,例如记忆力丧失、失语及失用症、缺乏方向感及、易走失、思考能力及判断能力丧失,进而与人沟通有问题,无法处理日常生活,有的会有攻击性行为、躁动不安、多话、多吃等。
随着时间进行,阿兹海默氏症病人最终甚至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都会丧失,像是刷牙、穿衣及洗澡等。
老人痴呆症的症状
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一过50岁,就觉得记忆不行了,以前看一眼、听一次就能记住的东西,现在特别爱忘。虽然有时觉得该想点办法,可常常是一句“老了,脑子不行了”之后,便不会太在意了。也许您不知道,这样有时会耽误大事,本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的老年性痴呆却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机。
痴呆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后天的智力功能的持续性障碍,是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按记忆、言语、视空间功能、认知(抽象思维、计算、判断和执行能力等)和人格等五项心理活动中,至少有记忆、认知和另一项明显缺损,且已持续6个月以上者为痴呆。
老年痴呆是指老年期出现的已获得的智能在本质上出现持续的损害,也就是由器质性脑损害导致的基本上不可逆的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主要表现为:在智能方面出现抽象思维能力丧失、推理判断与计划不足、注意力缺失;在人格方面出现兴趣与始动性丧失、迟钝或难以抑制、社会行为不端、不拘小节;在记忆方面出现遗忘,地形、视觉与空间定向力差;在言语认知方面出现说话不流利,综合能力缺失。
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
1. 记忆功能减退:偶尔忘记约会,偶尔忘记同事的名字或电话,但事后能重新回忆起来,这些都是正常的表现。痴呆症患者则不然,如有的患者会忘记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如上街买菜忘了带回来等;他们不但经常忘记事,而且事后回忆不起来,甚至多数患者会否认自己存在记忆障碍,否认自己因记忆力差而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2. 语言障碍:任何人都有可能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痴呆症患者可能会严重到忘记某个词语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替代,结果别人无法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严重者甚至叫不出常用物品的名称。
3. 时间和空间定向力障碍:痴呆症患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也会迷路,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那儿的,更不知道怎么才能回家。有的痴呆症患者甚至根本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也不知道年份、月份、日期等。
4. 智能改变:计算力差,思维迟钝,综合分析能力减退,分不清主次,甚至不能理解基本常识。痴呆症患者可能完全忘记所有的数字,甚至面对数字不知所措,连简单的计算也难以完成。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不能胜任原来熟悉的工作。
5. 判断力差:易将东西放错地方。任何人都有可能将钱包或钥匙放错地方,而痴呆症患者会将东西放在特别不合适的地方,如把电熨斗放在冰箱上,把手表放在饭碗里。
6. 精神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脾气都会发生一些改变,但痴呆症患者的精神行为改变非常显着,情绪波动迅速,有时会毫无原因地突然哭泣,或突然变得极为愤怒。他们会变得极为敏感多疑或非常恐惧,或越来越暴躁、固执,有的可出现短暂的幻觉妄想,如被盗、被迫害幻觉等。
7. 生活和工作的主动性丧失:正常人有时也会对家务、工作和社会义务感到厌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能很快恢复工作主动性。而痴呆症患者则表现得极为被动和消极,终日无所事事,在家里无目的地晃来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