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脊液漏常见于哪几种情况
外伤性脑脊液漏常见于哪几种情况
外伤性脑脊液漏,是由于开放性颅脑损伤所致。颅底部脑脊液漏可分为鼻漏、耳漏、眼漏三种,前二者多见。 (1) 鼻漏:多由于筛板骨折、额窦后壁骨折引起,少数由于蝶窦骨折引起。偶有岩骨骨折,鼓膜未破,脑脊液经耳咽管流入鼻腔。 (2) 耳漏:多见于岩骨鼓室盖部骨折所致,硬脑膜裂口可在颅中窝底或颅后窝,前者多见。多伴鼓膜破裂,脑脊液经中耳自外耳道流出。 (3) 眼漏:多见于眶顶的穿通伤或眶顶粉碎骨折刺破硬脑膜伴有眶内及眼睑裂伤者。
脑脊液鼻漏是什么
【诊断】
若外伤时有血性液体自鼻孔流出,其痕迹的中心呈红色而周边清澈,或鼻孔流出的无色液体干燥后不呈痂状者,应想到脑脊液鼻漏。鼻孔流出的液体呈清澈无色,在低头用力、压迫颈静脉等情况下有流量增加的特点者,提示脑脊液鼻漏可能。最后确诊依靠葡萄糖定量分析,即脑脊液含葡萄糖量在30mg%以上;定性分析并不可靠,因泪液或微量血迹可含极少量的葡萄糖,而致检查结果呈假阳性。
脑脊液瘘孔定位对本病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方法较多,比较准确而无害者首推鼻内窥镜法。即在鼻前孔插入鼻内窥镜,按顶前部、后部、蝶筛隐窝、中鼻道、咽鼓管咽口5个部位仔细观察。检查每个部位时,可压迫双侧颈内静脉,使颅压增高,以察看脑脊液从何处流入鼻腔。例如脑液来自鼻顶者,瘘孔在筛骨筛板;来自中鼻道者,瘘孔在额窦;来自蝶筛隐窝者瘘孔在蝶窦;来自咽鼓管者,瘘孔在鼓室或乳突。鼻部放射线检查可供参考。椎管内注意标记物法,不易辨清瘘孔部位,且有一定危险性。但近年来采用同位素ECT检查瘘孔定位法发现率较高。
【治疗措施】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大部可用保守法治愈。此法包括预防感染,预防颅压增高,创造条件促进瘘孔自然愈合,取头高卧位,限制饮水量和食盐摄入量,避免用力咳嗽和擤鼻,预防便秘。对瘘孔位于筛骨筛板前部者,可在表面麻醉下,用20%硝酸银在明视下涂于瘘孔边缘的粘膜上,造成创面以促使愈合。在涂腐蚀剂时切忌过深,以免引起脑膜炎。
在行保守治疗时,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无效,可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①脑脊液鼻漏伴有气脑(颅脑积气)、脑组织脱出、颅内异物。②合并反复发作化脓性脑膜炎。③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保守疗法2~4周内不见好转者。
手术方法:分颅内法与颅外法。颅内法系由神经外科行开颅术修补瘘孔。颅外法又可分鼻内手术法和鼻外手术法修补瘘孔,近年应用鼻窦镜不仅易于寻找瘘孔,且可准确进行修补。
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
软组织损伤中头皮下血肿较多,不必特殊处理,经常可自愈。头皮裂伤出血甚多,应早期清创缝合。头盖部的线样骨折无需处理。较大的凹陷性骨折应早期整复。颅底骨折常引起脑脊液鼻漏或耳漏应视为开放颅脑损伤,极易逆行感染,因此脑脊液漏的处理是引流勿堵、消炎待自愈,少数不愈合者可择期外科修补。
原发性脑损伤常见为脑震荡,病人有肯定的外伤史,伤后立即意识丧失,短时间清醒,往往不能回忆受伤瞬间过程,对症处理可愈,脑挫伤和挫裂伤是枕顶部着地形成对冲伤,脑组织在颅内大块运动,与前颅凹和中颅凹底摩擦,致脑组织挫伤或挫裂伤,可引起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恶心、呕吐、颈部抵抗、腰穿可有血性脑脊液),一般要严密观察,及时发现颅内血肿。
继发性脑损伤常见的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在脑损伤的基础上形成血管源性脑水肿,可为局部或全脑性;若挫伤较重,局部出血较多,则可形成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若颞部颅骨骨折损伤硬脑膜中动脉,可形成硬膜外血肿。以上病理改变均可继发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危及生命。
真假中耳炎的辨别
当颅底因外伤而发生骨折时,附着在颅底上的硬脑膜和蛛网膜也会一起损伤撕裂,而颅底又与中耳、鼻腔相通,这样脑脊液便会通过骨折裂口处流到上述窦腔中,如果通过外耳道流出则为脑脊液耳漏,有时会通过鼻窦自鼻腔流出就形成脑脊液鼻漏。
外伤性脑脊液耳漏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伤后从外耳道流出清水样液体。大多数患者的耳漏发生在脑外伤的早期,在外伤后立即发生。溢液中常混有少量血液,称为 “急性外伤性脑脊液耳漏”。伤侧乳突部位的皮肤会出现青紫色的淤血斑,这也是颞岩部骨折常见的体征,同时伴有听力下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像小蔡这样的“迟发性外伤性脑脊液耳漏”,在伤后一段时间才发生,可能是两周甚至是两个月以后,这时的溢液一般不会带血,只是清水样。
发生了脑脊液耳漏就说明脑组织已通过裂口与外界相通,如果不注意,细菌很容易通过裂口逆行进入颅内造成颅内感染。一些患者甚至用棉花球或卫生纸来堵塞外耳道,希望以此来堵漏,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它会增加溢液的返流机会,更容易引起颅内感染。外伤性脑脊液耳漏大部分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以痊愈,如果经过2~3周保守治疗仍未痊愈,则应手术治疗。
耳朵流脓不一定就是中耳炎,乱用药物只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颅脑损伤的病因及分类有哪些
颅脑损伤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以及脑神经在受到外力作用后所发生的损伤。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1) 根据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先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①原发性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等。② 继发性脑损伤:是指头部受伤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等。(2) 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脑损伤。① 开放性脑损伤:多由锐器或火器直接造成,常伴有头皮裂伤、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裂,有脑脊液漏。② 闭合性脑损伤:为头部接触钝性物体或间接暴力所致,脑膜完整,无脑脊液漏。
老人脑膜炎怎么治疗
老年人脑膜炎应在病原菌未明确之前就应开始抗生素治疗。应选择广谱抗生素,要求透过血脑屏障好,脑脊液浓度高,维持时间长。首选头孢曲松,其次可选择磺胺嘧啶、氯霉素。如果考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青霉素是有效、经济、毒性低的可靠选择。一般抗感染治疗应持续2周,由于李司菌属是一种细胞内病菌易致脑脓肿,所以其治疗时间应更长,且应常规CT扫描。对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由于其β内酰胺酶的作用,许多抗生素对其不敏感,应首选头孢曲松治疗。在治疗期间一般不需要反复脑脊液检查,除非临床症状不缓解,症状复发,或行诊断性治疗者。
是否应用皮质激素,目前有争议,一般不推荐用。脑膜炎如再发,尤其是肺炎链球菌所致者,或者是继发脑外伤后脑膜炎,均应考虑是否有脑脊液漏,常继发于筛板骨折。
中医治疗按辨证分型,热在气分,指以恶寒发热、头剧痛、颈项强直、呕吐、神疲嗜睡、舌苔黄厚而腻、脉象弦数为征象者,采取清热燥湿解毒。而热在营血则主要表现为头痛高热,颈项强直,神昏不知人事,四肢抽搐或麻木,皮肤出现瘀斑或紫癜,舌苔黄干或焦黑,脉洪数,予以凉血清热治疗。
脑脊液压力的临床意义
(1)升高:
①颅内各种炎症: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耳源性脑膜炎、脑脓肿(未破溃者)等。
②颅内非炎症:脑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脑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脑猪囊尾蚴病(脑囊虫病)、脑包虫病、脑积水(脑水肿)、麻痹性痴呆、脑膜血管梅毒、癫痫大发作等。
③颅外疾病:高血压、尿毒症、脑动脉硬化症、铅中毒、肝衰竭(暴发型肝炎)、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
④其他:大量服用黄体酮、维生素A、四环素药品、胸腹压升高时、脑压亦可轻度升高。
(2)降低:
①脑脊液循环受阻:枕大区的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硬膜下血肿。
②脑脊液流失过多:颅脑损伤致脑脊液漏、持续性脑室引流、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
③脑脊液分泌减少。
④慢性消耗或衰竭:虚脱、重症脱水、慢性衰竭、精神分裂症、麻痹性痴呆、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晚期。
⑤良性低颅压综合征。
⑥穿刺针头未完全进入椎管内。
颅压低症状的原因
(一)脑体积减少失水或恶病质状态如脑实质水分的丧失、脑体积缩小、脑脊液生成减少、血液浓缩、血液渗透压增加、脑萎缩等。(二)脑脊液减少1. 脑脊液漏出:腰穿或脊膜术后,由于脑脊液从针孔漏出、局部脉络丛血管反射性痉挛和控制脊液产生的下丘脑中械的紊乱,颅脑外伤或颅脑术后手术或外伤导致脑循环量减少,或颅底骨折形成脑脊液外漏和局部脑脉丛血管的反射性痉挛脊膜膨出伴有脑脊液漏的患者。2. 其他:有报道巴比妥类慢性中毒可出现低颅压综合症。颅内低压常由以下三方面原因引起:(一)体积减小失水或恶病质状态:此时颅内低压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形成:①脑实质水分的丧失、脑体积缩小;②脑脊液生成减小;③血液浓缩、血液渗透压增加因而对脑脊液的吸收增加。(二)脑脊液减少1. 脑脊液漏出:腰穿后由于脑脊液从针孔连续漏出、局部脉络丛血管反射性痉挛和控制脑脊液产生的下丘脑中枢的紊乱,可以产生低颅压。2. 颅脑外伤或颅脑术后:由于手术或外伤导致脑循环量减少和局部脉络丛血管的反射性痉挛引起颅内低压,常伴有意识障碍。此外脑外伤可致脉络丛绒毛基质出血继后,在绒毛基质纤维化阶段则出现颅内低压,因此脑外伤后的低颅压综合症往往是脑外伤后期的主要症状之一。3. 感染或感染变态反庆性慢性软脑膜炎和脑脉络膜室管膜炎:由于患者脑室脉络丛绒毛基质发生纤维化,脉络丛上层常萎缩在绒毛基质中,胶原纤维和嗜银纤维增生,胶原纤维和绑毛小动脉发生透明性变,因而绒毛小动脉管腔常狭窄或闭塞,绒毛血管之外有纤维被膜形成。由于上述病理改变使脑脊液的生成减少而造成颅内低压。4. 中毒:有报道慢性巴比妥类中毒出现了低颅压综合症,其发病机理不明。5. 原发性颅内低压:原发性低颅压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不甚明确据文献报道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脉络丛脑脊液生成减少或吸收过度、神经根解剖异常、脉络丛血管痉挛、下丘脑功能紊乱等。6. 休克状态:任何原因引起的休克状态都可减少脑血流量,从而造成脑脊液压力降低。(三)脑血管床的体积减少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时,脑血管床体积就减少,颅内压显著降低,患者常有精神迟钝。这是由于脑血循环比较快地受到抑制或供血不足所致。患者吸入二氧化碳后,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则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加,病情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