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进行骨折牵引术的适应证和牵引方法
骨折后进行骨折牵引术的适应证和牵引方法
一)适应证
多用于肌肉发达的成年人及需要较长时间或较大重量的牵引。如成人肌力较强大部位的骨折,尤其是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脱位等。它能有效地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所造成的畸形,同时也利于肢体检查,局部伤口的处理,近远端关节的功能锻炼。另外,某些手术前的准备,如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前,关节挛缩畸形患者术前等。5岁以下的儿童骨折,如需采用骨牵引,骨圆针的贯穿处应避开骨骼,以免影响骨的生长发育。
(二)注意事项
1.牵引重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肌肉发达情况、骨折部位、移位程度,结合X线检查来决定。一般股骨牵引重量相当于体重的1/7-1/10,胫骨、跟骨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上肢、颅骨的牵引重量一般为2-4kg。对骨折或脱位患者,牵引重量应一次加到适当最大量。一旦复位后,即应将重量减至维持重量,牵引的最初几天,每日应测量肢体长度,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并随时调整牵引重量,以防过度牵引。
2.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脚,充分利用患者体重作反牵引,患者健肢抵住小木箱,可以加强牵引。
3.每日检查整个牵引装置1-2次,保持牵引绳与肢体轴方向一致。注意骨圆针是否松动,牵引绳有无障碍,以及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是否正常。如发现上述问题,应及时处理。
4.牵引期间,应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5.骨牵引针眼处每天用酒精棉球涂擦1次。牵引时间一般为4-8周。
骨折后用哪些方法复位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骨折不是一个小的疾病,有的骨折不是上上药水就可以好的,需要手术和复位,而且复位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复位是将已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包括临床复位和解剖复位两种,如果两骨折端复位后对位欠佳,对线基本良好,愈合后肢体功能正常则属于功能复位。常用的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手术复位和持续牵引复位三种。
1.手法复位: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手法复位具有损伤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且方法简单不需要较复杂的设备,因此使用较广泛。复位方法:先进行局部麻醉,消除患者疼痛;助手握住骨折近端,术者握远端,进行对抗牵引,几分钟后肌肉疲劳而松弛即可复位。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反折、回旋、端提、按正、分骨、板正等手法。
2.手术复位:手术复位又称切开复位,其最大的优点是能达解剖复位,缺点是增加了局部损伤,不利于骨折的愈合,有潜在感染的危险,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折不愈合、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以及手法复愤失败的骨折。
3.持续牵引复位:持续牵引复位既能达到复位作用,又有外固定作用。牵引有皮肤牵引和骨牵引两种。皮肤牵引简称皮牵引,利用胶布粘贴于骨折远段的皮肤上。此种牵引简单、方便,缺点是对胶布过敏者在贴胶布处出现水疮,因此对胶布过敏者不宜使用;骨牵引是利用钢针贯穿于骨干内的牵引,此种牵引力大是其最大优点。缺点是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可致骨髓腔感染。牵引重量:上臂骨折骨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15—1/20、股骨骨折为1/7—1/10、小腿为1/10—1/15、颅骨牵引为l/6—1/10。
综上所述,是骨折复位常用的三种方法,同时还需要患者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这样自己的骨折才能更好的愈合,让自己远离痛苦回归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祝福广大的骨折患者早日康复。
西医治疗肋骨骨折的方法
本病的治疗包括以下的一些要点:
胸廓骨折的治疗原则为镇痛、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固定胸廓恢复胸壁功能和防治并发症。镇痛方法很多,可口服或肌肉静脉注射镇痛剂和镇静剂;或应用自控止痛泵;也可肋间神经阻滞和痛点封闭。也可选用活血化瘀通络药物,用中药接骨散治疗,对减轻骨折局部软组织肿胀和疼痛,加速骨折愈合有良好效果。老年人的单纯性肋骨骨折如处理不当,可因疼痛限制其有效的呼吸运动和咳嗽排痰,使肺的顺应性在较低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易造成呼吸窘迫和缺氧,肺部的感染率升高,故对老年人肋骨骨折,应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积极鼓励和协助病人咳嗽、排痰及早期下床活动,对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固定胸廓方法因肋骨骨折损伤程度与范围不同而异。
1.单处闭合性肋骨骨折的治疗 骨折两端因有上下肋骨和肋间肌支撑,发生错位、活动很少,多能自动愈合。固定胸廓主要是为了减少骨折端活动和减轻疼痛,方法有:宽胶条固定、多带条胸布固定或弹力胸带固定。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可口服或必要时肌注止痛剂。
2.连枷胸的治疗 纠正反常呼吸运动,抗休克、防治感染和处理合并损伤。当胸壁软化范围小或位于背部时,反常呼吸运动可不明显或不严重,可采用局部夹垫加压包扎。但是,当浮动幅度达3厘米以上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当超过5厘米或为双侧连枷胸软胸综合征)时,可迅速导致死亡,必须进行紧急处理。首先暂时予以夹垫加压包扎,然后进行肋骨牵引固定。以往多用巾钳重力牵引,方法是在浮动胸壁的中央选择1~2根能持力的肋骨,局麻后分别在其上、下缘用尖刀刺一小口,用布钳将肋骨钳住,注意勿损伤肋间血管和胸膜,用牵引绳系于钳尾部,通过滑车用2~3公斤重量牵引约2周左右。目前,已根据类似原理设计出多种牵引器,是用特制的钩代替巾钳,用胸壁外固定牵引架代替滑车重力牵引,方法简便,病人能够起床活动且便于转送。在需行开胸手术的病人,可同时对肋骨骨折进行不锈钢丝捆扎和缝扎固定或用克氏针作骨髓内固定。目前已不主张对连枷胸病人一律应用控制性机械通气来消除反常呼吸运动(呼吸内固定法),但对于伴有严重肺挫伤且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及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应用呼吸器治疗,仍有其重要地位。固定胸廓方法有:①厚敷料固定包扎:适用于软化胸壁范围较小者或紧急处理时暂时使用。方法是用棉垫数块或沙袋压迫覆盖于胸壁软化区,并固定包扎。注意压力适中,不宜过紧,以免肋骨骨折端嵌入胸膜腔内,发生气胸、血胸等并发症。②胸壁牵引固定:在局麻下用手术钳夹住游离段肋骨,或用不锈钢丝绕过肋骨上、下缘,将软化胸壁提起,固定于胸壁支架上,或用牵引绳通过滑车进行重量牵引,牵引时间为2~3周。③呼吸机“内固定”:适用于伴有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施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连接呼吸机进行持续或间歇正压呼吸2~4周,待胸壁相对稳定、血气分析结果正常后逐渐停止呼吸机治疗。④手术内固定:适用于合并有胸内脏器损伤须开胸手术的病人。可在手术时切开胸壁软组织,暴露肋骨骨折断端,用金属缝线固定每一处骨折的肋骨。对于双侧前胸部胸壁软化,可用金属板通过胸壁后方将胸骨向前方托起,再将金属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左右两侧胸廓的肋骨前方。
3.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应及早彻底清创治疗。清除碎骨片及无生机的组织,咬平骨折断端,以免刺伤周围组织。如有肋间血管破损者,应分别缝扎破裂血管远近端。剪除一段肋间神经,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胸膜破损者按开放性气胸处理。术后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和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
肱骨骨折能彻底治愈吗
手法复位外固定一般需在骨折血肿内麻醉下进行。患者平卧,以内收型为例。一助手用布带绕过患者腋下向上牵拉肩部,另一助手握患肢肘部并保持中立位,肘关节屈曲90°,沿肱骨纵轴方向牵引。
当两助手将骨折两断端拉开后,术者两拇指按住骨折部位向内推,其余四指抱住骨折远端向外牵拉,同时外展上臂。向外成角矫正后,再徐徐前屈肩关节过头部,术者用力向后挤压骨折部位以矫正向前成角,一般骨折即可复位。
若畸形较大,此法仍不能复位时,可改用以下手法进行复位: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两拇指置于骨折远段后侧,其余四指环抱肩前侧相当于骨折成角部位,在牵引下持握前臂的助手将上臂逐渐前屈上举过顶,此时术者两拇指抵住骨折远端向前推顶,其余四指由前向后扣挤按压成角部位,如有骨擦感时表示骨折断端相互抵触,成角畸形已矫正,骨折已复位。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应用适当的外固定。
肱骨骨折能彻底治愈吗?骨科专家表示,肱骨骨折因多外伤引起脉络受损,气血凝滞,营血离经,阻塞经络而致。肱骨骨折的养生保健方法,可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三七、制乳香、制没药、地鳖虫、红花。再随证分期选用中药,如骨折中后期选用续断、仙茅、熟地、骨碎补、生白术、补骨脂、当归、陈皮、淫羊藿;如体弱者加当归、黄芪。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饮食调护,促进骨折愈合。
老人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1.牵引治疗。适应于骨折移位不大、身体素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但是长期的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很多,也很危险的。
2.骨折位置较好的。可以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有骨折不愈合的可能的。
3.骨折复位,带血官蒂的股方肌,缝匠肌等。或血管吻合。并内固定的。
4.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年龄,身体素质,经济条件,个人观念等也是相关因素。
高龄长期卧床风险高,会出现其他合并症,股骨颈骨折对于高龄患者愈合率极低,应首选关节置换。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置换后允许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能否经受手术,需要术前进行内科评估。
股骨颈骨折后,通常按骨折的移位程度和骨折类型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不完全性或嵌顿性骨折,此类骨折相对比较稳定,可通过下肢牵引或穿丁字鞋维持骨折的原始位置,等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手术治疗是选用合适的金属钉对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保持骨折稳定,促进骨折愈合,适用于非嵌顿性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此类骨折不稳定,若不予手术内固定,日后骨折可能进一步移位,影响骨折愈合,移位的股骨颈骨折,需先行复位后再予金属钉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护理相关介绍
除牙齿之外,骨头可以说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一般的碰跌是不会造成骨头断裂的,只有受到强大的外力(如从高处摔下、汽车撞击、挤压等)才会发生。当然,老圻人骨中钙质减少,脆性增大,有时外力虽不猛烈,也易发生骨折。那么,老年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怎样护理?
1.牵引术后的护理:(1)注意保持伤肢正确的功能位置,伤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2)保持牵引的效能,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正常,滑轮和牵引架是否松脱,牵引线与大腿是否在同一轴线上,牵引锤是否脱落,足底有无抵着床尾,致使牵引无效。治疗期间应做到“三不”,即不盘腿、不负重、不侧卧。(3)防止牵引针孔感染,注意牵引针有否滑动,观察针孔处皮肤有无发红、疼痛、渗出等,每日用75%酒精滴孔两次,并随时保持针孔处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干燥。(4)行皮牵引的应随时注意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定期检查胶布边沿皮肤有无发红或破溃。(5)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观察伤肢末梢皮肤有无出现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情况。
2.伤肢功能锻炼: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断端不稳定,应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及足趾的伸屈运动,并逐渐活动踝关节膝关节;中期:局部疼痛消失,肿胀基本消退,骨折断端初步稳定,骨痂开始生长,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膝关节伸屈拉牵引锤运动,以及髋、膝、踝关节间的协同运动,折除牵引后,根据医嘱扶双拐做患肢不负重锻炼;后期:局部软组织已恢复正常,骨折部有大量骨痂生长,断端较稳定,可下床用双拐患肢逐渐负重,待骨折进入骨化塑形期,骨折达临床愈合,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由双拐改成单拐或酌情弃拐步行。但练功时应循序渐进,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应以不加剧疼痛、病人尚能忍受为度,同时要保证病人安全。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骨折又了有更深刻的认识,其实,任何一种疾病都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病情,找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用持之以恒的态度来对待疾病,都会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的。最后预大家早日康复。
骨折手法复位 放置回绕法
目的:放置回绕法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背向移位,旋转手法施用于牵引过程中,以远端对近端,使骨干轴线相应对位,旋转畸形即自行矫正。
适应症:回绕手法多用于骨干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
方法:手法时应先加重牵引,使骨折端分开,嵌入的软组织常常可自行解脱;然后放权牵引,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绕,引导骨折断端相对,可从骨折端相互触碰音的有无和强弱来判断嵌疑义的软组织是滞完全解脱,背对背移位的骨折以骨折移位时的相反方向旅行回绕手法的方向,常可使背对背的骨折断端成面对面。
非手术治疗胫骨骨折
(1)适应证:胫骨骨折无移位或者骨折塌陷<2mm,劈裂移位<5mm,粉碎骨折或不易手术切开复位骨折。
(2)牵引方法:跟骨牵引,重量3~3.5kg,并做关节穿刺,抽吸关节血肿,牵引期4~6周。依靠牵引力使膝关节韧带及关节紧张,间接牵拉整复部分骨折移位,纠膝内翻或外翻成角,在牵引期间积极锻炼膝关节活动,能使膝屈曲活动达90°,并使关节塑型。
(3)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及固定: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及固定技术正在开始使用,关节镜下手术的软组织损伤少,提供较好关节面显露,并能诊断及治疗并发的半月板损伤。首先将胫骨骨折患肢置于股部固定架上,上气囊止血带,关节镜入口位于膝关节前外侧,并在膝关节间隙上方约2cm处,然后灌洗膝关节,抽出关节内积血,去除游离骨及软骨碎片,如果外侧半月板嵌入骨折部位,可用钩将其钩出,半月板撕裂通常可修复,评估骨折块塌陷及劈裂情况。对劈裂骨折采用大巾钳向关节中部挤压劈裂骨折片,将之复位,待关节镜下证实复位满意后,经皮拧入6.5mm松质骨螺丝钉固定。塌陷骨折,在其下方开一骨窗,插入克氏针入骨块内,然后通过带套管的挤压器打入,将其抬高,待关节镜观察复位满意后,拔除克氏针及套管挤压器,所形成骨腔用自体骨及骨水泥充填,最后经皮拧入6.5mm松质骨螺丝钉。术后早期开始CPM被动活动锻炼功能。
颈椎骨折进行颌带牵引注意事项
颌带牵引由两个布带分别托住下颌及枕后,利用合力牵引适用于牵引时间短,牵引力较小,骨折移位不多,无上肢瘫痪,但颈部需稍作固定的病人,对无移位的齿突骨折亦可使用,此牵引应注意:
①牵上的重量不得超过3-4kg,否则影响张口;
②颌带牵引牵引时皮带不能滑脱至颈部,以免压迫颈部大血管及气管,引起脑缺血或窒息;
③唾液分泌过多使布带潮湿,可致皮肤糜烂,应注意保持干燥。
股骨颈骨折并发症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可采用以下方法:
1.牵引复位 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1/7体重,在1~2天内使骨折复位。牵引的方向一般为屈曲、外展各30°,如有向后成角,可在髋伸直位做外展牵引。同时应做全身检查排除严重的伴发病和伴发损伤。经床边摄片证实骨折已复位后尽早做内固定术。
2.闭合复位内固定 对术前已通过牵引使骨折复位的患者,可在麻醉后以骨科牵引手术床保持伤肢于外展、内旋位,在透视或摄片指导下做内固定。应避免在术时做强力手法复位,以免进一步损伤股骨头血供。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大致分以下几类:
1单钉固定:以三翼钉为代表。三翼钉内固定曾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安放过程中损失骨量较大,且单钉固定较难同时对抗股骨颈内侧的压应力和外侧的张应力,现在已较少应用。有人采用单根较粗大的加压螺钉作内固定,该钉的螺纹部分必须全部留在近侧骨折段,不能越过骨折线,否则将失去加压作用图 4。
2滑动式钉板固定:由固定钉与侧方的带套筒钢板组成图5。优点是有利于保持骨折端的紧密接触,更常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
3多钉固定:一般采用3枚,针径较细,总体积小于单钉,故对骨的损伤较小图6。多钉固定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分别承担不同应力和防止旋转。为防止钉的滑移,以使用表面有螺纹的钢钉为好。亦可采用粗型螺纹钉,该钉表面有螺纹,外径4mm,使用时在套管保护下,用手摇钻经0.5cm的软组织戳孔钻入。套管以不锈钢制成,内径4.2mm,长5~7cm。术时将套管套在钉的前部仅留钉尖外露,待螺纹钉钻入后,再将套管由尾端退出,以避免螺纹钉钻入时周围的肌肉或筋膜纤维卷缠于钉身。手术在X线监视下进行,第1枚螺纹钉远侧钉的进钉点一般在大转子顶点下10cm,钉与股骨干纵轴呈145°~160°角,紧贴骨折部内侧皮质达到股骨头距关节缘0.5cm处。在该钉之近侧每隔1~1.5cm相继钻入第2、3枚螺纹钉,其中一枚偏向股骨颈的外上侧以对抗张应力,另一枚交叉安放以更好的对抗旋转图7。术后患肢以“┻”形鞋保持在外展、中立位,术后1周患者即可用双拐下地活动。拔钉时,可用摇钻或特制的小头拔钉器夹住钉尾后旋转拔出。此外,近年来亦有人主张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技术,因操作简易,尤适用于年迈病例图8。
治疗方法选择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依据骨折部位考虑其治疗方法。
①股骨颈基底骨折:不完全骨折及外展嵌插骨折,可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
②股骨颈中段骨折:可行单钉、多针或加压内固定。
③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此类愈合困难,常发生坏死,对65岁以上老年人多施行人工关节置换。对此年龄以下者,宜选择多枚针或加压钉内固定。
④儿童股骨颈骨折:儿童股骨颈的主要血供来自髓内动脉。用4枚2mm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损伤较少,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12周。并密切观察有无股骨头坏死发生。
⑤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术前先行胫骨结节骨牵引1周,以松解挛缩的髋周肌肉和矫正骨折移位。手术暴露股骨颈和股骨头,将骨折复位,沿股骨颈长轴凿一骨槽,将带股方肌蒂的骨瓣嵌插在股骨颈的骨槽内,在股骨大粗隆以下的股骨外侧,直视下插入加压钉或多枚针固定。
⑥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转位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可用于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
手术显露股动脉,直接在腹股沟韧带下找寻旋髂深血管。以此血管束为中心,设计取6.0cm×1.5cm×1.5cm全层骨块,用盐水纱布包绕骨块待用。
3.肌蒂或血管蒂骨瓣移植 对中青年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但骨折部尚无明显吸收的患者可选用各种类型的骨瓣移植加内固定,常用的如股方肌骨瓣移植、带旋髂血管的髂骨瓣移植等。
4.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指征为:
1老年人不稳定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2闭合复位失败。
3股骨颈病理性骨折。
4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连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5股骨颈和股骨头明显骨质疏松,内固定难以保持稳定。
注意事项:
①严格手术适应证:对上述5中病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失败率相当高,此时应选择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
②手术按要求进行:对年迈体弱者,可选择侧后方髋关节人路,有经验的医师多可在半小时左右完成手术,但术中注意切勿伤及坐骨神经图9,10,11。为加强股骨头的稳定性,亦可采用赤松功也所设计的大粗隆钢丝固定加强的术式图12。
③必要时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如髋臼侧也有病损,如原发或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年龄小于55岁且活动度较大者,应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