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的老人
晨练的老人
每当看着他拖着一条残腿自信地行走在路边时,我打心底里佩服他的坚强与坚持。
到现在,我仍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情形:
那是一个隆冬的早晨,他由一位大婶搀扶着进行晨练。当时,半边身子根本不能动弹的他正在大婶的搀扶下学走路。可他就是不敢迈出那坚实的“第一步”,任由大婶怎么鼓励就是赖在原地不动。看着他这个样子我好奇地放慢脚步,跟在他们身后看起来。
“动了,动了,爸爸快看。”女儿在一旁惊喜地说道。对!他真的动了,他的那只健康的脚慢慢地、颤巍巍地抬了起来,似乎马上就要迈出去了。可就在即将成功的那一瞬间,老人又害怕地将脚缩了回去。“别怕,再来!”在大婶的鼓励下,老人又开始抬脚。“一、二、三……”我在心里默默数着老人迈出那一步所需的时间。七十五下,对,是七十五下。老人终于把脚迈出去了。一步、两步、三步……大婶高兴地数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脚渐渐灵活起来。大婶慢慢地将手松开陪着老人走。再后来,变成了老人独立进行锻炼。
那时正是春天,老人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春天——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他的步伐已变得愈发熟练。每当看着他拖着一条残腿自信地行走在路边时,我打心底里佩服他的坚强与坚持。
老人更需要“慢运动”
安全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休闲活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慢跑等,更适合老年人,姑且称这些项目为‘慢运动’。
慢运动包括某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等;有一定强度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拖地等;以及运动量很小,但有益身心的体育娱乐项目,如钓鱼、下棋等。
这类项目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高。老人的身体素质本就比不了年轻人,若参加剧烈的运动,极易造成身体损伤:强度太大,心肺受不了;对抗性太强,关节、肌肉撑不住。而慢运动的直接对抗性小,受伤几率低,强度不大,更适合老人的身体状态。
慢运动的第二个优势是容易坚持。一般来说,剧烈运动一次后,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恢复;慢运动则完全没有这种担忧。不仅如此,很多慢运动都融入了生活,早上的晨练,晚间的散步,平时的遛狗、买菜、做饭、拖地……当所有这些都成为生活习惯,长期坚持就不成问题了。
虽然慢运动适合老人,但不能以“慢运动”彻底代替其他运动。比如老人还应进行一些力量训练,老年女性做做哑铃操,老年男性练练拉力器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开空气污染严重的时段和地段,否则就可能锻炼不成反受害。
老人不适合空腹晨练
到了夏季,公园里晨练的老人们一下子多了起来,70多岁的陈大爷就是其中之一。
陈大爷告诉记者,他很早以前就养成了晨练的习惯,每天早上一起床,必须先出门打半个小时的太极拳,活动筋骨。最近,他在打太极之余,又加了点慢跑锻炼,居然觉得有点头晕心慌。陈大爷就纳闷:“难道我不适合慢跑吗?”
“未必是这样。”医生表示,“陈大爷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空腹锻炼造成的。”人们在经过一夜的睡眠后,体内原有水分和热量会被消耗很多,必须及时进食,补充能量。
对于一些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在腹中空空时,血糖的调节能力会下降,极容易引发低血糖。如果空腹跑步,后果可能更明显。
同样道理,血压不稳的老年人,一宿睡眠后,体内血容量会下降,血压调节功能随之降低。如不及时补充能量,运动后的血管扩张,再加上血容量的不足,很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或缺氧,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老人的血管收缩功能没有年轻人好,更易产生眩晕感,以致意外。
因此,医生建议老人在晨练前,最好补充一些带水分、易消化和热量高的食物,如豆浆、麦片、稀饭或吃些蛋糕、面包等。需注意的是,牛奶喝后容易胀肚子,运动起来很不舒服,最好不喝。
老年人早餐该怎么吃
专题提示
1、老年人的早餐最佳时间:6:30~8:30;
2、晨练老人在运动前后都要吃适量早餐,不要太饱。
3、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蜂蜜。
老年人早餐搭配原则
1、谷类为主,食物多样;
2、鸡蛋必不可少;
3、牛奶及其制品必不可少;
4、要吃饱但不能过撑;
5、不要过于油腻;
6、食物不能太凉或太烫;
7、少吃高盐的腌渍或发酵小菜。
老年人晨练也要选时间不宜天天晨练
按照晨练指数指导运动
天气预报中有一部分关于晨练指数的预报,用来指导人们进行晨练活动。根据北京市专业气象台丁德平台长介绍,晨练指数主要是综合一些基本的气象要求,例如,根据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污染情况的不同而综合,共分为5个级别。其中第l级别表示各种气象条件均好,是“最为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第2级别相对于1级会有一些气象变化,像风力稍微大一些,或者是温度、湿度有一些增加,但是整体上不会引起明显的变化,这种是“适宜晨练”活动情况。以此类推,第5级别就是指气象条件都不是很好,不适宜进行晨练活动。在晨练指数级别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对于运动量多少的差别上没有固定要求,主要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晨练前应先吃些食物
有些老年人喜欢先晨练,然后再吃早饭,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宣武医院脑血管科叶静医生说,老年人在晨练之前,应该先要适当吃一些食物,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人。由于营养物质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身体正处于低代谢阶段,如果不在运动前得到一些补充,那么会很容易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但是也不要吃得过饱,防止运动的时候身体各部位供血不足。
同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服用药物要根据医嘱或药品的说明来正确使用。对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病人,最好在晨练活动之前先服用一些降血压的药物。
出太阳后再进行晨练
有些老年人认为晨练就是应该越早越好,因此喜欢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出家门进行锻炼,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丁台长表示,经过一夜的时间,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堆积比较多,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太阳出来之后,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进行一定的稀释分解,空气质量就会相对好一些,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晨练活动,就比较适合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一般在没有大风或明显降雨的情况下,太阳出来之前进行晨练是不太适合的。
室外运动30分钟最适宜
北京宝迪沃健身俱乐部的白云波教练指出,老年人晨练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为最佳。中老年人在锻炼时应该多注意进行一些内在肌肉协调和柔韧性的运动,像慢走和太极拳等活动,这些运动会保持肌肉、器官的稳定性。
总结:这些指导主要是以安全性为主,即最好在运动之前进行一些准备性活动,如伸展、弯腰和下蹲等使肌肉伸拉的热身活动,避免突然的爆发力而引起肌肉拉伤、骨折等情况出现,同时也使得心肺循环不会遭受太剧烈的影响。
老年人晨练危害大
很多老人有早期的习惯,早期又不知道能做什么,所以有相当一部分老人还喜欢晨练,“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方兴未艾的全民健身浪潮中,晨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成千上万的群众,特别中老年人是晨练活动的主力军,他们追索着青春,恢复着活力,增进着健康,更得到了生活乐趣,中老年人参加晨练活动,还具有“一人晨练,带动全家,影响一片”的意义,但是晨练也有它的不好之处。
众所周知,在夜间的时候,由于低温使污染空气大范围沉降,日出前地面的空气污染是最厉害的,所以早晨不适合老年人锻炼。但是据观察发现,老人不宜晨练还有身体机能上的因素。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老化,晨起后短时间内肌肉、四肢等运动器官还处于松弛状态,心跳和呼吸都很缓慢,器官此时也很脆弱,身体代谢水平无法跟正常情况下相比,肢体反应的敏感性和动作的灵活性都是有限的,不能一下子提到正常的标准。
如果此时锻炼的话,容易摔伤、碰伤、扭伤身体。此外,早晨是肝脏含糖最低的时刻。老年人在这一时段进行锻炼,会导致心率不齐,甚至引发心源性休克,继而危及生命,对身体健康造成隐患。
此外,上午9时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比下午1时要高出3倍,早晨起床后的几小时更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晨练对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十分不利,而这些疾病的患者多集中在老年人群,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老年人尽量不要选择晨练。
提醒您:老年人虽然喜欢晨练,但是专家建议老年人不用过多的进行晨练,晨练有好处也有坏处,老人早上去公园走走散散步就行了,不要做那些激烈的锻炼,虽然早上很有精神,但是毕竟身体已经不允许再做激烈的锻炼了,好好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就可以了。
老人延年益寿三招
“动”宜缓。
起床不宜过早,6点之后起床,温度、空气都合适。起床后不要匆忙穿衣、洗漱、吃早餐,风风火火地出家门锻炼。应该先伸个懒腰,做些动作舒展筋骨,然后开窗换气。做完这些后,喝一大杯凉白开水或温白开水,少吃点主食,再投入晨练。老人锻炼不宜太剧烈,以伸展操或者快走为主。锻炼30分钟左右再吃早餐,粗细粮搭配,吃点鸡蛋、牛奶,保持八分饱。
“休”要短。
午间不管多忙,都应当休息一会儿。一般来说,健康的午睡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饭后20分钟开始,醒后要慢慢起来,用冷水洗个脸,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
晚放“松”。
晚上是一天当中最闲暇的一段时间,期间不宜安排太多激烈项目,应为休息做准备。晚餐适量吃些粗粮,少吃油腻食物。粗粮中富含高纤维,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可以有效防止便秘。晚餐后,可以花半个小时散步促进消化。入睡前,用温水泡泡脚,一方面改善血液循环,另一方面提高睡眠质量。
老人晨练有禁忌
晨练不宜空腹
有些老年人习惯晨起空腹锻炼,认为这样既可呼吸新鲜空气,又有利于减肥防胖。但是,空腹锻炼并不科学,很可能危害健康。这是因为,空腹锻炼容易引起老年人低血糖,使人感到头晕、目眩,甚至发生昏厥,因而要严加注意。如果早晨要参加锻炼的话,应当先适量进食,饭后休息片刻再去锻炼,以防发生不测。
老年人晨练宜适度
老年人晨起后不宜进行剧烈的活动,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太极拳、气功、慢跑、徒手操等柔和、缓慢的活动比较适合老年人早起锻炼。活动应以略有心跳加快、略有气急感为度,千万不可逞能,还应避免那些快速、旋转或低头过度的运动。有肺气肿、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则应以散步为宜,以免发生意外。
晨练不宜贪早
老年人晨练不能贪早。因为时间太早,光线不明,气温也比较低,老年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容易摔倒或受凉,从而诱发感冒、心绞痛、心肌梗塞或是脑卒中(中风)等疾病。尤其在冬天和初春时节,天气寒冷,更不可提早出门锻炼。所以,老年人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初升后,并注意保暖。
切忌雾中晨练
老年人早晨在雾中运动有害无利,应该尽力避免。因为,雾天聚在低空的废气不易消散,空气污染比平时更加严重。实验研究分析,雾中有不少有害有毒元素和较多的病源微生物。在雾中进行锻炼,会大量吸入有害物质,可引起气管炎、咽炎、角膜炎和过敏性疾病。
老人科学晨练
老年人到底如何进行科学的晨练,在晨练中又要注意些什么情况呢?
按照晨练指数指导运动
天气预报中有一部分关于晨练指数的预报,用来指导人们进行晨练活动。根据北京市专业气象台丁德平台长介绍,晨练指数主要是综合一些基本的气象要求,例如,根据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污染情况的不同而综合,共分为5个级别。其中第l级别表示各种气象条件均好,是“最为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第2级别相对于1级会有一些气象变化,像风力稍微大一些,或者是温度、湿度有一些增加,但是整体上不会引起明显的变化,这种是“适宜晨练”活动情况。以此类推,第5级别就是指气象条件都不是很好,不适宜进行晨练活动。在晨练指数级别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对于运动量多少的差别上没有固定要求,主要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晨练前应先吃些食物
有些老年人喜欢先晨练,然后再吃早饭,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老年人在晨练之前,应该先要适当吃一些食物,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人。由于营养物质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身体正处于低代谢阶段,如果不在运动前得到一些补充,那么会很容易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但是也不要吃得过饱,防止运动的时候身体各部位供血不足。
同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服用药物要根据医嘱或药品的说明来正确使用。对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病人,最好在晨练活动之前先服用一些降血压的药物。
另外注意:出太阳后再进行晨练,室外运动30分钟最适宜。
天天锻炼并不科学
有些中老年人已经养成了天天晨练的习惯,其实这并不科学。
120医生提醒说,并非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锻炼的,晨练也要视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千万不要为了锻炼而去锻炼。如果感到身体不适的时候,例如有感冒、发烧等症状,或者一些疾病正处于急性期或者发病期,就应该避免进行晨练,前一天睡眠状况不好的人,也不适合进行晨练。
有些老年人认为晨练就是应该越早越好,因此喜欢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出家门进行锻炼,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丁台长表示,经过一夜的时间,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堆积比较多,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太阳出来之后,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进行一定的稀释分解,空气质量就会相对好一些,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晨练活动,就比较适合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一般在没有大风或明显降雨的情况下,太阳出来之前进行晨练是不太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