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问题及矫正 厌学
青少年心理问题及矫正 厌学
可以说中国一大半的青少年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厌学表现,特别是在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中国的学生时代,基本上就是以分数论高低,分数就是一切。成绩差的人,别人不愿意跟他交朋友,被老师瞧不起,家长还要批评,造成学习兴趣进一步丧失。
解决办法:
1.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差异,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
2.多进行情感沟通,积极引导他们。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是指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生理急剧变化,心理动荡发展,学业紧张繁重,他们所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的压力巨大。加之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偏差,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文化的负面影响,导致在物质生活上日趋丰富的今天,学生精神世界却走上另一种不健康的轨道。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中心李军旗老师提出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点标准:
1.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 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 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 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
而青少年心理健康又与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知方面脱不了关系。
1、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厌学,学习压力过大,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比如,①厌学问题;②学习压力问题;③学习困难问题;④注意力不集中问题;⑤考试焦虑症等等。
2、人际关系方面:中学生人际关系源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异性关系等方面。①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缺乏平等意识,教育方法有失妥当;②亲子关系主要问题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教育方法不当,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影响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③同伴关系上主要是部分学生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人际关系紧张等等。
3、“自我”认知: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改进。
①自我评价问题,近一半的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一般女生对自己的评价普遍偏低,男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低年级的学生自我评价高于高年级的学生,成绩优秀学生的自我评价高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上出问题,于是不少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上出现问题;
②自我体验问题,心理健康的学生对于新事物,新任务充满了兴趣。乐于接触他人和新鲜事物,具有饱满的热情,情绪稳定。而在学校中,不少学生情绪不稳定,情绪情感激荡,消极体验过多;
③自制力问题。心理健康的人意志坚定,自制力强,耐挫力强。中学生普遍缺乏自制力,意志较薄弱
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有什么问题
过度节食行为青少年特别是女孩特别容易出现过度节食,甚至是导致厌食症的情况。
在青春期对于身体过度关注,特别在意他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苗条的身材,从而让同学,朋友们羡慕。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过度节食这种不健康的瘦身方法。不正常的饮食习惯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以及身体发育,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矫正:
更客观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注重内在美。
攻击暴力行为攻击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敌意性攻击行为,即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攻击行为;二是工具性攻击行为,即通过攻击行为来得到其他东西。
青少年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会出现情绪化行为,并且不考虑情绪行为的后果,常常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矫正:
1.教会青少年情绪管理的能力,让他们知道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2.让青少年认识到攻击行为的危害性。
3.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共情和同情的能力。
自杀自伤行为青少年容易出现自伤或者是自杀行为。当在生活中遭遇到挫折的时候,青少年会选择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应对,实际上是幼稚性的表现。
矫正:
1.面对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
2.认识生命的价值,生命是最可贵的。
考试与升学压力青少年还面临者巨大的学习压力,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症,成天觉得压力大,导致学习,生活受到严重的干扰。
矫正:
1.正确认识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2.学会调节自己。可以通过跑步,打球来舒缓心理压力。
性心理问题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觉醒,伴随着强烈的性冲动,如果没有接受科学,健康的性教育,学习性知识,也容易出现性心理问题。
矫正:
1.正确认识青春期的性冲动,是正常的现象。
2.拒绝早恋和婚前性行为,学会把爱情和性冲动分开。
情绪问题青少年还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因为他们逐渐开始面对这个世界,脱离父母的保护,自然而然会遇到各种阻碍和挫折。在失败的时候会出现沮丧,抑郁,恐惧等问题。
矫正:
1.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及时察觉,调整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培养情商。
2.学会寻求帮助,向亲人,朋友倾诉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 社交恐惧症
有的青少年比较敏感,害怕被他人拒绝,想要融入团体却又害怕,甚至不敢与他人见面,一看见人就特别紧张。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解决方法:
1.建立自信。很多青少年之所以不敢社交,就是不够自信,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值得人家认识的朋友。
2.传授社交技巧。有的青少年是由于缺乏社交技巧。
3.模拟训练。可以在大脑中模拟社交情景,进行训练。
青少年心理问题——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期,男女都可能出现。青少年渴望友谊,希望广交朋友,但有些青少年一到具体交往时,如找人交谈、或者别人与自己打交道,就出现了恐惧反应。表现在不敢见人,遇生人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这就是社交恐怖症。它往往会泛化,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工作学习造成极大妨碍。
社交恐怖症的特点是强迫性的恐怖情绪,想象出恐怖对象自己吓唬自己。例如,某大学有一女生性格内向,自尊心特强,处事谨小慎微。她总以为别人时刻在注意她、评价她,担心自己会出什么差错,让人瞧不起。后来,他暗暗爱上某男生,但又不敢表露,还怕别人知道这是个秘密。一次,有同学开玩笑说:“我知道你爱上他了,你别藏在心里啦!”她一听就心里就发慌,担心别人对她评头论足。此后,她见人就躲闪,有人与她聊天,她就面红耳赤、心慌意乱、语无伦次,最后以致于见人就害怕。这是社交恐怖症的一个典型例子。
社交恐怖症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制约)反应,是经过学习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经验”。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屡遭挫折、失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或“威胁”,在情绪上产生种种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定型下来,形成固定心理结构,于是他在以后遇到新的类似刺激情境时,便会旧病发作,心生恐惧感。二是“间接经验”,即“社会学习”。如看到别人或听到别人在某种交往情境中遭受挫折,陷入窘境,或受到难堪的讥笑、拒绝,自己就会感到痛苦、羞耻、害怕。甚至通过电影、电视、小说、广播、报刊等途径也可以学到这种经验。他们会不自觉地依据间接经验,来预测自己会在特定社交场合遭受令人难堪的对待,于是紧张不安,焦虑恐惧。这种情绪状态的泛化,导致了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是一种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心因性疾病,只要积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少年强,则国强!请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觉醒认知的过程,也是自我认知与传统教育相冲突的重要时期!
青春期始于小孩子不再天真烂漫,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结束于终于成长,自我意识与外界达成平衡。之所以有青春期叛逆是因为,发现自我意识与外界道德准则有出入,矛盾产生爆发的现象。
常见的青少年心理问题:
1、青少年抑郁征
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了、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青少年,给予鼓励,不要过于打骂等过激行为。必要时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2、对性的懵懂
青少年开始,人体第二特征开始生长发育。性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来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常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
改变对性的态度应是人生心理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家长应该重视该问题,父母自身应该给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以身作则。不要难以启齿。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早期给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3、压力过大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相比较小学而讲,课程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家长考虑孩子未来发展,无形中给孩子很多学习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一旦心理承受不住,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容易破罐子破摔,放任自我。
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4、渴望自由
青春期由于认知范围加大,青少年更容易冲动、更易于去冒险了解一些新鲜事物。他们渴望自由,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
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给予正确的引导方向,切勿过多的干预孩子行为,跌倒了再爬起来才能成长。
5、攀比心理、模仿强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
以上就是关于青少年健康常见心理方面需要注意地方。可能罗列不全,更多问题可以留言和我一起探讨。关注青少年健康生活,就是关注祖国未来!
用脑过度的危害
1、生理机能失衡
注意力不集中、不由自主的胡思乱想、上课走神儿、思想开小差,从而影响记忆力、思维能力,影响学习,睡眠规律不正常,白天精神不振,上课易瞌睡、打哈欠、大脑昏昏沉沉,夜晚卧床后,大脑却兴奋起来,浮想联翩,难以入眠,乱梦纷纭,甚至直到天亮,醒后大脑特别疲困,提不起精神。
2、心理机能失衡
由于上述种种生理机能失衡症状困扰着青少年,造成青少年心理机能失衡,表现为忧虑、紧张、抑郁、烦躁、消极、敏感、多疑、自卑、自责,表面上强打精神,内心充满困惑和痛苦,无奈和彷徨,继而产生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早恋、未婚性行为、性犯罪,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专家强调,长期用脑过度导致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失衡,可能诱发神经衰弱、失眠症等一系列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因此,对于用脑过度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加以防范。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问题矫正 过度节食行为
青少年特别是女孩特别容易出现过度节食,甚至是导致厌食症的情况。
在青春期对于身体过度关注,特别在意他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苗条的身材,从而让同学,朋友们羡慕。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过度节食这种不健康的瘦身方法。不正常的饮食习惯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以及身体发育,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矫正:
更客观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注重内在美。
青少年异常变化或是心理求助
1、 青少年异常变化或是心理求助
核心提示: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后,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都会有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做青少年心理求助信号。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后,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都会有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做青少年心理求助信号。”李知表示,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甚至逐年上升。
据介绍,家长和老师都要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疾病知识,对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有更全面了解,不盲目攀比、模仿,根据孩子气质类型及特长兴趣,因材施教。
其次,对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有一个正确认识。正视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请教专业人员,尽快解决问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 考试焦虑症
中国的孩子大多被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症状比较严重的,会出现考试焦虑症,即在考前以及考试过程中极端的紧张,担忧,并伴有生理反应,比如头疼,头晕,思维不集中等。考试焦虑症不仅会对孩子的成绩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身体,智力发育。
解决办法:
1.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
2.调整期望水平,不要用过高的要求来要求孩子,只能带来无谓的压力。
如何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障碍主要有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为主的不良心理状态,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是专门为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的,及时的通过了解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疏导治疗方法,以此来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帮助青少年患者以健康的身心姿态步入社会,以健康积极的生活姿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青少年心理咨询是专门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它往往结合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因素来分析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工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消除厌学逃学和学习障碍、协调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中高考心理减压、学生职业规划、高考志愿填报辅导、青春期性心理教育、不良品行纠正与健全;性格塑造;青少年神经症治疗(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症、儿童抑郁症性神经症、口吃、考试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网络成瘾、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等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对于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咨询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咨询和疏导工作,协助教学部门或者家长对青少年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测评分析,对不同问题的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做出分析与诊断,制定辅导计划与方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问题矫正 自杀自伤行为
青少年容易出现自伤或者是自杀行为。当在生活中遭遇到挫折的时候,青少年会选择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应对,实际上是幼稚性的表现。
矫正:
1.面对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
2.认识生命的价值,生命是最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