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多汗怎么用中药调理
夏季多汗怎么用中药调理
宝宝遍身出汗,面色萎黄,胃口不好,经常感冒,消瘦,精神不隹。
对症下药:常用补气敛汗的中药。如炙黄芪10克、太子参12克、防风3克、煅牡蛎30克、山药12克、麻黄根10克、炒白术10克,煎汤,每日一剂。
食疗:
糯米小麦红枣粥:取糯米50克、小麦30克、红枣12克,将以上加水煮粥食用。
固表补气粥:取党参12克、白术10克、麻黄根10克、粳米50克、红糖12克。将党参、白术、麻黄根加水煮30分钟,去渣留汁。将粳米加入汁中煮粥,熟后加红糖食用。
黄芪红枣糯稻根汤:取黄芪15克、红枣12克、糯稻根10克,将以上加水煮30分钟,食枣喝汤。
中药调理睡眠
1.三宝丹:方源:研制方。药物:熟地、山药、玄参、山萸肉、鹿茸、菟丝子、杜仲、人参、灵芝、当归、麦冬、菊花、丹参、赤芍、五味子、砂仁、龟板等。功效:阴阳双补,清脑养心。
主治:肾气亏损所致的失眠多梦等诸症。
2.孔圣枕中丹:方源: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药物:龟板、龙骨、远志、菖蒲等。功效:宁心安神,益智固肾。主治:心肾不足所致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健忘,惊悸不安等症。
剂型:丸剂(蜜丸或水丸)。用法:口服,1次3~9g,1日2次。
3.天王补心丹:方源:明·洪基《摄生秘剖》方。药物:丹参、当归、石菖蒲、党参、茯苓、五味子、麦冬、天冬、地黄、玄参、远志、酸枣仁、柏子仁、桔梗、甘草、朱砂。
功效: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主治:用于心阴不足,失眠多梦等诸症。剂型:大蜜丸,每丸10g。小蜜丸,水蜜丸。用法:口服,大蜜丸,1次1丸。水蜜丸,1次6g。小蜜丸,1次9g,1日2~3次。阳虚寒盛、湿热内蕴者忌用。
长高中药调理
食疗增高
方法一:
材料:猪肉皮50克.猪蹄100克,鸡蛋1个
做法:
1 先将猪肉皮上油脂的肥膘刮去,切成细丝,放如清水,烧沸后小火熬煮7.8个小时,然后过滤,晾成清冻状
2.将猪蹄熬熟去骨取批,再炖煮,也制成清冻状.
3 将鸡蛋打入碗中,用开水冲化,加入2块肉冻,再加精盐..味精搅拌,上锅蒸5分钟,然后取出淋上麻油.
每周两次
方法二:
材料: 鸡半只,狗尾草10克,枸杞,红枣各30克
调味料:盐.米酒少许
做法:
1.鸡肉略烫捞起备用
2.狗尾草洗净,加水和红枣,枸杞煮滚,改小火煮30分钟 放入鸡肉,
煮到鸡肉熟时调味即可
每周一次
正确的中药调理也可增高。男女生在发育开始后以及发育结束后的不同时间段,可以根据自身体质采用中药调理,弥补因各种因素造成的长高延缓,或者长高不足,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调理性中成药,市场上的增高药大多鱼龙混杂,或者根本是没有效果的,建议谨慎选择。总之,中医认为骨骼的生长发育有规律可寻,中医的调理是自然增高最后的方法。生物细胞的变化建立在时间之上,平时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可抽烟酗酒,减少熬夜。
中药调理宫寒
驱“寒”药NO.1:艾附暖宫丸
推荐指数:★★★★★
选用理由:艾附暖宫丸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黄芪、肉桂、红花、艾叶、香附等药材组成,温经散寒 的能力较强,是治疗妇科虚寒症的良药,属于女性“子宫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症状,如痛经、小腹胀痛、宫冷 不孕等问题,都可选该药。
服药注意:服药时忌生冷饮食,加强保暖;若同时患感冒,则不宜与感冒药同服,可感冒痊愈后再服药。已 婚女性若发生经期延迟时,需排除怀孕或在月经来潮后服用。
用药禁忌:因实热证引发的血瘀痛经、腹痛拒按、月经提前、月经量多、颜色紫等,伴有心中烦热、口渴、 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时,则不能选艾附暖宫丸。
驱“寒”药NO.2:温经汤
推荐指数:★★★★
选用理由:中医所说的温经汤有两个成方,一个是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方剂,另一个是宋代 医家陈自明在《妇人良方大全》中提到的温经汤。
《金匮要略》中的温经汤是以温经祛瘀、滋阴养血为基本原则的,与另一个温经汤相比更偏于温经补虚,以 月经不调及小腹冷痛、月经出血有瘀块,时而感觉烦热等症状为主治。
《妇人良方大全》中的温经汤的功效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主要治疗血虚宫寒引发的月经不调等症。方药组 成有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牡丹皮、甘草、牛膝、莪术等。
服药注意:虽然两药同名,都是治疗虚寒症引发的月经不调等现象,但在用药时也有区别,并非凡属虚寒证 的人都适用。
用药禁忌:服用该药物时,需辨证施治,用药不能仅凭药名,贸然选择,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中药调理尿路感染有哪些好处呢
中药调理尿路感染有哪些好处呢?尿路感染是现在常见并且多发于女性人群中的一种疾病,尿路感染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肾盂肾炎,而若是下尿路感染指的主要是我们所熟知的尿道炎和膀胱炎。那么对于治疗尿路感染这一疾病,中药调理也是可以选择的。那么采用中药调理尿路感染有哪些好处呢?
相信很多人都清楚,某些西药中含有很多抗生素,虽然这些抗生素在刚开始时对于疾病有疗效,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明白若是长时间服用抗生素的药物,身体就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并且服用抗生素现在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可以试着采用中药去调理,因为中药的副作用要远远低于西药。
往往我们知道,是药三分毒,中药调理往往不会给患者带来什么不良影响,而若长时间服用抗生素,这对于尿路感染的患者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现象,由于长期服用抗生素会导致患有其他疾病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并且尿路感染在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在症状减轻或者症状停止时就会停止用药,这很可能导致疾病的复发。因此患者不应该把希望都放在抗生素上,可以考虑采用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尿路感染有哪些好处呢?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中药调理尿路感染的好处已经有所了解。中药治疗尿路感染及时治疗周期要低于西药治疗,但是中药治疗的效果往往是没有副作用的,因此大家不妨考虑采用中药调理治疗尿路感染。
夏季老出汗如何调理
1. 多喝水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成年男子含水量约为体重的60%,女子50%~55%。汗液的成分主要是水,多喝水自然是最关键的。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除正常饮食摄入水分之外,普通成年女性每天最少单独饮水1500毫升(约7~8杯),普通成年男性每天最少单独饮水1700毫升(约8~9杯),这还是在温和气候条件下,轻体力劳动的推荐量。在炎热的夏季,出汗多,应比最低推荐量要多。建议夏季每天单独饮水要2000毫升(约10杯)以上,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要谨记,水要少量多次地喝,不要等到口渴再喝。
2. 多喝杂粮粥
相比精白米面,各种杂粮杂豆含有更多的钾、镁等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营养价值更高,也适合在夏季出汗较多时补充营养的流失缺口。
杂粮主要包括小米、玉米、黑米、燕麦、荞麦、高粱、全麦、糙米等,杂豆主要包括红豆、绿豆、扁豆、芸豆、蚕豆等。以这些杂粮杂豆熬成的粥,营养更丰富,还容易消化,含有的水分也比较多,是夏季饮食必备的,再也不能只把精白米面做的白馒头、白米饭、白米粥当主食了。同
夏天喝中药好还是冬天喝中药好 夏病冬防
“夏病冬防”是指对一些夏季发作频繁、症状明显,而冬季症状缓解、发作较少,甚至不发作的病症的防治。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等病症适合冬天喝中药调理。
晚上睡觉出汗是怎么回事
问:男人晚上睡觉出汗怎么回事?
答:根据你的情况往往是有阴虚火旺的体质引起的常见的。此种情况往往是可以采用中药调理治疗的。如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的治疗的。此种情况注意保养的。饮食要清淡的。
问:女人晚上睡觉出汗是怎么回事?
答:盗汗中医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本病不受外界环境变化或体力活动及情绪的影响,即超乎寻常的汗出,也称为汗出异常。
夜间人睡后自觉汗出,醒后汗自止者,称为盗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盗汗多属于阴虚内热,患者会出现夜寐盗汗,手足心热, 心烦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
问:小孩晚上睡觉出汗很多是怎么回事?
答:小宝宝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见的,并非都是体质虚弱、身体有病的症状。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体质虚弱,因而虚汗不断。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1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
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
夏季多汗可能是什么病
1、糖尿病
糖尿病的特征就是“三多一少”,其中出汗多就是病症之一。糖尿病如并发自主神经病变,就会出汗较多,尤其是上半身出汗多。患者由于糖代谢障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使汗腺分泌增加而出现皮肤潮湿多汗,血糖高导致代谢率增高也是多汗的原因之一。
2、甲状腺机能亢进
一般来说,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代谢增高,周围血流量增加,必然会促进肌体的散热,出现多汗症状。
夏季热出汗多吃什么好 夏季出汗多怎么调理
天气热出汗多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因为机体排汗量大也会导致水溶性维生素的排出,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人体许多功能出现紊乱,比如缺乏维生素A可发生夜盲症、干眼病等。
天气热大量出汗还容易导致体内钙的缺失,人体缺钙容易导致疲劳乏力、腰背酸痛,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
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及奶制品,黄豆、豆腐、黑豆等豆类和豆制品,虾皮、海带。海米、紫菜等水产品,蘑菇、香菇、木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