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各种呕吐的偏方
治疗各种呕吐的偏方
1、寒证
缪仲淳:神效沉香丸,又名聚宝丸,治男子翻胃呕吐,饮食不通。此是胃脘寒痰结阻,诸医无效,屡试神验。
真沉香6克 真麝香2.4克 血竭4.5克 郛香4.5克 缩砂仁6克 木香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1.5克细末,糯米糊丸,如弹子大,用辰砂4.5克为衣,烧酒磨服。
2、热证
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6克 石膏30克 半夏9克(洗) 麦门冬9克(去心) 人参9克 甘草6克(炙) 粳米4.5克
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渣,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200毫升,日3服。
3、虚证
龚廷贤:六君子汤,治久病胃虚呕吐。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白芍(炒) 山药(炒) 当归各3克 藿香 砂仁各1.5克 莲肉10粒 乌梅1个 半夏(姜汁炒) 陈皮各2.4克 甘草1克 炒米100粒
上锉1剂。生姜3片,枣1枚,水煎,徐徐温服。
治疗宝宝呕吐的偏方
引起宝宝呕吐的原因有很多,而大部分小儿呕吐都是胃肠道疾病引起较为多见。中医认为,呕吐是寒邪犯胃、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寒等因素导致胃气不降、胃气上逆所致,治疗小儿呕吐还要分症状而定。
寒邪犯胃 突发呕吐,发热恶寒,头痛无汗:
◇生姜30克。将生姜捣烂如泥,用开水适量调姜水服,每日2次。
◇生姜30克,陈皮12克,红糖适量。水煎温服。
◇花椒、炙甘草各3克,干姜10克。水煎取汁温服。
◇藿香15克,陈皮12克,紫苏梗6克。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煎取汁频频温服。
◇生姜30克,半夏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焦麦芽、焦谷芽、焦山楂各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焦山楂3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服。
◇白首乌30克,鸡内金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焦山楂30克,萊菔子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情志失调 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滿胀,口苦烦闷:
◇佛手、姜半夏各6克,厚朴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紫苏叶、藿香各10克,柴胡6克。水煎取汁分2~3次服。
◇吴茱萸3克,川黄连5克。水煎取汁分2~3次服。
◇鲜竹茹20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服。
以上就是有关治疗宝宝呕吐的偏方的介绍,希望能给广大家长带来帮助。
酒后呕吐胃难受怎么办 偏方治疗酒后呕吐胃难受
配方:陈皮30g、葛根30g、甘草30g
做法:将以上材料切碎,加入500ml水,煮15分钟,喝汤即可。
功效:陈皮葛根汤是解酒良药,陈皮可以理气止呕;葛根可以解酒排毒,此方对于治疗酒后呕吐胃难受有很好的作用。
配方:高良姜、草豆蔻15g、青皮12g
做法:将以上材料切碎,加水500ml,煎煮15分钟,凉温后饮用。
功效:高良姜有止呕和解酒的双重功效;草豆蔻可用于缓解腹胀和反胃。此方对于治疗酒后呕吐胃难受有很好的作用。
治疗呕吐偏方 胡椒末敷脐法
胡椒9克。将胡椒研为细末,填满肚脐,外用胶布固定,隔日更换1次。本方可辅助治疗脾胃寒湿性呕吐。
治疗宝宝呕吐的偏方
寒邪犯胃 突发呕吐,发热恶寒,头痛无汗:
◇生姜30克。将生姜捣烂如泥,用开水适量调姜水服,每日2次。
◇生姜30克,陈皮12克,红糖适量。水煎温服。
◇花椒、炙甘草各3克,干姜10克。水煎取汁温服。
◇藿香15克,陈皮12克,紫苏梗6克。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煎取汁频频温服。
◇生姜30克,半夏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饮食所伤 呕吐酸腐,脘腹胀滿,不思饮食:
◇焦麦芽、焦谷芽、焦山楂各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焦山楂3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服。
◇白首乌30克,鸡内金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焦山楂30克,萊菔子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情志失调 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滿胀,口苦烦闷:
◇佛手、姜半夏各6克,厚朴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紫苏叶、藿香各10克,柴胡6克。水煎取汁分2~3次服。
◇吴茱萸3克,川黄连5克。水煎取汁分2~3次服。
◇鲜竹茹20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服。
孩子呕吐的治疗偏方 方三
成分:花椒4.5克,绿豆1撮。
用法:水煎服。
对症:温中散寒,除湿止呕。用于治疗心腹冷痛,呕吐。
治疗呕吐偏方 慢性呕吐按摩法
按揉中脘、天枢穴:自己用手掌或他人用拇指按揉中院穴(脐上4寸处)、天枢穴(肚脐横开2寸处),每穴各2分钟。
擦腹直肌:双手分别放在腹直肌上,自上而下反复擦动,约1分钟。
点揉脾俞、胃俞穴:他人用拇指指尖或肘尖点揉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胃俞穴,每穴约半分钟,不可用蛮力。
小儿推拿治疗呕吐
、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
(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
(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
(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
2、随证加减
(1)、伤食吐型:呕吐频繁,口气臭秽,呕吐物常伴未消化的乳块或食物残渣,大便量多,气味酸臭,或溏或秘,腹部胀满,吐后则舒,嗳腐厌食,矢气恶臭,舌质淡,苔厚腻。
常用手法加:
a、清脾经100次,揉板门300次。
b、清大肠20O次,退六腑100次。
c、以指点揉中脘穴1~3分钟。
(2)、寒吐型:起病较缓,呕吐乳食不化,呈清稀粘液,无臭味,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肠鸣,大便溏薄,或为不消化食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加:
a、补脾经300次,揉板板门00次。
b、揉外劳宫50次,推三关300次。
c、点揉关元穴1分钟。
d、以掌横擦肩背、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热吐型: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或为黄水,身热口干口渴,口唇色红,烦躁不安,胃脘胀痛,大便稀薄臭秽或秘结不通,小便色黄量少,舌质红,苔黄。
常用手法加:
a、清脾经200次,清小肠200次。
b、清大肠200次,退六腑200次。
c、以拇指侧推小横纹100次。
d、按揉双侧天枢穴各1分钟。
e、推下七节骨100次。
(4)、虚火吐型:时作于呕,咽干舌燥唇红,不欲进食,两颧发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尖红,苔少而干。
常角手法加:
a、清天河水200次,清肝经200次。
b、补肾经300次。
c、推涌泉300次。
8大偏方治疗呕吐
治疗呕吐8大偏方:
呕吐小偏方1
【组成】干姜、人参。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常嚼服。
【主治】虚寒呕吐。
呕吐小偏方2
【组成】葱白连须、生姜1 片、苏叶1.5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呕吐小偏方3
【组成】干姜6 克、炙甘草3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呕吐小偏方4
【组成】干姜30 克、附子15 克、炙甘草9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呕吐。
呕吐小偏方5
【组成】干姜、肉桂、白术。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呕吐小偏方6
【组成】姜汁1 份、蜂蜜2 份。
【用法】姜汁煎沸,入蜂蜜炼熟。
【主治】呕吐。
呕吐小偏方7
【组成】姜汁适量、砂仁3 克、半夏6 克。
【用法】后二药浸姜汁内,炒干,水煎服。
【主治】呕吐。
呕吐小偏方8
【组成】生姜31 克、半夏6 克、灶心土适量。
【用法】水煎服。
【主治】呕吐。
小编提醒:偏方对于治疗痛经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是药三分毒,并且每个人的体质与病因不一样,所以在选择偏方的同时要多加小心
治疗各种呕吐的偏方
通用方
张仲景:半夏泻心汤,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半夏9克(洗) 黄芩9克 干姜9克 人参9克 黄连3克 大枣4枚 炙甘草6克
上7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煮取6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3服。
《金匮要略》卷中
段英廉:凡有损于胃气者,皆可致呕。余拟一治呕吐方,每获良效。
党参10克 半夏10克 白芍8克 甘草5克 生地片35克 公丁香35克 大枣18枚(劈碎) 干姜10克 知母20克 远志10克 玄参15克 代赭石(细面)10克水煎服。
曾有一顾姓女,年二十余,患神经性呕吐,在北京治疗半年未愈,为之疏此方,连服6剂告愈。
《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
钱峻:治翻胃吐食。
黄蚬壳、田螺壳(久在泥中者)各等分,烧成白灰。每60克入白梅肉120克,捣和丸,再入砂盆内,盖定泥固,烧存性,研极细。每服6克,人参缩砂汤下;或陈米汤亦可。
《经验丹方汇编》
辨证方
1、寒证
缪仲淳:神效沉香丸,又名聚宝丸,治男子翻胃呕吐,饮食不通。此是胃脘寒痰结阻,诸医无效,屡试神验。
真沉香6克 真麝香2.4克 血竭4.5克 郛香4.5克 缩砂仁6克 木香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1.5克细末,糯米糊丸,如弹子大,用辰砂4.5克为衣,烧酒磨服。
2、热证
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6克 石膏30克 半夏9克(洗) 麦门冬9克(去心) 人参9克 甘草6克(炙) 粳米4.5克
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渣,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200毫升,日3服。
3、虚证
龚廷贤:六君子汤,治久病胃虚呕吐。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白芍(炒) 山药(炒) 当归各3克 藿香 砂仁各1.5克 莲肉10粒 乌梅1个 半夏(姜汁炒) 陈皮各2.4克 甘草1克 炒米100粒
上锉1剂。生姜3片,枣1枚,水煎,徐徐温服。
食疗方
陈直:羊血方,治老人脾胃气弱,干呕不能下食。(虚证)
羊血500克(鲜者,面浆作片) 葱白1握 白面120克(擀切)
上煮血令熟,渐食之,三五服,极有验。
《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云川道人:柿饼饭,治反胃神方。(虚证)
柿饼切细,杂于饭内,同蒸食,不用水,亦勿以他药杂之,久服自愈。
《绛囊撮要》
云川道人:反胃简易方。(寒证)
甘蔗汁2碗,姜汁1碗,和匀温热,随意饮之,每日3次,则吐自止。
张锡纯:薯蓣半夏粥,治胃气上逆,冲气上冲,以致呕吐不止,闻药气则呕吐益甚,诸药皆不能下咽者。(虚证)
生山药30克(轧细) 清半夏30克
上2味,先将半夏用微温之水淘洗数次,不使分毫有矾味,用做饭小锅煎取清汤约两杯半,去渣,调入山药细末,再煎两三沸,其粥即成。和白沙糖食之。若上焦有热者,以柿霜代沙糖;凉者,用粥送服干姜细末1.5克。
治疗恶心呕吐的小偏方
广州的夏季湿热,常使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在这样的天气下,一些脾胃稍弱的女性,经常会几天都不怎么想吃东西,吃下去常犯恶心,想吐。
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生池晓玲解释说,恶心呕吐在中医看来,是由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胃失和调、气逆而上所致。出现这种情况,饮食应选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面食、稀粥、蛋类、汤类等。
湿热犯胃恶心呕吐食疗方剂
1、鲜芦根30克,广霍香10克,白糖适量。先将鲜芦根和广霍香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兑入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1-2次温服,连服2天。有化湿、清热止呕功效。脾胃虚寒者不宜服食。
2、竹茹、蒲公英各30克,白糖适量,前2味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兑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代茶分次饮用。有清热消炎、降逆止呕功效。
3、薏苡仁、粳米各30克。将薏苡仁洗净加水煮烂,再加粳米煮成粥。每日1次,连服2-3天。有清热袪湿止呕功效。
治疗宝宝呕吐的偏方
宝宝呕吐原因很多,一般以胃肠道疾病引起较为多见。中医认为,呕吐是寒邪犯胃、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寒等因素导致胃气不降、胃气上逆所致,治疗小儿呕吐还要分症状而定。
寒邪犯胃 突发呕吐,发热恶寒,头痛无汗:
◇生姜30克。将生姜捣烂如泥,用开水适量调姜水服,每日2次。
◇生姜30克,陈皮12克,红糖适量。水煎温服。
◇花椒、炙甘草各3克,干姜10克。水煎取汁温服。
◇藿香15克,陈皮12克,紫苏梗6克。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煎取汁频频温服。
◇生姜30克,半夏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饮食所伤 呕吐酸腐,脘腹胀滿,不思饮食:
◇焦麦芽、焦谷芽、焦山楂各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焦山楂3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服。
◇白首乌30克,鸡内金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焦山楂30克,萊菔子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情志失调 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滿胀,口苦烦闷:
◇佛手、姜半夏各6克,厚朴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紫苏叶、藿香各10克,柴胡6克。水煎取汁分2~3次服。
◇吴茱萸3克,川黄连5克。水煎取汁分2~3次服。
◇鲜竹茹20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服。
治疗孕吐偏方
1、半夏茯苓治妊娠呕吐
【功能主治】主治妊娠呕吐。
【偏方组成】半夏9克,茯苓6克,杭菊9克,川连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妊娠呕吐,一般1剂见效,3~6剂痊愈。
2、干姜党参半夏治妊娠呕吐
【功能主治】主治妊娠呕吐。
【偏方组成】干姜6克,党参10克,半夏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药时取生姜汁10滴于药中,频服。
【病例验证】吴某,女,28岁。停经2月,食欲渐减,头昏,精神疲惫,晨起恶心呕吐,或吐痰涎,或吐宿食。自以为呕吐是妊娠反应,未服药。延时月余,渐至水饮不入,食入即吐,呕吐痰涎清水,故来就诊。
诊脉虽细但滑象明显,面色苍白,形瘦肢冷,脘痞不舒,舌淡苔薄白而润。此脾胃虚寒、痰饮内阻、浊气上逆之象。用此方3剂,药后呕吐大减,能进少量稀粥。再按原方3剂,呕吐止,食欲增。
小孩子肚子痛呕吐偏方治疗
1)枝栀子9克、淡豆豉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方用栀子苦寒清热除烦,豆豉辛甘微苦寒升散邪热,一宣一降,相须为伍,为其配伍特点。《伤寒论》栀子豉汤。
2)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上药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方用人参补气,白术、茯苓健脾,不热不燥,平补不竣,共奏益气健脾之功,为其配伍特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
3)橘皮、竹茹各12克、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方用橘皮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竹茹清胃止呕,共为君药,生姜和胃止呕;人参补中益气,共为臣药,甘草、大枣益气和中调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清而不寒,补而不滞,共奏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
孩子肚子痛,自己很难跟医生讲清楚,父母要学会辨别宝宝的腹痛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病变。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5个方法来观察:
方法1 从年龄看腹痛
不同年龄宝宝的腹痛,其好发疾病亦各异。对于3岁以下尤其小婴儿而言,其语言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所以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仅用哭吵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了,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好向医生介绍便于诊断。这一阶段多见肠套叠、小婴儿肠绞痛、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