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的药用价值
草乌的药用价值
[1]. 治一切瘫痪风:草乌头(生,不去皮)、五灵脂各等分。为末,滴水为丸,如弹子大。四十岁以下一丸,分六草乌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觉微麻为度。
[2]. 治破伤风:草乌头(生用,去皮尖)、白芷(生用),二味等分为末。每服半钱,冷酒一盏,入葱白少许,同煎服之,如人行十里,以葱白热粥投之。
[3].治久患头风:草乌头尖(生用)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一字,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冷服。更随左右搐鼻。
[4].治偏正头痛:草乌头四两,川芎藭四两,苍术半斤,生姜四两,连须生葱一把。捣烂,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出晒干,拣去葱、姜,为末,醋、面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九丸。临卧温酒下。
[5].治阳虚上攻,头项俱痛,不可忍者:细辛、新茶芽(炒)。草乌头(大者,去皮尖,炮裂切如麻豆大,碎盐炒)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入麝香末半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6].治脾胃虚弱及久积冷气,饮食减少:草乌头(净洗)一斤,苍术二斤,陈橘皮(去白)半斤,甘草(生,椎碎)四两,黑豆三升。上五味,用水一石,煮干为度,去却橘皮、黑豆、甘草,只取草乌头、苍术二味,曝干,粗捣筛焙干,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收瓷器中。每日空心、晚食前,盐汤咸温酒下三十丸。
[7].治清浊不分,泄泻注下,或赤或白,脐腹疞痛,里急后重:草乌头三枚(去皮尖,一生、一炮,一烧作灰)。
为细末,醋糊丸。如萝卜子大。大人五,七丸。小儿三丸;水泻倒流水下,赤痢甘草汤、白痢干姜汤下。
乌梅的药用价值
1、防老化
若要真正的享受长寿,就不应该受老化病的折磨。吃乌梅会刺激腮腺荷尔蒙的分泌,而这种荷尔蒙能预防老化。所以从今天开始就每天吃一个乌梅吧。
2、清血
现代人喜欢吃的食物不外是精制食品如精白谷类、精白面包、精白面条、精白糖、化学调味料及动物性食物。吃了这些食物会致使血液里的毒素剧增,日子久了,血液循环恶化而产生酸素。每天吃一个乌梅可帮助清扫血液,使血液流动量正常化,排除过量的酸素。
3、增加能量
当血液净化时,新陈代谢就增强,身体自然会恢复能量。乌梅里的柠檬酸酸帮助吸收维他命及酵素,还有能预防疾病及消除疲劳。
4、保护消化系统
乌梅有消毒的功能,也防止食物在肠胃里腐化。
5、消除疲劳
当你觉得疲倦时,在身理上只是因为身体里过多的酸素致使。所以当你下班被困在车阵里,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时,觉得累毙了,建议你吃一个乌梅,倦意很快就会消除。
6、消除便秘
乌梅里的苹果酸把适量的水分导引到大肠,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
7、增进食欲
长期性的无食欲是身体里的一些器官操作得不好,食欲因为压力,吃过量,也因为肝脏,胃及大肠的功能不好,生病后食欲也差了。若要康复得快,需要吃东西,能帮助恢复食欲的就是每天吃一个乌梅。
8、解酒功能
乌梅对治口臭及宿醉的效果也很好,在兴高采烈欢庆佳节时,难免会喝多几杯,睡醒时头痛欲裂时,可尝试喝一杯乌梅番茶。做法是这样的:用一个乌梅,泡在一杯温水里约5分钟,然后加入一茶匙番茶叶,慢慢地喝完。
9、孕妇止吐
很多孕妇想要吃酸味的食物而不碰油腻食物及甜食,这是一个自然的反应。妇女怀孕时,血液偏酸了,胃及肝脏功能及能量也减少了。当身体偏酸时,钙质会流失,所以有些孕妇的牙齿会变的松的,更有一些孕妇的情绪会上下波动不已,建议孕妇每日吃一个乌梅来调和。
制草乌的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 1.5~3g,宜先煎、久煎。
【检查】取本品,照制川乌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炮制方法】取草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至取大个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后切薄片,干燥。
【用药禁忌】同制川乌。
【中西药分类】中药(药材及饮片)
乌药和草乌区别
乌药和草乌,众所周知,对这两种药物都是知道的,但是对于这两种药物了解的却很少,并且,很多人把这两种会混淆,那么,乌药和草乌有什么区别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乌药和草乌区别
乌药,中药名。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
本品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午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气血虚而内热者,虽有气滞,亦当慎用。
草乌,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陆,长2~175px,直径O.6~45px。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 形不定根残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及数个瘤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气微,味辛辣、麻舌。
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艾草的药用价值
1、艾叶能抑制松弛的豚鼠平滑肌。经对艾叶油平喘有效成分系统药理学研究表明,单萜类、倍半萜类的化学结构均与其平喘作用有关。
2、艾叶油0.25~0.5m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镇咳作用。
3、艾叶油具有祛痰作用。
4、艾叶油具有利胆作用。2%吐温将艾叶油制成混悬液(每毫升含艾叶油25微升),可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剂量0.8ml/100g和0.3ml/100g)。
5、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和兔心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
6、艾叶油腹腔注射,对兔有镇静作用。艾叶油无镇痛作用,对正常体温亦无影响。
7、艾叶具有止血作用,不同炮制品的凝血时间不同。
8、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
9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亦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95%~99.8%。
10、艾叶油灌胃,能增加小鼠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
乌梅的药用价值 乌梅的药理作用:
敛肺止咳:用于肺气虚所致的久咳、干咳。
涩肠止泻:治疗脾气虚弱、久泻久痢。
生津止渴:适用于虚热引起的消渴、热病伤津的口干渴。
安蛔止痛:治疗蛔虫引起的胆绞痛。
配伍:
凡肺虚久咳痰少者,可与罂粟壳、五味子、人参等配伍;
凡大便下血乾,可与棉花、杭饼炭配伍;
凡胃虚吐逆者,可与太子参、石斛、半夏、大枣配伍,以和胃止呕;
凡蛔虫上窜胆道,腹痛难忍,呕吐厥逆者,可与细辛、干姜、黄连、川椒等同用。
乌梅酸涩,功善收敛,上能敛肺气,下能涩大肠,入胃又能生津、安蛔。凡久咳、久泻、蛔虫腹痛及内热消渴等症,均为常用。
注意使用:乌梅酸涩收敛,故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乌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陈皮、甘草、冰糖这几种材料。乌梅性酸可以涩肠止泻,且乌梅还是不错的消暑解渴的佳饮。《冯氏锦囊秘录》记载:“乌梅,花发于冬,成实于夏,得木气之全,故味最酸,所谓曲直作酸是也。……舌下有四窍,两通胆液,故食酸则生津也。”在夏季,用适量的乌梅配以白糖或冰糖,熬制成乌梅汤,具有养阴生津、止渴敛汗的功效。
当然,乌梅汤除了好喝,它治疗温病的神奇功效也是逆天啦。《神农本草经》曰: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乌梅奇酸,收敛而不涩滞,还能生津液,敛虚火。而冰糖补中益气,但又不滞腻,与乌梅的酸甘相应,生阴液,最适合温病的虚症。
从中医上来讲,肝火旺的人更宜多吃乌梅。它不但能平降肝火,还能帮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
另外,乌梅还是天然的润喉药,可以温和滋润咽喉发炎的部位,缓解疼痛。
因为乌梅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和花表素,可以促使肌体加快新陈代谢,有效的排出脂肪和毒素,山楂则可以解肉食油腻之毒、减肥消脂,使得脾胃不会因消化过多油腻食物而负担沉重。
乌梅中含有丰富的苹果酸,可以把适量的水分引导到大肠内,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然而,对于寒湿体质的人而言,服用乌梅超过一定量可导致便溏、泄泻。
酸梅汤是中国传统的夏令饮料和解渴妙品,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
据说酸梅汤是乾隆皇帝的发明。据闻满洲历来有饭后食酸以解腥膻之习,入关前用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但乾隆认为它不易消化,且本身也是粮食,饭后食之,容易过饱,便让御膳房开发新品,研制出了酸梅汤,去油解腻,乾隆喜食不已,常饮不辍。
酸梅汤非常的开胃,有很好的去油脂的功效,可以很好的祛除我们体内多余的脂肪,还会治疗缓解我们的消化不良现象。
乾隆精瘦的身材,据说就与长期喝酸梅汤有关。从此这酸酸甜甜的味道便风靡宫廷,成为古老的传统消暑饮料之经典。酸梅汤真正风行,是清代之后的事情,而且似乎尤以北京城为正宗。
酸梅汤——以老北京配制法最为有名,葫芦中医酸梅汤以“鲜煮”最佳
“鲜煮”酸梅汤为熏乌梅,百草烟熏,个大味足,敛肺涩肠,生津止渴。
广西金桂增加香气,又可以润脾醒胃;
玫瑰芳香四溢,温养心肝血脉,可以理气解郁、活血散淤、安抚情绪
再加入消食化滞的山楂、清热解毒的甘草放入砂锅内熬制……
才能熬制一份名副其实的“鲜煮”酸梅汤
药用价值
黄皮果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叶、果和种子等都可入药,具有消食健胃、理气健脾、行气止痛等功效,俗有“饥食荔枝,饱食黄皮果”之说。果皮可消风肿,去疳积;种子可治疝气、蜈蚣咬伤和小儿头疮。
黄皮果种子富含油分,出油率高达42%,为优良的润滑剂。黄皮果作为一种优质的水果,其果实除鲜食外,尚可加工成果冻、果酱、蜜饯、果饼及清凉饮料等或盐渍、糖渍。所以,在民间黄皮果素有“果中之宝”之称。
夏天吃黄皮果时,可以将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连渣带汁一并吞下,味虽有些苦,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疗消化不良、胃脘饱胀的作用。
暑天到郊外旅行,暑气迫人,倘能备带一些黄皮果,尤以苦味黄皮果更好,口渴或感到头脑闷热不适时,即嚼几个黄皮果,不但生津、止渴,且有预防中暑的好处。
水果性味:甘酸而温、微苦、辛。含丰富的维生素C、糖、有机酸及果胶;果皮和叶含挥发油,叶又含酚类、黄酮甙和氨基酸;树皮含小檗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甾醇、黏液质、酚类成分。果有消食化痰、理气功效,用于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痰饮咳喘等症,并可解郁热,理疝痛,叶性味辛凉,有疏风解表,除痰行气功效,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温病身热、咳嗽哮喘、水胀腹痛、疟疾、小便不利、热毒疥癞等症;根可治气痛及疝痛。
黄皮果图册1.防治流行性感冒:黄皮果树叶2斤半,加水24斤,煎至8斤,将汁水滤出、再在药渣上加水20斤,又煎至8斤,将2次滤液合并,再煎煮浓缩至8斤,然后加防腐剂。成人每次服30毫升(约1小酒杯),一日3次。小孩减半,连服3至6天(或每人每日用叶2—3钱,水煎服,连服数天)。治疗和预防流感有显着效果。此方同时可治疟疾。2.肝胃气痛:生黄皮果晒干,每日10个,水煎服。或用黄皮果树根l至2两,水煎后去渣,加黄酒冲服。
3.疝气偏坠:黄皮果树根2两,小茵香5钱,水煎后去渣,冲入黄酒适量,温服,一日2次。
4.风痰流注,寒性脓疡:黄皮果树嫩叶,黄皮果果核焙燥研细,龟板砂炒研末,各4两,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2钱,一日2次,以黄酒送下。
5.蛔虫上攻,心下痛:黄皮果果6钱(鲜者2两),水煎空腹服。
6.毒蛇、狂犬咬伤:黄皮果树叶2两,焙燥,研细,用适量好黄酒隔水炖煮,一月分2次温服,并以药渣敷于伤口。
7.肠痉挛,肠癌痛,胃神经痛:黄皮果果核炒香,研细末,以水或黄酒送下,每服2钱,一日2至3次。
8.促进孕妇消化:黄皮有促消化的功效,特别是有些苦味的黄皮,可以刺激胆汁分泌,促进消化,使吸收机能畅旺。所以孕妇饭后或食欲不佳时吃一些黄皮有促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9.缓解孕吐的不适:黄皮有和胃,消食,顺气,止呕的作用,适用于肝胃不和导致的孕后恶心呕吐,吐酸水苦水的孕妇,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孕吐的不适感。
何首乌的药用价值
何首乌含有蒽醌衍生物,主要为大黄酚、大黄素,其次是大黄酸、大黄甲醚和大黄酚蒽酮、卵磷脂等。能阻止肠内胆固醇吸收,阻止类脂质在血管内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膜,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具有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可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减少血栓或微血栓的形成,其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较好,能直接减少或避免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缓解或改善心脑血管病变患者之头晕耳鸣等症状,同时何首乌还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功能、生血、降压、保肝及滋补强壮、健脑益智等作用。近年来用何首乌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性味归经:制首乌甘、涩,微温;归肝、肾经。生首乌甘、苦,平;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制首乌补益精血,固肾乌须;生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制首乌能补血养肝,益精固肾,乌须发,强筋骨,用于血虚所致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身困乏力,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须发早白等。治血虚萎黄、失眠健忘等,有补血宁神之效,常与熟地、酸枣仁等配伍,治肝肾精血亏虚,能补血益阴,固涩精气,常与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等同用,方如七宝美髯丹。根据生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之效,还用于体虚久疟、肠燥便秘及痈疽、瘰疬等证。
草莓的药用价值
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 ,有帮助消化的功效,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春季人的肝火往往比较旺盛,吃点草莓可以起到抑制作用。另外,草莓最好在饭后吃,因为其含有大量果胶及纤维素,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改善便秘,预防痔疮、肠癌。
草莓入药亦堪称上品,中医认为,草莓性味甘、凉,入脾、胃、肺经,有润肺生津,健脾和胃,利尿消肿,解热祛暑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食欲不振,小便短少,暑热烦渴等。草莓中丰富的维生素C除了可以预防坏血病以外,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草莓中含有的果胶及纤维素,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预防痔疮、肠癌的发生。草莓中含有的胺类物质,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疗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风热咳嗽、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夏季烦热口干或腹泻如水者;癌症,特别是鼻咽癌、肺癌、扁桃体癌、喉癌患者尤宜食用。痰湿内盛、肠滑便泻者、尿路结石病人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