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倒春寒的方法 调适情绪、以养肝气
应对倒春寒的方法 调适情绪、以养肝气
中医认为“肝主春”,春天尤其要注意养肝。在五脏中,肝气与情志的关系最为密切,情志调养首重养肝。倒春寒虽然气温较低,但仍为春天生发之势,因此个人的保健养生也应当顺应时节的变化,调适情绪,保持心情处于一种开放宣达、生发疏泄的状态。如果情绪易变,易被激惹,则可能导致精神性疾患发生,故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谚语。
倒春寒一般持续多久 2022年倒春寒时间
是不一定的。
并不是每一年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而且对于不同年份来说,每个节气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所以对于2022年会不会倒春寒以及出现倒春寒的时间来说,都是不确定的,如果有的话那么一般来说会发生在3-5月左右。
但是就算2022年没有出现倒春寒,但在早春的时候早晚的温度差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同样也需要做好个人的保暖防护措施。
倒春寒会持续多久 如何度过倒春寒
1.注意保暖:当气温骤降时注意添加衣物,特别注意手、脸的保暖,尤其是一些容易生冻疮的人群。
2.坚持锻炼:”有些人冬天过完就开始体育锻炼,即使是倒春寒时节也要坚持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不过也要注意不要感冒。
3.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倒春寒时节难免会让人情绪烦躁,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要注意调节,保持良好的情绪,充足的体力。
4.节制烟酒:烟酒始终对身体有一定的危害,尤其在倒春寒时节要少抽烟,少量饮酒(每天一两即可,最好是药酒),因为适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倒春寒有一定的帮助。
什么是倒春寒
什么是倒春寒
春季气温回升后遇较强冷空气入侵而出现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一般冬春过渡季节,气温逐渐上升,但有的年份,冬末比较温暖,入春后,常因较强的冷空气袭击导致气温剧降,而明显低于常年同期平均值,这种前暖后冷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在“倒春寒”天气里,最大特点是春季的多发传染病与低气温交织,极易导致各种感冒病症或慢性病急性发作。中医专家认为,除了一般人群要关注气候变化,春捂保暖不可掉以轻心外,还可以学一点养生防病的招数。
倒春寒一般发生在初春三月
民间的春捂秋冻养生谚语有其科学道理,春捂指的是春季气温刚刚转暖,不宜过早脱掉冬装,因为经过冬季几个月,身体产热散热调节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从冬季到初春,容易大暖大寒,早晚温度和中午的温差比较大,如果过早地脱掉冬装,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人体受寒以后抵抗力下降,很可能让慢性病急性发作,而心脑血管病在三月发病率较高。
春季养生首先要注意精神调适。中医认为春属木,和肝相应,肝主疏泄,这时候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事情,不要使情绪抑郁。所以主张大家春季踏青赏花,登高旅游,这样有利于春阳的生发,达到天人相应的目的。饮食调养上,要注意食用温补阳气,性温升散的食物,比如说葱、蒜、姜、韭菜等,但是辛辣和发散的食物也不能过度,另外中医主张春天用甘味补脾的食物,像大枣、山药等。多吃新鲜蔬果,以利于平肝清热通肠。起居调养上,专家主张早睡早起,避免春困。运动调养上,春天阳气生发,应该多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或放风筝,建议行动不便的老人多晒太阳。随着春天转暖,致病微生物容易繁殖,传染病增多,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到公共场所活动,慢性病的人防止过度劳累旧病复发。
初春三月,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养肝,强心安神十分重要,需要提醒的是,我们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应对倒春寒养生六妙招
应对倒春寒养生六妙招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比如据历史资料显示:北京30年出现“倒春寒”的几率在57%左右。特别是早春时节,这种气候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倒春寒常击倒三种人
“倒春寒”天气容易诱发多种疾病,病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会乘虚而入,导致多种疾病流行、复发与加重。以下三类人常会被“倒春寒”击倒。
一、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热平衡能力较差,抗病能力下降,且循环系统功能减弱,所以最易受到“倒春寒”危害。一些慢性病患者血压波动增大,最易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明显增高,这是因为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二、儿童
由于其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儿童对“倒春寒”难以适应,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
三、时髦女性
她们往往要风度不要温度,过早地减少着装,因为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的刺激较男人更敏感,遭受冷空气侵袭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之,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应对倒春寒养生六妙招
1.春捂
适当“春捂”。不要以为气温暂时升高就可以马上脱掉冬装,昼夜温差大,早晚更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的保暖。
2.春季锻炼不宜过早
春季锻炼不宜过早。因为早上气温低、雾气重、粉尘多,体质差的老年人最好在下午气温回暖后锻炼。运动项目选择上,最好选择运动量不大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慢跑、爬山、漫步等。一旦长期过度疲劳工作,或者长期熬夜者,最好适度休息,加强自我情绪调节。
3.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肥胖者要加强锻炼;不抽烟不酗酒;少吃油炸食品。多喝水,有助于保持体内血流通畅,还可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4.做好自我保健
对于那些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要做好自我保健工作,一旦有长期胃痛、胸闷、头疼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
5.孩子家长需警惕小儿感冒
让孩子加大在阳光下的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合理膳食,增加机体免疫力。被褥、衣服要勤晒,室内经常通风除尘,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6.多吃芹菜等味冲食品
在这个“倒春寒”的气候条件下,老中医建议,要预防伤寒、感冒,不但要做好保暖防寒,而且要在饮食上增加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儿冲食物,这样能对预防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有益处。
多吃洋葱、姜、蒜、芹菜这些菜类食物,中医认为,食辛可疏风散寒,帮助人体杀菌防病。特别是大蒜,作用更大。
.
应对倒春寒的养生方法 调适饮食、多食辛温
春夏养阳,在饮食方面,可以在倒春寒的时节适当多吃些味辛性温、入肺经的食物。中医认为温能补阳,辛能发阳,入肺经又可以使皮毛的汗孔打开,有助于体内寒湿之邪的发散。如适量喝温热茶和姜汤等可帮助发散寒湿;多吃些芹菜、大蒜、洋葱、蘑菇和黑木耳等,食物中的纤维等,有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于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增强免疫力。
立春时节重在养肝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已过,中医素来有“春宜养肝”之说,这个时间养肝很有必要。
春季为肝气旺的时候,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同时,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多也容易发作。春季饮食调养宜清淡可口,忌油腻辛辣,应选择一些养肝、疏肝、健脾、理气的食物和药材。宜多吃小白菜、青椒、西红柿、胡萝卜、芹菜、卷心菜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宜多喝水,防止毒素损害肝脏。多喝水还能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立春后肝阳上亢,人们情绪容易激动,因此也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风以及肝病高发的时段。人们在春日阳光好的时候可适当增加户外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此外,慢性肝病患者肝血不足,可以在立春后吃一些滋补肝阴的药、食材。
春暖花开的日子即将到来,而眼下还是气温多变的时候,昼夜温差较大,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处于易发期,心脑血管疾病也处于多发期。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了防范当下来袭的“倒春寒”,此时要注意保暖防病,不要急着换下冬装。春季养生要注意生活规律,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散步是此时值得推广的养生保健方法。
如何应对倒春寒
一是脚底保暖,增强宝宝抵抗力。人的脚底不能受凉,因为脚底脂肪少,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所以宝宝的脚底保暖不可忽视了。
二是适当增减衣服。因为冬天宝宝已习惯了多穿衣服,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功能与冬季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随便减少衣服会破坏这种平衡。春捂提倡上薄下厚,因为人下部血液循环比上部差,更容易受寒冷侵袭。
三是来点慢节奏亲子运动。可以带宝宝做一些幼儿亲子体操,让宝宝的肩、颈、背、四肢等舒展开来,这样能够有效地消除疲劳和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抵御疾病的侵害。但要注意,不能进行激烈运动,否则会使经过冬天严酷气候而变得脆弱的器官更容易受损,而且出汗过多,毛孔开放,容易受到风寒侵袭而诱发感冒。运动时着衣要适中,鞋子要轻便柔软;运动后要及时擦汗、换衣,这样才不会受伤、着凉。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
四是提倡晚睡早起、太阳出来后再外出。春天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并提倡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也要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倒春寒这种冷暖空气相互交换的天气变化,有利于各种细菌、病菌的繁殖,而且春天风多且大,人体吸入细菌、病菌的几率也增大。太阳没出来,不要做运动,因此春天锻炼要在日出后进行,因为阳光有杀菌的功能,而且还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更多氧气,对心肺调节非常有帮助。
年前立春冷还是年后立春冷 2021年春天会出现倒春寒吗
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具体需根据当地气候决定。
在气象学上,倒春寒主要是指在初春(一般指3月份)气温回升较快,在春季后期(一般指3月中下旬或者4月份、5月份)气温较往年的气温低并且还常常伴有阴雨的天气现象,这种“前春暖,后春冷”的天气现象,才能被称为倒春寒。
一般来说南方地区发生倒春寒的时间会早一些,而北方地区发生倒春寒的时间则会稍微晚一些,比如说华北地区的倒春寒一般都是出现在3月底4月初,而河北地区的倒春寒一般都是出现在4月中下旬,再往北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在4月底或者5月初,而南方地区的倒春寒则一般出现在3月的中上旬左右,而且在倒春寒来临的前一天不管大雨还是小雨,一般都会有降雨,大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情况,及时地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