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血中医辨证 燥热伤肺咳血
咳血中医辨证 燥热伤肺咳血
症状:咳血、痰中带血,以痰中带有血丝为常见症状,伴有干咳、无痰、呛咳、痰少、咳嗽胸痛、鼻燥咽干、身热、怕冷等症状,多与秋季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相似。
治则:润燥清热、凉血止血
方剂:沙参15g、麦冬15g、地骨皮15g、炙桑白皮15g、杏仁15g、川贝10g、芦根30g、侧柏叶15g、藕节15g、茅根30g,将上药水煎服,分3次服用。
咳嗽咳出血丝的原因是什么
1.风热伤肺--痰中带血,或痰血夹杂,兼有咳嗽,痰黄,咽痛,口渴,身热;
2.燥热伤肺--痰中带有血丝,兼有干咳,无痰或少痰;
3.肝火犯肺--咳血,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
4.肺气虚衰--咳积压,痰中带血,兼咳喘日久,咳吐稀痰,头晕,气短乏力,动则自汗淋漓;
5.气阴两虚--咳血,血中带有泡沫,量较多,兼有心悸不止,气喘不卧,颧红,胸中烦闷;
6.肺痨--咳血,血色鲜红,兼有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虚烦不寐,形体消瘦。
咯血与咳血有什么区别
咯血,中医学又叫咳血、嗽血,是指血从气道随咳痰而出,痰血相兼,痰中有血丝、血点或咳血满口。总的来看,咳血属肺的病变,但与肝肾关系也密切,有外感和内伤的分别,外感属实,内伤属虚。
辨别咯血,要和伴随症状一同分析:痰中带血,伴有咳嗽痰黄,身热咽痛的是风热伤肺;痰中有血丝,伴有干咳少痰或无痰,身热,时而胸痛,是燥热伤肺;咳血,伴胸闷口苦,胁痛便干,是肝火犯于肺;痰中带血,伴有喘咳日久,吐清稀痰,头晕乏力,是肺气衰,阳气不能固守阴血;咳血鲜红,伴潮热盗汗,舌红消瘦,是虚劳;咳血,痰中有泡沫,量较多,伴胸中烦闷,心悸不止,咽喉灼热,是心肺气阴两虚,不能摄血。
咳血,咳嗽时痰中带血,一般是血丝或小血点和痰混和。咳血是支气管出血,咳血一般是咽喉部,气管引起的出血,呕血是消化道出血。当在出现咯血和咳血症状时,积极治疗很关键。
拔罐对痔疮有好处吗
痔疮多因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下迫大肠;或因湿热下注,蕴聚肛门,气滞血瘀,经脉壅遏,筋脉驰纵所致,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中医辨证后可以用来治疗痔疮。
中医治疗鼻衄
肺经热盛
证候:鼻衄发作突然,鼻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多,鼻腔干,可伴有咳嗽痰黄,口干身热。鼻肌膜色红或在易出血部位见有糜烂,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数。
辨析:燥热之邪犯肺,肺经热盛,热邪上壅鼻窍,伤及脉络,血溢脉外而鼻衄;邪热壅肺,故咳嗽痰黄;邪热未入里扰血,故出血不多;燥热伤津,则鼻干、口干、身热;舌、脉均为肺热之象。
胃热炽盛
证候:鼻衄量多,血色深红,鼻肌膜色红干燥,可见出血点。伴见烦渴引饮,或齿龈肿胀,衄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辨析: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其火最盛。胃热炽盛,上扰鼻窍,络伤血溢,故出血量多。热灼津亏,则口干,鼻燥,齿龈红肿,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脉均为胃热炽盛之象。
肝火上逆
证候:衄血较多,色深红,时作时止,来势骤急,伴有烦燥不安,头痛,眩晕,耳鸣,口苦咽干,胸胁胀满,面红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辨析:肝主藏血,为刚脏,其性劲急;肝火上逆,扰及鼻窍,迫血外溢,出血量多且不时而发;火热上扰清窍,则头痛,眩晕,耳鸣口苦、咽干;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胸闷胀满,烦躁易怒。舌、脉均为肝火旺盛之象。
肝肾阴虚
证候:鼻衄时作时止,血色淡红,量不多,渗血沥沥。兼证:口干津少,耳鸣,目眩,心悸失眠。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辨析:肝肾阴方,虚火上炎,灼伤鼻窍,故鼻衄血色淡红,渗渗而出;虚火上扰清窍,故眩晕、耳鸣;水亏火炎,心肾不交则心悸失眠,口干津少。舌、脉均为阴虚之象。
阴虚肺燥
证候:涕中带血,量少,多于擤涕、揉鼻、喷嚏时诱发,鼻肌膜干燥或干萎,或有干痂附着,伴有口干、咽燥、咳嗽少痰。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辨析:燥邪伤津,肺阴不足,津液无以上润,则鼻干、口干、咽燥,常有鼻衄发生;阴津亏耗,鼻失所养,肌膜干燥或干萎;肺阴不足则咳嗽少痰。舌、脉均为阴虚肺燥之象。
脾不统血
证候:鼻衄渗渗而出,淋漓难止,血色淡红,鼻肌膜可见表浅溃疡,出血量可少可多,但其势较缓;兼见面色不华,神倦懒言,头昏眼花,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缓弱。
辨析:脾气虚,气不摄血,血无所主而外溢,气血不足,故衄血色淡;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无华;脾虚失运,故食少便溏,神倦懒言,舌、脉均为脾虚之征。
突然咳嗽出血的原因分析
1、支气管扩张 半夜咳嗽有血可能是支气管扩张引起的,支气管扩张患者每日会大量咳浓痰和反复咳血,咳血不局限于半夜,早晨起来之时、傍晚、睡前都会有咳嗽痰中带血或者咳血的症状发生,咳痰是痰液多呈黄绿色脓样,有腥臭味。 建议:引起支气管扩张的原因比较多,肺结核、肺炎、囊性纤维化、异物吸入等都有可能导致支气管扩张引起半夜咳嗽有血,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遵医嘱积极治疗。
2、肺结核 半夜咳嗽有血还有可能是患有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肺结核起病起病可急可缓,症状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消瘦、女性月经失调、舌红无苔、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等。 建议:一旦发现有肺结核症状,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是否为肺结核,发现疾病要尽早治疗,治愈之前注意防止家属被传染。
3、肺癌 半夜咳嗽有血还考虑是肺癌。引起肺癌的病因非常多,遗传因素、生活习惯、职业因素、环境因素都有。肺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痰中带血或者咯血,还会有胸痛、胸闷、气急、声音嘶哑、发热、消瘦等症状。 建议:当怀疑自己患有肺癌时,应到医院进行诊查,不要过度自疑,也不要听信偏方,早期肺癌是可以治愈的。
4、 风热伤肺 风热伤肺也是半夜咳嗽有血的原因之一,风热伤肺一般是指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致肺气宣降失常,肺卫受病所表现的证候。 风热伤肺患者常会在半夜咳醒,并且痰中带血,或痰血夹杂,兼有咳嗽,痰黄,咽痛,口渴,身热,或微恶风寒,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等症状。 建议:风热伤肺患者经常会伴有感冒、咳嗽、哮喘、失音、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中医一般会采用疏风清热,肃肺化痰,止咳平喘的治则进行治疗,也可采用西医进行治疗。
咳嗽总是不好怎么治疗
辨外感与内伤:一般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初起先有表证或同时出现咳嗽,多是实证;内伤咳嗽,起病缓,病程长,发病多先有脏腑失调的症状,或肺与其他脏腑病症同时存在,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之证。
辨声音:时间频急,声音重浊,多为外感风寒或痰湿咳嗽;咳嗽频声音清亮,多为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嗽;咳嗽声音清脆短促,为外感风燥或燥热咳嗽;晨起咳嗽,阵阵加剧,或食生冷后咳嗽加重,多为痰湿咳嗽;午后或傍晚咳嗽,声音清轻短促,多为阴虚咳嗽;夜间睡卧咳嗽加重,声音喘促少气,多为虚寒咳嗽。
辨痰:痰色白,属风寒或湿;痰色黄,属热;痰质清稀,属寒或湿;痰质黏稠,属热或燥;痰清稀多沫,属湿或脾、肾虚;痰中带血,属燥或热或阴虚;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痰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之候;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阴虚;有热腥味为痰热;味甜淡者为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另外,咳嗽应与肺痨、肺胀及喘证相鉴别,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肺痨由痨虫犯肺引起,咳嗽伴有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等证;肺胀多伴有咳、喘、哮等证病史,在咳嗽的同时,并有胸中烦闷膨满,上气喘急甚至面目晦暗,唇舌紫绀,颜面四肢浮肿等,且病情缠绵,经久难愈;哮证及喘证虽然也兼见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哮证主要表现为痰气交阻,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而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治疗方面,外感咳嗽,以祛邪为主,因病在肺,应宣肺散邪,邪去正安;内伤咳嗽正虚邪实者,当祛邪止咳,兼以扶正;正虚为主者,则着重扶正祛邪。
治咳大法不外虚补实泻。虚者,肺气虚者宜温补,佐以温化寒痰;肺阴虚者宜滋养,佐以清化热痰;虚之较甚者,佐以敛肺,以固护肺之气阴。实者,泻肺之实邪,用宣通肃降肺气之品使肺气宣畅,佐以祛痰,痰除则肺气不受阻碍,而气自能宣通肃降。临床可根据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察其因咳而生痰者,重在治肺气;因痰而生咳者,重在祛痰。肺之实证,肺气壅滞者,宜降逆止咳;痰盛者辨其寒、热、燥、湿之不同,寒痰宜温化,热痰宜清化,燥痰宜清润,湿痰宜燥湿化痰。
咳血的中医辨证分型 肺阴不足咳血
症状:咳嗽痰中带血、反复发作,伴有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多与活动性肺结核或心脏病相似。
治则:滋阴润肺
方剂:沙参15g、麦冬20g、地骨皮15g、阿胶15g、白芨15g、川贝10g、太子参15g、甘草10g,将上药水煎,分3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