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毒多久才会好 水中毒是如何治疗的
水中毒多久才会好 水中毒是如何治疗的
对于轻症水中毒患者,禁水是主要的措施,通过限制进水量,使得入水量少于尿量,体内多余水分排出之后,病情即可好转。
重症水中毒的情况比较危急,一般医生会根据情况在禁水的基础上以保护心、脑功能为目标,以脱水和纠正低渗为目的。
水中毒的治疗方法
1.轻症限制进水量
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使入水量少于尿量。或适当加用利尿药,以依尼酸(利尿酸)和呋塞米等袢利尿药为首选。
2.急重症水过多和水中毒
治疗要以保护心、脑功能为目标,以脱水或纠正低渗为目的。
(1)高容量综合征为主者以脱水为主,减轻心脏负荷。首选呋塞米或依他尼酸等袢利尿药对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患者,要注意补充有效血容量。
危急病例可采取血液超滤治疗。明确为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者,可选用地美环素或碳酸铿治疗。保护心脏、减轻心负荷可用硝普钠纳、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
(2)低渗血症(特别是已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者应迅速纠正细胞内低渗状态,除限水、利尿外,应使用3%~5%氯化钠液,严密观察心肺功能等病情变化,调节剂量及调速,一般以分次补给为宜。
可同时并用利尿药,以减少血容量。注意纠正钾代谢失常及酸中毒。
喝多少水会导致水中毒
低钠血症的英文名称是Hyponatremia,这个单词由拉丁文和希腊文的词根共同组成,意为“血液中盐浓度过低”。
在正常人的血液中,盐浓度一般为135~145毫摩尔每升,相当于每加仑血液含有0.4盎司盐。
而低钠血症患者体内的盐浓度则要低于135毫摩尔每升。严重时,低钠血症可导致水中毒——表现为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尿频以及精神错乱。
人体内,肾控制着水、盐等溶解物的量。肾里面有数百万条弯弯曲曲的管道,起着过滤血液的作用,将多余的水分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当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水,超过了肾的处理能力,血液浓度就会急剧下降。
体内过多的水份会被引导至离子浓度较高的区域,然后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体积增大。
大多数细胞都有足够的空间扩展自己的体积,因为它们所在的组织是富有弹性的,比如脂肪/肌肉。但是神经细胞不同。脑细胞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只能与血液、脑脊液共享一个空间,在头骨里,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可供脑细胞膨胀。
因此,如果脑部水分过多,将是致命的。严重的急性如果低钠血症突然爆发,而且情况严重,水分就可能进入脑部,引起水肿。症状表现为癫痫、昏迷、呼吸不畅,甚至死亡。
不过,大多数水中毒事件都不只是因为过量饮水,还因为事故主角喝了其他饮料,以及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抗利尿激素会向肾下达命令,使后者尽量保留水分。
当人们受到的物理压力增加时,比如跑马拉松,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就会增加,即使人们已经喝下了大量的水。
什么是水中毒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水中毒较少发生,系指机体的摄入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病因有:1. 各种原因所致的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2.肾功能不全,排尿能力下降;3.集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多的静脉输液。此时,细胞外液量明显增加,血清钠浓度降低,渗透压亦下降。
临床表现 急性水中毒的发病急骤。水过多所至的脑细胞肿胀可造成颅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定向能力失常、谵妄,甚至昏迷。若发生脑疝则出现相应的神经定位体征。慢性水中毒的症状往往被原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可有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体重明显增加,皮肤苍白而湿润。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和血浆蛋白量均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以及红细胞平均容积增加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提示细胞内、外液量均增加。
水中毒多久可以好 水中毒不治疗会导致死亡吗
水中毒致死的机会非常低,但是仍然是有可能发生的;
水中毒情况比较严重时,而又没及时就医,那么血液内的电解质因为被水分排出体外而降至低于安全水分的浓度,影响到脑部的运作,可能会致命。
水中毒的表现
1、起病急,突出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如头痛、精神异常、抽搐、定向障碍、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亦可有颅内高压表现(如呕吐、视盘水肿、呼吸抑制等),甚至出现脑疝而导致死亡。
2、发病缓慢,缺乏特异性。轻度水过多仅有体重增加。当血浆渗透压低于260mmol/L,血钠低于125mmol/L时,有疲倦、淡漠、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当血浆渗透压低于240—250mmol/L,血钠低于115~120mmol/L时,出现头痛、嗜睡、神志错乱、谵妄等神经精神症状;血浆渗透压低于230mmol/L,血钠低于110mmol/L时,出现躁动、抽搐、肌肉酸痛、偏瘫甚至昏迷。慢性水中毒者可有体重增加,唾液分泌增加,腹泻,皮肤苍白等。慢性水中毒者更要注意原发病的表现(如患者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有心功能不全者出现胸闷、气短、不能平卧等。
水中毒是怎么引起的
细胞内水过多称为为水中毒,水中毒多因水调节机制障碍,而又未限制饮水或不恰当补液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第二大类原因肾排水功能不良,常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第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第四就是入水量过多,中枢神经病变刺激口渴中枢而致饮水过多。还有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接受积极的灌肠治疗等可使致水过多。
水中毒的病因
1.抗利尿激素(ADH)泌过多
可见于恐惧、失血、休克、急性感染(如肺炎、中毒性痢疾等)、应用止痛剂(如吗啡、哌替啶),或疼痛、手术等应激刺激。手术后ADH分泌增多的时间通常持续12~36小时,或更长。在此情况下过多输入葡萄糖等不含电解质的溶液,就容易发生水中毒。此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晚期发生部液性水肿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压力感受器的刺激使ADH分泌增多,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也可有ADH的异常释放。
2.肾功能障碍
急性肾衰竭的少尿无尿期,肾脏的稀释和浓缩功能都发生障碍,此时水分摄入过多,容易发生水中毒。此外,任何原因使肾血流量不足或肾小球血液灌注量严重减少,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在合并低渗性的情况下,水中毒容易发生。
3.水钠代谢紊乱
重度缺钠(低钠血症)或低渗性脱水的患者,细胞外液已处于低渗状态,机体通过代偿,肾小管对水、钠的回吸收已经增加,此时过多的水分摄入,可以发生水中毒。甚至有入提出在高渗性脱水时,由于有细胞脱水,如快速、大量输入无盐的液体,有时亦可发生水中毒。
4.排水功能不足
在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因肾脏排水功能急剧降低,如果入水量不加限制,则可引起水在体内潴留;严重心力衰竭或肝硬变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和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排水也明显减少,若增加水负荷亦易引起水中毒。
5.低渗性脱水
晚期由于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可造成细胞内水肿,如此时输入大量水分就可引起水中毒。
什么是水中毒
血清钠离子的浓度低于130mmol/L,主要见于:
水分摄入过多,当短时间内喝大量的水而超过肾的排水能力时,就会导致水中毒;
水排出减少,如果患者的肾脏功能衰竭并且输液不当的话就会导致水中毒。
早期尿量增加,晚期出现凹陷性水肿;
引起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视乳头水肿,严重者发生脑疝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