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按病因种类的高血压分类

按病因种类的高血压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其发病机制学说很多,但真正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

(2)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继发于某一种疾病或某一种原因之后发生的血压升高,应用现代医学技术能够找到其发病原因,其中大多数可通过手术等治疗技术去除病因而使其高血压得到治愈。例如继发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等肾脏疾病之后的肾性高血压,继发于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之后的内分泌性高血压,继发于脑瘤等疾病之后的神经原性高血压,以及机械性血流障碍性高血压、医源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 疾病分类

孕妈妈以往血压都很正常,在怀孕之后首次出现BP大于或等于140/90mmHg,但是在生产之后的12周血压会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可有上腹部不适;血小板减少。

轻度

在怀孕20周之后出现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mmHg;24小时尿蛋白阳性或大于等于300mg;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等症状。

重度

血压大于或等于160/110mmHg;24小时尿蛋白阳性或大于等于2g;血肌酐大于106umol/L;血小板小于100×10^9/L(正常是100-300×10^9/L);持续性的头痛或者有视觉障碍;持续性的上腹部不适感。

在妊娠的晚期或者临产时,出现眩晕头痛、突然昏不知人、两眼上视、手足抽搐、全身强直,一般发作持续的时间较短,但是刚清醒过来又会马上复发,甚至昏迷不醒。

孕妈妈本身就有高血压,在怀孕20周之前没有蛋白尿,20周之后24小时尿蛋白大于或等于300mg;或高血压孕妇20周之前就出现蛋白尿,血压也持续升高或血小板小于100×10^9/L。

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mmHg。孕妈妈怀孕之前或者是怀孕20周以前或怀孕20周以后首次诊断为高血压并且持续到产后的12周后。

肾性高血压病的分类

高血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总的来看,它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肾性高血压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在无明显水肿或未做尿液检查时,患者容易以为自己得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由于二者在治疗及预防方面有很大不同,故有必要对它们作认真鉴别。那么如何区别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呢?这就需要医生详细的询问病史,认真的进行体检,行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明确因果关系,弄清发病的先后次序。

1、原发性高血压:一般发病年龄较大,或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家族史。先有高血压,以后才有肾脏损害,出现尿液和肾功能不正常等。

2、肾性高血压可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多有肾脏病史,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盂肾炎等。实验室检查多可发现异常,当诊断有困难时,需借助肾穿刺明确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多见于30岁以下或55岁以上,突然发生恶性高血压,或以往有高血压史,突然转为恶性高血压者。同时要注意病史中是否有腰部外伤,腰背部或胁腹部剧痛,腹痛等。体检时,颈部、腹部和胁腹部可有血管杂音。但上述征象均无特异性,确诊要靠肾血管造影等手段。

高血压的分类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压的升高,并伴有头晕、烦躁等症状。病因不明的高血压,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人,以脑力劳动者居多;继发性高血压是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如肾脏、脑、血管及内分泌疾病可引起血压升高。将疾病治好后高血压症状就会消失。

按WHO的标准,人体正常血压为收缩压(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高压)在140~149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在90~99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正常人的收缩压(高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升高。

高血压少见的几种分类

体位性高血压:患者站着或坐着时血压增高,而躺着时血压却正常,而且患者一般没有高血压的症状,所以多数是在体检时被发现。这类型患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而且波动幅度较大,有的患者有心慌、易疲劳、入睡快等表现;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比正常人高,甚至超过一般高血压病患者。

由于发病机理不同于一般高血压,体位性高血压患者不能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否则,不仅不能降压,反而会激发血压进一步升高。对于体位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改变生活方式,保证必要的静卧休息、抬高双脚静坐、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肌肉丰满度等。

临界高血压:也称边缘型高血压,其收缩压在140~16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95毫米汞柱。临界高血压患者只是血压稍偏高,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损害,因此临界高血压极易被患者忽视。但是约有71.5%的临界高血压会发展为高血压,并易发生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症,其死亡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医生提醒,体检时发现为临界高血压者,需连续一周每日测两次血压,观察血压变化。若一年之后,血压均值升高10毫米汞柱,就需要用药物治疗,而且治疗时间不能少于两年,要达到血压不再升高为止。血压恢复正常后仍要继续观察和坚持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控制体重;二是戒烟限酒;三是限制盐、糖摄入;四是增加钙、钾的摄入;五是坚持运动;六是保持心理平衡、防止情绪失控。

无症状高血压:又称适应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通常呈阶梯状缓慢上升。由于其已经适应了这种缓慢升高的血压,因此即使血压已很高也无任何症状。患者也因此不认为自己有病,也不愿接受降压治疗。而最常见的严重后果就是突发脑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并可发生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以说,这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

高血压少见的几种分类

高血压我们都清楚,但是其并发症清楚的没几个人,而那些少见的并发症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下面来跟大家说说高血压的几种“隐性”分类。

体位性高血压:患者站着或坐着时血压增高,而躺着时血压却正常,而且患者一般没有高血压的症状,所以多数是在体检时被发现。这类型患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而且波动幅度较大,有的患者有心慌、易疲劳、入睡快等表现;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比正常人高,甚至超过一般高血压病患者。

由于发病机理不同于一般高血压,体位性高血压患者不能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否则,不仅不能降压,反而会激发血压进一步升高。对于体位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改变生活方式,保证必要的静卧休息、抬高双脚静坐、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肌肉丰满度等。

临界高血压:也称边缘型高血压,其收缩压在140~16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95毫米汞柱。临界高血压患者只是血压稍偏高,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损害,因此临界高血压极易被患者忽视。但是约有71.5%的临界高血压会发展为高血压,并易发生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症,其死亡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医生提醒,体检时发现为临界高血压者,需连续一周每日测两次血压,观察血压变化。若一年之后,血压均值升高10毫米汞柱,就需要用药物治疗,而且治疗时间不能少于两年,要达到血压不再升高为止。血压恢复正常后仍要继续观察和坚持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控制体重;二是戒烟限酒;三是限制盐、糖摄入;四是增加钙、钾的摄入;五是坚持运动;六是保持心理平衡、防止情绪失控。

无症状高血压:又称适应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通常呈阶梯状缓慢上升。由于其已经适应了这种缓慢升高的血压,因此即使血压已很高也无任何症状。患者也因此不认为自己有病,也不愿接受降压治疗。而最常见的严重后果就是突发脑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并可发生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以说,这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

对于无症状高血压的防治,医生强调七项措施:一是即使是无任何症状的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至少要每年测一次血压;二是如果确诊为高血压病,不论有无症状,都要进行降压治疗,使血压控制在基本正常范围;三是嗜酒者要戒酒,尤其不喝烈性白酒;四是便秘者排便时忌腹部用力屏气;五是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劳逸结合,并保证良好睡眠;六是适当锻炼,防止身体超重;七是对血压过高者,短时间降压幅度不要太大,开始治疗时用药剂量宜小,以后逐渐加量,避免患者感觉不适而拒绝治疗。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二级高血压是什么

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

人群中血压水平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压和血压升高的划分并无明确的一个界限,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来鉴定的。目前我国的血压分类和标准主要如下: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大于等于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高血压一级,也就是轻度高血压,它的定义是血压140-159,和(或)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

二级高血压就是中度高血压,收缩压在160-179之间,舒张压和(或)100-109毫米汞柱。

高血压的分类

根据心血管危险性的绝对水平和血压水平,可将病人分为低度、中度、高度和极高度的危险组。

(1)低危组: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的1级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危险因素存在。

(2)中危组:包括1级或2级高血压患者,同时有1或2种危险因素的患者。

(3)高危组:包括1级或2级高血压患者,同时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兼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者,或不伴其他危险因素的3级高血压患者。

(4)极高危组:3级(重度)高血压患者,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有糖尿病、靶器官损害,或1~3级高血压患者有临床相关病变。

高血压分类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高血压的分类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高血压的分类

按高血压发生的速度及严重程度分类

渐进型或缓进型或非恶性高血压

此型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增高,可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出现症状,随病程进展血压持久增高,可有脏器受损表现。大多数高血压为此型。

急进型或恶性高血压

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恶性型,多见于中青年。血压显著升高,可迅速累及肾、心、脑等器官,出现氮质血症、心力衰竭或高血压脑病,病程发展迅速。死亡原因多为其并发的尿毒症。临床上所称的高血压危象,即指血压急剧升高引起的严重临床表现,主要为恶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脑病。

按高血压患者血中肾素活性高低和血容量多少分类

高肾素低血容量型高血压其特点是舒张压明显升高,血管的器质性损害较重,血容量低,病程进展快。

低肾素高血容量型高血压其特点是血容量增多,血管的器质性损害较轻,多为良性高血压,病程进展慢。

肾素和血容量正常型高血压患者血中肾素活性正常,其表现介于上述两型之间。

高血压少见的几种分类

体位性高血压:患者站着或坐着时血压增高,而躺着时血压却正常,而且患者一般没有高血压的症状,所以多数是在体检时被发现。这类型患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而且波动幅度较大,有的患者有心慌、易疲劳、入睡快等表现;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比正常人高,甚至超过一般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发病机理不同于一般高血压,体位性高血压患者不能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否则,不仅不能降压,反而会激发血压进一步升高。对于体位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改变生活方式,保证必要的静卧休息、抬高双脚静坐、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肌肉丰满度等。临界高血压:也称边缘型高血压,其收缩压在140~16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95毫米汞柱。临界高血压患者只是血压稍偏高,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损害,因此临界高血压极易被患者忽视。但是约有71.5%的临界高血压会发展为高血压,并易发生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症,其死亡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医生提醒,体检时发现为临界高血压者,需连续一周每日测两次血压,观察血压变化。若一年之后,血压均值升高10毫米汞柱,就需要用药物治疗,而且治疗时间不能少于两年,要达到血压不再升高为止。血压恢复正常后仍要继续观察和坚持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控制体重;二是戒烟限酒;三是限制盐、糖摄入;四是增加钙、钾的摄入;五是坚持运动;六是保持心理平衡、防止情绪失控。无症状高血压:又称适应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通常呈阶梯状缓慢上升。由于其已经适应了这种缓慢升高的血压,因此即使血压已很高也无任何症状。患者也因此不认为自己有病,也不愿接受降压治疗。而最常见的严重后果就是突发脑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并可发生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以说,这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者是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于某些确定的原因,或者是病因,从而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百分之五。

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部分找不到病因的血压升高则叫做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病。 目

前我国采取的血压分类和标准,多为收缩压大于等于一百四十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九十毫米汞柱。

高血压如何进行分类与分级

高血压的分类有哪些?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我们常说的高血压往往就是指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5%。原发性高血压或称高血压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了解。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是某些确定的病因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有些继发性高血压,如单侧肾脏病变、肾脏肿瘤、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主动脉狭窄引起的,可通过手术治疗解除病因,高血压就缓解了。

高血压的血压如何分级

判断高血压的指标是血压的高低,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那么,高血压根据血压的变化,又是如何去分等级的呢?

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I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这就是高血压分级。

老年人的血压适宜控制在:140-150/90mmHg,老年人的血压粘度相对比较高,没有足够的血压难以推动血液流畅的运行,血压少于这个范围的话,那么老人家得脑梗塞的几率会增高,血压太高又会导致脑出血。

糖尿病患者血压适宜控制在:<130/80mmHg,糖尿病患者本身肾动脉已经在超负荷的运作,若血压再高点的话,那么很容易引起肾动脉高压,久而久之导致肾衰竭或者尿毒症。

可见,血压的变化时判断高血压的标准,也是高血压的症状。不同的人耐受不一样,可能长期处于高血压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随着高血压发病的年轻化,大家应该有自测血压的习惯,这样才能尽早发现高血压,进行即使治疗和干预。

相关推荐

高血压分类有哪些

在医学上,根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发病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患这种高血压的人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5%,大多数病人有家族遗传史。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因某种身体疾病而引发的高血压病因明确,最多见的是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其次是脑部炎症、肿瘤、外伤引起的高血压。某些药物也可导致高血压,如激素、避孕药、甘草浸膏等。按照舒张压水平,可将高血压的程度分为以下三度:轻度:舒张压在90-104毫米汞柱间。中度:舒张压在105-114毫米汞柱间。重

高血压能吃番茄吗

众所周知,高血压患者不能吃“三高”食物,到底是哪三高呢?就是高盐分,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那么,西红柿既不是高热量的食物也不是高脂肪的食物,更不是高盐分的食物,所以高血压患者是可以吃西红柿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高血压这个疾病。 分类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2诊断 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00年中国高

高血压分级标准 高血压分为几级

一般高血压分为3级,收缩压130~139mmHg或舒张压85~89mmHg为正常高值,收缩压

血压低的疾病分类

1、由于血压低,血液循环缓慢无力,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向组织细胞送入氧气、营养并带走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根据其发生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即由卧位突然变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收缩压下降2.67kPa以上,常于早晨起床后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仆,以40-70岁男性较多见,可因久病卧床身体虚弱或服用同时具有扩张静脉作用的降压药所引起。 2、由某些疾病或药物所引起,如脊髓空洞症,严重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慢性营养不良,服用降压药等。 一般认为与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40岁

足浴巧治高血压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的眩晕、头痛范畴。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高血压患者不妨试试下列足浴方: 1.桑叶芹菜足浴方 桑叶、桑枝各30g,芹菜50g。 用法:将上列药物加水4000ml煎煮取液,先熏足后浸足,每日一次,发作时每日2次,1剂可用2~3次,10天为1疗程。 功效:清肝降压。本方适用于各类高血压患者。 2.钩藤桑叶足浴方 钩藤20g,桑叶15g,菊花20g。夏枯草30g。 用法:上药加水4000ml煎煮取液,先熏脚后温洗双足,每日一次,1剂可用2~3次,10天为1疗程。 功效:平肝潜阳,清热安神

无尿和少尿的原因

健康成人每24小时排尿量为1~2升,平均在1.5升时,大约相当于每分钟排1毫升。尿量一般与摄入的水量成正比例,但饮食、气温、环境、精神紧张、劳动或运动、疼痛均能影响尿量。如饮大量水分、浓茶或咖啡后,尿量增加;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时,可因大量出汗而使尿量减少,这属于生理调节范围。 在病理情况下,如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时,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毫升时,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 00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称为无尿。超过一天的少尿与无尿应积极寻找病因,进行治疗。 少尿和无尿症状1.先驱症状:乏力、倦怠

高血压分级的标准是什么

高血压分级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95mmHg;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导致低血压的病因如何分类

病因分类 一般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低血压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有关本部分内容可参阅本书晕厥和休克章节。 慢性低血压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其中多数与患者体质、年龄或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称之为体质性低血压;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而与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系统疾病有关的低血压

肺炎的分类病因分类

病因分类也叫病原体分类。随着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大多数肺炎的病原体已经明确,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肺炎、螺旋体和立克次体肺炎、原虫性肺炎、吸入性肺炎。 另外,引起小儿肺炎的病原体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

高血压分级

 高血压也是分级的。高血压分级一般分为四个等级:轻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重度高血压和临界 高血压分级。我们来看看这四个等级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