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小便中的健康密码
宝宝小便中的健康密码
您是不是经常查看孩子刚刚解完的小便有没有异常?是不是经常留意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小便次数是否正常?是不是经常询问幼儿园的老师孩子在园的小便情况……不管以前是否做到,现在开始您需要留意了。
正常“尿尿”范本
排尿量(每天):【3-7岁】约600-700毫升(并不是所有的孩子每天都排一样多的尿,尿量的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同)。
排尿次数(每天):【3-7岁】约6-7次。
尿色:大多呈无色、透明或浅黄色,存放片刻后底层稍有沉淀,但尿色的深浅与饮水的多少及出汗有关。喝水多、出汗少的孩子则尿量多而色浅;饮水少、出汗多或发烧的孩子则尿量少而色深。早晨第一次排出的尿,颜色要较白天深;因治疗某些疾病而服用了呋喃坦啶、痢特灵、复方VB、VB2、黄连素、大黄、番泻叶、芦荟等药物,也会使尿色变得金黄或橘黄。
异常小便A:尿色
● 深黄
刚出生的小宝宝尿色发黄,通常是由于新生儿黄疸疾病所致。然而,如果较大的孩子尿色变得深黄,同时伴有发烧、乏力、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并在腹部肝区部位有触痛,则可能是患了黄疸性肝炎。
● 发白
如果只是发现“尿尿”发白,没有其它伴随症状,一般是一种正常现象(特别是天冷的时候容易出现)。但是,如果还伴有其它症状,如腿肿胀,并且,尿液经过加醋或加热,均不能变得澄清,则有可能是患了丝虫病或胸导管内有炎症;如果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多是尿道发生了感染;如果伴有发烧、寒战,并感到剧烈腰痛,则可能是患了肾盂肾炎。
出现以上情况,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化验和检查,以便及早明确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
异常小便B:尿床
健康隐忧:遗传;脑中“醒觉神经中枢”反射迟钝。
一般来说,轻微的尿床并不是病,随着年龄增长通常都会自然消失。然而,频繁而持续的尿床很可能和隐藏性病理原因有关,必须重视和进行适当治疗。
如果父母都有尿床史,孩子就很有可能遗传到尿床。如果孩子在3岁后,还频繁尿床,那么建议您马上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
积极应对——
1.排尿训练:买个尿湿报警器,将湿度感应器放在尿床孩子的内裤上,孩子只要一排尿就会报警唤醒他,能训练他对膀胱膨胀的敏感性并及时苏醒。这种方法安全有效、无副作用,须长期坚持使用,治愈率比较高,复发率低。不过如果湿度较大,报警器常常会失灵,所以环境湿度很大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传统的闹钟来代替报警器。
2.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去氨加压素(DDAVP,商品名:弥凝片)有改善睡眠、促进觉醒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采用小剂量、长疗程(6-12个月)的远期疗效较好。
3.中西医结合治疗:DDAVP与中药(如中药遗尿合剂等)合用,疗效优于单用DDAVP。
生活配合——
◆ 晚饭后减少喝水,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饮料。
◆ 为宝宝做个“不尿床日”记录本,庆祝每个“干爽日”。
◆ 叫醒熟睡的孩子如厕,并故意让他多走几步,醒一醒后再小便。
异常小便C:遗尿症
健康隐忧:(西医)膀胱神经性病症;尿道先天性狭窄;(中医)肾气不足、肺脾气虚、肝胆湿热。
如果孩子5岁后,仍不能控制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就是所谓的“遗尿症”了。此病多见于男孩,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
积极应对——
1.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氯丙咪嗪或阿米替林治疗。
2.心理治疗: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排尿机能的训练。
3.饮食疗法:
● 山药糕
用料:山药250克,山萸肉5克。
制法:山药洗净后去皮,捣烂如泥状,加入山萸肉蒸熟,吃时加少许白糖,每天当点心吃,食量多少不限。
功效:适用于遗尿症,或平时尿多,易感冒、咳嗽、精神不振、疲倦乏力,或食欲不佳、大便溏烂的孩子。
小便健康自测
1、一天小便几次最正常? A.6次;B.7次;C.8次;D.9次。
正确答案:C
专家解析:健康的小便标准是:一天8次,每次300毫升左右,总量不超过3000毫升。如果不是饮水原因造成的超过8次,就叫做尿频。很多人以为老想尿,肯定是肾虚。其实,大多数尿频都和肾无关。小便次数多,但尿量少,有可能是膀胱和尿道的问题;不仅次数多,而且尿量也不少,则有可能是内科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或多尿症。只有尿频而且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也高的,才有可能是肾有问题。有些人小便次数多,是因为老觉得有尿意。这时可以自查一下:尿意很急,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尿意隐隐的,不太急,可能是感觉神经过敏,或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膀胱慢性炎症。
2、晚上最好起夜几次?A.0次;B.1次;C.2次;D.3次。
正确答案:B
专家解析:一天8次小便,白天7次,晚上1次,是最佳比例。起夜太多,一种情况是因为睡前喝水多造成的。这是正常情况,没有必要为了不起夜刻意减少晚上的饮水量,除非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患者,他们需要控制全天饮水量。不用担心晚上喝水多,早晨起来眼睛和脸会浮肿,只有肾有问题的人才会这样,健康的肾会正常代谢,不会造成浮肿。很多老人为了减少起夜,晚上一点水也不敢喝,时间长了,反而会让尿很浓,导致膀胱结石等疾病。还有一种情况是,晚上没喝多少水,也老是起夜,那就和白天尿频的情况一样,每次尿量多,说明有内科代谢性疾病;每次尿量少,说明膀胱和尿道有了问题。
灰码做了核酸什么时候才会变绿
通常需要半小时左右。
就目前来说,健康码“灰码”仅在武汉市进行试点,主要是因为新冠奥密克戎传播比较厉害,武汉市为加快加密核酸检测,从人群中找出可能存在的感染者。
对于灰码人员来说,如还在武汉市活动,可在指定地点完成核酸采样,半小时左右便会自动转为绿码;如已返恩,可通过支付宝湖北健康码、鄂汇办APP发起“转码申请”,提交相关证明,“灰码”方可转为绿码。
网上申请黄码改绿码通道
居民的健康码变成黄码之后,可以自己在网上申请转码,转码通道可以从支付宝、微信以及健康码小程序进行,以支付宝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从支付宝界面,点击健康码的图标进入。
进入健康码后,选择“健康码转码登记”选项。
在“健康码转码登记”选项里面选择“黄码转码申请”选项。
“黄码转码申请”界面会需要填写一些个人资料,按照步骤进行资料的填写即可,填写资料后,点击下方的“提交”选项。
资料上传之后,就只需要等待健康码变绿码就可以了。
灰色健康码代表什么意思 健康码灰码怎样转回绿码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居民的健康码变黄,主要是因为未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导致的,如果还在武汉市活动,灰码人员在指定地点完成核酸采样,半小时左右便会自动转为绿码。
但要是已经返恩,可通过支付宝湖北健康码、鄂汇办APP发起“转码申请”,提交相关证明,“灰码”方可转为绿码。
看宝宝表情知宝宝需求
宝宝还不会说话,你怎么知道他这时候是高兴还是难受?是饿了还是饱了?不要着急,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们可以用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来表达一切。只要能破译这些身体“密码”,就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表情:懒洋洋
密码:我吃饱了
当宝宝把奶头或奶瓶推开,将头转向一边,并且一副四肢松弛的模样,多半就是已经吃饱了,妈妈就不要再勉强人家吃东西了。
动作:喊叫
密码:烦恼
不到1岁大的宝宝,在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干扰,但苦于口不能言,只好用尖叫、大哭大闹表达自己的烦恼。大人可以带孩子去安静的地方散步,或是给点好吃好玩的东西让孩子安静下来。
表情:严肃
密码:缺铁
宝宝笑得很少,小脸严肃,表情呆板,这多半是体内缺铁所造成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好连续一个星期给宝宝补铁,很快,他严肃的表情会逐步消失,代之以灿烂的笑容。
表情:笑
密码:兴奋愉快
这表示他很开心。这个时候,妈妈也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你充满爱心的回应会让孩子更安心,笑得更灿烂。
表情:爱理不理
密码:我想睡觉了
玩着玩着,宝宝的眼光变得发散,还时不时地打哈欠,头转到一边不太理睬妈妈,这就表示他困了。这时,就不要再逗孩子玩耍了。只要给他创造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环境就好。
表情:瘪嘴
密码:提出要求
孩子瘪起小嘴,好像受了委屈,这很可能是要开哭的先兆。当父母有经验后就会知道孩子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要求。至于孩子是肚子饿了要吃奶,或尿布湿了要人换,还是寂寞了要人逗,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了。
表情:小脸通红
密码:大便前兆
如果看到孩子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而且目光发呆,这是明显的内急反应,得赶紧带他便便了。不然,你就得等着收拾孩子的排泄物了!
表情:哭
密码:锻炼身体
当宝宝的哭声抑扬顿错,响亮且有节奏感时,不必担忧。那只是宝宝在告诉你:“我的身体很健康!”
表情:吮手指、吐气泡
密码:别理我
大多数宝宝在吃饱穿暖尿布干净而且还没有睡意的时候,会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比方说吮手指、吐气泡什么的。这时的孩子更愿意独自玩耍,不愿意别人打扰。所以,妈妈就不要去打扰人家了!
动作:乱塞东西
密码:长牙痛苦
当宝宝处于长牙期时,跟以往不一样的动作就是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嘴巴,乱咬乱啃,不给就大闹,直到牙长齐之后才会停止。可以给宝宝吃一些饼干,这些食品可以帮助孩子长牙,而且也很安全。
表情:眼神无光
密码:疾病先兆
健康的宝宝眼睛总是明亮有神、转动自如的。若发现你的孩子最近眼睛黯然呆滞、无光少神,那很可能是身体不适的征兆,也许他已经患上了疾病。这时最好带孩子去看大夫,千万不要迟疑!
表情:噘嘴、咧嘴
密码:我要嘘嘘
在每次小便之前,宝宝通常会出现咧嘴或是上唇紧含下唇的表情。当宝宝出现这种表情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把把小便,或是检查他的纸尿裤是不是应该换了。
动作:吮吸
密码:我饿了
喂食一段时间以后,宝宝的小脸再次转向妈妈,小手抓住妈妈不放。当你用手指一碰他的面颊或嘴角,他便马上把头转向你,张开小嘴做出急急忙忙寻找食物的样子,嘴里还做着吸吮的动作,这就说明孩子又饿了。赶紧给宝宝喂吃的吧!
宝宝小便暗含健康信号
5种异常尿液是疾病征兆
1、明显的尿臊味:如果宝宝的小便突然变得有明显的臊味,通常可能因为液体摄入量少了、排汗量大,气候炎热等情况,尝试适当增加饮水、饮奶,摄入水分丰富的水果蔬菜,适当减少高蛋白质和高脂肪的食物。如无明显改善,需要就医检查,排除某些疾病的前期表现。
这是因为正常宝宝新鲜排出的小便是没有特殊气味的,也有说母乳宝宝新鲜排出的小便有淡淡的奶香味。宝宝的小便在空气中存放一会后,尿素分解就会释放出氨(臭)味。
2、黄色的尿:排除服用B族维生素的情况,主要考虑液体摄入不足,常见于炎热的夏季。如补充足量液体后无明显改善,应就医,排除肾脏疾病等。宝宝正常的尿液颜色是无色透明或浅黄色的,在空气中存放一会后,会有沉淀物析出。
3、浓茶色的尿:常见于严重的新生儿黄疸。
4、乳白色(米汤样)的尿:宝宝饮水不足,尿液浓缩,尿液中的磷酸盐、尿酸盐结晶,会使小便呈现乳白色,多见于寒冷的冬季,适当保暖和增加饮水即可。此外,当大量进食苹果、柿子等含磷酸盐、碳酸盐较多的食物时,也会出现乳白色的尿液。
5、粉色的尿:宝宝饮水不足,尿液浓缩,尿液中草酸盐结晶,会使小便呈现粉红色,多见于炎热的夏季,适当控制环境温度和增加饮水即可。如果粉红色的尿液伴随发热、排尿哭、排尿次数增加、胃纳差、精神差等症状,应就医,排除泌尿系统感染。
看懂尿常规报告单
宝宝的小便出现异常,家长不要惊慌失措,先找可能原因,必要时请医生协助检查诊断。关于尿常规检查,你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尿常规报告单以“-”代表结果正常,以“±”代表结果可疑,以“+”表示阳性,并且从“+”到“++++”表示严重程度的递增。
新生BB尿血急坏娘!从小便看宝宝健康状况
尿蛋白(PRO):正常参考值“-”,尿蛋白持续增多见于肾脏疾病或发热、受寒、剧烈活动和特殊体位等。
白细胞(WBC):正常参考值<5个/HP(高倍视野),大量白细胞提示尿路感染,常见于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红细胞(RBC):正常参考值“-”或“偶见”,>3个/HP(高倍视野)提示镜下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小儿发热时,尿常规也会检出红细胞,通常建议在退热后复诊几次尿常规。
灰码几天才能变成绿码
健康码变为“灰码”的人员,如还在武汉市活动,可在指定地点完成核酸采样,半小时左右便会自动转为绿码;如已返恩,可通过支付宝湖北健康码、鄂汇办APP发起“转码申请”,提交相关证明,“灰码”方可转为绿码。
如果是其他地区出现的灰码,那么需要及时将个人情况进行上报,然后按照当地的要求进行转码。
男人晨勃中隐藏的健康密码
男人晨勃和睡眠质量有关
每天晚上睡眠期间会有多个睡眠周期,男性平均每晚会出现5次阴茎勃起,而且每次能够持续20至30分钟,但这依赖于男性的睡眠质量,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可能每天都发生;阴茎勃起的数量和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这往往等男性到了“退休年龄”后才会加剧发生,因此关注老年男性的性福也不容忽视。
晨勃并不一定与阴茎健康有关
同样地,晨勃的发生,或许也是膀胱充盈引发的无意识知觉刺激脊髓中的神经,从而通过产生勃起(脊髓反射)来产生反应,这或许就能够解释为何早晨排空膀胱后勃起现象会消失。目前多项研究并不确定晨勃是否会促进阴茎健康,晚间增加阴茎的氧气供应或许对维持阴茎的肌肉组织的健康非常有益。
晨勃消失是性能力下降吗
晨勃消失的原因很多。晨勃可以作为观察男子精力和健康状况的参考指标之一,但是不能凭这一点来判断男子性功能的好坏,晨勃现象只是医生在鉴别判断性功能变化时的一个参考。阴茎夜间无法或缺乏勃起或许就能够指示影响勃起功能的多种常见疾病,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糖尿病患者,患者缺乏晨勃往往和因神经传输较差或阴茎血液供给不良导致的勃起功能障碍。
每天晨勃是好事吗
由于健康的心脏通常与勃起能力相关,为此存在晨勃通常被视为好消息。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可以避免甚至改善勃起障碍,为此吃健康食物、保持健康体重、适当锻炼、避免吸烟酗酒都非常重要。
判断小便健康指标
在泌尿外科专家杨勇看来,判断一个人小便是否健康有三个指标,即排尿不费力、有尿憋得住、尿液淡黄透亮。一旦长时间出现以下某种症状,就要注意健康问题了。
尿频、多尿。如果不是饮水过多造成的排尿次数超过8次,就叫做尿频。泌尿外科专家杨勇说:“小便次数增加,每次尿量减少,有可能是膀胱储尿功能下降。如果小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没有减少,就是多尿,有可能是身体的代谢功能出现问题,比如糖尿病等。”如果尿频的同时,还伴有尿急、尿痛等不适,应警惕是否患上泌尿系统感染。
排尿时间变长、连续性不好。男性排尿时间明显变长,连续性不好,有滴滴答答的感觉,排尿困难,尿无力,中老年男性夜尿次数增加等症状,都是前列腺疾病的信号。
尿液泡沫多、有异味。排尿时,如果发现马桶中泡沫增多,尤其是早上第一泡尿泡沫明显,可能是肾脏疾病造成的,应该及时去医院做尿常规检查,看尿中蛋白是否增多。如果尿液有种烂苹果的味道,要怀疑是糖尿病的征兆。
尿液颜色不正常。呈红色:说明尿中可能存在超量的红细胞,也称“血尿”,多是由肾病、结石、前列腺炎、膀胱肿瘤等引起。如果出现剧烈的腰痛,同时伴有血尿,多半是结石引起,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
呈酱油色:是由于尿中红血球被大量破坏所致,也可能是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及溶血性黄疸等。
呈白色:好像牛奶一样,有时混有白色凝块或血液,说明尿中有乳糜,源自丝虫病或肾、淋巴管堵塞。
尿液发黄:黄连素、维生素B等药物会引起尿液变黄。但如果没有吃药,尿色很黄且持续半个月以上,就要提高警惕。尿色太黄,往往预示着肝胆疾病,如肝炎、胆结石、胆道阻塞、梗阻性黄疸等疾病。
当然,食物有时也会改变尿液颜色,因此大家不要过于恐慌。泌尿外科专家杨勇和许清泉最后提醒,如果你的尿液性状和颜色发生改变,且持续时间较长,又难以从摄取的食物或药物上找到答案,就有必要去医院查出具体原因。
破译宝宝便便的健康密码
便便的健康密码
细心观察,宝宝便便的次数、颜色和质地常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密码,它能反映出宝宝的消化功能状况,亮起健康异常的红灯,为诊断宝宝的身体健康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线索。
便便“次数”信号灯——
健康信号灯
有消化系统强健的宝宝,也有新陈代谢慢一拍的宝宝,这都属于健康范畴内的个体差异现象。日常生活里,宝宝1—3天排便一次,或者一天内排便1—2次,宝宝排便时没有痛苦、哭闹等情绪,一次排便时间不超过30分钟,都属于正常排便。
异常信号灯
●如果宝宝3天甚至更长时间没排便,就可能便秘了,便秘不但影响宝宝的食欲和睡眠,积滞于肠道内的食物,发酵腐败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毒素可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到达大脑,妨碍神经的正常功能,影响记忆力思维能力。
●妈妈要反省一下,宝宝及时补充水分了吗?宝宝的运动量够不够?给宝宝添加的辅食中蔬菜、水果纤维丰富还是单一呢?宝宝晚上睡觉前妈妈可用手沿着宝宝肚脐先顺时针方向后逆时针方向按摩一百下,这方法有促进肠蠕动帮着排便的功效。
如果宝宝一天内排便5次以上,情绪哭闹或没精打采,且便便的色样质地跟往常不一样,就要先停止给宝宝进食,带着宝宝和新鲜便便样本及时就医。
便便“颜色”信号灯——
健康信号灯
宝宝从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宝宝辅食种类和数量的增多,便便颜色从以前母乳喂养时期的金黄色软糊便或者人工喂养的土黄色硬膏便转变成颜色较暗的便便。通常情况下,宝宝的便便颜色会与食物颜色息息相关,如果是鱼、肉、蛋、奶摄入较多的宝宝,因为蛋白质消化原因,便便会比较臭。
异常信号灯
●如果宝宝一天内排便次数多,便便量少,颜色呈绿色粘液状,这就是绿色稀便。这种便便也称“饥饿性大便”,通常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只要给足营养,便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便便呈灰白色,同时宝宝的巩膜和皮肤呈黄色,这些症状有可能是胆道梗阻或胆汁粘稠或肝炎,应带上新鲜便便,及时就医。
●便便呈黑色,可能是胃或肠道上部出血或服用治疗贫血的铁剂药物所致,家长应及时检查是否使用了治疗贫血药物,问询宝宝有无不适感。
●排出的便便带有鲜红血丝,可能是大便干燥,或者是肛门周围皮肤皱裂。下次便便时,建议使用甘油,平时多饮水多吃蔬菜类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若便便稀软仍然带有血丝,可能由直肠息肉、结肠息肉和肛门裂所致,应做进一步的检查。若除有血液外,同时含有大量粘液而排便量较少,宝宝同时伴有阵发性腹痛的症状,可考虑是否为肠套叠。如果便便带有脓血并有腥臭味,可考虑为痢疾,应立刻就医。
●如果宝宝排出的便便呈淡黄色、糊状、外观油润、含较多奶瓣和脂肪颗粒,排便次数较多,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便便黄褐色、稀水样、带有奶瓣、有刺鼻的臭鸡蛋味,为蛋白质消化不良。家长应带宝宝就医用药。
便便“质地”信号灯——
健康信号灯
健康达标的宝宝排出的便便已经成形,质地松软适中,稠度均匀如药膏状,或有颗粒,因为摄入食物的不同而稍有变化,这些都是正常的。
异常信号灯
●当宝宝排便较稀,有时呈豆腐渣样,且带有粘液,呈黄绿色,此为豆腐渣便便,可能是霉菌性肠炎,多数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假如宝宝有上述症状,需就诊。
●当宝宝排出的便便气味像臭鸡蛋一样,则为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家长应注意进食是否过量,是否食积或奶积。可考虑暂时减少辅食添加的种类和进食量,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
●当宝宝排出便便里水分增多,呈汤状,排便次数和量都增多。这种水便分离情况是病态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立即带宝宝就诊,平时注意宝宝餐具和玩具等日常用品的消毒卫生环节。
健康宝核酸结果不更新怎么办
健康宝一般指的是北京健康宝,是一个方便个人查询自身防疫相关健康状态的小程序,通常所有在京及进(返)京人员均可使用。
如果过了24小时健康宝还未看见最新核酸检测时间及结果,可以尝试不同的核酸检测结果查询:
以北京为列:可以通过北京健康宝,支付宝或者微信的健康码查询或者国务院查询。
实测真实:在支付宝和微信的健康码为看到核酸检测页面没看到更新最新核酸检测时间,而在北京健康宝上查到最新最新核酸检测时间,因此建议可以多切换平台查核酸。
宝宝小便中的健康密码
正常“尿尿”范本
排尿量(每天):【3-7岁】约600-700毫升(并不是所有的孩子每天都排一样多的尿,尿量的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同)。
排尿次数(每天):【3-7岁】约6-7次。
尿色:大多呈无色、透明或浅黄色,存放片刻后底层稍有沉淀,但尿色的深浅与饮水的多少及出汗有关。喝水多、出汗少的孩子则尿量多而色浅;饮水少、出汗多或发烧的孩子则尿量少而色深。早晨第一次排出的尿,颜色要较白天深;因治疗某些疾病而服用了呋喃坦啶、痢特灵、复方VB、VB2、黄连素、大黄、番泻叶、芦荟等药物,也会使尿色变得金黄或橘黄。
异常小便A:尿色
● 深黄
刚出生的小宝宝尿色发黄,通常是由于新生儿黄疸疾病所致。然而,如果较大的孩子尿色变得深黄,同时伴有发烧、乏力、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并在腹部肝区部位有触痛,则可能是患了黄疸性肝炎。
● 发白
如果只是发现“尿尿”发白,没有其它伴随症状,一般是一种正常现象(特别是天冷的时候容易出现)。但是,如果还伴有其它症状,如腿肿胀,并且,尿液经过加醋或加热,均不能变得澄清,则有可能是患了丝虫病或胸导管内有炎症;如果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多是尿道发生了感染;如果伴有发烧、寒战,并感到剧烈腰痛,则可能是患了肾盂肾炎。
出现以上情况,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化验和检查,以便及早明确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
异常小便B:尿床
健康隐忧:遗传;脑中“醒觉神经中枢”反射迟钝。
一般来说,轻微的尿床并不是病,随着年龄增长通常都会自然消失。然而,频繁而持续的尿床很可能和隐藏性病理原因有关,必须重视和进行适当治疗。
如果父母都有尿床史,孩子就很有可能遗传到尿床。如果孩子在3岁后,还频繁尿床,那么建议您马上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
积极应对——
1.排尿训练:买个尿湿报警器,将湿度感应器放在尿床孩子的内裤上,孩子只要一排尿就会报警唤醒他,能训练他对膀胱膨胀的敏感性并及时苏醒。这种方法安全有效、无副作用,须长期坚持使用,治愈率比较高,复发率低。不过如果湿度较大,报警器常常会失灵,所以环境湿度很大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传统的闹钟来代替报警器。
2.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去氨加压素(DDAVP,商品名:弥凝片)有改善睡眠、促进觉醒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采用小剂量、长疗程(6-12个月)的远期疗效较好。
3.中西医结合治疗:DDAVP与中药(如中药遗尿合剂等)合用,疗效优于单用DDAVP。
生活配合——
◆ 晚饭后减少喝水,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饮料。
◆ 为宝宝做个“不尿床日”记录本,庆祝每个“干爽日”。
◆ 叫醒熟睡的孩子如厕,并故意让他多走几步,醒一醒后再小便。
异常小便C:遗尿症
健康隐忧:(西医)膀胱神经性病症;尿道先天性狭窄;(中医)肾气不足、肺脾气虚、肝胆湿热。
如果孩子5岁后,仍不能控制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就是所谓的“遗尿症”了。此病多见于男孩,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
积极应对——
1.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氯丙咪嗪或阿米替林治疗。
2.心理治疗: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排尿机能的训练。
3.饮食疗法:
● 山药糕
用料:山药250克,山萸肉5克。
制法:山药洗净后去皮,捣烂如泥状,加入山萸肉蒸熟,吃时加少许白糖,每天当点心吃,食量多少不限。
功效:适用于遗尿症,或平时尿多,易感冒、咳嗽、精神不振、疲倦乏力,或食欲不佳、大便溏烂的孩子。
舌头显示你的健康密码
常见病症一:“气虚湿毒”
据专家介绍,气虚湿毒是广东人比较常见的身体问题。
人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它与现代人承受的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过大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再加上广东地区由于气候高温高湿,尤其是到了夏季,天气比较炎热,体内热过度十分容易产生湿毒。
舌像表现:
舌头肿大,软弱无力,舌边有牙齿压出来的齿印,整个舌头的舌质淡白欠缺红润,舌苔腻白,严重一些的还会变黄,苔质厚实,附着在整个舌面。
调理方法:
一、五指毛桃煲鸡。味道鲜美、气味芳香、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二、薏仁粉泡牛奶。薏苡仁可防癌、滋润皮肤,可将它略炒磨成粉泡牛奶喝。
三、山药薏仁茶。以淮山药、薏苡仁各三钱熬水喝。这样可以恢复和补充中气、提神、还能改善脸色。
常见病症二:“阴虚”
阴虚,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等的阴液不足。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所以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者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