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血尿如何鉴别诊断

小儿血尿如何鉴别诊断

明确是否为真性血尿

当小儿尿色发红时,需排除假性血尿:①尿中某些代谢产物如卟啉尿、尿黑酸尿(酪氨酸代谢异常病)、胆色素、尿酸盐及药物如酚红、氨基比林、利福平、铁剂、甲基多巴、甲硝唑、呋喃妥英、嘧啶等均可使尿呈红色;某些食物或蔬菜中色素如甜菜、黑莓及食物颜色也可致红色尿。尿常规潜血、镜检红细胞均阴性。② 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等。尿常规潜血阳性而镜检红细胞阴性。③ 非泌尿道出血,如阴道或下消化道出血混入、月经污染。

血尿的定位分析

① 肉眼观察:暗红色尿多来自肾实质或肾盂,鲜红色或带有血块者常提示非肾小球性疾患出血,血块较大者可能来自膀胱出血,尿道口滴血可能来自尿道。

② 尿三杯试验:在患儿持续排尿过程中,用三只玻璃杯分别收集初、中、终各段尿液,然后进行血尿检查。初段血尿见于尿道疾病;终末血尿见于膀胱颈、三角区、后尿道及前列腺疾病;全程血尿则提示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疾病。

③ 尿常规检查:血尿伴大量蛋白(>2+)时考虑病变在肾小球,尿沉渣中如发现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多为肾实质病变;血尿伴大量尿酸、草酸或磷酸盐结晶者要除外高钙尿症、结石。

④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当尿中红细胞出现形态变化和伴有血红蛋白丢失时,即变形的红细胞为主时,为肾小球性血尿,其机制一般认为,肾单位血尿是红细胞被挤压穿过病变的肾小球基膜受损和通过肾小管时受到管腔内渗透压、pH及代谢物质(脂肪酸、溶血卵磷脂及胆酸等)作用,而发生外形及大小等的变化;当尿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均一的,即为非肾小球性血尿,该均一红细胞血尿是尿路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因而红细胞形态正常。严重变形红细胞(环状、芽胞、穿孔)>30%以上称为肾小球性血尿,<15%时考虑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慢性肾炎诊断鉴别

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具有蛋白尿,血尿(相差显微镜检多见多形态改变的红细胞),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病程持续1年以上,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者,应考虑本病。

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上需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和遗传性肾炎等相鉴别。

小儿流涎鉴别诊断

病理性流涎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地流口水,常有口腔炎、面神经麻痹,伴有小嘴歪斜、智力下降等。另外,唾液分泌功能亢进、脾胃功能失调、吞咽障碍、脑膜炎后遗症等均可引起病理性流涎。

睡觉流口水

有些人在夜间睡觉时会流口水。正常人每天分泌唾液总量为1000~1500毫升,即使在没有食物刺激的情况下,每分钟能分泌0.5毫升唾液,因此在人们睡眠时仍有少量口水不停地分泌出来以滑润口腔黏膜以保护牙齿。

流涎,是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1岁左右的婴儿,常发生于断奶前后,是一种以流口水较多为特征的病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

无论是长时期或短期流口水,都会使两侧口角发生糜烂,下颌部皮肤经常浸渍着口水,皮肤发红,形成湿疹或表皮破损溃烂,并可继发细菌感染。

如果宝宝到了2~3岁牙齿长齐后,口水仍流个不停,就要小心宝宝有罹患口腔、咽喉黏膜炎症等疾病的可能,需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了。

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黏膜及舌尖部、颊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尽早治疗溃疡。

小儿肺炎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小儿肺炎易与支气管炎、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支气管异物、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相混淆。

1、支气管炎:全身症状较轻,一般无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及中粗湿罗音,不固定,常随咳嗽或体位的改变而消失。

2、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患儿发病急骤者常伴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气促,发绀等全身中毒症状,酷似支气管炎,但肺部往往无明显体征,或有细湿罗音,散布于两肺,多在吸气末发现,X线表现也与支气管肺炎有相似之处,根据结核接触史,临床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血沉增快,痰或洗胃液检到结核菌及X线的追踪观察的特点即可鉴别。

3、干酪性肺炎:这种病变大多在虚弱或抵抗力低下的患儿中产生,X线显示在一个肺段以至一叶肺的大部显示致密的实变,轮廓较模糊,通常可见到较为透亮的液化区域,甚至透光的空洞,结合病史,结核菌素试验等,易与支气管肺炎鉴别。

4、支气管异物:有异物吸入史,或有呛咳史,临床轻,重不一,病程长短不等,病程迁延有继发感染者可反复发烧,咳嗽,肺部可闻及湿罗音与肺炎相似,有时听诊闻及气管拍击音可有助于诊断,但确诊靠纤维支气客镜检。

5、毛细支气管炎:与急性肺炎很相0似,但本病以喘憋为主,两肺可闻广泛的哮鸣音及细湿罗音,重病患儿缺氧明显,X线仅显示两肺透光度增强,膈肌下降,呈一过性肺气肿改变,少数病儿有少许斑点状阴影。

尿隐血的鉴别诊断

1.尿蛋白(PR0)

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

2.尿糖(GLU)

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

3.尿红细胞(R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

4.尿白细胞(W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它表示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5.尿上皮细胞(SPC)

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

6.尿管型(KLG)

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

7.尿胆原(UBG)、尿胆红素(BIL)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8.尿亚硝酸盐(NIT)

尿亚硝酸盐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新鲜尿时亚硝酸盐呈阴性,如标本放置时间过久或有细菌生长繁殖可呈假阳性。

小儿遗尿如何鉴别诊断

1.神经系统疾患 遗尿也见于骶部发育不良及脊膜膨出患者中。一般鉴别上无困难,但对一些隐性患者,常易忽略。这类患儿除表现遗尿外,常有下肢无力等表现。骶部X线摄片、神经系统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2.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诱发遗尿。若经过治疗后,尿路症状消失,遗尿现象也随之消失。

3.尿失禁 尿失禁常为器质性因素或泌尿系统的结构异常所致,如包茎、尿道口狭窄、糖尿病等。持续性尿失禁可见于膀胱外翻、尿道下裂以及异位输尿管开口。异位输尿管开口多见于女孩,其开口可能在尿道远端及阴道内。

4.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最常见部位为后尿道瓣膜处,其占男性新生儿尿路梗阻的50%,常伴有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其中25%患儿有尿失禁。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尿流变细,从婴儿时期出现滴尿,后期可出现上尿路功能损害,尿道造影及膀胱检查常可做出诊断。

小儿咳嗽诊断鉴别

诊断

由于咳嗽是许多疾病的一种非特异性症状,临床上进行确诊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胸部X线或CT、气道反应性测定、肺功能、心电图、纤维支气管镜及一些特殊检查以排除一些可以引起慢性、顽固性咳嗽的其它疾病。

鉴别诊断

许多疾病伴有咳嗽症状,需要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的疾病包括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RRTI)、儿童哮喘、胃食道返流诱发的咳嗽、后鼻孔滴漏综合征(PNDS)、支气管内膜结核等诱发的咳嗽等。这些疾病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在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时需要仔细排除这些疾病。

小儿便秘诊断鉴别

小儿便秘诊断鉴别

诊断

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排便规律,有否胃肠道伴发症状,如腹疼,腹胀,呕吐,生长障碍,服用药物史等,体检时应注意检查会阴部,肛门周围,进行肛门指检,注意有否肛门裂,皮肤感染,尿布疹等,如指检触及大量硬粪块或指检后随之排出大量粪便,症状随之缓解,诊断可明确。

病史:

(1)喂养史:

注意食物的成分、食物的量是否适宜。

(2)排便训练:

应详细询问小儿是否经过排便训练,从多大年龄起即能有意控制排便,家长是否定时予以督促检查、还是放任自流。

(3)是否经常使用润滑剂或灌肠:

家长处于焦虑心情,对患儿便秘进行过多干预,经常使用润滑剂、导泻剂、手指扩肛或灌肠,这些均可造成直肠反射敏感性减弱,以致虽有粪块充胀,但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经冲动而致便秘。

(4)药物因素:

近期有无药物因素,如服用钙剂、阿片制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胆碱剂和抗痉挛的药物等,皆可引起便秘。

(5)精神因素:

如强迫厕所训练的历史,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精神过度紧张或抑郁,均可抑制自然排便反射。

有些患儿经常出现保留大便的行为,过度控制大便可致肠功能异常。

此外,还有些家长,因小儿不能控制排便,经常弄脏内裤而就医,应仔细追问是否有上述各种导致便秘的因素,不可轻易诊断为大便失禁或腹泻。

便秘

新生儿生后24h未排出胎便,高度怀疑消化道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如拍立位腹部平片等,婴儿生后即开始便秘,应注意与甲状腺功能不全和先天性巨结肠鉴别,后者钡灌肠检查除结肠扩张外,可见有节段性狭窄,而慢性便秘则结肠全部扩张,对儿童便秘也要进行详细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便和神经性或器质性梗阻鉴别。

小儿鼻炎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1、流感:该病全身症状比较重,如高热、寒战、头疼、全身关节及肌肉痛,上呼吸道症状反而不明显。

2、变应性鼻炎:常被误认为急性鼻炎,本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喷嚏和流清水涕,鼻塞等,全身症状不严重,鼻腔分泌物细胞学检查,皮肤试验及特异性检查可以鉴别。

3、鼻白喉:有血涕、全身症状重,常并发咽白喉。

4、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该类病除了鼻部症状外,还有全身的表现,且全身症状重。

小儿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

确诊有赖于上述的实验室检查,排除下列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地区性比较明显。特殊面容,肝脾明显肿大。血涂片可见靶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A2及F增高,或出现血红蛋白H或Bart's等。血清铁增高,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增多。

2.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表现为发作性苍白、无力、咳嗽,痰中可见血,痰和胃液中可找到含铁血黄素细胞。网织红细胞增高。X线胸片肺野中可见网点状阴影。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骨髓涂片中细胞外铁明显增加,中、晚幼红细胞的核周围可见铁颗粒呈环状排列,血清铁增高。用铁治疗无效。有些病人用维生素B6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4.慢性感染性贫血:多呈小细胞正色性贫血,偶呈低色性。血清铁和铁结合力皆降低,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增多。铁剂治疗无反应。

5.铅中毒:红细胞中可见嗜碱性点彩,血清中铅含量增加,红细胞和尿中原卟啉明显增加。FEP/Hgb可高至17.5μg/g以上。

小儿腹痛鉴别诊断

1.急性胃肠炎腹痛以上腹部与脐周部为主,常呈持续性急痛伴阵发性加剧。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体格检查时可发现上腹部或及脐周部有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结合发病前可有不洁饮食吏不难诊断。

2.胃、十二指肠溃汤好发于中青年,腹痛以中上腹部为主,大多为持续性陷痛,多在空腹时发作,进食或服制酸剂可以缓解为其特点。体格检查可有中上腹压痛,但无肌紧张亦无反跳痛。频繁发作时可伴粪便怨血试验阳性。胃肠钡餐检查或内镜检查可以确立诊断。

若原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有类似症状,突然发生中上腹部烈痛、如刀割样,并迅速扩展至全腹,检查时全腹压痛,腹肌紧张,呈“板样强直”,有反跳痛、肠鸣消失,出现气腹和移植性浊音,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则提示为胃、十二指肠穿孔。腹部X线平片证实膈下有游离气体、腹腔穿刺得炎性渗液诊断可以确定。

3.急性阑尾炎大多数患者起病时先感中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亦有少数患者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右下腹痛为急性阑尾炎疼痛的特点。可伴发热与恶性。检查可在麦氏点有压痛,并可有肌紧张,是为阑尾炎的典型体征。结合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可以明确。若急性阑尾炎未获及时诊断、处理,1~2日后右下腹部呈持续性痛,麦氏点周围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明显,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着增高,则可能已成坏疽性阑尾炎。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已形成阑尾包块。

4.胆囊炎、胆结石此病好发于中老年妇女。慢性胆囊炎者常感右上腹部隐痛、进食脂肪餐后加剧,并向右肩部放射。急性胆囊炎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呈右上腹持续性剧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性呕吐。患胆石症者多同伴有慢性胆囊炎。胆石进入胆囊管或在胆管中移动时可引起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亦向右肩背部放射。亦常伴恶性。体格检查时在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是囊炎的特征。若有黄疸出现说明胆道已有梗阻,如能扪及胆囊说明梗阻已较完全。急性胆囊炎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可以确诊。

5.急性胰腺炎多在饱餐后突然发作,中上腹持续性剧痛,常伴恶性呕吐及发热。上腹部深压痛、肌肾张及反跳痛不甚明显。血清淀粉酶明显增高可以确诊本病。不过血清淀粉酶的增高常在发病后6~8小时,故发病初期如若血清淀粉酶不高不能排队此病的可能。如若腹痛扩展至全腹,并迅速出现休克症状,检查发现满腹压痛,并有肌紧张及反跳痛,甚至发现腹水及脐周、腹侧皮肤斑,则提示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此时血甭淀粉酶或明显增高或反不增高。X线平片可见胃与小肠充分扩张而结肠多不含气而塌陷。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周围脂肪层消失。

6.肠梗阻肠梗阻可见于各种年龄的中患者,儿童以蛔虫症、肠套叠等引起的为多。成人以疝或肠粘连引起的多,老人则可由结肠癌等引起。肠梗阻的疼痛多在脐周,呈阵发性绞痛,伴呕吐与停止排便排气。体征检查时可见肠型、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甚至可闻“气过水”声。如若腹痛呈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腹部压痛明显伴肌紧张及反跳痛,或更发现腹水,并迅速呈现休克者则提示为绞窄性肠梗阻。X线平片检查,若发现肠腔充气,并有多数液平时肠梗阻的诊断即可确立。

7.腹腔脏器破裂常见的有因外力导致的脾破裂,肝癌结节因外力作用或自发破裂,宫外孕的自发破裂等。发病突然,持续性剧痛涉及全腹,常伴休克。检查时多发现为满腹压痛,可有肌紧张,多有反跳痛。常可发现腹腔积血的体征。腹腔穿刺得积血即可证实为腹腔脏器破裂。宫外孕破裂出血如在腹腔未能穿刺到可穿刺后穹隆部位,常有阳性结果。实时超声检查、甲台蛋白化验、CT检查、妇科检查等可有助于常见脏器破裂的鉴别诊断。

8.输尿管结石腹痛常突然发生,多在左或右侧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腹部压痛不明显。疼痛发作扣可见血尿为本病的特征,作腹部X线摄片、静脉肾盂造影等可以明确诊断。

9.急性心肌梗塞见于中老年人,梗塞的部位如在膈面,尤其面积较大者多有上腹部痛。其痛多在劳累、紧张或饱餐后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绞痛,并向左肩或双臂内侧部位放射。常伴恶心,可有休克。体征检查时上腹部或有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但心脏听诊多有心律紊乱。作心电图检查可以确诊本病。

10.铅中毒见于长期接触铅粉尘或烟尘的人,偶尔亦见由误服大量铅化合物起者。铅中毒有急性与慢性之分。但无论急性、慢性,阵发性腹绞痛则为其特征。其发作突然,多在脐周部。常伴腹胀、便秘及食欲不振等。检查时腹部体征有不明显,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多减弱。此外,齿龈边缘可见铅线,为铅中毒特征性体征。周围血中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血铅和尿铅的增高可以确立诊断。

小儿哮喘诊断鉴别

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诱因,发病的次数,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发作的时间规律及季节性,既往治疗措施及对治疗反应等)了解本人及家族的过敏史,结 合患儿发作时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呼气相延长,闻及呼气相哮鸣音,诊断并不困难,肺通气功能检查,气道反应性测定或支气管扩张试验有助于哮喘的诊断及 严重程度判断,但年幼儿童难以配合,故受一定限制,此外皮肤变应原试验也可辅助诊断。

1.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1998年制定的试行方案)

(1)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①年龄<3岁,哮喘发作≥3次。②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④父母有哮喘病等过敏性史。⑤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

凡具有以上①,②,⑤条即可诊断哮喘,如喘息发作2 次,并具有第②,⑤条,诊断为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如同时具有第③和(或)第④条时,可考虑给予哮喘治疗性诊断。

(2)儿童哮喘诊断标准:①年龄≥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者(或可追溯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②发作时双肺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喘鸣音,呼气相延长。③支气管扩张剂有明显疗效。④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

对各年龄组疑似哮喘同时肺部有哮鸣音者,可作以下任何一项支气管扩张试验:①用β2受体激动药的气雾剂或溶液雾化吸入(剂量及方法参考上述支气管扩张试验);②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01ml/kg,每次最大量不超过0.3ml,在作以上任何一项试验后15min,如果喘息明显缓解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或FEV1改善≥15%,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可作哮喘诊断。

(3)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标准: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痰少,与闻到刺激性气味,气候改变,运动等有关。②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③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皮试阳性可辅助诊断。④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或PEF日变异率或周变异率≥15%。⑤支气管扩张剂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

2.哮喘的分期及严重度分级哮喘的分期:哮喘病程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加重,常有呼吸困难和喘鸣,伴有呼气流量降低,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哮喘病情的评价:哮喘患者的病情评价应分为2个部分:

(1)非急性发作期病情的总评价:许多哮喘患者即使就诊当时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因此需要依据就诊前一段时间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需用药物和肺功能情况对其病情进行总的评价。

当患者已经处于规范化分级治疗期间,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则应根据目前的临床表现以及目前每天治疗方案的级别进行综合判断,该分级方法反映了哮喘患者对采用的治疗方案的反应情况,即反映了病情控制情况,以此对选用的治疗方案适时进行调整(升级或降级)。

(2)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的评价:对哮喘急性发作病情严重程度作出正确评估,是给予及时有效治疗的基础,对重症哮喘的认识,是避免哮喘引起死亡的关键。

鉴别诊断

由于哮喘的临床表现并非哮喘特有,所以在建立诊断的同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1.心源性哮喘: 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心源性哮喘多有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和体征,阵发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心脏B超和心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选择性β2 受体激动药或注射小剂量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肺结核:可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等,如气道内膜结核可出现明显气喘,需与支气管哮喘鉴别,主要鉴别点为:TB接触史;TB慢性中毒症状;PPD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或PEF变异率<15%;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痰TB-PCR阳性,胸片,胸部CT检查,必要时作纤支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3.毛细支气管炎: 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多见于3岁以下尤其6个月以下婴幼儿,既往无反复发作史,本次起病急,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喘憋,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体征:呼气延长,呼气相喘鸣音及细湿Up音,胸片:弥漫性肺气肿及斑片状阴影,吸入β2受体激动药及全身使用激素疗效不确切,病毒病原学检测可确诊。

4.肺炎支原体肺炎: 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一般没有明显呼吸困难,症状可延续2~3个月,主要与CVA鉴别,主要鉴别点:既往无反复咳嗽,气喘病史,本次常以鼻塞,流涕,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然后咳嗽迁延不愈,胸片可见斑片状或云雾状阴影,可为游走性,冷凝集试验≥1/64阳性或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5.气道异物: 既往无反复咳喘史,本次发病前常有进食过程中呛咳或明确异物吸入史,体检常有呼吸音不对称,病侧呼吸音减弱,触觉语颤减弱和局部哮鸣音等体征,胸片,胸部CT可协助诊断,纤支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并同时作异物取出术。

6.胃-食管反流(GOR): GOR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使食管下端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引起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GOR可以是慢性咳嗽的唯一或主要原因,病人可有反流症状如胃灼热,上腹饱胀感等,但75%病人可无典型反流表现,仅表现为慢性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或PEF变异率<15%,抗哮喘治疗效果不佳,24h食管pH值监测显示食管电极的Demeester积分≥14.72,反流与咳嗽的症状相关概率(symptom associated probability)≥95%,抗反流治疗有效可助诊断。

7.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 可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应与CVA鉴别,PNDs常有鼻炎,鼻窦炎的病史,有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鼻窦炎者鼻窦片或鼻窦CT可见鼻窦黏膜增厚>6mm或窦腔模糊不清或有液平,经治疗(如鼻吸入糖皮质激素,鼻血管收缩剂,鼻窦炎加用抗生素)后咳嗽症状缓解。

8.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 :目前有关EB是单独的疾病还是哮喘的早期表现尚未明确,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胸部X线检查无特殊发现,肺通气功能检查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PEF变异率正常,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3%,口服或吸入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可助诊断。

9.过敏性肺泡炎 是由于吸入有机粉尘等变应原所致的肺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呼吸困难等,胸部X线检查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双下肺浸润性改变,肺弥散功能下降,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阴性,PEF变异率正常,无嗜酸性粒细胞及IgE增加,特殊环境或职业接触史,血清中相应变应原特异性抗体阳性可助诊断。

10.弥漫性细支气管炎: 是一种主要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弥漫性疾病,可由于吸入性损伤(有毒气体,烟雾,矿物质微粒等),感染,药物等引起,部分病人为特发性,临床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气促,症状常较持续,双肺广泛哮鸣音及捻发音,支气管扩张试验阴性或PEF变异率<15%,平喘治疗效果不确切。

11.癔症(歇斯底里) :是大脑皮质暂时性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常具有“歇斯底里”性格(情感强烈多变,自我中心,表现欲强烈,幻想力丰富,言行举止夸张往往具有戏剧色彩),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精神和(或)躯体方面症状,突发突止,可表现为发作性“气促”或“气喘”常于受精神刺激后发病,家人的过分关心或过度紧张可使症状诱发或加重,发作时肺部无异常体征,胸片等检查无异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或PEF变异率<15%,可经暗示治疗缓解。

12.支气管扩张症:在有继发感染时,支气管扩张处分泌物增加及堵塞也可出现哮喘样呼吸困难及听到哮鸣音,一般可根据既往严重肺部感染,反复肺不张及咯出大量脓笥痰液的病史予以鉴别,必要时胸部X线片及支气管造影或CT检查可以诊断。

尿血的鉴别诊断

血尿同时伴有较长期的尿频、尿急、尿痛者,以肾结核的可能性较大;如血尿伴眼睑、面部或全身浮肿,血压增高及发热等症状,可能是急性肾炎;如血尿伴剧烈的尿频、尿急、尿痛者,大多为急性膀胱炎;如排尿不畅、尿道口不痛,但肉眼见淡红色尿或显微镜下见红细胞微量者,多为前列腺炎症;血尿伴腰痛症状者,有时发生剧烈的阵发性腰痛--肾绞痛者,可能为肾或输尿管结石;年龄在40岁以上,无明显症状和疼痛的血尿,可能有泌尿系统肿瘤;血尿、腰痛与体位及日常活动有明显关系者,如症状在卧床休息后好转,体力活动增加后加重,则肾下垂的可能性较大;如血尿伴全身其他部位出血者,可能由血液病引起。

血尿的定位分析:

1、初血尿:血尿仅见于排尿的开始,病变多在尿道。

2、终末血尿:排尿行将结束时出现血尿,病变多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或后尿道。

3、全程血尿:血尿出现在排尿的全过程,出血部位多在膀胱,输尿管或肾脏。

小儿便秘诊断鉴别

诊断

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排便规律,有否胃肠道伴发症状,如腹疼,腹胀,呕吐,生长障碍,服用药物史等,体检时应注意检查会阴部,肛门周围,进行肛门指检,注意有否肛门裂,皮肤感染,尿布疹等,如指检触及大量硬粪块或指检后随之排出大量粪便,症状随之缓解,诊断可明确。

病史:

(1)喂养史:

注意食物的成分、食物的量是否适宜。

(2)排便训练:

应详细询问小儿是否经过排便训练,从多大年龄起即能有意控制排便,家长是否定时予以督促检查、还是放任自流。

(3)是否经常使用润滑剂或灌肠:

家长处于焦虑心情,对患儿便秘进行过多干预,经常使用润滑剂、导泻剂、手指扩肛或灌肠,这些均可造成直肠反射敏感性减弱,以致虽有粪块充胀,但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经冲动而致便秘。

(4)药物因素:

近期有无药物因素,如服用钙剂、阿片制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胆碱剂和抗痉挛的药物等,皆可引起便秘。

(5)精神因素:

如强迫厕所训练的历史,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精神过度紧张或抑郁,均可抑制自然排便反射。

有些患儿经常出现保留大便的行为,过度控制大便可致肠功能异常。

此外,还有些家长,因小儿不能控制排便,经常弄脏内裤而就医,应仔细追问是否有上述各种导致便秘的因素,不可轻易诊断为大便失禁或腹泻。

便秘

新生儿生后24h未排出胎便,高度怀疑消化道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如拍立位腹部平片等,婴儿生后即开始便秘,应注意与甲状腺功能不全和先天性巨结肠鉴别,后者钡灌肠检查除结肠扩张外,可见有节段性狭窄,而慢性便秘则结肠全部扩张,对儿童便秘也要进行详细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便和神经性或器质性梗阻鉴别。

小儿咳嗽鉴别诊断

1.哮病、喘证:哮病和喘证虽然也会兼见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哮病主要表现为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发作与缓解均迅速。喘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肺胀:有久患咳、喘、哮等病证不愈的病史。在咳嗽的同时,并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甚至面目紫暗,肢体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3.肺痨: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其特点为干咳,或痰中带血,或咯血痰,常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X线胸部检查常能确定病灶所在。

4.肺癌:常以咳嗽或咯血为主要症状,多发于40岁以上吸烟男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呛咳,病情发展迅速,呈恶液质,肺部X线检查及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关推荐

尿频的鉴别诊断

1.膀胱炎其临床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显著,但全身感染中毒征象较轻,是由于膀胱本身没有吸收功能缘故。膀胱三角区炎症易出现肉眼血尿。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是脓尿菌尿一般肾功能检查正常。2.肾盂肾炎膀脱刺激症状较膀胱炎轻亦可无膀胱刺激症状;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轻重,表现高热,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全身酸痛,肾区疼痛等体格检查可出现肾区压痛、叩击痛,季肋点有压痛(季肋与锁骨中线交点处)上输尿管压痛(腹直肌外缘与脐水平

尿道炎诊断鉴别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诊断。鉴别诊断1、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膀胱炎患者主要以排尿终末疼痛为主,中段尿培养有细菌生长。2、急性肾盂肾炎: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常伴腰痛及畏寒,发热等症状,体检有肾区叩击痛,尿液常规检查有脓细胞。3、急性前列腺炎:也表现为尿频,尿急与尿痛,但前列腺炎有会阴部不适,排尿困难及发热等,直肠指检发现前列

小儿感冒的诊断鉴别

诊断1、流行情况:了解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帮助,患某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不但患者症状相似,其并发症也大致相同,有些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起病时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故应注意当地流行情况,以便鉴别。2、体格检查:仔细做全身格检查,以排除其它疾病,观察全咽部,包括扁桃体,软腭及咽后壁,如扁桃体及咽部粘膜红肿较重,则细菌与病毒感染都有可能;

小儿腹泻病诊断鉴别

1.生理性腹泻(physiological diarrhea):小儿外观虚胖,出生后不久大便次数即较多,稀薄,呈金黄色,但不伴呕吐,体重增加正常。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感染及变态反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具有腹泻,腹胀,便血,高热及呕吐五大症状,大便初为水样便,继而转暗红色,果酱样或血便,腹胀多较严重,可早期出现休克,甚至昏迷,惊厥。3.急性细菌性痢疾:夏季发病率高,患儿多有不洁食物史,潜伏期24

尿频的鉴别诊断

1、尿崩症:尿崩症是下丘脑一神经垂体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狂渴多饮、多尿、失水。确诊依赖实验室检查。水剥夺试验:试前先排尿, 测尿量、尿相对密度、血压、体重、红细胞压积,此后禁水8-12小时,每2小时排尿一次重复上述检查,尿崩症时虽然禁水但尿量仍多而相对密度不增加,体重因失水下降1.5-2.5千克,血压可有下降,红细胞压积升高。高渗盐水试验:试前禁水8小时,清晨1小

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根据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起病缓慢,病情迁延,尿检异常,常有蛋白尿,有时伴血尿,水肿和高血压,随着病程进展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其诊断标准是:①有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化验有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②病程迁延1年以上,③除外继发性和遗传性肾炎。鉴别诊断:最重要的鉴别诊断为除外肾小球肾病和系统性疾病继发的肾脏改变,以下为不同类型慢性肾炎的鉴别诊断。1.慢性肾炎肾病型与肾

尿频鉴别诊断

腰痛伴尿频、尿急、尿痛是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之一。急性细菌性膀胱炎主要由大肠杆菌(常为埃希氏菌株)引起,而由革兰氏阳性需氧菌(腐物寄生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引起者少见。感染常由尿道上行至膀胱所致。膀胱炎的发病机理和易患因素在本章已作详细的论述。女孩及妇女比男孩和成年男性更易患膀胱炎。在儿童,腺病毒感染可导致出血性膀胱炎,但成人患病毒性膀胱炎者少见。发热伴尿频、尿急、尿痛、腰疼是由于泌尿感染引起的

血虚鉴别诊断

诊断: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症。1、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2、血不载气: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

膀胱癌诊断鉴别

对于膀胱癌而言,其诊断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其鉴别诊断,就需要我们好好注意了解一下了。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膀胱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知识。膀胱癌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可以诊断。鉴别诊断膀胱结石:a.膀胱刺激症状;b.排尿困难,长期排尿困难,可引起脱肛及疝;c.尿流突然中断,每需改变体位方能继续排尿;d..尿末耻骨上区剧烈疼痛,可牵涉到阴茎头或会阴部,病孩常哭啼叫喊,并经常用手牵拉阴茎;e.

小儿汞中毒的检查诊断方法

小儿汞中毒的症状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其中急性中毒可出现咽喉发紧和疼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口内有金属味,口腔黏膜可有充血、水肿及坏死,齿龈可肿胀。因此,一旦发现患者有此症状应尽早去医院检查诊断。小儿汞中毒的检查:可测血、尿中的汞量,血汞、尿汞明显升高,但不作为中毒的依据,有地区和个体差异,仅说明有汞的吸收。还可用二巯基丙磺钠或二巯基丁二钠做驱汞试验。1、尿液检查:一般常规检查有蛋白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