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Skin)总重量占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平方米,厚度因人或部位而异,为0.5毫米~4毫米。皮肤覆盖全身,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皮肤具有两个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防止体内水份、电解质、其他物质丢失;另一方面阻止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皮肤保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皮肤也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皮肤有几种颜色(白、黄、红、棕、黑色等),主要因人种、年龄及部位不同而异。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一个成年人的皮肤展开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重量约为人体重量的16%。最厚的皮肤在足底部,厚度达4毫米,眼皮上的皮肤最薄,只有不到1毫米。
表皮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0.2毫米,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由外向内可分为5层。
1.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体液外渗和化学物质内侵。角蛋白吸水力较强,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以维持皮肤的柔润,如低于此值,皮肤则干燥,出现鳞屑或皲裂。由于部位不同,其厚度差异甚大,如眼睑、包皮、额部、腹部、肘窝等部位较薄,掌、跖部位最厚。角质层的细胞无细胞核,若有核残存,称为角化不全。
2.透明层:由2~3层核已死亡的扁平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电解质、化学物质的通过,故又称屏障带。此层于掌、跖部位最明显。
3.颗粒层:由2~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
皮肤 。颗粒层里的扁平梭形细胞层数增多时,称为粒层肥厚,并常伴有角化过度。颗粒层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4.棘细胞层:由4~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由下向上渐趋扁平,细胞间借桥粒互相连接,形成所谓细胞间桥。
5.基底层:又称生发层,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此层细胞不断分裂(经常有3%~5%的细胞进行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基底细胞分裂后至脱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8日,称为更替时间,其中自基底细胞分裂后到颗粒层最上层为14日,形成角质层到最后脱落为14日。基底细胞间夹杂一种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又称树枝状细胞),占整个基底细胞的4%~10%,能产生黑色素(色素颗粒),决定着皮肤颜色的深浅。
另发现:从护肤的角度来讲表皮并不是最外面的皮肤成分,外面还有一种起保护作用的皮脂膜。
真皮
来源于中胚叶,由纤维、基质、细胞构成。接近于表皮之真皮乳头称为乳头层,又称真皮浅层;其下称为网状层,又称真皮深层,两者无严格界限。
1.纤维: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三种。
(1)胶原纤维:为真皮的主要成分,约占95%,集合组成束状。在乳头层纤维束较细,排列紧密,走行方向不一,亦不互相交织。
(2)弹力纤维:在网状层下部较多,多盘绕在胶原纤维束下及皮肤附属器官周围。除赋予皮肤弹性外,也构成皮肤及其附属器的支架。
(3)网状纤维:被认为是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它环绕于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周围。在网状层,纤维束较粗,排列较疏松,交织成网状,与皮肤表面平行者较多。由于纤维束呈螺旋状,故有一定伸缩性。
2.基质:是一种无定形的、均匀的胶样物质,充塞于纤维束间及细胞间,
皮肤 为皮肤各种成分提供物质支持,并为物质代谢提供场所。
3.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
(2)组织细胞: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吞噬微生物、代谢产物、色素颗粒和异物的能力,起着有效的清除作用。
(3)肥大细胞:存在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以真皮乳头层为最多。其胞浆内的颗粒,能贮存和释放组织胺及肝素等。
表皮和真皮区分的意义举例:痤疮之类的如果用手去抓,就容易继发感染。一般来讲,咱们的皮肤感染,感染到表皮层,什么疤都不落,得一个皮肤病很厉害,它不落疤,它在表皮。如果说感染到真皮了,一定要落疤了。皮肤是一个屏障,你不要破坏它。
皮下组织
来源于中胚叶,在真皮的下部,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其下紧临肌膜。皮下组织的厚薄依年龄、性别、部位及营养状态而异。有防止散热、储备能量和抵御外来机械性冲击的功能。
专家详解皮肤过敏的原因
引起皮肤过敏的原因有哪些?
皮肤过敏的病因和诱因有很多,我们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方面。
皮肤过敏内因
1.过敏体质。这主要是遗传因素引致的。
2.皮肤结构受损。后天对皮肤保养不当或饮食不当等生活习惯导致皮肤脆弱,使皮肤结构受损,从而引起皮肤保护功能下降,受到外界刺激时容易诱发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外因
1.食物因素。比如是海产品、蛋白质、辛辣食物等都是一种过敏源,容易诱发皮肤过敏。
2.物因素。抗生素类物、磺胺类物、镇静安眠、解热镇痛、麻醉用、血清制剂及等都容易引起过敏,所以要记住自己是否物过敏史和做好皮试。
3.环境因素。粉尘、花粉、动物皮毛、季节变化、温度、日光、寒风等条件因素有可诱发皮肤过敏。
4.化学因素。化妆品、肥皂、洗涤剂等中的化学物质十分容易刺激皮肤,尤其女性朋友,选择比较天然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少化浓妆,减少化妆品对皮肤的刺激。
皮肤的结构
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
表皮是皮肤的浅层结构,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从基底层到表面可分为五层,即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1、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深层,借基膜与深层的真皮相连。基底层是一层矮柱状上皮细胞。细胞较小、排列整齐,核呈卵圆形胞质中常含有黑色素颗粒。矮柱状上皮细胞之间有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略呈圆形,有树枝状突起,胞核较小,能产生黑色素颗粒。黑色素颗粒的多少与皮肤颜色的深浅有关。黑色素颗粒能够吸收紫外线,使深层组织免受紫外线辐射的损害。基底层的细胞分裂比较活跃,不断产生新细胞并向浅层推移,以补充衰老、脱落的角质细胞。因此,也称生发层。
2、棘层:位于基底层的浅面,由4-10层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较大,由许多棘状突起,胞核呈圆形。
3、颗粒层:位于棘层的浅面,由2-3层梭形细胞组成。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透明角质颗粒。普通染色呈强嗜碱性,胞核较小,染色较淡。
4、透明层:位于颗粒层的浅面,由2-3层无核的扁平细胞组成。胞质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质,它由颗粒层细胞的透明角质颗粒变性而成。
5、角质层:位于表皮的最浅层,由几层到几十层扁平无核角质细胞组成,细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的角蛋白,对酸、碱,摩擦等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角质层的表面细胞常呈小片脱落,形成皮屑。
真皮位于表皮的深面,由致密性结缔组织构成。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1、乳头层:在表皮基底层深面,形成许多乳头状突起,称真皮乳头。乳头层内的胶原纤维较细,弹性纤维较少。真皮乳头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等。
2、网状层:在乳头层深面,与乳头层没有明显的界限。网状层胶原纤维较粗,弹性纤维较多,细胞成分较少。纤维束纵横交错呈网状,使皮肤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弹性。网状层内有小血管、淋巴管、毛囊、皮脂腺、汗腺、神经末梢和环层小体等。
皮下组织不属于皮肤,但其纤维与真皮相连接。皮下组织即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纤维束交错成网,内含脂肪组织,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皮神经等,其中纤维组织的含量,因年龄、性别和部位的不同而异。常用的皮下注射即注入此层,而皮内注射则注入真皮层。
肾虚和肾病的区别 什么是肾病
肾病既然是病,当然是病理性的。例如,常见的肾炎、肾结石、肾小球坏死、肾小管损伤、肾血管病变,都是肾脏的疾病。肾病是肾脏受到创伤,导致的身体异常。更多的时候,是肾脏结构、功能出现了障碍。
脸上皮肤松弛怎么办
女人逃不脱的命运,就是在二十五岁以后面部的皮肤变得松弛,该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皮肤松弛的秘密和应该怎样提拉紧致皮肤。
皮肤为什么会出现松弛现象?
皮肤之所以会出现松弛现象是因为肌肤结构老化与深沉轮廓老化互相加乘的结果。如果肌肤结构日久松弛会失去弹性变得松垮。
深沉轮廓结构的老化过程及怎么改善
深沉轮廓包含了脂肪组织、肌肉组织、骨骼组织,这些组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耗凹陷。导致眼下的泪沟、颚骨苹果肌部位失去深沉结构的支持,下沉凹陷。由于轮廓结构的老化问题都处于深沉,因此只能用微整形来调整,将凹陷的部位注射填充物来支撑,将堆积的脂肪破坏去除,维持年轻时候的轮廓。
肌肤结果老化怎么改善
如果松弛老化的问题出现在肌肤自身上,那么就必须要用护肤品来维持保养了,最主要的是胶原蛋白的流失,糖化与弹性蛋白的断裂硬化。而这些因素的老化造成的不仅仅只是皮肤松弛,还有可能让肌肤颜色变得暗黄没光泽。
肌肤结果老化怎么改善
如果松弛老化的问题出现在肌肤自身上,那么就必须要用护肤品来维持保养了,最主要的是胶原蛋白的流失,糖化与弹性蛋白的断裂硬化。而这些因素的老化造成的不仅仅只是皮肤松弛,还有可能让肌肤颜色变得暗黄没光泽。
导致性心理障碍的生物学因素解读
1.脑结构功能受损因素:相关研究学者们发现到颞叶可致恋物癖、异性装扮癖、性施虐癖、恋尸癖,但都不能在多数病例上加以证实脑结构功能受损因素,在酒精中毒时可发现露阴癖、和恋尸癖,在颅脑外伤后产生露阴癖,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老年性精神病伴发性心理障碍行为的报道都有发现脑结构功能受损因素,有医学相关报道发现恋尸癖伴发于精神分裂症和酒精中毒的占百分之十一。
2.胎儿发育:有部分专家认为Y染色体降低了男性胎儿的生长速度,使得基因组的信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翻译,提示出生时男性胎儿不如女性胎儿成熟,这使得男性对大量的致病因素显得更敏感,更脆弱,男性性心理障碍多见可能与这一因素有关。
3.脑发育因素:人的大脑和性器官的性分化具有自发的向女性化发展的倾向,当男性胎儿睾丸分泌大量睾酮后才能诱导大脑和性器官的性分化向男性发展,因此男性性分化过程较女性困难,发生问题的机会相应升高,有人还提出性心理障碍患者血浆睾酮异常,但也未能为以后验证得以证明。
总而言之,我们知道了有性心理障碍的存在之后,不仅不能够视而不见,也不能任由性心理障碍发展下去,为了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皮肤过敏的原因有哪些
皮肤过敏内因
1.过敏体质。这主要是遗传因素引致的。
2.皮肤结构受损。后天对皮肤保养不当或饮食不当等生活习惯导致皮肤脆弱,使皮肤结构受损,从而引起皮肤保护功能下降,受到外界刺激时容易诱发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外因
1.食物因素。比如是海产品、蛋白质、辛辣食物等都是一种过敏源,容易诱发皮肤过敏。
2.药物因素。抗生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镇静安眠药、解热镇痛药、麻醉用药、血清制剂及疫苗等都容易引起过敏,所以要记住自己是否药物过敏史和做好皮试。
3.环境因素。粉尘、花粉、动物皮毛、季节变化、温度、日光、寒风等条件因素有可诱发皮肤过敏。
4.化学因素。化妆品、肥皂、洗涤剂等中的化学物质十分容易刺激皮肤,尤其女性朋友,最好选择比较天然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少化浓妆,减少化妆品对皮肤的刺激。
子宫的结构功能
人和动物的雌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是人和动物胎儿或幼体发育生长的场所。子宫,是女人独有的脏器,根据现代最新医学研究成果,子宫是女人的第六脏器,即女人有六脏六腑。
子宫内膜即粘膜,由上皮(属单层柱状上皮,有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二种)和(由结缔组织构成,其内有大量的星形细胞,称为基质细胞)固有膜组成,子宫内膜可分为浅表的功能膜和深部的基底层,功能层较厚,约占内膜厚度的4/5,基底层较薄较致密,约占1/5,在月经周期中,功能层可剥脱,而基底层不可剥脱。
子宫又名胞宫、女子胞,是中医固有的名称,属奇恒之府。子宫之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谓主治“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
子宫的位置:明·张介宾《类经附翼·三焦包络命门辨》云:“子宫,……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
子宫的形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子嗣类·辨古》中引朱丹溪之言云:“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岐,中分为二,形如合钵,一达于左,一达于右。”明确指出子宫是一个倒置的三角形,一系向下(宫颈),其上角左右各有一岐(输卵管)向两侧延伸,即“上有两岐”;宫体是中空的,故曰“形如合钵”。
子宫的作用:张介宾《类经·藏象类·奇恒脏腑藏泻不同》:“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孕者为奇。”具有定期藏泻出纳的功能。
女性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地方,在性爱过程中,这里也会产生一系列显著变化。成年妇女的子宫约长7—8厘米,底部宽约4—5厘米,厚约2—3厘米,重约40—50克,下端与阴道相连,在性爱时会有复杂的反应,带给女性奇妙的感受。
精子的结构功能
精子形似蝌蚪,总长约66 μm,分头、尾两部分。
头部正面呈椭圆形,侧面呈梨形,内含一个染色质十分致密的细胞核和一个顶体。顶体是一种膜系细胞器,呈帽状罩于细胞核的前方。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如透明质酸酶、顶体酶和酸性磷酸酶等,相当于巨大溶酶体。
尾的中心含一条贯穿全尾的轴丝(类似鞭毛),中段含有螺旋状排列的线粒体。
精子的主要功能为前向运动及与卵受精,借此将遗传物质送入卵母细胞内。性交时,精液被射入阴道,精子从精浆中游出,穿越子宫颈、子宫腔、输卵管峡部,最后抵达输卵管壶腹部与卵母细胞相遇。女性生殖道内充满较黏稠的液体,输卵管峡部黏膜形成曲折的皱襞,这对精子的运输构成很大阻力,也起着淘汰筛选精子的作用,只有具有很强运动能力和恰当运动方式的精子才能到达卵母细胞所在位置。
淋巴结的结构功能
哺乳类特有的周围淋巴器官,由淋巴细胞集合而成。呈豆形,位于淋巴管行进途中,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之一。淋巴结的一侧淋巴结 隆凸,连接数条输入淋巴管,另一侧凹陷,称为“门”,有输出淋巴管和神经、血管出进。淋巴结表面包有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淋巴结内形成小梁,构成淋巴结的支架。被膜下为皮质区。淋巴结的中心及门部为髓质区。皮质区有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简称皮窦)。髓质包括由致密淋巴组织构成的髓索和髓质淋巴窦(简称髓窦)。淋巴窦的窦腔内有许多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从输入淋巴管流来的淋巴液先进入皮窦再流向髓窦,最后经输出淋巴管离开淋巴结。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淋巴结肿大或疼痛常表示其属区范围内的器官有炎症或其他病变。因此按淋巴结分布规律检查淋巴结的情况,对诊断和了解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淋巴结对病毒的过滤效果不佳。
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当局部感染时,细菌、病毒或癌细胞等可沿淋巴管侵入,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如该淋巴结不能阻止和消灭它们,则病变可沿淋巴管的流注方向扩散和转移。
⑴过滤淋巴液:病原体侵入皮下或粘膜后,很容易进入毛细淋巴管回流入淋巴结。当淋巴缓慢地流经淋巴窦时,巨噬细胞可清除其中的异物,如对细菌的清除率可达99%,但对病毒及癌细胞的清除率常很低。清除率常与抗原的性质、毒力、数量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等密切相关。
⑵进行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淋巴结后,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可捕获与处理抗原,使相应特异性受体的淋巴细胞发生转化。识别抗原与细胞间协作的部位在浅层皮质与深层皮质交界处。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时,淋巴小结增多增大,髓索内浆细胞增多。引起细胞免疫应答时,副皮质区明显扩大,效应T细胞输出增多。淋巴结内的T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75%,B细胞占25%,大颗粒淋巴细胞极少或无,淋巴结内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常同时发生,以那一种为主视抗原性质而定。淋巴结实质内有许多神经末梢,但淋巴小结内尚未发现。淋巴细胞表面有多种神经递质受体,说明神经系统对淋巴结内的免疫应答有一定的调作用。
分布
编辑
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比较表浅的部位才可触及。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最易摸到。当淋巴结肿大时,可摸到皮肤下有圆形、椭圆形或条索状的结节。如在颌下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表示口腔内有病变。如扁桃体炎、牙周炎等。颈部出现成串的球状隆起,首先应考虑到颈淋巴结核。
头颈部浅表淋巴结 鼻咽癌病人往往在颈部也可以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腋窝部淋巴结肿大,常揭示上肢或乳房有疾患。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是下肢、臀部有感染性疾病的信号。除此以外,还提醒人们不可忽视子宫癌、睾丸癌、直肠癌导致的病理反应。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表示腹腔内有癌细胞沿胸导管上转移。如肝癌、胃癌、结肠癌等。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表示胸腔内有癌细胞沿右侧淋巴管向上转移。如肺癌、食道癌等。患淋巴性白血病时,全身各处淋巴结均表现肿大。
掌握淋巴结肿大的性质,对于疾病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如系急慢性炎症,淋巴结质地柔软,能活动,与周围组织和皮肤无粘连,有游离感,急性期有红、肿、热、痛的典型症状。淋巴结结核,早期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病情加重可继续肿大。但不超过核桃大小,以后可粘连融合成片,发生变化,破溃,流出黄棕色脓液或豆腐渣样物质。癌肿所致淋巴结肿大多呈石头样坚硬,表现凸凹不平,与皮肤可粘连在一起,无疼痛或压痛。淋巴性白血病,肿大的淋巴结能活动、不粘性、不硬、光滑、不痛,也不化脓破溃。
淋巴结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一种免疫性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
腋部浅表淋巴结 应答反应的场所,有过滤、增殖和免疫作用。正常人体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黏连,亦无压痛。淋巴结肿大是指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淋巴结在发生炎症时,因细菌及其毒素刺激而肿大而可以用手触明显触及,常伴有疼痛的症状。其发病原因较多,当身体某一部位发生感染,细菌随淋巴液经过淋巴结时,可相应地引起淋巴结群的肿大和疼痛。在身体患恶性肿瘤时,也常沿淋巴管转移,并停留在淋巴结内分裂增生,致使淋巴结肿大起来。
人们根据淋巴结肿大——“烽火台”报警,一般就可弄清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必要时还应当进行X线摄片、病理切片镜检、B超及CT等特殊检查。这样“顺藤摸瓜”和综合分析,躲在背后的病魔自然会原形毕露。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淋巴结有时会显得格外明显。
主要特征
编辑
是淋巴管向心行程中不断经过的淋巴器官,为大小不等的灰红色的扁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直径约2~25mm,质软色灰红。其隆凸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进入,而其凹陷侧称淋巴结门,有1~2条输出淋巴管及血管和神经出入。全身淋巴结约800多个。
淋巴结常成群聚集,也有浅、深群之分。多沿血管分布,位于身体屈侧活动较多的部位。在四肢,淋巴结多位于关节的屈侧;在体腔内多沿血管干排列或多位于器官门的附近。胸、腹、盆腔的淋巴结多位于内脏门和大血管的周围。
人体某器官或某部位的淋巴引流至一定的淋巴结,该淋巴结称为该器官或该部位的局部淋巴结。
儿童皮肤结构特点
皮肤及皮下纤维组织较薄,角质层细胞间彼此联系松弛,容易脱落。基底层细胞的发育尚不完全,表皮和真皮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表皮较易脱落。抵抗干燥环境能力较差,人体在夏季排汗多,代谢系统容易失衡,到了秋季,局部皮肤会因缺少充足的水分而出现干燥脱屑等现象;
皮肤色素细胞较少,容易被阳光中的紫外线灼伤;
蚊虫叮咬的毒素易引发过敏反应,有的昆虫叮咬还能传播疾病;
皮脂腺发育尚不成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也是在逐渐地完善过程中,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各种病原体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