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两穴位能降火
常按两穴位能降火
这里特别提醒大家“降火”要分清部位,一般来说中医按人体的三焦把“火”分为三类,即把头晕、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
但三焦火一般患者不好自己分辨,那么可以更简单地把我们体内的“火”分为两类:实火和虚火。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虚火以阴虚火旺者居多,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等症状。
由于冬季吃火锅的人很多,凉茶类饮料就成了很多食客的首选。但要注意,凉茶的本质是药茶,对有实火症状的患者比较适宜,但对于出现虚火症状的患者,喝凉茶会导致凉上加凉,身体反而更虚。
那么,虚火的人怎么食疗?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喝鸭肉粥。鸭肉粥是我国古代医书《肘后备急方》中的一道古方,除了阴虚体质的人外,平时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或者经常感觉劳累的上班族和皮肤干燥的人,不妨常喝鸭肉粥。
按穴位能降火
经常按摩某些穴位也能帮助降火。第一个是照海穴。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第二个是涌泉穴。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 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经常按摩哪些穴位可以预防一些小疾病
1、殷门穴
在大腿后侧、臀横纹至腘横纹正中央联线中点),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重要穴位。常按摩此部位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间盘突出等。
方法: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两手掌分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2、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重要穴位。能主治胃脘痛、呕吐、水肿、消化不良、便秘、偏瘫、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肿痛、发热、感冒、失眠、高血压、遗精等,且能降虚火、安神定志、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
方法: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两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双手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各50下。
3、风池穴
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常按摩此部位能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耳鸣、腰背酸痛等。
方法: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4、曲池穴
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常按摩此部位可以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月经不调等。
方法: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5、后溪穴
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一主要穴位,能主治头项强痛、鼻衄、耳聋、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指挛急等。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阴虚火旺按摩哪里 擦涌泉穴
按摩部位:涌泉穴位于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
做法:一般最好在清晨刚起床或是睡前按摩该穴位,用较大的力,以拇指指腹按压该穴位20-30次,待到该处有酸胀感时为宜。
功效:肾出于涌泉,按摩这个穴位能滋阴降火,可以缓解虚火引起的眩晕、焦虑等症状。
按摩两个穴位降火快
太冲穴
在足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约1.5厘米的凹陷处。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灭肝火效果良好,如头痛眩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等。经常按摩有舒肝理气、通调三焦气机等功效。
可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一侧太冲穴,3分钟左右后换另一侧,两侧交替按摩10~15分钟左右。每天操作前可以泡泡脚,使身体更放松,按揉时要用一点力度,以产生轻微的酸胀或胀痛感为宜。
内庭穴
位于足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就像被门遮盖住的小房子一样,故名“内庭”。它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而“荥主身热”,是热症、上火的克星。按摩此处有去胃火、化积滞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因上火引起的牙疼、头疼、口臭、咽喉肿痛等不适。
每天早晚可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左右;由于内庭穴比较隐蔽,也可以拿一个钝头的小木棒来按摩,使穴位刺激更充分。
专家提醒!除了吃清淡、多喝水,一些有退热清火作用的“去火穴”,在这时候往往能派上大用场,比如“内庭”和“太冲”,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火功效。
降肝火的穴位在哪
所谓肝火旺,一般是指火热炽盛后内扰于肝,则气火上逆,表现出以头痛,烦躁,耳鸣,胁痛等症状的实热表现.其多由于情志不遂后肝郁化火,或因火热之邪内侵人体,或其它脏腑火热累及,致肝经气火上逆. 一般因肝火上炎引起的以上症状可以考虑行如下推拿按摩手法:(手法操作主要在穴位上进行)
1.治法原则:疏肝解郁,通络止痛.
2.操作手法:以按,揉,点,弹拨,推,抹,一指禅推推法为主.
3.选穴:太阳,头维,角孙,风池,头临泣,率谷,鱼腰,攒竹,期门,章门,太冲,外关,阳陵泉,丘墟,支沟等
4.操作:以上穴位主要行:点,按,揉,弹等手法,在少阳胆经附近区域行一指禅推法,顺经理,(头部分常用),拍(头部不拍)法,沿眼眶行8字推法,环绕眼眶在前额及眉弓处.再拇指推头部两侧胆经,循经施法.躯体部分可以行分推,抹得手法.下肢胆经可以行拍击的手法予以操作.
5.时间:一般操作3~5次即可.
以上就是可以帮助起到,降肝火的社会介绍,通过这些介绍之后,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呢,原来掌握这些穴位,也可以达到这样好的效果,所以说在生活当中,我们对这些常识问题当然不可忽视,这样也可以健康的降肝火。
凉茶能降火吗 喝凉茶能降火吗
喝凉茶能降火。凉茶中一般会用到野菊花、胖大海、金银花等中药,它们都是寒凉药物,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尿等功效,适量服用是有降火作用的。
三个除燥降火穴位按摩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你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具体的做法是,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上火有哪些类型 按摩哪些穴位降火
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皮蛋能降火 皮蛋怎么吃能降火
材料:
主料:松花蛋(鸭蛋)200克,
调料:酱油10克,醋10克,香油5克,姜5克,辣椒油5克
做法:
1.皮蛋去壳,每个切成8瓣,放入盆中;
2.加入酱油、醋、香油、姜粒和辣椒油,拌匀装盘即可。
材料:皮蛋2个、蒜适量、剁椒适量、麻油适量、盐适量、生抽适量、白糖适量、香菜适量、豆腐150g。
步骤:
1、将豆腐切成大小一致的长方形片,并整齐摆入盘中。
2、其中碎豆腐可以摆至中心打底,中间摆上皮蛋。
3、蒜蓉,白糖,盐,醋,生抽,剁椒,麻油放入碗内,加适量冷开水调成汁。
4、最后在摆放成型的豆腐皮蛋上倒上调味汁,散上香菜即可。
材料:
皮蛋一只,白粥250克。少许榨菜末、少许葱花。
做法:
1.皮蛋切成粒备用。
2.锅内放入半碗的清水开火煮开。
3.水开后倒入白粥继续煮开,加入榨菜末、皮蛋粒,一边煮一边拌,防止粘锅。
4.粥开后加入适量的食油、盐、味精、胡椒粉及葱花拌匀即可出锅。
降温偏方有效防空调病
降温偏方1:按摩穴位降温提神
生活中,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小动作,比如按摩天柱、大椎和曲池三个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养生效果。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陷处;大椎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曲池穴位于手肘窝横纹头外端。经常按压这三个养生穴位,能降温、退热、提神作用,对预防中暑有一定的功效。电脑一族还可以买一个鼠标冰垫,让手腕处经常处于清凉中,这对降温和保护腕关节都有好处。
降温偏方2:绿色植物双重降温
选择几盆叶子大、长的绿色盆栽植物移到室内,一样起到降温的效果了。绿色植物不仅能有效地遮光避阳,而且它经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氧气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同时,用绿色的植物来点缀空间,也能平和人的情绪,达到双重的降温效果。需注意的是,有些植物就不适应摆在室内,比如兰花、百合花、月季花,它们的香气浓郁,会令人过度兴奋而导致失眠或产生胸闷现象,而松柏类的花木,其气味对人的肠胃有刺激作用。
冬天上火怎么办 穴位降火
冬天上火了,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帮助缓解症状。
推荐穴位:照海穴。
定位: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用力按压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按摩效果:按摩照海穴能够帮助吸热,减少体热,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阴虚火旺的症状。
中医怎么看待失眠的
人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阶段,所以睡眠对于人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医学的观点来看,失眠、多梦等症状都和人们的神经系统出现紊乱有很重要的联系。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穴位能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与畅通,进而起到提高睡眠质量的目的。
穴位按摩是中医理论养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养生事项,而其中也可以通过按摩身体上的一些穴位来起到调理睡眠的作用。
在人体上隐藏了诸多重要的养生穴位和经络,且这些穴位和经络都是和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
而在对身体进行按摩的时候,便能对其中的穴位和经络产生良好的刺激,另外还能使得全身的肌肉处于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于是自然能更好的进入到睡眠的状态。
并且,中医学中认为,失眠的主要病理因素在于心,如果人体长时间处于一个焦虑、操劳、抑郁等状态中,便会对肝脏产生不良损害,而肝火较大必然会对睡眠产生不良的影响。
所以,经常对百会、内关、神门穴进行正确的按摩,则能有效的起到疏肝降火、疏通经络的功效,长此以往便能拥有一个优质的睡眠了。
皮蛋能降火 皮蛋能降火吗
吃皮蛋可以降火。
皮蛋性寒,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降火功效,松花皮蛋拌豆腐具有很好的去火解表的作用。它能有效的去除内火毒,防治口腔溃疡,建议用2个松花皮蛋伴生的豆腐块,直接生着吃,每天2次,能有效防治内火毒,预防和治疗口腔溃疡。
食用时配以姜醋汁作调料,不仅可以中和松花皮蛋中的碱性成分,而且可改善口感,风味更佳。
降火就按4个穴位
1、内庭穴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腹胀等不适症状。
2、合谷穴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3、心包经
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4、太冲穴
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怎么找极泉准确位置 极泉的作用和功效
1、弹拨、揉按此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绞痛、冠心病、心悸、心痛等;
2、长期按揉此穴位,对肩臂疼痛、臂丛神经损伤、臂肘冷寒、肩关节炎、肋间神经痛、黄疽、腋臭、息病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
3、按揉此穴位,能够缓解上肢麻痛、颈淋巴结核等。
4、功效:宽胸宁心、活络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