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有哪些注意事项
看中医有哪些注意事项
舌象直接关系到寒热虚实的辨证,因此看中医前您需要注意不要做下面这些可能会影响舌象的事:
不宜喝牛奶、豆浆等乳白色食品,喝这些东西容易使舌苔变白腻。
不宜吃橄榄、乌梅、杨梅等深颜色食品,这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黑。
不宜饮酒、吃辣椒或吃过热过冷的食物,酒、辣椒等属于热性,使气血运行加快,舌质变红,舌苔减少,脉搏加快。
不宜喝咖啡、吃橘子等黄色食物,吃这些东西会令舌苔发黄。
不宜吃花生、瓜子、核桃,因为这些含脂肪多的食品也会使舌苔白腻。
不宜饭后就诊,饭后不但脉多洪缓,而且舌变薄,舌质变红,加上有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色,最好清晨就诊,不用刷牙。如果做不到,那最好在饭后1小时之后就诊。
不宜在激烈的体力活动后立即就诊,这时就诊会影响医生切脉,掩盖疾病的其他表现。
肥胖者多气虚要补气
中医认为,气虚的人容易肥胖,肥胖也是判断气虚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气虚肥胖的人中医有对应治疗减肥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如何调理气虚肥胖、气虚如何减肥。
人体要气血平衡,才会精神抖擞,百病不侵。健康不健康最重要的就是看气血是否平衡。
那么,什么是气呢?
从中医角度来讲,人体的气有肝气、肺气、肾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其实,气很简单,你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它们共同推动着身体内能量的转化和新陈代谢。
中医有“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之说。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变成了身体里的邪火。气虚,人就会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血虚,人就会心悸失眠、形体消瘦、皮肤干燥、面色萎黄。
一个气血平衡的人,身体内气的运动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吸收了,该排泄的排泄了,该气化的气化掉了,他的身体就会不胖不瘦。一个气虚之人,身体内气的运动不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没吸收,该排泄的没排泄,该气化的没气化掉,结果,这些没有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
脂肪是什么?脂肪就是体内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
肝上没被气化掉的垃圾叫脂肪肝。
血管里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叫高血脂。
肚皮上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叫小肚腩。
所以,气虚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而肥胖则是判断一个人气虚最明显的指征。
菟丝子能治青春痘吗
菟丝子是一味中药,要知道菟丝子能否治青春痘,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医上对青春痘的理解。
对于皮肤病中医有句话叫:“表现在外,形成于内”,所以,中医把皮肤病的内因简单地归纳为三条: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劳倦过度。
对于痘痘,中医认为,痘痘的不同形态反应不同内脏的不适。
1.肺经风热:主要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焮热,疼痛,或有脓疱,舌红苔薄黄,脉数而浮。
2.肠胃湿热:主要表现为皮疹红肿疼痛,伴有便秘,尿黄,纳呆,腹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脾失健运:主要表现为皮疹色红不鲜,反复发作,或伴纳呆、便溏、神疲、舌苔薄白,脉濡数。
4.瘀血阻滞:主要表现为粉刺日久不愈,皮疹暗黑,有结节,舌暗苔薄白,脉弦。
5.肝肾不足:主要表现为粉刺鲜红,伴有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
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
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当然有用,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往往先采用周期疗法,减少出血量,再调节卵巢的功能,根据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气血阴阳情况来调节,如果能够坚持,用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1、宫寒型
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诊察时,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
治宜温经散寒,并应忌吃生冷的食。用生姜15克,艾叶10克。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鸡蛋1个去壳搅拌,放入汤内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叶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2、血瘀型
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稍微减轻,严重者甚至不孕,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治疗时宜活血化瘀,取益母草15克,鸡蛋1个。加水同煮。熟鸡蛋去壳,吃蛋饮汤。治月经延后或痛经。
3、气血虚弱型
月经后错,量少、色淡、质稀,头晕心慌,倦怠乏力,纳呆,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应该益气养血调经。方药有党参、炙黄芪、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各15克,川芎10克,陈皮6克。
看中医的七不宜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那么在看中医的时候不应该做什么以防误诊呢?下面为七不宜:
不宜喝牛奶、豆浆等乳白色食品:喝这些东西容易使舌苔变白腻,造成医生误诊。
不宜吃橄榄、乌梅、杨梅等深颜色食品:这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黑,造成误诊。
不宜饮酒、吃辣椒或吃过热过冷的食物:酒、辣椒等属于热性,使气血运行加快,舌质变红,舌苔减少,脉搏增加,影响对疾病的诊断。
不宜喝咖啡、吃橘子等黄色食物:吃这些东西会令舌苔发黄,易造成误诊。
不宜吃花生、瓜子、核桃:因为这些含脂肪多的食品也会使舌苔白腻,使医生误诊。
不宜饭后就诊:饭后不但脉多洪缓,而且舌变薄,舌质变红,加上有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色;这样会导致医生误诊(就诊最好在饭后1小时),最好清晨就诊,不用刷牙。
不宜在激烈的体力活动后立即就诊:因为这时就诊会影响医生切脉,掩盖疾病的其他表现。
肾阴虚肝火旺是肝炎吗
中医口中所说的肝火旺不是一定是肝炎我有位朋友因口干、口苦、咽干、眼干涩、两胁胀满去看中医。根据其脉象、舌苔和主诉,诊断为“肝火旺”引起的毛病,并开了药方。岂知患者回家后甚为紧张,因他凭着模糊的认识,以为自己是患了肝炎,又以为肝炎是一种传染病,于是买来消毒液将家里的碗、筷、杯子进行了消毒,还去了医院肝病专科进行了肝病全套餐检查。结果显示病毒指针阴性、肝功能正常,患者才放下紧张的心理。
这一场误会是不了解中医术语引起的。中医的“肝”和西医的“肝”在含义和内涵上是不同的,西医的“肝”是指人的具体肝脏,所说的“肝病”也是指肝这个脏器本身发生的病理或异常。而中医的“肝”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包含肝这个脏器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以肝这个脏器为中心的功能活动系统。如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主筋华爪,开窍于目”等,这和西医有很大区别。
中医有关“肝”的很多症候,并不是指具体的肝脏本身发生的病变。如“肝郁脾虚”可能是慢性胃病的常见证型,又如“肝阳上亢”常见为高血压的证型,又如“肝肾阴虚”可能是失眠或口腔溃烂,或男性阳痿、不育等。而此时肝脏这个脏器本身并没有什么病变或不正常。
食欲不振多吃冷饮反伤脾胃
胃口不好,少食生冷多喝汤
这两天,记者在医院采访时发现,排队看中医的市民要排到诊室外面的走廊上等候,有的还是专程从南京周边地区赶来的中医“粉丝”。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正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候诊的病人,他们表示,这几天总是感觉一出汗身上就潮潮的,胃口一直不好。“就想吃生冷的东西,但是吃了生冷的东西之后就更不想吃饭了。到医院看西医,检查的指标都基本正常,同事说这是亚健康的表现,因此,想来看看中医有什么办法。”正在候诊的市民卢女士向记者说道。
科主任王东旭告诉记者,平时看中医、调理身体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然而,近段时间来,不少年轻人也到中医科就诊。35岁以下的患者占了一大半,很多都是因为肠胃的亚健康问题前来就诊。
其实,由于梅雨季节暑湿困扰脾胃,很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这个时候想用吃冷饮、凉菜的方法来调动食欲是很不科学的方法,反而容易让寒湿之气损伤脾胃。建议广大市民在吃饭前多喝一些开胃汤,比如火腿冬瓜汤、酸菜鸭血汤等等,饭量可以适量减少。
睡眠不佳,多食清淡少吃药
最近高温闷热的天气,让很多市民心情烦躁,再加上汗多难耐,蚊虫叮咬,不少人出现失眠、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而一旦出现睡眠不好的情况,不少人纷纷“求助”安眠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任鞠娟提醒,在出现失眠问题的人群中,真正属于失眠疾病的只有不到20%。由于夏季特殊的天气原因,偶尔失眠也是正常反应。
家住南京市仙林的市民王先生,最近总是感觉早上起床时头重脚轻,但是晚上又入睡困难。到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时才得知,原来是自己晚上吃的太荤了,到中医科开了些食疗方服用后,睡眠质量渐渐有所好转。
该院内科主任鞠娟提醒,夏季气候闷热,出汗较多会引起血液黏稠、血流缓慢,同时在人情绪烦躁、心情激动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血压上升、血管阻塞等,从而导致高血压、心脏病、脑中风等危症的发生。因此,睡眠问题不可忽视,如有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医看脑瘤
1.【方药】小川芎、炙蜈蚣各5g,枸杞、丹参各15g,当归、鸡距子、炙远志、红花、桃仁、桔梗、贝母、半夏、神曲各9g,淫羊藿30g,太子参24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长期服药,随证加减。男人加油站,关注男性$生殖健康!
2.【方药】半夏、南星、夏枯草、石菖蒲、僵蚕、生牡蛎、地龙、蜈蚣、猪茯苓、蟾酥、地鳖虫、天龙(壁虎)各适量。
【适应症】胶质瘤、垂体腺癌、听神经瘤、颅咽管瘤、脑膜瘤、松果体瘤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3个月为1疗程。连服数疗程后,视病情改为间歇性服药,但以长期服药为宜。
3.【方药】蛇六谷、蛇果草各30g,半边莲、半枝莲、夏枯草、天葵子、七叶一枝花、贯众、菝葜各15g。
【适应症】中枢神经恶性肿瘤(胶质瘤、转移性瘤、恶性脑膜瘤),手术治疗后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4.【方药】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贯众、石见穿、七叶一枝花、菝葜、茶树根、柳树叶各30g。
【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胶质瘤、肉瘤、恶性脑膜瘤、转移性瘤)手术后颅内压偏高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
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
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当然有用,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往往先采用周期疗法,减少出血量,再调节卵巢的功能,根据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气血阴阳情况来调节,如果能够坚持,用中医治疗效果更好。以下为大家介绍了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1、宫寒型
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诊察时,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
治宜温经散寒,并应忌吃生冷的食品。用生姜15克,艾叶10克。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鸡蛋1个去壳搅拌,放入汤内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叶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2、血瘀型
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稍微减轻,严重者甚至不孕,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治疗时宜活血化瘀,取益母草15克,鸡蛋1个。加水同煮。熟鸡蛋去壳,吃蛋饮汤。治月经延后或痛经。
中医看痘痘
胃热型:以长在嘴巴周围为主。
问题所在:患有消化系统功能不佳、胃痛、胃病,及偏食、不爱吃青菜及水果者,约有20%会长痤疮,85%是长在嘴巴周围。
改善方法: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金针菇、笋子等,以帮助肠道蠕动。早上起床立即饮用1杯温水。平时也可多喝酸奶,以帮助排便顺畅。
肾阴虚型:痤疮以长在上额及下巴处最多,长年消了又长,难以完全消除,虽然脸部其他处也会长痘子,但较易痊愈。
问题所在:多因家族性遗传型的青春痘。
改善方法:这类型的人脸较容易出油,因此最好多以水洗脸,以防毛孔阻塞。可多食些退火之食物,如冬瓜、西瓜、胡萝卜、蕃茄、空心菜、菠菜、竹笋等。千万注意不宜熬夜,切忌食用辛辣、热补,及容易上火的食物。
肝火旺型:痤疮以长在左脸颊为主。
问题所在:压力大或要经常熬夜加班之人最为常见。
改善方法:一定要放松心情。多吃具有退肝火功效的食物,如绿豆、冬瓜、小黄瓜。多饮用决明子茶、菊花茶。忌酒。尽可能在晚上11点以前入睡,因中医认为晚上11点至凌晨1点,经络系统正好走到肝经,此时睡觉可调节肝脏运作功能。
肺火盛型:以鼻子及右脸颊为主。
问题所在: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肺火旺易长痤疮。
改善方法:多做运动,增强肺脏功能。忌抽烟、吸二手烟。多食用薏仁、木耳、杏仁、白菜、梨子等食物,也可多饮用蜂蜜茶、绿茶等,均具有润肺功效。
生殖器官的问题:痤疮以多长在人中处为主。
问题所在:通常这类型的人都有月经不调、痛经等生理症状。
改善方法:生理期间忌食用冰冷、寒凉、辛辣的食物,平日也应少吃为宜。可服用中药四物汤及中将汤,以调经养血。
胃不好怎么办呢 不要依赖药物
当自己胃疼的时,如果不是在急性的状况下,最好不要吃药,是药三分毒,体内长时间摄入药物,产生的副作用较大。而且更重要的是,无法根治胃病。对此,最佳的方法是去看中医,有一些中药可以滋补养胃,对胃病的治疗很有效果。简而言之,胃是需要养的,想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胃,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必不可少。
肝火旺是肝炎吗
肝火旺是肝炎吗?很多人一听自己的肝火旺就以为是得了肝炎,那么肝火旺与肝炎有哪些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能够有所帮
中医口中所说的肝火旺不是一定是肝炎我有位朋友因口干、口苦、咽干、眼干涩、两胁胀满去看中医。根据其脉象、舌苔和主诉,诊断为“肝火旺”引起的毛病,并开了药方。岂知患者回家后甚为紧张,因他凭着模糊的认识,以为自己是患了肝炎,又以为肝炎是一种传染病,于是买来消毒液将家里的碗、筷、杯子进行了消毒,还去了医院肝病专科进行了肝病全套餐检查。结果显示病毒指针阴性、肝功能正常,患者才放下紧张的心理。
这一场误会是不了解中医术语引起的。中医的“肝”和西医的“肝”在含义和内涵上是不同的,西医的“肝”是指人的具体肝脏,所说的“肝病”也是指肝这个脏器本身发生的病理或异常。而中医的“肝”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包含肝这个脏器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以肝这个脏器为中心的功能活动系统。如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主筋华爪,开窍于目”等,这和西医有很大区别。
中医有关“肝”的很多症候,并不是指具体的肝脏本身发生的病变。如“肝郁脾虚”可能是慢性胃病的常见证型,又如“肝阳上亢”常见为高血压的证型,又如“肝肾阴虚”可能是失眠或口腔溃烂,或男性阳痿、不育等。而此时肝脏这个脏器本身并没有什么病变或不正常。
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
月经不调是常见的月经问题,月经推迟或是月经提前都是月经不调的症状,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很多人说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效果不错,但是也有不少人对此存在疑问,因此常有人问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月经不调闭经怎么办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
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当然有用,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往往先采用周期疗法,减少出血量,再调节卵巢的功能,根据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气血阴阳情况来调节,如果能够坚持,用中医治疗效果更好。以下为大家介绍了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1、宫寒型
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诊察时,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
治宜温经散寒,并应忌吃生冷的食品。用生姜15克,艾叶10克。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鸡蛋1个去壳搅拌,放入汤内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叶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2、血瘀型
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稍微减轻,严重者甚至不孕,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患咽喉炎看中医与看西医,哪个更好
患急性咽喉炎时,对大多数人来说,看中西医与看西医的效果都是肯定的。因为根据发病原因,急性咽炎往往有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除了咽部症状外,可能还有发热、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此时西医采用的是抗病毒药、抗细菌药的消炎治疗为主,或者配合应用退热药物,含服等局部用药,针对性明显,效果肯定。而中医采用的是辨证论治,治疗急性咽喉炎是小菜一碟。但对少数患者来讲,尤其是那些经常性使用消炎药的患者来讲,可能看中医的效果更好些。大家都知道,经常服西药,尤其是那些平时就体质较差的人,容易使致病细菌产生抗药性,效果就差了;而中药很少产生抗药性,服中药的效果当然就比用西药强。
患慢性咽喉炎时,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看中医比看西医的效果更好些。因为慢性咽喉炎时,病因不明白,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都不占主导地位,消炎西药往往无用武之地,因此只能以局部用药、局部治疗为主。俗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抓不住疾病的本质,所以效果就不理想。但中医不同,中医讲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就是根据患者当时身体机能的整体状态,辨出属寒、属热、属虚、属实,属阴、属阳,辨出气虚、阴虚、阳虚、痰热等证,针对咽喉炎由于“伤津耗气损阴”,“脏腑积热生痰”等病因,按照“正气虚则补之,邪气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对身体机能进行综合调理,整体状况与局部状况同时考虑,这正是中医有所长而西医有所短的地方;当然也还配合一些其他治法,力求使效果更好。
中医看抑郁
1、肝郁脾虚
主证: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所致,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绪不稳,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两胁胀痛,肝郁乘脾犯胃,则出现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以多愁善虑廉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点。
2、气滞血淤
主证:情绪抑郁,自杀企图,心情烦躁,思维联想缓慢,运动迟缓,面色晦暗,胁肋胀痛,妇女闭经。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苔白,脉沉弦。
辨证分析:本证因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所致。以情绪抑郁,思维联想缓慢,面色晦暗,胁肋胀痛,舌质紫暗或有淤点为辨证要点。肝血淤滞,肝失条达,则情绪抑郁,时有自杀企图,心情烦躁,痰血停着,心神不宁,故思维联想及运动迟缓。肝郁气滞。则胁肋胀痛,妇女闭经。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沉弦,均为血淤之象。
3、心脾两虚
主证: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易惊,善悲易哭,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少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本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头昏易惊,善悲易哭。脾气虚则倦怠乏力,脾虚健运失职,则腹胀便溏。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象。以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怔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4、脾肾阳虚
主证: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纳呆便溏,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禀赋素虚,久病失养,或劳房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温养所致。阳虚阴盛,故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脾肾阳虚,痰饮内停,上凌于心,心神失守,故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阳痿遗精,带下清稀,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5、阴虚火旺
主证:情绪不宁,烦躁,易激惹,伴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本证多由于长期思虚太过或是房劳伤肾,导致阴虚火旺,扰乱心神而致。阴虚火旺,心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热内生,则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以情绪不宁,烦躁,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