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有什么意义
胎动有什么意义
胎动正常,表示胎盘功能良好,输送给胎儿的氧气充足,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健全,很愉快地活动着。
观察早期妊娠的胎动,有利于对妊娠预后情况的估计。据报道,妊娠7周时,有胎动者其流产率仅3%;而无胎动者流产率可高达98%。
中期和晚期的胎动观察,超声也较敏感。有时较小的胎动未被孕妇所察觉,但超声检查可以看到。
胎动多少次算正常
胎动多少次算正常
胎动对每个新手妈妈来说都是特别的体验,这是准妈妈和宝宝第一次亲密第接触,当宝宝微弱的活动变成了富有活力的蹬踢时,你就会知道,你的宝宝一切都很正常。那么怀孕胎动多少次正常?
胎动一般每小时3~5次,12小时内胎动约为30~40次。正常情况下,一昼夜胎动强弱及次数有一定的变化,一天之中以早晨次数少,下午6点以后增多,晚上8~11点胎动最为活跃。这就是说胎儿有自己的睡眠规律,称之为胎儿生物钟。胎动的强弱和次数,个体差异很大。有的12小时多达100次以上,有的只有30~40次。但只要胎动有规律,有节奏,变化曲线不大,都说明胎儿发育是正常的。
什么时候开始数胎动
孕妈妈刚开始感觉到胎动时,会变得非常敏感,如果有半天没感觉到宝宝胎动,会担心的不行。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呢,因为刚开始感知胎动的时候,宝宝其实已经动了,但是动作和力气太小,没有被妈妈们感知到,就被错误的认为半天没有胎动。
所以医生都是建议28周开始,宝宝的动作力气大,胎动也有规律了,这个时候妈妈们数胎动才有意义。28周之前,数胎动只会自己吓坏自己哈。
数胎动的意义
1、观察早期妊娠的胎动,有利于对妊娠预后情况的估计。据报道,妊娠7周时,有胎动者其流产率仅3%;而无胎动者流产率可高达98%。妊娠9周看不到胎动的病例,全部为难免流产;而看到胎动者,即时有先兆流产,其中约90%的胎儿可以不发生流产。对于多年不孕,希望保胎的病人,妊娠早期的胎动观察,可以提供继续妊娠可能性的参考依据。
2、中期和晚期的胎动观察,超声也较敏感。有时较小的胎动未被孕妇所察觉,但超声检查可以看到。
胎动是怎么回事
一、揭秘神秘的胎动
1.胎动是什么?
到了孕8周,宝宝在妈妈肚里已经成形,有了四肢。这时宝宝会在妈妈的子宫中蠕动,产生最原始的胎动。这样的胎动妈妈无法感知,但可以通过B超观察到。
随着孕周的增加,宝宝逐渐长大,有了呼吸、张嘴、翻滚等动作。这时妈妈就能感受到宝宝的胎动了。
2.胎动有有何感觉?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能做出很多动作:翻滚、扭动、拳打脚踢、抽动等等,妈妈的感受也大不一样。
3.数胎动有什么意义?
除了做B超检测肚中宝宝的健康情况,数胎动也能让准妈妈知道肚里宝宝的安危。如果胎动发生异常,有可能宝宝发生了宫内缺氧,需要及时就医。
二、带你了解胎动的模式
1.胸壁运动
宝宝的胸壁运动时间段力度弱,准妈妈通常感受不到。
2.肢体运动
宝宝的肢体运动就是伸展手臂,扭动身体。这样的运动的持续时间通常在15秒以内。
3.下肢运动
宝宝的下肢运动就是踢腿。宝宝踢腿力量较小,动作很快,大概持续1秒左右。
4.全身性运动
这样的胎动主要是指宝宝翻身等躯干性运动。全身运动力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持续3-30秒。
三、不同孕期,不同的胎动
1.孕16-20周
准妈妈不太容易能感知到宝宝的胎动。胎动的运动量较小,动作不剧烈。这时的胎动好像鱼在水里游泳或是在吐泡泡,准妈妈会误以为是肠胃蠕动或胀气。妈妈会感觉胎动在肚脐附近。
2.孕20-35周
准妈妈能清楚的感知到宝宝的胎动。胎动的运动量较大,动作也很剧烈。这段时期宝宝不是很大,子宫内有较多空间可供宝宝活动。准妈妈能清楚的知道宝宝的翻滚、拳打脚踢等动作。这时宝宝的位置较高,胎动主要集中在准妈妈胃部附近。
3.临近分娩
准妈妈能明显感觉到宝宝的胎动。胎动虽然运动量较大但动作不是很剧烈。到了孕晚期,整个子宫都被宝宝所占据。这时宝宝胎头下降,活动空间变小,导致胎动频率降低,胎动位置遍及整个腹部。
胎动的意义
胎动正常,表示胎盘功能良好,输送给胎儿的氧气充足,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健全,很愉快地活动着。观察早期妊娠的胎动,有利于对妊娠预后情况的估计。计数胎动是监测胎儿状况的一种经济方便的方法,母亲自数胎动(胎儿踢腿的次数)可作为产前胎儿监护的一种手段。据报道,妊娠7周时,有胎动者其流产率仅3%;而无胎动者流产率可高达98%。中期和晚期的胎动观察,超声也较敏感。有时较小的胎动未被孕妇所察觉,但超声检查可以看到。
宝宝什么时候的笑才有意义
自发的笑(0~5周)
这种微笑常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嘴的微笑”,有研究甚至认为婴儿在出生2~12小时中,就会出现像微笑一样的面部运动,这种微笑通常发生在婴儿的睡眠中或困倦时,是突然出现的,而且极细微,甚至难以觉察。最明显的表现是:翘起口角,嘴周围的肌肉运动。
当他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例如:吃饱了、喝足了,温暖的环境中有着柔和的阳光和轻柔悦耳的音乐,他会发出自发的笑,以表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的满足。这个阶段的微笑无论是因为婴儿自身感到舒适,还是因为音乐或者得到身体的抚摸,都是一种因为环境或内部的原因所产生的微笑,与婴儿的大脑皮层的皮下自发放电有关。但没有真正的社会意义。
出生1星期后,婴儿在清醒时,吃饱了或听到柔和的音乐,会本能地嫣然一笑。
出生3周时,婴儿在清醒时,身体得到父母抚摸,也会自然产生微笑。
出生4~5周时,婴儿听到熟悉的声音或双手鼓掌时,也能产生微笑。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个半月)
在这个时候,最容易引起婴儿笑的是人的声音和面孔,尤其是看到大人的点头、微笑和听到愉快的声音。
到第8周时,婴儿可以对着一张不移动的脸发出持久的微笑,但这个时候,他还不能对其他人的微笑进行区分。
3个月时,婴儿对正面面向自己的人脸,无论这个人脸是生气还是笑,都会微笑,但对侧脸面对自己的人脸没有反应。
这个阶段的微笑本质上是婴儿愉快的感觉的体现,婴儿开始注意到外界环境中人的作用,表现出了没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笑时眼睛特别明亮,眼睛周围的皮肤也伴之皱起,有点手舞足蹈的样子,嘴里还发出咕咕的叫声,仿佛在作“问候反应”。如果成人报之以微笑或与之“谈话”,就会更加激起婴儿的微笑。
在这种社会行为性微笑发展的同时,另一种微笑也开始发展,那就是一种来自于认识世界的满足感的微笑——认知性微笑。
7~20周的婴儿成功得到他人注意或重新得到他人注意时,就会出现“腼腆”的微笑。这种微笑就是一种来自婴儿认识的满足感,他们好像对自己的指挥和控制能力感到得意。到了3个月时,当婴儿看到熟悉的事情时也会出现微笑。
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3个半月~12月)
3个半月以后,婴儿越来越有能力分辨熟悉的脸和其他的东西,这个时候开始出现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所谓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就是对熟悉的人笑得更多,笑容更加无拘无束。这种微笑是真正意义上的笑——出声的笑,是一种喜悦而积极的笑。
从第4个月出现出声的笑开始,笑的数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不仅是社会性微笑会增多,其认知性微笑也会增多。
5个月以后,当婴儿感到他们有能力让某事情发生时,他们会更积极地微笑,这种微笑可能没有任何社会意义,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这是典型的认知性微笑开始出现。
除了笑的种类不同,随着婴儿年龄的变化,引起微笑的刺激也不同。
4~6个月时,触觉刺激(吹头发、抚摸等)最容易引起他们的笑容,但随年龄的增加,这种刺激的吸引力会下降。
7~9个月时,社会性刺激(藏猫猫等游戏)比视觉刺激(人的面孔等)更容易引起他们的笑,这两种刺激都比触觉刺激引起的笑容要多,但这两种刺激差异不显著。
10~12个月时,社会刺激和视觉刺激明显高于触觉刺激引起的微笑,但这个时候社会刺激和视觉刺激所引起的微笑没有明显差异,随着发展,视觉刺激引起的笑容比社会刺激更多。
在4~9个月的发展过程中,听觉刺激(如听到好听的音乐)引起的微笑没有明显变化,但到了10~12个月,听觉刺激所引起的笑容开始增加。
在这些引起社会性微笑的刺激发展的同时,引起认知性微笑的刺激范围也在发展。
婴儿在5个月发展认知性微笑时,他们微笑的来源是觉得自己有能力控制事情的发展,当婴儿成长到7~9个月时,这种控制感的魅力最为明显,这个时候婴儿发展的感觉是一种兴高采烈的体验性的笑;在8个月以后,当婴儿学会了新概念时,他们会更加得意地笑。此后,婴儿的笑容就有了更多的自我认知的成分了。
真正的微笑(12个月以后)
到了12个月以后,婴儿开始形成了直觉行动思维,语言能力也得到发展,开始有了最初步的口头交流能力,所以婴儿的社会性微笑和认知性微笑均日趋分化,微笑的内容也日趋丰富。
18个月儿童的微笑,开始带有积极的自我评价。
到了2岁,儿童的微笑与简单的幽默有关,当他看到妈妈将自己的牛奶不小心倒洒了,就会发出开心的笑。
3岁时儿童的微笑,就会有了更多的精神价值的意义,如他们的微笑会带有自豪和爱的感觉。
鼓励孩子微笑吧!
环境和学习也对婴儿的微笑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微笑的出现在生物学上有预定性,但微笑发展速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后天的学习、经验有关。
如果你经常与婴儿进行情感的交流,鼓励他微笑,他的微笑会更为自由,人格发展也更为完整和健康。
孕晚期胎动少了正常吗
到了怀孕晚期,宝宝长大,子宫空间变小,羊水减少,胎动有可能出现减少,只要胎动有规律,变化不大,就算正常。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胎儿宫内缺氧,胎动也会减少减弱,准妈妈们不可掉以轻心。
老年人再婚让生存更有意义
(一)再婚老人几种常见心理老年丧偶者,很想再找伴侣,他们认为子女各自已建立了小家庭,难以照顾自己的生活。虽然,子女多的能够体贴和尊重他们,但两代人在情感、需求和行为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子女的情感、行为以及多么周到的照顾均不可能替代老夫老妻之间那种时有的情感和行为。丧偶的老年人有很多难言的苦衷,哪怕是一般的生活琐事,也有不便让子女去做之处,何况性爱及情爱的伴恋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中青年守寡至老年的妇女,由于年轻时考虑子女尚小,其成长和教育等问题促使她们没有再嫁人。待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长大成家后,孩子们忙于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对其母不加关心、照顾而要求再嫁。
有的老年人则是由于受子女虐待岐视渴望再婚。他们无法忍受子女对其冷淡、岐视、甚至仇视的生活,他们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渴望寻找到新的伴侣,另找家庭温暖。
还有少数的独身老人是因为中青年期离婚后,由于当时要抚养教育子女,经济负担或其它原因,当时没有再婚,现在年岁大了,精神上没有寄托,生活上需要照顾,希望再婚。
(二)老年人再婚的障碍现实生活中老年人恋爱和结婚常常会遇到种种的干涉和阻力,引起家庭纠纷,家庭关系紧张,甚至造成悲剧者,也屡有见闻。
通常造成老年人再婚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老年人本身旧观念的障碍传统的观念把老年人再婚看成是不光彩的事。老年人本身受这些观念的影响也往往给自己泼凉水。怕再婚会引起别人的耻笑。他们认为对性欲冷淡才是高尚的,自己都这把年纪了,还谈什么恋爱。他们没有想到,老年人也是人,他有权利按自己的意志来自由地恋爱和结婚。
2、子女造成的障碍有许多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的反对。好不容易谈妥了的婚事、交往,就因为子女关过不了而被迫解除。老年人双方都有意,就是结合不了。小辈们把父母永远钉在了“父母”的位子上,而不是把他们看作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根本没有为父母着想过,风烛残年的父母是单身孤零零地活着好呢,还是幸福地有意义地生活着好。
子女反对老年人再婚一般有几种理由,如遗产会落入他人之手;会让人说是因为晚辈对长辈不孝,长辈方会出此下策;会愧对已故的亲长;不愿照顾护理后母(继父)等。因经济原因反对的占绝大多数。有积蓄的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干涉阻止的,比积蓄不多的老年人再婚要严重的多。无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再婚,遭到子女的反对干涉就少些。
3、居住及经济条件造成的障碍在目前居住条件偏紧的情况下,增多的家庭人口,会影响现有的居住条件。此外,有些老人缺乏足以维持独立生活的收入。因而,造成老年人再婚障碍。必须健全社会性保障制度,同时,使老年人认识到应把遗产投资到自己的老年生活中去,才能消除这一障碍。
4、社会因素造成的障碍社会因素一方面指社会上舆论对老年人再婚的压力。有些人认为老年再婚是耻辱的。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再婚不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有的老年人与年龄比自己轻的中年寡妇结婚,社会舆论的压力更大,高龄老人要求再婚,更是舆论哗然。另一方面,社会缺乏为老年人恋爱、结婚服务的咨询机构和专家。即使有不少婚姻介绍所,也大多数是面向年青人的。
紫苏泡茶是干的还是新鲜的 紫苏泡茶可以治疗失眠吗
没有。
紫苏主要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和安胎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胎动不安、鱼蟹中毒等病症,所以紫苏对于失眠等一些中枢性神经的治疗是没有意义的。
而失眠的因素也是很多的,要是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也得不到什么改善,所以患有失眠的人群,建议及时就医。
胎动计数的方法和意义
胎动是子宫内生命存在的象征。数胎动是孕妇自我监护胎儿情况的一种简易的手段。孕妇18-20周开始自感有胎动,夜间尤为明显,孕29周-38周为胎动最频繁时期,接近足月略为减少,一般每小时3-5次。如胎动异常应警惕胎儿宫内窘迫。缺氧早期胎儿躁动不安,表现为胎动明显增加,当缺氧严重时,胎动减少减弱甚至消失,胎动消失后,胎心一般在24-48小时内消失。孕妇自28周开始应自数胎动。
计数方法:于每天早、中、晚固定时间各数1小时,每小时大于3次,反映胎儿情况良好。也可将早、中、晚三次胎动次数的和乘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次数。如12小时胎动达30次以上,反映胎儿情况良好,少于20次,说明胎儿异常,如果胎动少于10次,则提示胎儿宫内缺氧。
数胎动的方法:一般从怀孕的第28周开始数胎动,直至分娩。每天早、中、晚固定一个自己最方便的时间数3次胎动,每次数一小时。数胎动时可以坐在椅子上,也可以侧在床上,把双手轻放在腹壁上,静下心来专心体会胎儿的活动。用钮扣或其他物品来计数,胎动一次放一粒钮扣在盒中,从胎儿开始活动到停止算一次,如其中连续动几下也只算一次,得等胎动完全停止后,再接着计数。一小时完毕后,盒中的钮扣数即为一小时的胎动数,将3次数得的胎动数相加,再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数。如果你无法做到每天数3次,也可以每天晚上胎动较频繁时数1小时,然后乘以12,一般来说应在20次以上。
胎动的规律你真的都了解吗
胎动有什么规律
胎动在整个孕期的规律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胎宝宝的活动在孕8周末就已经出现,孕12周末就已经比较频繁,只是动作轻微,准妈妈感觉不到。有经验的准妈妈大约在孕16周或者更早些时候察觉,没有经验的准妈妈则要到18~20周察觉,但不会超过孕5月。如果进入孕5月胎动仍没有出现,就需要到医院检查。
在孕18~20周时,胎宝宝每天的胎动次数平均为206次;到了孕28~32周时,胎动明显活跃且频繁,达到高峰,每天可达570次;但是到32周以后,胎宝宝逐渐占满整个子宫空间,并逐渐下降到盆腔,活动空间变小,运动受到限制,胎动次数明显减少。无论次数多少,只要胎动规律,有节奏,变化不大就是正常的。
要不要记录胎动
只要孕妇掌握了胎宝宝胎动的规律,就台旨大体估计自己的宝宝活动是否正常,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以免增加自己的压力。除非胎动出现了较大改变,比如突然停止、明显频繁或伴随其他异常时,计数和关注胎动才有意义,并且要及时看医生。
记录胎动时,早、中、晚各一次,以小时为单位:每次选取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将每个时间段的胎动次数记录下来,然后将-3个时间段的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就是12小时的胎动次数。最后将这个数据记录在表格上。如果变化微小,就说明胎宝宝发育是正常的,不必要担心。
胎动是什么感觉 胎动的意义
每天胎动的次数多少、快慢强弱,均反映着胎儿的安危。胎动正常,表示胎盘功能良好,输送给胎儿的氧气充足,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健全。而胎动异常,则预示胎儿目前遇到了困难或危险。一般正常的胎动,1小时不应少于3—5次,12小时胎动数为30—40次。
胎儿在右边动说明什么
胎动有哪几种
1.全身性运动:整个躯干的运动,例如翻身。这种运动力量比较强,而且每一下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3-30秒。
2.肢体运动:伸伸胳膊、扭一下身子等等,每一下动作持续时间一般为1~15秒。
3.下肢运动:也就是我们常常感觉到的宝宝的踢腿运动。这种动作很快,力量比较弱,每一下胎动持续时间一般在1秒以内。
4.胸壁运动:比较短而弱,一般母亲不大容易感觉得到。当胎动的规律出现变化时,要格外小心。
关于胎动的一些基本知识:
1、胎儿宫内窘迫初期表现为胎动过频,继而转弱及次数减少,进而消失。
2、如果12小时胎动少于20次,则为异常;少于10次,则表明胎儿有危险,在子宫内有缺氧现象。
3、如果在一段时间内胎动超过正常次数,胎动频繁,或无间歇的躁动,有可能是宫内缺氧。
4、当胎儿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胎儿便出现异常的胎动,如强烈的、持续不停的推扭样的胎动,或是微弱的胎动,这些都是不好的征兆。
5、在妊娠28周后,胎动部位多在中上腹部,很少出现在小腹下部,如果小腹下部经常出现胎动,则可视为异常,表明胎先露多为臀位和横位,容易造成分娩困难,应及时就诊。
每个孕妈咪的体质不同,对胎动的感知也不同。而且每个胎儿的活动量不同,有的好动,有的喜静。因此妈妈要学会观察胎动,掌握宝宝的运动规律。一旦出现异常胎动的情况,要立即就诊。另外在孕晚期要特别注意胎动,有不良感觉时,马上去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