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可能伤眼
滥用抗生素可能伤眼
1.青霉素:在眼部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幻视、一过性视力障碍等。
2.氯霉素:主要可引起视神经炎共济失调、幻视,连续1个月使用可引起中毒性弱视、视神经萎缩等。过敏病人,滴眼可导致过敏性结膜炎。
3.链霉素:除发生急性中毒性弱视外,还可引起突发性球后神经炎或渐进性视神经萎缩等。
4.四环素:可引起暂时性近视、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乳头水肿。
5.磺胺类:是比较常用的一类抗生素。本品在眼部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结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等。
6.多粘菌素B:本品可用于绿脓杆菌等引起的创面,眼、耳、气管等部位感染。但也可造成眼部不良反应,主要是复视、眼球震颤等。
7.吲哚美辛(消炎痛):服用时可造成眼部不适,主要有:中毒性弱视、角膜炎、角膜基质混浊、睑球粘连及玻璃体出血等。
8.布洛芬:眼部不良反应主要有:视力下降、色弱、中毒性弱视等。
9.乙酰水杨酸:其主要副作用有:中毒性弱视、幻视、皮质盲、眼球震颤、散瞳过敏性结膜炎、低眼压等。
10.保泰松:主要可导致中毒性弱视、视网膜出血等。
11.呋喃妥因:本品应注意的不良反应是:幻视、眼肌麻痹、球后视神经炎。
12.异烟肼:除引起急性中毒性表皮松懈症外,还引起视神经炎及神经萎缩等。但这种损害停药后可以恢复。
13.氯丙嗪: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中毒性视网膜病变,如出现类似色素性视网膜炎、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等。
14.乙胺丁醇:有报道认为可引发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视野缩小、红绿色分辨减退,严重者可丧失视力。尤其是大剂量使用时,眼损害发生率可高达30%,肾功能差者更容易发生上述损害。
15.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超过2~4周,可引起眼压升高而导致青光眼,一般停药后数年才能恢复。糖皮质激素眼用还可引起眼色素层发炎及角膜变厚,使角膜伤口愈合减慢。
宝宝用药禁忌 忌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抗病菌有奇效,但其在杀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的损害也较大,主要是对肝、肾、听神经有损害。幼儿生病、发热并非都有炎症,决不可不经诊断就随便服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对婴幼儿不利,容易形成依赖性,降低本身的抗病能力。疾病需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药量及时间。
准妈妈牙龈发炎勿滥用抗生素
孕妇怀孕的头三个月,常出现牙床红肿、出血、疼痛、口臭,这是妊娠期牙龈炎的症状。
妊娠期由于性激素分泌量增加,牙龈组织内血管扩张、弯曲,以致血流淤滞。妊娠时,牙龈对局部刺激的敏感性增强。此外,由于妊娠造成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相对不足,白天唾液分泌量增加,而夜间减少,以致对口腔的冲刷作用下降。
牙龈炎看起来和腹中胎儿发育的关系不大,其实不然。长期的牙床红肿、出血、口臭,不但影响孕妇的精神状况,也影响孕妇的食欲,从而可能影响到胎儿。为了预防牙龈炎,孕妇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若口腔内有臭味,可用3%双氧水清洗牙周,再用盐开水漱口,这样可以除臭和抑制细菌的繁殖。若孕妇牙龈出血较多,可服乳酸钙,维生素K、C片治疗,切勿滥用抗生素药物,以防药物对胎儿的致畸作用。
抵抗力下降的原因 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灭菌作用对人体防御疾病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滥用抗生素会让人们所处环境的细菌或真菌产生抗药性,即进化成升级版的细菌、真菌,普通抗生素对其不再有消灭或抑制作用。在此种升级版的细菌环境中生活,人体更容易受到感染。
小儿腹泻莫要滥用抗生素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感染是主要原因
其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需要抗感染治疗,但是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目前国内腹泻治疗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原因:
正常人肠道有100~400种细菌,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有益菌95%是双歧杆菌,有害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葡萄,肠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健康情况下它们并不致病。有益菌与有害菌之间相互制约,互相协调,维持正常微生态平衡,并且还能阻挡外袭菌的入侵,从而维护机体的健康。如果一旦环境变化或长期应用抗生素,有益菌就被抑制,其数量急剧减少或消失,有害菌增多,肠内菌群发生混乱导致腹泻不愈及继发真菌性肠炎。
对策:
(1)对于病毒性感染目前无特效药物,以对症处理为主,确诊为病毒性肠炎如轮状病毒肠炎,不必投用抗生素,其病程短,可以自愈。
(2)细菌性腹泻中产生肠毒素而致病者,如产生肠毒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可不必用或少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合于侵袭性细菌感染,如志贺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等。对于大便中混有粘液血便,大便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伴有腹疼里急后重者需要用抗生素,轻型病人可选用黄连素,庆大毒素口服,重症者选用氟哌酸,氟嗪酸,环丙氟哌酸以及氨苄西林,多粘菌素等,顽固耐药的鼠伤寒沙门菌,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丁胺卡那或环丙氟哌酸。
(3)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或继发真菌性肠炎时,应停用护一素,给以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乳酸杆菌,粪链球菌活菌制剂,以便扶植肠道正常菌,恢复正常微生态平衡,抵御外来病原菌入侵。合并真菌性肠炎,还可加用制毒素口服。
滥用抗生素影响小儿肺炎治疗
2岁以下儿童是“重灾区”
儿童肺炎中,肺炎球菌是主要致病菌,约一半严重的儿童肺炎由肺炎球菌引起,着名儿科专家杨永弘教授特别提醒: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缺乏相应抗体,是该疾病的“重灾区”。
何为肺炎球菌肺炎?
该病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一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脑膜炎、菌血症、中耳炎等恶性疾病,可引发呼吸衰竭、心肌受损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卫生部流行病学专家组组长曾光教授介绍,约1/4健康儿童的鼻咽部携带有肺炎球菌。一旦宝宝抵抗力下降,肺炎球菌就有可能会乘虚而入,引发各种严重的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1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各类肺炎球菌疾病,相当于每分钟有1~2名儿童被肺炎球菌疾病夺去生命;而在亚太地区,每分钟就有约1名儿童死于肺炎球菌性
小儿秋季腹泻别滥用抗生素
专家提醒,不要滥用抗生素
有的父母一见宝宝出现腹泻,就马上给服用抗生素。其实,腹泻除了可以是由细菌引起的外,还可以由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引起。实际上小儿腹泻有一半以上都是病毒引起的,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例如秋季腹泻就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这类腹泻服用抗生素后不仅没有效果,还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更为严重的腹泻。有些抗生素甚至会对宝宝造成伤害。因此,腹泻时要去医院请医生诊治,不可自行乱用抗生素。
宝宝服用抗生素后腹泻怎么办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非肠道寄生菌的大量增生繁殖而造成的腹泻,接病情程度不同,包括单纯性腹泻、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6岁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的发病率最高。病人腹泻的出现一般在用抗生素后5~7天后,腹泻一般每天多于4次,有的病人可多达十几次。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
专家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强免疫功能。发生抗生素性腹泻的根本原因在于使用抗生素,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病人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后应及时就医,停用或调整抗生素。为保护机体的正常菌群尤其是厌氧菌,可给予口服生物制剂。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滥用抗生素
经常有人会问用什么药物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其实,多数专家都反对使用药物提高免疫力。除非是接受了放射线或某些化学药物,或者因为感染造成了免疫力下降,可以采用一些药物和手段使免疫力提高。目前,临床上增强免疫力较常用的方法包括注射疫苗、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者抗体,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将免疫力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这会使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活力降低。长期使用反而会使人体的免疫力受到负面影响。
婴儿腹泻不宜滥用抗生素
婴儿腹泻多发生于6个月至两周岁。病儿初期表现为发烧、咳嗽、流涕等感冒样症状。继而出现呕吐、腹泻、哭闹不安。腹泻每日5次-6次,多者达10余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白色水样,无腥臭味,腹泻和呕吐严重的病儿会出现口干、无尿、眼窝下陷、皮肤干燥、四肢冰冷等脱水现象,有的还会出现痉挛。
面对婴儿腹泻,一些年轻的父母常常会急于给孩子喂服一些抗生素,以为这样可以控制肠道感染,使腹泻停止。其实,婴儿腹泻的病因除喂养不当外,主要是通过粪便传播使其感染了一种特殊的病毒――轮状病毒所致。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即使用抗生素也无济于事。相反,不恰当地使用抗生素会给患儿带来不良后果。
婴儿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患病后停止喂奶、调整和限制饮食,让胃肠道充分休息,及时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加强护理,一般一周内会痊愈。由于病儿中几乎有1/2是由父母传播致病的,而且病儿在病后3天-6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有轮状病毒。因此,若父母有腹泻症,应与婴儿隔离治疗。对病儿大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也是防止疾病传播和再感染的必要手段。
免疫力低的原 滥用抗生素
不管病情需不需要都用,并多次更换,产生耐药性,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平衡,也会导致免疫力低下。
滥用抗生素也会引发咽炎
慢性咽炎不一定是细菌感染造成的。医生指出,除了细菌造成的咽炎外,一般不提倡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反而可能导致咽喉部正常菌群的失调,引起双重感染。慢性咽炎得不到有效的治愈,反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如果患者长期感到口干、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声音嘶哑等症状,应该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喉部检查,长期滥用抗生素对人体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