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的按摩治疗方法
尿床的按摩治疗方法
1.1、按摩:腹部按摩,肚脐周围(关远穴、气海穴、水道穴),水泉穴(脚的内踝后下方),用指揉法(食指或拇指),一个穴位揉1~3分钟。
1.2、捏脊法:孩子俯卧位,背部裸露,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即脊柱两侧)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脖后突出位)两旁。此种捏脊以脊柱下部为主,这个部位是肾俞、大肠俞的所在,每天给孩子捏上3~5遍,可提高肾气,使肾气充沛,固摄作用增强。
1.3、耳压法:可根据情况在耳处辨证取穴,取0.4cm×0.4cm方形胶布,中心贴1粒生王不留行籽,对准耳穴贴压,用手轻按压或轻揉片刻,定时刺激穴位,一贴至少三天,治疗五到七次为一个疗程。
2、尿床的行为治疗方法
2.1、膀胱训练:指导儿童在白天尽量多饮水,使膀胱容量扩张,当患儿要排尿时,嘱其尽量憋尿,直到不能忍受为止,增大膀胱容量。另外,患儿在白天排尿时,排尿过程尽量分多次进行,加强尿道外括约肌和腹内肌对排尿的控制,以控制膀胱颈部下垂,达到夜间控制遗尿的目的。
2.2、唤醒治疗:使用尿湿报警器或闹钟,将湿度感应器放在患儿内裤上,一排尿则报警唤醒患儿, 以训练患儿对膀胱膨胀的敏感性并及时苏醒。
3、尿床的饮食治疗方法
3.1、取适量的,用擀面杖碾细碎,与面粉做成小饼蒸熟。每天适量食用。温补肾阳,用于小儿肾气不充所致的遗尿。
3.2、鸡蛋1枚,白胡椒7粒。将鸡蛋敲破1个小孔,放入白胡椒,再用纸把小孔糊起来,蒸熟食用。每天吃1枚鸡蛋。尤其适合小儿脾肺气虚型遗尿。
3.3、韭菜根25克,洗净后切碎,用干净纱布包起来,绞取汁液,加适量水煮开后温服。每天2次,连服10天。
3.4、五倍子3克,研末,醋调外敷脐部。10天为1个疗程。
3.5、鲜李子150克,绿茶2克,蜂蜜25克。将鲜李子剖开后置锅内,加水400毫升,煮沸3分钟,再加茶叶与蜂蜜,沸后起锅取汁。清热利湿,柔肝散结。
妇科病按摩治疗图解 痛经按摩治疗
本穴为足太阴脾经之郄穴,为血中之气穴,能活血祛瘀止痛,是治疗痛经的首选穴。主治痛经,月经不调,腹痛,腹泻,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腧穴定位: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按压穴位,每次三分钟,以感到酸痛为宜。
本穴为足少阴肾经郄穴,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主治妇科,生殖系统疾病等,经常按摩水泉穴对缓解痛经有很好的效果。主治痛经,月经不调,小便不利,淋痛。
腧穴定位:在足跟区,当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端按压水泉穴,以感到酸麻胀为度,每次3分钟。
本穴为足太阴脾经的起始穴,具有健脾统血的作用,善治崩漏,痛经等多种妇科疾病。主治痛经,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等症。
腧穴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端掐按或用圆珠笔顶端按压穴位,力度适中,每次3分钟。
按摩治疗阳痿
1、下腹部摩擦
临睡前,将一只手放在脐下耻骨上小腹部位;另一只手放在腰上,然后一面按住腰,一面用手在下腹部由右向左慢慢摩擦,以自觉腹部温热感为度。
2、腹股沟按摩
临睡前,将两手放于两侧腹股沟处(大腿根部)。以掌沿斜方向轻轻按摩36次,可每周按摩数次。对增强性欲,提高精力有一定作用。
3、摩擦双耳
晨起时,用指尖或罗纹面在双侧对耳轮体等耳部轻轻环形摩擦,或点压揉按,以局部微胀痛有热感为度。此法具有调和阴阳,疏通气血,健肾固精之效。为历代养生家所倡导。
4、攀足固肾
取仰卧位。两手从膝盖上拉到髓关节,经前胶窝线上行至头上,两手十字交叉,手心向上,两脚蹬直,两手从上直线下落,手向前伸,上身前弯,两手搬足心涌泉穴处,脚用力蹬直,手与脚用力相反,松手使肌体恢复仰卧状。如此反复10次,或根据能力而决定次数。本法具强壮腰膝,补肾固精之效。
5、摩击肾府
双手掌放于同侧腰部,从上向下往返摩擦,约2分钟,以深部微热为度,或双手握拳,用双手背平面交替击打腰部,力度适中,每例击打100次左右为宜。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具健肾壮腰益精、疏通经络的作用。
如何按摩治疗尿频
按摩曲骨穴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中点位置就是曲骨穴。
方法:掌摩法——双手搓热,一只手掌盖住肚脐,另一只手在曲骨穴上按摩1~2分钟。点按法——用食指点按曲骨穴50~ 100次。指揉法——用拇指顺时针按揉曲骨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曲骨穴为任脉、足厥阴肝经之会。虽然曲骨穴名和水无关,但它所治的疾病却都是和水液有关的,因为它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因此按摩此穴可用于治疗各种排尿问题。
按摩治疗胃疼
1.预备式: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揉按中脘穴:将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拇指指腹紧贴在中脘穴,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功效:疏肝和胃,止痛止吐。
3.团摩上腹:将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根置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环形摩动0.5~1分钟。以上腹部有温热感为佳。功效:宽胸理气,健脾和胃。
4.分推肋下:将双手4指并拢,分别放在同侧剑突旁,沿季肋分推0.5~1分钟。功效:调中和胃,理气止痛。
5.拿捏肩井穴:将一手拇指与食指、中指对合用力拿捏对侧肩井穴0.5~1分钟。双肩交替进行。功效:放松肌肉,活血通络。
小儿尿床按摩 下元虚冷尿床推拿手法
小儿下元虚冷遗尿症状:宝宝常表现为沉睡不易被叫醒,每夜睡觉中遗尿,尿次较多,小便清长,面色苍白,肢体恶寒怕冷,腰膝酸软,智力发育较慢。
推拿手法:基本手法加补脾经50-100次,补肾经50-100次,补肺经50-100次,推三关50-100次,揉外劳宫50-100次,按揉百会穴50-100次,按揉肾俞穴3分钟,按揉命门穴3分钟,横擦腰骶部有热感为度。
按摩治疗痔疮
俗话说“十人九痔”。痔疮是成年人极为常见的疾病,会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中医认为进行适当的穴位按摩对痔疮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步骤/方法
取仰卧位,用禅推法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大横穴各2分钟。
取仰卧位,用拇指、食指拿两下肢支沟、照海穴各1分钟;然后患者两膝屈曲,使腹壁放松,用掌摩法顺时针摩脐周及下腹部2分钟。
取俯卧位,用中指指端点按长强穴2分钟,患者辅以提肛收缩30次。
取俯卧位,用中指指腹端重力按揉秩边、白环俞各2分钟;然后用拇指指端点压百会、承扶、足三里、承山穴各半分钟。
如何按摩治疗
1、先将双手的手掌对搓,直到手心发热,然后迅速的放至腰部,手掌紧贴皮肤,上下来回按摩腰部,至到有热感为止。此按摩手法可补肾纳气。
2、手握拳,手臂往后用两拇指的掌关节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向内做环形旋转按摩,逐渐用力,以至酸胀感为好,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早、中、晚各一次。
腰为肾之府,常做腰眼按摩,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肾亏所致的慢肌劳损、腰酸背痛等症。
脚心按摩法
中医上表明,涌泉穴和肾经相连,而脚心的脚泉穴是浊气聚集的地方。常按摩此穴,既可以益精补肾,强身健康,又能防止早衰,并且对舒肝明目,促进睡眠也有很大帮助,尤其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和头痛等疾病的疗效非常的好。
脚心按摩的方法是: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虚热症效果甚佳。
二、强肾健身按摩
1、端坐,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向上,与两耳平。
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肋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后复原。可连续做3至5次为一遍,每日可酌情做3至5遍。做动作前,全身宜放松。
先将双手上举,并伴随吸气,复原时呼气。此动作可活动筋骨和畅达经脉,也是气归于丹田的好方法,对年老、体弱和气短的人有很好的效果。
2、端坐,左臂屈肘放两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至5遍。做抛物动作时,手向上空抛,动作可略快,手上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此动作的作用与第一动作相同。
3、端坐,两腿自然下垂,先缓缓左右转动身体3至5次。然后,两脚向前摆动10余次,可根据个人体力,酌情增减。
做动作时全身放松,动作要自然、缓和,转动身体时,躯干要保持正直,不宜俯仰。
此动作可活动腰膝,益肾强腰,常练此动作,腰、膝得以锻炼,对肾有益。
4、端坐,松开按摩,宽衣,将双手搓热,置于腰间,上下搓磨,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
此法可温肾健腰,腰部有督脉之命门穴,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搓后感觉全身发热,具有温肾强腰、舒筋活血等作用。
5、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默念“吹”但不发出声音。如此,可连续做10余遍。
尿潴留的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当以通利小便、清利湿热为主。嘱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以拇指指腹逆时针按揉中极、双侧阴陵泉各5-10分钟,以使患者感到酸胀感为宜。其中按揉中极、阴陵泉二穴用力方向宜朝向足部,然后嘱患者取俯卧位,以拇指指腹以一指禅推法按揉膀胱俞穴5-10分钟,使其感到酸胀感为宜。按揉膀胱俞穴用力方向宜朝足部。
中极是任脉的穴位,也是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按揉之能够培固下元,帮助气化,调理血室、温补精宫、清理下焦、疏利膀胱、清利湿热的功能,中极是膀胱的募穴,膀胱俞是膀胱在背部的俞穴,两者配合能够疏通膀胱气机从而通利小便,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按揉之能够普清利脾经湿热,几穴配伍,能够疏通气机,清理湿热从而达到利小便的效果。
治疗中暑的按摩穴位讲解
按摩治疗中暑1、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按摩治疗中暑2、按揉大椎穴
将右手中指指腹放于大椎穴上,食指、无名指、小指附于穴位旁,中指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清泄暑热,通络镇痛。
按摩治疗中暑3、揉掐风池穴
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掐0。5~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按摩治疗中暑4、掐百会穴
将右手半握拳,大拇指伸直,指尖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掐0。5~1分钟。
功效:醒脑安神,镇静除烦。
按摩治疗中暑5、按揉太阳穴
将双手拇指指腹放在同侧太阳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头部,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通络止痛,清热除烦。
按摩治疗中暑6、按揉曲池穴
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曲池穴上,由轻渐重地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疏风通络,镇静安神。
按摩治疗中暑7、掐揉合谷穴
将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上,其余四指附在掌心,适当用力掐揉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醒神。
按摩治疗中暑8、掐人中穴
将一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指尖放在人中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
功效:开窍醒神,疏风清热。
按摩治疗中暑9、掐十宣穴
用一手的拇指指甲和食指指甲,分别掐另一手的五个指头的指尖,每个指尖10~20秒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开窍醒脑,清心泄热。
按摩治疗中暑10、按揉足三里穴
将双手食指与中指相叠,中指指腹分别按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补脾和胃,调理气血。
按摩治疗中暑11、合按内、外关穴
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按摩治疗中暑12、按揉劳宫穴
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劳宫穴上,其余四指紧附手背,适当用力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疏通心络。
面肌痉挛按摩治疗
面肌痉挛指的是面部肌肉部位没有规律性的抽搐,对于面肌痉挛的产生症状,对于面部方面的肌肉以及神经是会存在一定的损害,如果是长时间没能够好好进行治疗和缓解的话,是会导致面肌痉挛后而引起患者口眼歪斜或表情僵硬的问题出现。
面肌痉挛这个症状是需要通过及时进行治疗才行,而治疗的方式是有多样化,常用的方式主要有按摩治疗、针灸治疗、电疗法等,这一些方式都是能够使患者的面部肌肉有效进行缓解并取得治疗效果,而这些方式中以按摩治疗方式使用的频率性是相对比较多一些。
按摩治疗是可以通过对肌肉进行反复性的按摩之后而让肌肉受到刺激并取得对神经方面有效刺激,在进行按摩治疗这个过程中,按摩主要是通过对面部的经络以及穴位进行相对应的按压以及反复的揉捻,通过这些频繁性的按摩手法就可以使肌肉与神经同步受到刺激之后而进行自我修复,从而使敏感度有效恢复。
坚持按摩治疗的方式需要是可以取得治疗效果,但是面肌痉挛的具体程度有所不同,对于按摩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以及时间的波动性都会存在影响,所以在选择了按摩治疗这个方式上,患者都应该要有更大的耐心,毕竟按摩治疗主要是刺激肌肉和神经达到自我修复目的,而时间是存在一定的波动。
综上所述,面肌痉挛按摩治疗是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对面部经络以及肌肉进行按摩这个过程中,是可以刺激到肌肉和神经后而达到自我修复目的,而具体是需要多少天的时间而达到治愈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并且痉挛的程度有所不同,自身所需要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也自然是不同的。
面肌痉挛按摩治疗
面肌痉挛这个症状是需要通过及时进行治疗才行,而治疗的方式是有多样化,常用的方式主要有按摩治疗、针灸治疗、电疗法等,这一些方式都是能够使患者的面部肌肉有效进行缓解并取得治疗效果,而这些方式中以按摩治疗方式使用的频率性是相对比较多一些。
按摩治疗是可以通过对肌肉进行反复性的按摩之后而让肌肉受到刺激并取得对神经方面有效刺激,在进行按摩治疗这个过程中,按摩主要是通过对面部的经络以及穴位进行相对应的按压以及反复的揉捻,通过这些频繁性的按摩手法就可以使肌肉与神经同步受到刺激之后而进行自我修复,从而使敏感度有效恢复。
坚持按摩治疗的方式需要是可以取得治疗效果,但是面肌痉挛的具体程度有所不同,对于按摩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以及时间的波动性都会存在影响,所以在选择了按摩治疗这个方式上,患者都应该要有更大的耐心,毕竟按摩治疗主要是刺激肌肉和神经达到自我修复目的,而时间是存在一定的波动。
疳积按摩治疗
1.运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端桡侧边缘至虎口。妈妈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做直线推动按摩,每次推200次,每天1次,还可治疗腹泻。
2.推脾土:脾土穴位于拇指螺纹面。妈妈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推动按摩,每天1次,每次推200次,可治疗宝宝呕吐、腹胀。
3.揉板门:板门穴位于大鱼际隆起处,妈妈可用一根食指揉此处,每天1次,每次揉50-100次,可治疗宝宝腹胀、食欲不振。
4.推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妈妈可用一根食指推动按摩此处,每天1次,每次100-200次,可治疗身热烦躁、便秘的宝宝。
5.捏脊4遍: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宝宝的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到大椎两旁,即为捏脊一遍。如此反复4次,可治疗宝宝厌食、腹胀、腹泻。
治疗中暑的按摩穴位讲解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中发生的急性疾病,夏季常见。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将中暑分为三级,即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可行自我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中暑1、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按摩治疗中暑2、按揉大椎穴
将右手中指指腹放于大椎穴上,食指、无名指、小指附于穴位旁,中指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清泄暑热,通络镇痛。
按摩治疗中暑3、揉掐风池穴
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掐0。5~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按摩治疗中暑4、掐百会穴
将右手半握拳,大拇指伸直,指尖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掐0。5~1分钟。
功效:醒脑安神,镇静除烦。
按摩治疗中暑5、按揉太阳穴
将双手拇指指腹放在同侧太阳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头部,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通络止痛,清热除烦。
按摩治疗中暑6、按揉曲池穴
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曲池穴上,由轻渐重地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疏风通络,镇静安神。
按摩治疗中暑7、掐揉合谷穴
将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上,其余四指附在掌心,适当用力掐揉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醒神。
按摩治疗中暑8、掐人中穴
将一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指尖放在人中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
功效:开窍醒神,疏风清热。
按摩治疗中暑9、掐十宣穴
用一手的拇指指甲和食指指甲,分别掐另一手的五个指头的指尖,每个指尖10~20秒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开窍醒脑,清心泄热。
按摩治疗中暑10、按揉足三里穴
将双手食指与中指相叠,中指指腹分别按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补脾和胃,调理气血。
按摩治疗中暑11、合按内、外关穴
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按摩治疗中暑12、按揉劳宫穴
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劳宫穴上,其余四指紧附手背,适当用力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疏通心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