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芒种养生习俗

芒种养生习俗

进入芒种以后,尽管天气已经炎热起来,但由于我国经常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影响,有些地区的气温有时仍很不稳定。比如东北地区在此期间有时还会出现4℃以下的 低温,华北地区有时也可出现10℃左右的低温,即使是长江下游地区也曾出现过12℃以下的低温,因此在芒种时节春天御寒的衣服不要过早地收藏起来,必要时 还要穿着,以免受凉。

芒种期间的饮食宜以清补为主。因此,芒种期间要多食蔬菜、豆类、水果,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 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等,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这对血管有一定的修补保养作用,可把血管壁内沉积的胆固 醇转移到肝脏变成胆汁酸,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

此外,芒种时节天气炎热,雨水增多,湿热之气到处弥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而湿邪重浊易伤肾气、困肠胃,使人易感到食欲不佳、精神困倦,故学生、司机及高空作业的人,要防止“夏打盹”,以免影响学习或发生危险。

芒种养生粥

百合粥

处方与用法: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定量。百合用清水洗净泡软,粳米洗净,与百合一起加水煮粥,粥成时加入冰糖,溶化后稍煮片刻即可。每天早晚食用。

功用: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肺痨久咳,虚烦惊悸、神志恍惚及食欲不佳而时有虚热烦躁者,均可辅食此粥。

百合既是食物,又是一种药物,甘平,功专润肺止咳,且有益气调中、清热宁心的作用,长期食用能收到良好的食疗效果。

薏仁薄荷绿豆汤

功效:清热解毒、改善表春痘

材料:薄荷5克、薏仁30克、绿豆60克、冰糖1-2大匙

作法:1、薏仁、绿豆均洗净,泡水3小时备用

2、锅中倒入800毫升水,加入薏仁及绿豆以中火煮开,改小火煮半小时,加入薄荷及冰糖继续煮5-10分钟即可食用。

红枣银耳汤

处方与用法:银耳20克,红枣100克,配冰糖250克。银耳用温水泡胀,洗净泥沙,摘去黑根,用开水汆一下,用清水泡后,上屉蒸熟,红枣洗净,置小碗内,上屉蒸熟。取一清洁锅,加清水1500克,置火上烧沸,加入冰糖使其溶化,加入银耳红枣,煮沸片刻,分别装在碗内。

功用:银耳软糯,清鲜甜美。可生津润肺,益气滋阴,适宜干咳、痰中带血、便干下血、久病及热病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者食用,有一定疗效,也是癌症病人长期服用的补养品。

芒种养生吃什么

芒种时节饮食调理一般集中在:养阴生津、防湿热困脾、清热祛湿、健脾养肝、健脾益气。芒种季节养生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那么芒种养生吃什么呢?

1、养阴生津:“瓜族”当家

饮食调养:宜进食养阴生津食物如白茅根、西瓜、凉瓜、西红柿、绿豆、冬瓜、木耳、丝瓜等。

2、药膳推荐:丝瓜粥

鲜丝瓜1条,粳米100克,白糖少许;将鲜丝瓜去皮和瓤;粳米淘洗干净备用将粳米放入锅内,鲜丝瓜切成长2厘米、厚1厘米块放入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武火上浇沸,再用文火煮熟成粥,加入白糖即成,鲜丝瓜嫩者可不去瓤,直接切块做粥有,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润肌肤功效。

3、防湿热困脾:“五叶芦根饮”

饮食调养:应避免暴饮暴食以防损伤脾胃宜进食健脾清热祛湿食物为主如荷叶、荠菜、白茅根、芦根、茯苓、冬瓜、西红柿、西瓜、木瓜等。

4、药膳推荐:五叶芦根饮

藿香叶、薄荷叶、荷叶各3克枇杷叶、鲜芦根、佩兰叶各30克冬瓜60克白糖适量将上料洗净先以枇杷叶、冬瓜共煎汤代水约500ml再加入其药同煎10分钟调入白糖即成有芳香化湿健脾醒胃功效。

5、清热祛湿:淮山茯苓

饮食调养:宜多吃健脾祛湿之品如淮山、太参、白术、茯苓、绿豆、冬瓜、苋菜、枸杞叶、木瓜、椰、香瓜等。

6、药膳推荐:苡仁赤豆汤

苡仁、赤小豆各30克,红枣5枚,白糖1匙,前2味洗净入锅,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时加红枣、白糖煮30分钟至豆烂,离火当点心吃可清热健脾利湿养肝。

7、健脾养肝:百合蜜桃正当时

饮食调养:宜服健脾益气、养阴生津食物,如蜜桃、西瓜、香瓜、青瓜、绿豆、木耳、玉竹、苡仁、百合等。

8、药膳推荐:薏苡百合荸荠煲

薏苡仁30克,百合30克,荸荠250克,将薏苡仁、百合洗净,用温水发透荸荠,去皮洗净从中间切开,将荸荠、薏苡仁、百合同入瓦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武火上浇沸,再用文火炖煮45分钟可健脾、养阴、清热。

9、健脾益气:首选薏苡仁沙参

饮食调养:宜以健脾、益气、养阴为主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薏苡仁、沙参、百合、苋菜、枸杞叶、木耳、桂圆、木瓜、椰、香瓜等。

药膳推荐:薏苡杏仁粥

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薏苡仁、粳米淘洗干净杏仁去皮洗净,先将薏苡仁、粳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熬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继续用文火熬煮到米熟粥成,加入冰糖即成有健脾祛湿补肝功效。

芒种养生六字诀 洁

芒种时期已经是十分炎热了,尤其是中午时候,天热,人容易出汗,因此,在芒种时期需要开始注意勤换洗衣物,常洗澡,保证个人卫生,促使体内阳热排出。

注意:出汗是不能直接洗澡,容易感染邪气,导致疾病。

关于芒种的节气饮食 芒种茶

芒种节气时,在我国某些地区还有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芒种茶,会一夏苦难熬,所以,在芒种这天喝些芒种茶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作用,确实有这样的功效和作用。

芒种养生吃什么

饮食清淡在养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芒种的时候可以多吃些清淡食物,例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因此,芒种期间要多食疏菜、豆类、水果,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

立秋节气的养生习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2016年立秋时间

  2016年立秋时间:8月7日,农历2016年七月初五。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按传统历法,立秋是七月的节气。但按公历,立秋一般在8月7-9日之间,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35°。今年立秋交节时刻是8月8日4时01分。立秋这天,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吃一些炖肉、烤肉、红烧肉等,补一下由于夏天苦夏造成的营养不足,还有吃瓜果“咬秋”、祭祀土地神等活动。农事也进入秋收的准备阶段,民谚有“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的说法。

  立秋的习俗

  秋社、咬秋、贴秋膘五花八门各地立秋习俗大比拼,作为夏天最重要的节气,“立秋贴秋膘”可是老习俗了。

  1.吃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4.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5.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6.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7.悬秤称人

  清朝时,那时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叫“苦夏”。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

  8.贴秋膘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不过,许多网友表示,现在的生活不比从前,平日里已经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养,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别食补。

  9.立鳅

  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10.吃饺子

  沈阳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吃黄瓜会越来越瘦,吃茄子会越来越胖)。在东北有句俗语: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11.称水

  以前,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在淮安,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水重则是不祥之兆,旧有秋水涨,卖渔网之说。而从进入秋季带来的人的生理变化来说,立秋后天气渐渐干燥,人则应该注意多饮水,保持体内平衡。

  12.吃鸡蛋

  此外,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13.祈福

  在常州的武进地区,立秋会举办秋会纪念猛将菩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由于古时候,常州经常发生蝗虫灾害,在立秋当天农民也会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驱赶蝗虫。在盐城的民间也流传着“争秋夺福”的说法,这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芒种来历 芒种养生吃什么

材料:鲜丝瓜1条,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方法:将鲜丝瓜去皮和瓤;粳米淘洗干净备用将粳米放入锅内,鲜丝瓜切成长2厘米、厚1厘米块放入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武火上浇沸,再用文火煮熟成粥,加入白糖即成,鲜丝瓜嫩者可不去瓤,直接切块做粥有,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润肌肤功效。

材料: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

方法:将薏苡仁、粳米淘洗干净杏仁去皮洗净,先将薏苡仁、粳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熬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继续用文火熬煮到米熟粥成,加入冰糖即成有健脾祛湿补肝功效。

相关推荐

芒种节气调理肠胃需要“减酸增苦”

芒种饮食减酸增苦理胃气 芒种时节天气炎热,出汗多,饮水多,胃酸易被冲淡,消化液相对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导致食欲不振。此时节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消化为主。饮食调养方面宜减酸增苦,调理胃气。 胃和肠作为消化系统的两大器官,上下相连,相互影响,从而导致肠胃不适总是并发出现。其实,肠胃健康属于中医脾胃范畴,中医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基于这种情况,中医非常关注脾胃虚弱问题,很多著名的调理方剂都是针对脾胃而设计的。猴头菇就被推崇为“养胃山珍”,改善胃肠道功能效果显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表明,猴头菇补脾益气,利五脏

芒种养生的四大方法

1、晚睡早起 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对“晚睡”、“早起”,建议晚上10点之前就寝,早上6点左右起床。但是,不可以硬性推迟睡眠时间甚至熬夜。“过时不候”是人的睡眠特点,如果在困倦时不及时入睡,过了最佳时间就会难以入睡甚至失眠。 2、午休不可少 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炎热,夜间睡眠多有不足。因此,短暂的午睡,有利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午睡应采取平卧或侧卧姿势,并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不宜坐着打盹,这样一导致脑部供血减少,会出现头晕脑胀等症状;也不宜伏桌午休,以

芒种养生:防暑养心祛湿

芒种节气,天气炎热,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此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了多雨的黄梅时节。芒种过后的中午,人们会有“蒸汽在空气中弥漫”的感觉,人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发散,暑令湿胜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此节气里,我国有许多习俗,其中,端午节是最重要的节日。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粽子、吃绿豆糕和“尚红”的食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大型活动。端午节到现在仍然是同春节、中秋节一样受百姓重视的节日之一。 在古代,俗传五月多不祥,有“

芒种养生必备八种食物

1、第一粥——绿豆粥 上榜理由:绿豆有“食中佳品,济世之食谷”之美称。在炎炎夏日,绿豆汤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饮料。绿豆亦食亦药,可用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等。不过应注意,绿豆属于凉性药食之品,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饮用,否则会出现腹痛腹泻。 最佳搭配:可以搭配大米或者黑豆等其他豆类做成杂豆粥,能补充更多的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 2、第一菜——黄瓜 上榜理由: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

夏至的前一个节气是什么 芒种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芒种节气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此习俗现已不存在,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

芒种养生吃什么 芒种期间天气怎么样

可能有暴雨。 芒种期间,依然会有大暴雨,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芒种节气吃什么 鸡蛋

某些地区芒种节气有吃蛋的习俗,因为人们觉得芒种节气时吃蛋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 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是夏季必备的食材类型,而且还可以有补气血的作用,对于提高体质和缓解夏季食欲不振有好处。

芒种时有哪些传统活动

安苗 芒种安苗习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六个字教会你芒种养生方法

一、养: 湿热犯困:注意晚睡早起 避开阳光直射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打盹”在医学上也称之为”夏季倦怠症,是由于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而钾元素随汗液大量排出,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人们倦怠疲劳、精神不振。 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也要注意晚睡早起,最好午睡一会儿,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可是千万要注意,一定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 二、食: 暑湿困脾:饮食减酸增苦 清补瓜果 “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

芒种要注意科学养生

芒种的时节是吃粽子的时节,这个时候是农作物的交替时节,过了之这个芒种时节,农作物就不太容易生长了,因此这个时节的种植都成为“芒种,忙忙种”,这个时节虽然已经接近夏天,但是还是不能完全脱掉厚衣物,要注意温度的变化。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节气的气候特征也有差异。六月初,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是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把这种天气叫做“黄梅天”。另外,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