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护肝
中医如何护肝
一、中医讲究情志养生
中医的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绪,分别是怒、喜、思、悲、恐。其中,肝脏对应的是“怒”,正所谓“怒伤肝”,因此平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中医养生特别强调作息有律、起居有常
中医的子午流注中讲到:肝胆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最兴盛,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此刻肝脏的解毒作用也达到了*峰。因此,人在此时也应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的休息。
三、中医可以通过食补护肝
我国的传统医学素来有“五色饮食”的说法,而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因此平时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例如菠菜、西洋菜、芥蓝、青瓜、冬瓜、绿豆等,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功效。护肝者还要注意尽量少吃辛辣、油腻食品,少喝酒。
养肝护肝方法除了有预防肝脏疾病的作用,对人体健康的人也是有益无坏。在保养皮肤、头发、爱车的同时也别忘记了花点时间做保肝操,吃一些护肝食物。
中医护肝有10法
第一:叩头
全身直立,两手握空拳,两手手指指端轻叩头顶部。叩头时只能腕关节活动,不能肘关节大幅度伸屈运动。叩头时,两手从前额向中向后轻叩,然后由后枕部向左右顶边缘部向前额轻叩,往复循环地轻叩。叩的次数因人而定,一般自觉疲劳就停止。
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络之中的六条阳经在头面部均有分布,同时,足厥阴肝经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足少阳胆经走行在头侧部,保健常用穴——百会穴,也位于头顶正中。因此,力道适中的叩击头部,能够鼓动肝胆经脉的气血运行,同时可振奋一身阳气。
第二:梳头
用木质梳子梳头,每分钟20~30次,每天1次,每次3~5分钟,以后逐渐加快。先顺着头发梳,将头发梳顺,接着逆向梳,然后再顺着梳。梳时用力要均匀适当,不要用力过猛,以防划破头皮。
梳头不仅可刺激局部血液循环,还可刺激肝胆经的穴位,理肝气、益肝血。对于慢性肝病伴有偏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的患者,常叩头、梳头,尤为有效。
第三:弯腰与扩胸
两脚自然分开,两手插腰,先左右侧弯30次左右,再前俯后仰30次,然后两臂左右扩胸数次。
肝胆经在躯体的循行位置为胁肋部,也就是腋下到侧腰部的区域,通过活动侧腰部的动作,同样可起到疏通肝胆经络气血的作用,扩胸运动通过充分舒展胸部,能帮助肺部吸入清气、吐出浊气,与腰部动作相配合,有利于肝胆之气的畅通。
第四:击掌
两手侧平举,手臂伸直,呈90度直角,手指伸直分开,然后用力击掌。注意要用力,使得手掌发出声来,自觉疼痛。一般20次左右为度。
以全息医学理念与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手针疗法,认为人体的各个脏器组织都在双手掌部有其对应的反射点,通过击掌刺激双手掌,可以起到调节周身气血的作用。
第五:浴手
取习惯体位,排除杂念,心静神凝,耳不旁听,目不斜视,意守丹田,两手合掌由慢到快搓热。
慢性肝病患者常常存在着肝气郁滞、瘀血阻络的情况,气滞血瘀导致阳气不能达四末,所以很多人会有手足不温、四肢怕凉的症状,通过击掌、浴手这样的动作,不仅可以调节全身气血运行,还可以改善手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手部的局部症状。
第六:搓耳
耳郭上有很多穴位,用双手的食指、中指与无名指3指,前后搓擦耳郭,刺激分布在耳郭上的各个穴位。次数多少视各人情况而定,一般20次左右为度。
足少阳胆经,自头部下行,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肝胆互为表里,慢性肝病患者常有肝胆湿热的表现,如胁肋胀痛、腹胀厌食、小便短赤等,刺激耳郭穴位,能够疏肝胆湿热。
第七:搓面
浴手时搓热的手平放在面部,两手中指分别由前额沿鼻两侧,向下至鼻两旁,反复揉搓,到面部发热为止。一般20次左右,然后闭目,用双手指尖揉按眼部及周围。
头面部分布着众多穴位,如迎香穴(鼻翼外缘鼻唇沟中)、四白穴(目下一寸当眶下孔部位)等,用温热的手部揉搓面部,还可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肝开窍于目,因此眼睛的病变常常反映肝脏的情况。刺激眼周的穴位,改善眼部气血流通,也可以反作用于肝脏经脉,护肝养肝。
第八:搓颈
两手的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伸直靠拢,用力搓擦颈后部的风池(枕骨下方两侧凹陷处)、风府穴(颈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力量由轻到重、直到发热,20次左右。按摩两穴位能够治疗头痛、眩晕、中风、颈项强痛等一切由肝风内动而产生的病证。
第九:缩唇呼吸
直立,两手插腰,腹式呼吸,先吸气,停顿片刻,然后缩唇,不要用力,慢慢呼气,直到吐完为止,再深深吸一口气,反复数次至十余次。缩唇呼吸能够改善机体通气状态、锻炼呼吸肌。通过锻炼肺脏,也可以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第十:散步
散步是指不拘形式、闲散、从容地踱步。肝脏健康,则四肢关节活动自如;肝脏损伤,筋脉受累,患者自然不能像健康人一样再参与高强度的运动锻炼,悠闲的散步是慢性肝病患者可以选择的科学、合理的活动方式。散步时气血随之环布周身,能够显著改善气血瘀滞的情况,同时,散步时沐浴阳光或举目远眺,能养肝明目、条畅情志。
中医养肝护肝的方法 搓面
浴手时搓热的手平放在面部,两手中指分别由前额沿鼻两侧,向下至鼻两旁,反复揉搓,到面部发热为止。一般20次左右,然后闭目,用双手指尖揉按眼部及周围。头面部分布着众多穴位,如迎香穴(鼻翼外缘鼻唇沟中)、四白穴(目下一寸当眶下孔部位)等,用温热的手部揉搓面部,还可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肝开窍于目,因此眼睛的病变常常反映肝脏的情况。刺激眼周的穴位,改善眼部气血流通,也可以反作用于肝脏经脉,护肝养肝。
中医护肝护脏的方法
1、开心最重要
肝脏的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身体才能达到一种轻松、疏泄的状态,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
2、远离烟酒
众所周知,饮酒伤肝,而且现在还没有任何药物或食物能防止酒精对肝脏的损害。特别是空腹饮酒时,酒精很快被吸收入血,不仅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对全身亦有不良影响。特别是慢肝病人,饮酒无异于在饮毒药,饮酒后约90%~95%在肝内代谢,无论快速或慢速、大量或少量摄入酒精都会增加肝脏的耗氧能力,出现缺氧性坏死。
3、注意休息
每晚子时(23:00-1:00)开始,就是肝胆自我修复的时间段,此时能进入深度睡眠,是非常养人的。
4、闭目养神
用眼过度是现代人肝气虚弱的又一重大原因。肝脏贮藏着丰富的血液,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的明亮。长期看电视、电脑、手机或者玩游戏很容易用眼过度,从而导致肝血不足。而最方便的养肝法其实就是闭目养神,眼神放光,肝气自足。
5、远离油腻宵夜
适当地摄入含脂肪的食物可以供给我们人体以能量,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是,吃太多脂肪会使肝胆负荷过重,久而久之,会让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代谢不出去,造成脂肪肝。
中医养肝护肝的方法 击掌
两手侧平举,手臂伸直,呈90度直角,手指伸直分开,然后用力击掌。注意要用力,使得手掌发出声来,自觉疼痛。一般20次左右为度。以全息医学理念与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手针疗法,认为人体的各个脏器组织都在双手掌部有其对应的反射点,通过击掌刺激双手掌,可以起到调节周身气血的作用。
中医教你如何护肝
1、晚餐多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
如猪蹄等;口服1——2片维生素C片;吃1-2种水果(富含VC);另外胶原蛋白和VC的营养套餐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都有利于皮肤恢复弹性和光泽。
2、重视穴位按摩
平应该多眨眼,促进眼泪的分泌,可避免眼睛干涩;眼睛在长时间近距离使用后,宜移动眼睛,练习一下看近再看远处,使眼球旁肌肉放松,避免眼睛疲劳;穴位则宜多按摩睛明、印堂、风池、百会等穴、或由眉毛的内侧往外侧按摩亦有利视力保剑
3、给足充沛的水分
保持室内空气通畅并有一定的湿度,如果所处环境比较特殊,无法改变所处环境质量,就要在护理上用心了,可以使用含有充足水分和养分的乳液,易于皮肤吸收。
4、补充肝的供血
中医讲“久视伤肝”,看久了电脑屏幕会伤肝的,而当归补血效果特别快,无副作用,能直接改善肝的供血,最好能长期坚持吃当归粉,对身体会有很大的好处。
中医养肝护肝原则
养肝护肝中医三原则
一、饮食上少刺激性、多养肾食物
▼平时:
对肝最好的饮食方式就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去‘激怒’它。例如油炸、烧烤等,咖啡跟茶也太燥,容易上火。而中医认为乙癸同源,乙即是肝,癸是肾,因此补肾也能同时养肝,黄伯瑜建议,可以多吃黑芝麻、黑木耳、黑豆、桑椹、黑糯米、党参、白术、黄耆、枸杞等滋养肝肾。中医的肾指的不只肾脏,还包括脑、头发、耳、膀胱、骨髓、生殖器等构成的系统。
▼有症状时:
1.口干舌燥、嘴破、便秘等肝火旺盛:吃点绿豆、薏仁、芦笋、丝瓜、芦荟、蚌类、青草茶等清热食物,或是有凉润效果的木耳、桑椹、木瓜都是不错的选择。中医讲究治肝要“实脾”,因此感觉症状减缓,或是吃了身体发冷、有腹泻、闷胀感的时候,就不能再吃寒凉食物,以免伤了肠胃。黄伯瑜的私人养肝法是行气养血的加味逍遥散,加上能同时补、泄的六味地黄丸。在感觉身体比较虚时,会以1:1分量,早晚服用。
2.眼睛干涩:菊花、枸杞、决明子等都是中医的养眼茶饮。专家建议,枸杞、山药、沙参加上一点玫瑰花煮粥,可以养阴补气,也有护眼效果。
中医教你养肝护肝
肝脏的健康影响到身体代谢功能,日常生活养肝护肝,可以多喝些水,保持心情开朗,保持适量的运动等等,下面我们来看看老中医养肝护肝的六个秘方。
多喝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心情开朗: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如果违反这一自然规律,就会伤及肝气。因此,保持心情开朗可护肝。
用中药护肝:中医认为肝不可补,一补即上火,补脾、补肾即可养肝。对于脾虚的人,服用人参健脾丸、薏米、山药、芡实熬粥。对于肾虚的人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用枸杞子、天麻炖鸡。对于肝火大的人可服用丹栀逍遥丸,用菊花泡茶等都可护肝。
喝酒前吃点东西:喝酒秘方少不了喝酒前吃东西。少喝酒自然少伤害,如果一定要喝,并且想做点预防措施,那就是尽量多吃些食物垫垫肚子,食物下肚后可以在胃黏膜、肠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不但保护肠胃,也能阻碍部分酒精进入血液,降低醉酒程度。
注意饮食平衡: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的菜。饮食合理,营养均衡也有利于护肝,避免因应酬饮酒过量使肝受损。
保持适量运动:最后一个护肝秘方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中医专家指出,运动可防脂肪肝,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已经患了脂肪肝的人,应坚持体育锻炼,适当进行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这些都可消耗体内热量,控制体重增长。
中医护肝养肝的4个秘诀
泡茶养肝和护肝
当机体处于肝肾亏虚的状态时,可以喝枸杞茶来养肝补肾、清肝明目,当由于肝血不足导致眼睛干涩的现象出现时,可以喝菊花和枸杞茶平肝明目。
饮食护理养肝
饮食健康才能肝脏健康,中医认为肝脏有调节血液的作用,肝脏需要血液的供养才能完成其功能,血液的生成与饮食密切相关,所以,要养肝护肝,我们需要保证饮食的健康。肝病患者应该保证饮食的营养,避免吃油腻、辛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饮食还应当清淡和均衡。可以使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如黄瓜、芹菜、菠菜、花椰菜、海带等。
心态平和护肝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心情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肝脏的疏泄功能,肝脏疏泄的太过于不及都会对机体产生影响。大怒伤肝,肝脏不好的人千万不要生气,大怒之后导致肝气上逆,肝火上炎等现象,使得人体出现上火,面红,大热,出血等现象。要养肝和护肝,一定要保持心态的平和,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状态的稳定,才有利于肝脏的保健。
戒酒养肝
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喜欢喝酒,但如果是长期的酗酒不利于肝脏的健康,酒精对肝脏会造成很大的损害。戒酒才可做到养肝护肝。
总之,要想养肝护肝,了解肝脏是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饮食的均衡有营养,戒酒防止酒精肝,还可以学习一些养肝的小常识,认识肝脏,预防肝病,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
中医养肝护肝原则
饮食保肝有两大要点:一是优选食物供足养分,满足肝脏的各项生理需求;二是注意食品卫生,防止细菌、病毒入侵肝脏。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人体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物元素等五大类养分,也正是肝脏所必需的。不过,肝脏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需求较多,而脂肪过量有引起脂肪肝之虞,必须适当限制。为此,建议你将以下细节贯穿于每天的食谱中:
奶、蛋、鱼、瘦肉、豆制品等食品,每日膳食轮换安排,为肝脏提供足量优质蛋白。
适当食用葡萄糖、蔗糖、蜂蜜、果汁等易于消化的单糖与双糖类食物,以增加肝糖原储备。
酵母富含B族维生素,不可冷落。山楂含有熊果酸,能降低动物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有一定的防止或减轻动脉硬化的作用。
如平时吃些鲜山楂,用干山楂泡水喝,或在炖肉时加入山楂,既调味,又能帮助消化。
绿茶清热解毒、消食解腻;菊花平肝明目;玫瑰花舒肝解郁。常饮这类茶水有益保肝。枸杞滋补肝肾、养肝明目,或泡茶、或炖汤、或熬粥皆可。
常吃核桃仁、开心果之类的坚果,以疏肝理气、缓解焦虑。有面色发黄、睡不好觉等肝气不足征候的人,不妨每周吃1次畜禽肝脏,以收到“以肝养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