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做好长期卧床老人的皮肤护理

如何做好长期卧床老人的皮肤护理

这种情况建议最好要勤翻身,勤擦洗,要保持皮肤的干燥,以防褥疮.

老年人卧床并发症有哪些

皮肤系统

1.皮肤萎缩:由于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造成皮下脂肪减少,皮肤老化使皮肤厚度变薄及弹力纤维变性,从而导致皮肤丰满度丧失。

2.褥疮:这是长期卧床的常见临床表现,多见于骶骨坐骨结节和外踝等部分。这不仅是单纯的机械性压迫所造成的循环障碍,而且也与营养不良、粪尿等所形成的局部湿润与污染等因素有关。

呼吸系统

1.肺活量减少与通气量降低:卧床老人在最大吸气或用力呼气时,肋间肌、膈肌以及腹肌很少收缩,加上呼吸肌肌力减退,肋椎关节与肋软骨关节不能承受全范围的活动,导致肺活量有效呼吸量及最大通气量均明显降低。

2.缺氧:上述限制性损害和水平姿势(卧床)对肺循环的影响使通气/血流比值明显降低,如卧床老人可发生肺下部通气不足和血流过度引起显著的动静脉短路现象,降低了动脉氧张力,导致缺氧。如果患者由于感染或运动提高了代谢,需要缺氧更明显。

3.坠积性肺炎:卧床使呼吸道纤毛清除功能明显降低,呼吸道黏液分泌易于聚积在下部支气管,加上呼吸运动受限和咳嗽反射减弱,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在肺内繁殖而发生坠积性肺炎。老年人久病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或喂食不当造成食物误入气道,更容易诱发肺部感染。

神经系统

1.感觉改变:长期卧床的老人经常伴有感觉异常和痛阈降低。

2.运动功能减退:长期卧床病人所有运动均低于每天进行日常活动久坐的人,这种情况在弛缓性瘫痪引起的运动受限者更为明显。

3.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长期卧床的老人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过度或活动不足,结果很难维持自主活动的平衡状态,因而病人不能适应姿势变更等日常活动,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还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肌肉系统 长期卧床最明显的体征发生于肌肉系统,瘫痪病人尤其如此。

1.肌力耐力减退:卧床1周以后肌力可丧失20%,以后每卧床1周将使剩余肌力减弱20%。在无任何运动神经受损时,人的优势侧握力如果是50kg,制动1周以后只有40kg,2周以后为32kg,3周以后则为25kg,依此类推。而肌力恢复的速度则要缓慢得多,按每天以最大肌力参加锻炼计划的人计算,每周只增加原有肌力的10%。耐力丧失是肌力减退的结果,其发生速度与肌力减退一致。

2.失用性肌萎缩:肌肉体积缩小是长期卧床最明显的征象之一,也是肌力耐力减退的原因。在弛缓性瘫痪患者中,因下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消失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丧失了收缩能力,逐渐产生肌肉萎缩。在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的痉挛性瘫痪病人或是夹板固定的病人,肌肉萎缩可以只有正常体积的30%~35%。

3.协调不良与肌肉挛缩: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及耐力受限等因素引起动作协调不良,表现在上下肢体严重地影响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人出现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影响运动单位或更高级中枢的病变,但卧床本身也是起一定作用。肌肉萎缩常伴有肌肉挛缩,多见于膝屈肌和伸肌,给站立和行走带来严重的障碍。

骨骼系统

1.骨质疏松与异位钙化:由于肌肉活动减少和卧床后羟脯氨酸和钙排泄量增加,骨的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的耗竭导致骨质疏松,因而卧床老人比同龄人更容易发生骨折,骨钙的转移引起短暂或持续性高钙血症,常伴有钙质沉积在受损的软组织中,这称为异位钙化。

2.关节纤维变性与关节强直:这两种损害也是久病卧床的主要表现。卧床老人由于关节运动减少,关节周围的肌肉逐渐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加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异位钙化,关节变僵硬,不能进行全范围的活动,造成不可逆的畸形,引起关节永久性强直,并可造成变形性关节炎与关节周围炎。

3.腰背痛:长期卧床引起腰背肌挛缩、腰椎前凸度增加、骨盆前倾容易引起腰背疼痛。

心血管系统

1.心率增快:处于长期卧床的老人,交感神经的张力超过迷走神经,导致基础心率增加。

2.心力贮备减少:老年人心肌收缩力减退、心排血量降低而长期卧床后心率增加,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舒张末期容量降低,心功能贮备较卧床前进一步减少,故病人只能进行有限的体力活动,因为过度用力可能引起显著的心动过速与心绞痛,也可以说是潜在的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3.直立性低血压:这是长期卧床后最普遍的心血管系统不适应的症状之一。长期卧床的老人在起立和坐起时,两下肢都明显淤血,静脉回流减少,妨碍舒张期心室充盈,心室搏出量减少,从而使立位血压明显降低。

4.水肿:四肢运动能促进静脉回流。因废用而不能活动的四肢容易导致静脉血液淤滞,使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增高,液体渗透到组织间隙发生水肿,如水肿持续时间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渗透到血管外,形成纤维蛋白,容易引起挛缩,挛缩又可增加废用程度,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5.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时骨髂肌的泵作用显著减少或消失,下肢静脉血液淤滞加上老年人常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

消化系统 卧床老人肠胃活动全面减退,不仅影响蠕动性,能也影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1.食欲减退:不活动的老人热量需要减少,卧床引起焦虑、抑郁症都可引起食欲显著丧失,最终导致营养不良。

2.便秘:长期卧床老人因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胃肠蠕动功能降低,肠道吸收水分增加,液体和纤维摄入量过少,容易引起便秘。长时间便秘会引起粪便阻塞甚至肠梗阻。

内分泌与泌尿系统

1.多尿:主要发生于卧床休息的早期,因为身体处于水平位,部分细胞外液转移到微血管床的静脉侧,使静脉回流增加,右心房容量受体反射性抑制了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多尿。

2.尿钠排出增加:这是伴随初期多尿发生的暂时现象。

3.尿钙过多:长期卧床引起骨质疏松,骨钙不断进入血液,最后使尿钙排出增多。

4.肾结石与尿路感染:由于尿钙显著过多、膀胱功能受损及放置尿管,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尿钙过多、尿潴留以及尿路感染可导致肾盂或下尿路产生结石。反复发作尿路感染与结石可逐渐损害肾功能。

另外,久病卧床老人几乎都有一定的心理精神障碍,因为不能活动,社交活动减少,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症,智力活动能力也因长久不活动和闭门不出而显著减退,生活质量受很大影响,往往悲观失望,躯体疾患也往往日益加重心理精神障碍→躯体障碍→加重心理精神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直到使老人逐渐走向生命的终点。长期卧床不仅给老年人造成身心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卧床老人的家庭成员常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体力、精神和经济上的帮助,从而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

1、怎样做卧床老人的口腔护理

镊子一把、棉花球、压舌板一块(或用竹筷代替)、漱口药液(常用生理盐水,1:5000呋喃西林或3%硼酸溶液)。

让老人侧卧,面向护理者,用压舌板轻轻撑开颊部,以镊子夹取浸了漱口液的棉球,由内向外,沿牙齿的纵向擦净牙齿内外两侧咬合面、舌、口腔黏膜、硬腭等处,洗毕,帮助老人漱口,擦干面部。若口腔黏膜有溃疡,可撒锡类散或青黛散。如有假牙,应帮助老人取下,用冷水清洗,让老人漱口后戴上。

2、怎样为卧床老人擦澡

清洁衣裤、大毛巾、热水、水桶、毛巾、肥皂、脸盆。

骨折并发症护理

1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出现情绪不安、焦虑、烦躁、惊恐、易怒、情绪低落甚至抑郁、悲观、绝望等各种心理变化,对治疗缺少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作为护理人员,应主动走近患者,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导工作,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语言要亲切、体贴。谈病人最感兴趣的话题,多为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从而使患者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照顾,建立良好的护患氛围,可极大促进骨折愈合以达到早日康复。

2皮肤护理

骨折老人由于长期卧床, 机体退行性改变加快,患者血液循环不好,皮肤长期受压,极易发生褥疮等并发症,褥疮严重时甚至可因继发性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为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应每隔2~3小时协助老人翻身1 次,被单要勤更换,每日为患者擦身,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干净、整洁,按摩受压处皮肤,做好褥疮护理。

3饮食护理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必须积极补钙,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协助吸收。卧床的病人胃肠蠕动减慢,应鼓励病人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应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 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现代医学认为骨折后应摄人均衡营养,特别要注意蛋白质与钙、磷的补充,如多喝牛奶、多食豆制品以及适当摄入活性钙制剂。

高龄老人骨折怎么办

1、心理护理。当老年人带着病痛来到医院求医,映入他眼帘的是护士、医生、病人、病房,等待的是各种检查、治疗、手术,自理能力丧失,就会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症状,为解除老人的思想负担,子女们要给予老人以安慰。

2、营养护理。一些骨折老人怕给子女增添麻烦,控制饮食减少小便次数。这时应向他们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便秘。

3、褥疮的预防。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应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

4、预防泌尿系感染。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黏膜伴随着老化而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应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时觉困难,可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

5、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骨折卧床老人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6、防止骨延迟愈合。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骨细胞活动性降低,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这时,可给她们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7、功能锻炼。骨折术后老人早期可活动健康肢体和伤肢肌肉,3周以后可以做伤肢的关节运动。老年人运动不可过量,慢慢增加次数,离床活动时要有专人扶助,以防止跌倒。

护理卧床老人的内容有哪些

1、一般护理

卧床老人宜安置在光线充足的房间,保持房间内空气流通,每日空气净化二次,室内布置淡雅合理,将老人的日常用品放在容易取放的位置,床加床档,防止老人坠床。

2、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的老人易产生抑郁、厌世的心理,此类老人的护理重点应加强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应增加与老人交谈的时间;采用触摸式护理方法;鼓励老人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及身边的事情。

3、饮食护理

老人由于缺少活动,使肠蠕动减弱,易引起胃肠胀气、食欲不振、便秘,饮食上宜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软食和半流质,若患有糖尿病的给予无糖饮食,适量增加纤维素摄入,防止便秘,做到饮食规律,少食多餐。

4、康复护理

对患有老年性痴呆的老人,根据个人的文化层次、习惯、爱好,采取个案化康复措施,着重加强记忆、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每天读书、看报、写字,复述书中的内容,定时收看老年人喜欢的戏曲节目,对老人的近期遗忘症状的恢复有一定效果。对肢体活动有障碍的老人,制定康复措施,帮助老人在床上被动运动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骨癌的基本护理有哪些

1、心理护理:这种护理是比较重要的,一般骨癌患者往往是会出现悲观绝望、濒临死亡的心理。我们在日常中是需要创造融洽的气氛及舒适安全的环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感及安全感。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的。

2、疼痛护理:骨癌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往往是比较疼痛的,在这个时候我们是需要进行疼痛的护理工作的,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在晚上使用镇静止痛药来促进睡眠。

3、皮肤护理:骨癌患者由于骨癌疾病常常是会长期卧床的,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了。用气垫床或海绵床每2小时翻身1次,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预防其它病菌的侵袭。

4、功能锻炼:在我们对骨癌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这项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我们要协助患者做四肢被动运动,如抬高下肢,曲伸膝关节,肘关节、趾关节,按摩肌肉,以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长期卧床的老人生活怎么护理

老年人患上一些疾病时就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这时,身边就要有人对其进行护理,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内容,下面就为您介绍这类老人护理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一般护理。卧床老人宜安置在光线充足的房间,保持房间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二次,室内布置淡雅合理,将老人的日常生活物品放在容易取放的位置,床加床档,防止老人坠床。

心理护理。长期卧床的老人易产生抑郁、厌世的心理,此类老人的护理重点应加强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应(1)增加与老人交谈的时间;(2)采用触摸式护理;(3)鼓励老人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及身边的事情。

饮食护理。老人由于缺少活动,使肠蠕动减弱,易引起胃肠胀气、食欲不振、便秘,饮食上宜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软食和半流质,若患有糖尿病的给予无糖饮食,适量增加纤维素摄入,防止便秘,做到饮食规律,少食多餐。

康复护理。对患有老年性痴呆的老人,根据个人的文化层次、习惯、爱好,采取个案化康复措施,着重加强记忆、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每天读书、看报、写字,复述书中的内容,定时收看老年人喜欢的戏曲节目,对老人的近期遗忘症状的恢复有一定效果。对肢体活动有障碍的老人,制定康复措施,帮助老人在床上被动运动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帕金森患者的饮食起居要怎么照顾呢

一:遵医嘱服药。常用药物有美多巴、安坦、金刚烷胺等。这些对症药物经长期服用后,如出现作用减弱的现象,可改用另一种药物,要注意各种药物的副作用,如患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禁用安坦;有癫痫病的老人禁用金刚烷胺。

二:饮食上应多吃蔬菜、水果、蜂蜜等食物,并戒烟洒。

三:患病早期鼓励老人多做主动运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或社会活动,多培养一些业余爱好,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

四:对晚期卧床不起的老人要耐心细致地照料好生活起居,做好皮肤护理如勤翻身及擦浴,要经常为老人按摩和活动四肢关节,防止关节僵硬。

五:帕金森老年患者应根据自身的健康情况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六:每日要做活动肌肉和关节的体操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天韧性。

七:保持愉快的心情,稳定的情绍,合理的伙食。

八:饮食合理,多吃易消化、清淡、高蛋白饮食,减少过多动物脂肪的摄入。

如何帮褥疮老人翻身

1、分段翻身法

将人体分为三段(头和肩部、臀部、下肢)进行翻身。将平卧老人分段移至床边,然后分段翻身,使翻身角度达90度,形成大翻身,暴露面积大,护理效果好。这种翻身方法适用于体重比较大、皮肤营养状况较好的卧床老人。

2、整体翻身法

将平卧病人一手托腰,一手托大腿整体移至床边,然后将老人整个侧卧,使翻身角度达90度,形成大翻身,此种翻身方法适用于体重不是很重、皮肤营养状况不太好的卧床老人。

3、小角度翻身法

使病人翻身角度达60度,腰背部倚靠枕头。此种翻身方法适用于体重轻、营养状况差、皮肤薄的卧床老人。

给卧床老人翻身时动作要轻柔,一定要把老人抬起再移动位置,每次翻身应仔细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尾椎骨周围可垫气圈或棉垫,必要时还可用支架,以支托盖被,避免局部受压。用浓度50%的酒精按摩尾椎部位皮肤,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老年人卧床该怎样护理

病人长期卧床,如果不经常变换姿势就容易使受压部位皮肤血循环受阻,加上出汗或大小便失禁,致使局部发红、糜烂,形成溃疡,这就是褥疮,而且还容易继发感染甚至造成败血症。预防的办法是多翻身,完全瘫痪者要帮助翻身,变换体姿,在经常受压处用酒精擦拭,以加强局部循环。如果已发生褥疮和感染,那就只能请医生处理了。

照顾卧床老人非常有必要使用电动护理床,不但能解决护理人员的负担而且还能让老人更快乐,可以防止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有人说照顾卧床老人多给老人翻翻身行了,但是晚上都睡觉了就没有人给老人翻身了,正常人睡觉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但是对于卧床老人来说就很难受了。但是有了电动护理床就可以定时给老人侧翻身,可以让老人更舒服,更舒心,也可以让护理人员睡一个好觉。而且电动护理床的其他功能也特别适合老人护理的使用,如起背功能、坐便功能,都可以利用电动床上的功能来更好的照顾老人,可以让老人更舒心更快乐。

无论用什么方法照顾老人都需要多陪陪老人,多和老人聊聊天,避免让老人孤单,老人保持好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推荐

护理的级别常识

(一)怎样为卧床老人整理床铺? 1.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如病情许可,放平床头,便于彻底清扫。 2.协助老人翻身至对侧,松开近侧床单,用床刷从床头至床尾扫净床单上的渣屑,应注意将枕下及老人身下各层彻底扫净,然后将床单拉平铺好,协助老人翻身卧于扫净之一侧。转至对侧以上法逐层清扫,并拉平床单铺好。 3.整理被盖,将棉被拉平,为老人盖好。 4.取下枕头揉松,放于老人头下。 (二)怎样为卧床老人更换床单? 1.酌情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 2.放平老人,帮助老人侧卧在床之边,背向护理人.枕头与老人一起移向对

褥疮是怎么形成的

褥疮也称为压力性溃疡,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血氧,组织营养不良而导致的溃烂甚至坏死,致使皮肤正常功能尚失,俗称褥疮。因瘫痪、老弱等原因造成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发生。 一般家庭成员大多会因压疮的防范知识缺乏,使很多卧床居家老人,引发压疮,继之又继发感染,给老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可危及生命。而且,家属往往是在压疮达到II-IV期或不可分期时,才将患者送到医院治疗。此时创面的修复过程已是非常困难,过程也较为漫长。因此,对于长期卧床老人应重视做好压疮发生的防范,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痛

帮助卧床病人翻身

长期卧床的病人,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极易合并褥疮。因此,应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这样,既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病人也感到舒适。 翻身时,病人双手交叉入于胸腹部,两腿屈曲,护理者的双手分别托住病人对侧的肩部和臀部,使其转向面对护理者的一侧。然后,护理者双手托起病人的肩部和臀部推向背对护理者一侧。待病人感到舒适后,在背垫一软枕,双膝间放一软垫。 操作中,注意保暖,以防受凉。动作要轻,避免拖拉而损伤皮肤。检查病人皮肤受压情况,用50%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出处,如肩胛骨、肘部、尾骨部、脚踝部等。

淋巴瘤患者的护理

1、病室内环境:应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因其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因此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以防止交叉感染。 2、加强营养:饮食尽可能选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以利于患者消化吸收为原则,以保证患者的能量供应。 3、皮肤护理:淋巴瘤患者常常会发生皮肤瘙痒,加之患者长期卧床,抵抗力低,抓破皮肤后易发生感染,因此要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骨突起部每天涂50%乙醇和滑石粉按摩1次,以促血液循环。必要时骨突起部垫以棉圈,以防发生褥疮。注意清洗擦身,并保持皮肤、床单清洁干燥。 4、口

淋巴癌的护理方法

1、病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因其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因此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以防止交叉感染。 2、加强营养:饮食尽可能选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以利于患者消化吸收为原则,以保证患者的能量供应。 3、皮肤护理:淋巴瘤患者常常会发生皮肤瘙痒,加之患者长期卧床,抵抗力低,抓破皮肤后易发生感染,因此要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骨突起部每天涂50%乙醇和滑石粉按摩1次,以促血液循环。必要时骨突起部垫以棉圈,以防发生褥疮。注意清洗擦身,并保持皮肤、床单清洁干燥。 4、口腔护理

截瘫病人的家庭护理常识

1.护理评估 询问病人受伤史及心理反应,观察病人目前身体状况(估计瘫痪程度、了解三大并发症及肢体畸形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护理体检及参考辅助检查资料,作出护理评估。 2.常见护理诊断 (1)焦虑:与丧失生活工作能力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高位截瘫呼吸困难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及抵抗力下降有关。 (4)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肢体瘫痪诸因素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皮肤局部血运不良有关。 (6)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瘫痪有关。 (7)排尿异常:与排尿反射

肝硬化患者怎么做好疾病的护理

活动无耐力 肝硬化病人的精神、体力状况随病情进展而减退,疲倦乏力、精神不振逐渐加重,严重时衰弱而卧床不起。应根据病情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代偿期病人无明显的精神、体力减退,可参加轻工作,避免过度疲劳;失代偿期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但过多的躺卧易引起消化不良、情绪不佳,故应视病情安排适量的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肝硬化病人因常有皮肤干燥、浮肿、有黄疽时可有皮肤瘙痒、长期卧床等因素,易发生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除常规的皮肤护理、预防压疮措施外,应注意沐浴时避免水温过高,或

老人骨折后怎么护理

1、让老人保持乐观的态度 做到“既来之则安之”,让身体慢慢恢复抵抗力。高龄老人骨折虽然情况严重,但是只要自己配合,护理得当,4周左右是可以明显好转。 2、保持牵引 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老人和高龄老人,如果无移位骨折,可以不做手术而做皮牵引,牵引4周后就能尝试拄双拐下地。对于这类老人,家属最好让他们睡硬板床,牵引时帮老人保持伤肢外展30—40度,足部保持中立位。同时,家属要时常查看牵引胶布及绷带是否脱落,老人皮肤有无破溃,伤肢供血是否良好。 此外,家属可以协助老人进行恢复锻炼。例如,牵引早期协助老人进行

肾病综合征的护理

1.水肿的护理: (1)全身重度水肿应卧床休息至水肿消退,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做好皮肤护理。 (2)严格记录出人量,限制液体人量,进液量等于前一天尿量加上500ml. (3)每日监测体重并记录。 2.预防感染的护理 (1)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2)病房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探视人数。 (3)做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病情好转后或激素用量减少时,适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3.预防血栓的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双下肢按摩,恢复期活动与休息交替进行。 (2)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

老年久病卧床应该如何预防

老年人久病卧床应立足于预防。有些本来是轻症的疾病,由于没有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导致老年人卧床不起。老年人一般体力较弱,其恢复力、意志等各方面都比青年人差,而风险也多,故稍有一点小病也有过于谨慎从事的倾向,结果造成不必要的长期卧床→废用综合征→全身症状恶化、合并症→使卧床时间更加延长的恶性循环。因此,越是老年人越应及早离床,预防久病卧床。 具体方案是:①预防原因和诱因,主要预防脑卒中和骨折。②防止人为制造的长期卧床,老年人卧床休息后要强调早活动、早下床,过度安静有不良后果。③康复训练应及早进行,至迟也应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