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时要小心下肢水肿
旅游时要小心下肢水肿
长途旅行为什么会出现下肢水肿呢?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动脉主要给全身各器官组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静脉则将各组织器官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两者之间有毛细血管网相连。人体长时间站立、步行或乘船、坐车时,下肢处于较低位置,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肢静脉回流就会受到影响;而静脉血管壁弹性较小,管腔较大,容纳血液量多,血液就会在静脉内瘀积,使血管内压力增加,毛细血管扩张,部分血液就会渗透到血管外的皮下组织间隙中去,从而引起肿胀不适。
长途旅行引起下肢水肿的另一个原因,是下肢长时间处于直立体位时,会促使一种叫作醛固酮的激素分泌增加。醛固酮具有调节人体水盐代谢的作用,它的分泌量增多,肾脏排除水盐成分的功能就会减弱,小便的次数和量就会减少,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增加,导致下肢水肿。
预防“旅行者水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长途旅行者事先要对旅行日程作好周密安排,可以分段进行,旅行几天休整一天。行走或登山应量力而行,不要让体力消耗过多,也不要过长时间地行走站立。
2.长途跋涉时,最好在小腿以下的足踝部缠上绑腿,缚上松紧适宜的弹力绷带或穿上有弹性的长筒弹力袜,人为地给下肢皮下的浅表静脉以支持,帮助下肢血液与淋巴液的回流。
3.长途坐车乘船时,两下肢不要长时间地老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应注意经常更换体位,不时地活动下肢。每到一个车站、码头,应起身适当活动身体。还可以自己用双手从下往上进行按摩,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4.旅途休息时,可用手按摩腿部肌肉。晚上入睡前,用热水洗澡或泡脚,促进全身尤其是下肢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避免下肢水肿,尽快消除疲劳。夜晚睡眠时,在下肢下面垫些东西,使小腿适当抬高些,对预防水肿有一定帮助。
5.旅途中饮食宜清淡,不要吃得太咸,也不宜饮水过多,以免体内水盐成分过多而诱发下肢水肿。
下肢水肿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肿胀,开始于足踝部,以后涉及整个下肢。早期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积聚,形成柔软凹陷性水肿,皮肤尚正常。晚期由于组织间隙中积聚的蛋白浓缩,皮下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等原因,水肿呈非凹陷性,皮肤增厚、干燥、粗糙、色素沉着,出现疣或棘状物。
淋巴水肿的程度分为:
1.轻度
肢体水肿呈凹陷性,抬高肢体后,水肿可减退或消失,皮肤无纤维化样损害。
2.中度
水肿压之不再凹陷,抬高肢体水肿消退不明显,皮肤有中度纤维化。
3.重度
出现象皮肿样皮肤变化。
继发性淋巴水肿常有复发性淋巴管炎和逐渐加重的淋巴水肿。淋巴管炎发作时,局部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常伴有突发性寒战和高热。
长途旅行脚肿怎么处理
健康的身体是旅行中最重要的条件,出行的人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也要学会遇到意外时怎么应急处理。并携带一些常备药物,如:晕车药、抗过敏药、感冒药、胃肠药、消毒水、皮肤保养品等,准备充分,才会有开心的旅程。
旅行带来快乐,也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健康的身体是旅行中最重要的条件,出行的人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也要学会遇到意外时怎么应急处理。并携带一些常备药物,如:晕车药、抗过敏药、感冒药、胃肠药、消毒水、皮肤保养品等,准备充分,才会有开心的旅程。
不管是乘坐交通工具或站着和行走,甚至是长时间的坐着办公,时间一长,腿脚便会肿起来。医学上把这种由于旅游引起而查无其他原因的腿脚肿称为“旅游性腿脚肿”。旅游途中腿脚的位置较低,加上在车中狭窄的空间里长时间不动,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不畅,血液长时间在静脉中淤积,血管内压力增加,毛细血管扩张,血液中的水分通过血管壁渗透到皮下,皮下水分积聚,便形成腿脚肿胀等。
为了防止旅游性腿脚肿,出行途中要经常变换体位,坐一段时间后,要站立或行走一会儿。长时间坐车船时,要把两腿抬高,便于静脉血回流。如果是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也可以像小优一样穿一双医用弹力袜,起到保护双腿静脉瓣膜的作用。但是值得提醒的是,此类医用弹力袜要在正规商店购买,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千万不能24小时一直穿着。当有条件躺下或把下肢抬高时,一定要脱掉静脉曲张袜。
下肢水肿检查
对水肿患者应进行详细的全身检查,因为许多系统、器官、组织的疾患都可造成水肿。
全身检查有助于了解水肿的来源及其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端坐呼吸、心率或脉搏增快,心脏扩大,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中心静脉压增高,大静脉淤血,颈静脉怒张,肝脾淤血增大等,提示存在心功能衰竭。
入秋老人出游宜选择平原
专家建议老人出游、锻炼一定要谨慎,尤其不能选择登山这类比较激烈的运动。
医老人的身体机能和所适合参加活动的项目与年轻人相比有很大差别,因此老人尽量不要选择激烈的登山运动,因为登山会使得机体的耗氧量增加,呼吸和心率加快,心脏的负荷加大,如果在途中速度过快,会感到吃力并呼吸困难。而且老人大多患有退行性骨关节病,在登山的过程中由于不停地抬腿,还会引起膝关节的磨损。
老人要出游或锻炼身体,最好选择平原、海边等一些风景宜人、舒展身心的景点游玩。如果随旅游团出游,最好选择正规专业的老年旅游团。一般老年旅游团会在行程安排上比较休闲、轻松,而且随行会配备专门的保健医生,以防出现突发的紧急情况。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动作比较迟缓,在游览时自己首先要小心谨慎,最好和朋友及家人结伴而行。选择入住舒适安静的宾馆,保证每天6到8 小时的睡眠时间,在每晚临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并将小腿和脚垫高,以防下肢水肿。另外,夏秋季外出时,老人还应带上乘晕宁、藿香正气水及治疗腹泻、感冒、发烧、头痛、胃痛的常用药物以及跌打损伤类外用药物。
另外,高血压患者外出之前一定要到专科门诊体检,坚持服药、血压控制良好才能出游。天气热时最好选择有空调的火车作为交通工具,但前提是旅程不宜太远,因为旅途劳累很容易引起血压的波动。同时伴有冠心病或近期有心绞痛发作的老年人一定要慎重,不宜乘飞机远游长途跋涉,最好就近选点游览。患者在外出旅游时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保证睡眠,不要过劳,避免由上述情况引起血糖波动,还要随身携带一些糖果等,以防在外出时发生低血糖反应。还要选用宽松、舒适、软底的运动鞋和吸汗性强的棉袜,并经常检查鞋内有无砂石之类的异物,防止发生破损而导致糖尿病足。一旦发现皮肤破损要及时的消炎。
另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除了带上平时治疗所需的常规药物外,还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心绞痛发作时使用。
下肢水肿的鉴别诊断
腿脚浮肿:体内增加太多水分排不出去时,就是浮肿。体重增加的同时,会出现眼皮浮肿、脚踝或小腿浮肿。脚的浮肿若是由心脏病所引起的,最好能早期发现,以指尖朝骨的方向压胫骨30秒,若无浮肿,就会回复 原状;若有凹陷,则可证实是浮肿。此外,若感觉鞋子很紧,也有可能是浮肿的讯号之一。
Cockett综合症:下肢肿胀和乏力是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之一。具有以下特点者可以诊断Cockett综合症:1、多见于青壮年患者。2、持续下肢肿胀和乏力。3、随症状加重,会出现严重下肢浅静脉曲张。4、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诊断,静脉造影可确定诊断。
下肢浅静脉曲张:绝大多数是大隐静脉曲张(少数为小隐静脉曲张或大小隐静脉曲张都曲张),临床上极为常见,全球约有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患有此类疾病,发病常与遗传因素有关,并且长期站立和重体力劳动可以成为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尤其在小腿,浅静脉隆起,扩张弯曲,甚至卷曲成团,酸胀,乏力,久站后出现足部浮肿,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常有褐色色素沉着和湿疹。如时间过长或治疗不当均可导致下肢水肿,局部组织缺氧,引起皮肤角化、脱屑,轻微外伤即可导致愈合不良,迁延为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俗称“老烂腿”。大约20%~25%以上的下肢静脉性疾病合并下肢溃疡形成。
双下肢可凹陷性水肿:凹陷性水肿一般是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所以压之呈凹陷,其机制是组织间隙液生成大于回收。大部分的水肿都是这个,比如肾性的水肿,心源性水肿等。皮肤苍白、肿胀、皱纹变浅,局部温度较低,弹性差,用手指按压局部(如内踝、胫前区或额、颧部位)皮肤,如果出现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或显性水肿。在手指松开后,这种凹陷须数秒致 1 分钟方能平复。这是由于凹陷性水肿时,皮下组织间隙中有较多的游离水因按压局部压力增高,使游离水移向压力较低处,故出现凹陷,手指松开后,游离水回复到原处的时间即为凹陷平复的时间。
下肢水肿是怎么回事
下肢水肿为下肢组织间隙内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分为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粘液性水肿、药物性水肿、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性水肿、特发性水肿、淋巴性水肿、静脉性水肿等。
1、心源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的表现,发病机制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减少,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水肿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常合并右心衰竭的其他的表现。
2、肾源水肿主要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肾排泄水钠减少,导致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引起水肿。水肿特点是疾病早期晨间起床时有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性水肿。常有尿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
3、肝源水肿主要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发病机制是门脉高压症、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回流障碍、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因素。常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两方面的表现。
4、营养不良水肿主要由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或维生素缺乏。特点是水肿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水肿常从足部开始。
5、特发水肿多发生于妇女,主要发生在身体下垂部位,原因不明,可能是内分泌失调与直立体位的反应异常所致。
6、粘液水肿多由于组织液中蛋白含量过高引起,多见于甲状腺机能减低,颜面及下肢明显。
7、药物水肿多见于糖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胰岛素等治疗中。
8、淋巴水肿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前者是正常淋巴管发育障碍所致,临床上较少见。后者常由复发丹毒、丝虫病感染或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等引起,较多见。淋巴水肿尽管病因不同,但病理变化大致相似:发病初期,淋巴回流受阻致淋巴管内压增高,淋巴管扭曲扩张,瓣膜功能逐渐丧失致淋巴液逆流,最终影响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间液和大分子物质而使液体和蛋白在组织间隙积聚,皮下组织增厚,此时皮肤尚光滑柔软,指压有凹痕。若病变持续存在,在高蛋白水肿液长期刺激下,皮肤及皮下组织产生大量纤维结缔组织,淋巴管壁也逐渐增厚、纤维化乃至硬化,组织液更难进入淋巴管,组织间隙水肿更趋严重。同时,局部汗腺和皮脂腺功能障碍亦容易导致感染,进一步促进局部组织纤维化,加重淋巴管阻塞,如此恶性循环,使淋巴管的病变不断加重。日久,皮肤增厚粗糙,坚硬如象皮,故又称象皮肿。
9、静脉水肿多由于深静脉血栓或静脉瓣功能不全导致深静脉压力增高、回流不畅,血液中小分子物质渗透至血管周围的组织间隙,形成低蛋白水肿。
如何缓解双下肢水肿
双下肢可凹陷性水肿应该如何预防?1、淋巴循环运动法要收紧上胳膊,先按摩淋巴腺,使手部积存的水分与代谢废物流失,让臂部瘦下来。按摩的基本法则,是从手腕刺激到手臂根部,不要太过用力,以轻柔摩擦程度的力道进行即可。另外,手肘亦是淋巴管集中的部位,必须用心保养。
动作一:坐在椅子上,左手轻轻握拳,在右手外侧以敲击的方式,从手腕一直刺激到手臂根部。换手臂敲击,两边各刺激3-5次。
动作二:用左手抓住右臂外侧,从手腕一直到手臂根部,以抓紧、放松的方式缓慢往上刺激,换手臂,两边各握3-5次。
动作三:将左手的拇指贴于右手肘的内侧,轻轻按压约10秒。然后换另一只手。
右手肘内侧淋巴丰富,轻压可以促进停滞的淋巴液流通。
动作四:取一条干燥柔软的毛巾放在肩口,经由胳膊外侧缓缓往手背擦拭过去,再由手掌通过胳膊内侧,往腋下擦拭上去。
这个简易毛巾循环不同于以上的手部按摩,它更注重手臂的气的循环,以毛巾来摩擦可以使停滞的手臂能量变得通畅,加速新陈代谢,有效消除浮肿和脂肪。2、针灸治疗法一、毫针治疗:1、阳水、列缺、合谷、偏历、阴陵泉、委阳。2、阴水、脾俞、肾俞、关元、复溜、足三里。二、灸法治疗:取穴:水道、水分、三焦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气海。阳水加肺俞、合谷。阴水加脾俞、肾俞。
长途旅行当心静脉曲张
长期站立过久、久蹲、久坐,长年累月导致下肢静脉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容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国庆长假是旅游出行的高峰期,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外出旅行时,常常会遭遇不适。
要想在旅途中预防静脉曲张及其并发症,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久站或坐,应让小腿做抬高与放下运动;如有可能,应躺下将腿抬高高过心脏的姿势,如此可促进腿部静脉循环。
(2)每晚睡时,将腿垫高约6寸,并保持最舒适之姿势。
(3)白天外出,养成穿弹力袜的习惯,尤其有小腿酸胀、水肿等症状时,每日早起下床前即穿上弹力袜,睡觉时脱下。
如果出现下肢肿胀、发红、疼痛、局部溃疡等症状时,应立即求助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