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的症状
风湿热的症状
1、前驱症:在风湿热的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之前2~5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咽喉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可无任何不适,感染轻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有时轻症患者会完全遗忘此病史,临床上仅1/3~1/2风湿热患者能主诉出近期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2、典型的临床表现:最常见为发热,关节炎和心脏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和舞蹈病也偶尔见。
(1)发热:50%~70%患者有发热,热型不规则,高热多见于少年儿童,成人多中等度发热,轻症病例往往仅有低热,甚至无发热,低热有时仅在常规定期测温时才被发现。
(2)关节炎:典型的关节炎呈游走性,多发性,同时侵犯数个大关节,以膝,踝,肘,腕,肩关节较常见,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呈红,肿,灼热,疼痛和压痛,活动受限制,急性期过后不遗留关节变形,典型的风湿性游走性关节炎系指在较短时间内,如24~48h,关节炎(痛)可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位置,关节症状受气候影响较大,对天气变化甚为敏感,常在天气转变前(尤其是变冷及雨天)出现明显关节痛,气候稳定后症状减轻,水杨酸制剂对风关节炎有极好的疗效,用药后多于48小时内病情得到缓解,对轻症的关节炎患者,常需要仔细检查,逐个关节进行触诊才能发现关节炎的存在,轻症患者可仅有关节痛,偶尔表现为髋关节,指趾关节,颈椎,下颌关节或胸锁关节痛,胸肋关节痛常被误诊为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近年的病例,关节炎约占57%,关节痛约占70%。
(3)心脏炎:典型的心脏炎患者常主诉有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疼痛等,瓣膜炎时可有新的心尖区高调,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疾病早期此杂音响度呈易变性,但不随体位和呼吸变化;亦可有心尖区短促低调舒张中期杂音,此舒张期杂音称为Carey Coombs氏杂音,该杂音与二尖瓣狭窄杂音的区别为前者不存在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明显压力阶差,如心底部(胸骨左缘)主动脉瓣区新出现舒张中期柔和的吹风样杂音,尤其在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无二尖瓣杂音时应考虑为主动脉瓣炎所致,心肌炎常伴有心尖区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心动过速(入睡后仍心率超过100次/分)是心肌炎的早期表现,对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后出现进行性心悸,气促及心功能减退,应予严密追踪,以排除早期心肌炎,病情严重时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如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咳嗽,端坐呼吸,甚至出现肺水肿,这是由于左心室容量超负荷所致,X线或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增大,心包炎可表现为心音遥远,心包摩擦音或胸痛,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有时可被心包摩擦音遮盖,至心包炎消退后才被发现,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测出心包积液,心电图可有低电压,胸前各导联ST段抬高,X线可有心影增大,坐立位时心影下部增大呈烧瓶样;平卧时心底部明显增宽,心腰消失,近年报道心脏炎发生率约占45%。
(4)环形红斑:临床上少见,其在风湿热的出现率各家报道不一,为6%~25%,为淡红色的环状红晕,中央苍白,多分布在躯干或肢体的近端,时隐时现,有时几个红斑互相融合成不规则环形,其大小变化不一,痒不明显,压之退色。
(5)皮下结节:亦属少见,据统计其出现率在2%~16%不等,为稍硬,无痛的小结节,多发现于关节伸侧的皮下组织,尤其在肘,膝,腕,枕或胸腰椎棘突处,与皮肤无粘连,无红肿炎症,常在心脏炎时出现。
(6)舞蹈病:发生在儿童期,4~7岁儿童较多见,成人几乎不发生,一般出现在初次链球菌感染后2个月或以上,由风湿热炎症侵犯基底核所致,为一种无目的,不自主的躯干或肢体动作,如面部表现为挤眉目,眨眼,摇头转颈,努嘴伸舌,肢体表现为伸直和屈曲,内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后等无节律的交替动作,激动兴奋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情绪常不稳定是其特征之一,须与其他神经系统的舞蹈症鉴别,由于其在风湿热的后期出现,故常不伴有其他明显的风湿热临床表现,国内报道其发生率在3%左右,国外报道可高达30%。
(7)其他表现:进行性疲倦,乏力,贫血,肌痛,多汗,鼻出血,瘀斑等也相当常见,皮肤的不典型表现可为结节性红斑和多形红斑,有时可有严重腹痛,酷似急性阑尾炎和急腹症,此可能是由于风湿性血管炎所致,若发生风湿性肾炎,可有尿红细胞和蛋白,至于风湿性肺炎,胸膜炎和脑炎,近年已比较少见。
3、风湿热的临床分型:根据风湿热的疾病过程,可分为下列4型:
(1)暴发型:本型多见于儿童,急性起病,病情凶险,常因严重心脏炎,充血性心力衰竭,风湿性肺炎等于短期内死亡,此型在国内已少见,但在西方国家,由于过去很长时间无新发病例,人群免疫力下降,近年报道有本型病例发生。
(2)反复发作型:本型最常见,在复发时具有重复以往临床表现的特点,复发常在初发风湿热后5年内可能性最大,有下列情况者复发率较高:①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者;②有风湿热复发病史者;③咽部链球菌感染后症状明显,免疫反应较强者(如ASO等抗体效价较高者);④本次链球菌感染距离前次风湿热发作时间少于2年者;⑤年龄较轻者;⑥不能坚持继发性预防者,有上述一种或多种情况者,其复发率在18%~58%,单纯关节炎患者预后良好,无关节畸形发生,心脏炎患者的预后与反复发作次数,每次发作的严重程度,能否坚持继发性预防和早期抗风湿治疗有关。
(3)慢性型(或称迁延型):病程持续半年以上,常以心脏炎为主要表现,在疾病过程中,症状缓解和加剧反复交替出现,既往有心脏受累,特别是有心脏增大或瓣膜病者发生率较高,但亦有为初发风湿热者,能坚持继发性预防和足够疗程抗风湿治疗者预后较好,放弃预防及治疗者预后较差,有统计约1/3瓣膜受累的慢性型患者,因放弃预防或治疗不坚持而于6年内死亡。
(4)亚临床型(隐性风湿热):本型一般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有时仅有疲倦乏力,面色苍白,低热,肢痛,可有咽痛或咽部不适史,查体仅发现有颌下淋巴结压痛(提示近期有过扁桃体炎),化验室检查常有ESR加速,α-糖蛋白增高,ASO效价增高,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持续增高,抗心肌抗体阳性,心电图正常或有轻度P-R间期延长,维持一段时间后可因风湿热活动性加剧而出现典型临床表现,或病情呈隐匿进行,若干年后出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炎是风湿热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常发生于关节炎后2周内,心包常为渗出性炎症,可有摩擦音和胸痛等症状;缩窄性心包炎罕见,心肌常有淋巴细胞浸润,并可有局灶性坏死,心肌的Aschoff小体是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学特征,它是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发生纤维蛋白样肿胀和变性,继以炎性细胞浸润而形成的肉芽肿,新的柔和的反流性心脏杂音提示存在瓣膜炎,瓣叶边缘由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形成的疣状病变(verrucous lesion)是瓣膜炎的特征,二尖瓣瓣叶上的疣状病变可引起柔和的舒张中期杂音(Carey Coombs杂音),瓣膜炎最常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次之,极少累及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心脏炎的心电图变化包括ST段或T波改变;有时有心脏传导异常,并可能引起晕厥。
风湿热症状
一、前驱症状 在风湿热的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之前2~5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咽喉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可无任何不适。感染轻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有时轻症患者会完全遗忘此病史。临床上仅1/3~1/2风湿热患者能主诉出近期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二、典型的临床表现 最常见为发热、关节炎和心脏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和舞蹈病也偶尔见。
1、发热:50%~70%患者有发热,热型不规则。高热多见于少年儿童,成人多中等度发热。轻症病例往往仅有低热,甚至无发热。低热有时仅在常规定期测温时才被发现。
2、关节炎:典型的关节炎呈游走性、多发性,同时侵犯数个大关节,以膝、踝、肘、腕、肩关节较常见。
3、心脏炎:典型的心脏炎患者常主诉有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疼痛等。风湿性心脏炎是风湿热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常发生于关节炎后2周内。心包常为渗出性炎症,可有摩擦音和胸痛等症状;缩窄性心包炎罕见。心肌常有淋巴细胞浸润,并可有局灶性坏死。
4、环形红斑:临床上少见。其在风湿热的出现率各家报道不一,为6%~25%。为淡红色的环状红晕、中央苍白,多分布在躯干或肢体的近端,时隐时现。有时几个红斑互相融合成不规则环形,其大小变化不一,痒不明显,压之退色。
5、皮下结节:亦属少见,据统计其出现率在2%~16%不等。为稍硬、无痛的小结节,多发现于关节伸侧的皮下组织,尤其在肘、膝、腕、枕或胸腰椎棘突处,与皮肤无粘连,无红肿炎症,常在心脏炎时出现。
6、舞蹈病:发生在儿童期,4~7岁儿童较多见,成人几乎不发生,一般出现在初次链球菌感染后2个月或以上,由风湿热炎症侵犯基底核所致。为一种无目的、不自主的躯干或肢体动作。如面部表现为挤眉目、眨眼、摇头转颈、努嘴伸舌;肢体表现为伸直和屈曲、内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后等无节律的交替动作,激动兴奋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情绪常不稳定是其特征之一。须与其他神经系统的舞蹈症鉴别。
7、其他表现:进行性疲倦、乏力、贫血、肌痛、多汗、鼻出血、瘀斑等也相当常见。皮肤的不典型表现可为结节性红斑和多形红斑。有时可有严重腹痛,酷似急性阑尾炎和急腹症。此可能是由于风湿性血管炎所致。若发生风湿性肾炎,可有尿红细胞和蛋白。至于风湿性肺炎、胸膜炎和脑炎,近年已比较少见。
中医对不同类型湿疹的症候分析
湿疹相当于中医病名国家标准的湿疮,中认为其发病多由禀性不耐,风、湿、热邪阻于肌肤而成。从中医的角度,湿疹可分为三个类型,不同类型湿疹的发病原因各有不同。
1、湿热证
湿热症湿疮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湿疹。患者多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于肌肤,湿热并盛,熏蒸肌肤而引起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如湿热内蕴化为火毒还会灼伤肌肤,导致皮损处出现糜烂、渗出。湿热与气血相搏则容易引起瘙痒,热扰心神则易心烦,热盛伤津会导致口渴、尿黄、大便干等症状。
2、脾虚证
脾虚证湿疮相当于西医的亚急性湿疹。患者因脾虚不运,湿邪留恋,浸淫肌肤而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等皮损;而脾失健运则可导致食欲降低,进食减少,并出现腹胀、便溏。时间长了容易气血亏虚,肢体失养而导致神疲乏力。
3、血虚证
血虚症湿疮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湿疹。多饮久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于濡养而导致皮肤出现干燥、粗糙、肥厚、苔藓样变,瘙痒等症状。如血虚不能上达头面则易导致面容苍白,血虚脑髓失养,睛目失滋而引起故头晕目眩。
去湿热的食物
1、上焦湿热症状:
心烦、咳嗽、浓痰或黄痰。黄瓜汁、丝瓜汁或苦瓜汁代茶饮。
2、中焦湿热症状:
口粘、不思饮食、大便粘滞、两胁胀满。意米、茯苓、炒白术煲粥。
3、下焦湿热症状:
长斑、长痘、长疖,易怒、气急、小腿肿胀、小便短赤、大便恶臭。绿豆汤、菊花代茶饮、红豆汤、冬瓜汤。
心悸的症状有哪些 发热
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核病、心包炎、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发热性疾病等在心悸时伴随发热症状。
急性风湿热症状有哪些
风湿热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疾病侵犯部位和程度。风湿热仅发生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后,潜伏期1周至数周;发作活动期如不经治疗,一般不超过6个月;如不进行预防,可以反复周期性发作。风湿热多呈急性起病,亦可为隐匿性进程,风湿热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症、皮下小结和环形红斑;发热和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主诉,证明原有链球菌感染是必需的诊断条件,咽拭子培养阳性或抗链球菌抗体阳性可证明有过链球菌感染。
1.一般表现 发热、不适、疲倦、胃纳不佳、面色苍白、多汗和腹痛等,个别有胸膜炎和肺炎。
2.心脏炎
急性风湿热最特征的表现是心脏炎,是惟一的持续性器官损害,初次发作时,心肌、心内膜和心包膜均可累及,以心肌炎和心内膜炎最多见,亦可发生全心炎,发生率为40%~50%,一般起病1~2周内出现症状。
(1)心肌炎: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伴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安静时心动过速,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心脏扩大,心尖搏动弥散;心音低钝,可闻奔马律;心尖部可闻及轻度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中期杂音。
以上就是关于风湿热的相关特征的相关内容介绍。在发现自己患有风湿热的时候就要赶紧上医院去进行治疗,不可以拖拖拉拉,因为如果不及时治疗,风湿热就无法根治,会反复发作,危害人的身体。
体质湿热症状有哪些呢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
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
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它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
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肾虚湿热症状
肾虚湿热证症状:
头身困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且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
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疮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肾虚症状
1.记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
2.情绪不佳情绪常难以自控,头晕,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
3.缺乏自信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没有目标和方向。
4.性功能降低男子性兴趣降低,性欲降低,阳萎或阳物举而不坚,遗精、滑精、早泄,显微镜检查可见精子减少或精子活动力减低,不育。
5.尿频、尿等待、小便清长等症状。
脾虚症状
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