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别忽视餐后血糖
糖友别忽视餐后血糖
糖尿病的警戒线:餐后血糖7.8mmol/L
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在一天中随着就餐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人类每日三餐,餐前血糖较低,餐后血糖较高。正常人进餐后血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应小于7.8mmol/L,并且在下一次进餐前使血糖回到餐前的水平。餐后两小时血糖值高于11.1mmol/L,表明已经步入糖尿病。若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介于7.8和11.1mmol/L之间,可以诊断为糖耐量减低(IGT),属于糖尿病前期。所以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与监测空腹血糖同等重要。
专家表示,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前期人群。一旦迈入这一阶段,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绝大部份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此外,与健康人群相比,IGT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经增加2-3倍。因此,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是餐后血糖正常值的上限,一旦超过这个值,一定要积极进行防控。
降餐后血糖记住5字诀
餐后血糖升高是中国糖友的特点,有的病人空腹血糖不高,餐后血糖却居高不下,甚至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单纯餐后血糖升高占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的70%,在新诊断的2型糖友中也占到50%。餐后血糖长期升高,会威胁心脑等大血管的健康。因此,餐后血糖必须要管好。
人进餐以后,糖分进入血液,会引起血糖升高,这时胰岛首先会分泌一拨胰岛素作为“先头部队”来打压,这部分胰岛素叫“早时相胰岛素”,对维持餐后血糖的平稳最为重要。如果早时相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的餐后血糖就会升高。超重、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也是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另外,胰岛素抵抗也是餐后血糖高的元凶之一。
餐后血糖的管理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杨文英教授将其策略概括为“人、活、药、吃、饭”5个字。她强调,应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前提下,首选经济、安全性高的非药物措施。
检测血糖的误区
误区一:无症状就不测血糖、不上医院
很多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测了血糖后才发现血糖控制不好。当医生问起有没有定期监测血糖时,很多“糖友”都表示去医院看病时才会测血糖,如果平时没有什么症状就不会测,算下来有时一年才测两次。专家认,如果患者偶尔去医院测血糖然后开药,会对医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医生很可能会根据一次血糖指而增加药量,而一次的血糖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平时的血糖状况。
误区二:光测“手指血糖”
“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误区三: 只测空腹或早餐后血糖
如果患者次日去医院做检查、开药,部分“糖友”会在检查一天刻意少吃饭,且加强运动,第二天只测一下餐后血糖,血糖指数还可以,但却不是平常的状态。专家认为,如果一个月测一次血糖就等于没有测。还有一部分患者血糖高,本应在早餐前打胰岛素,可是如果第二天要测血糖,就不打胰岛素了,病人说想知道自己不打针不吃药时的血糖情况,其实这对医生的诊断很不利。
糖尿病常规检查有哪些
现在各方面节奏都很快,大家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加大,饮食上就会凑合,造成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而且糖尿病趋势于年轻化,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出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呢,下面我们看看,对糖尿病常规检查有哪些。
糖尿病常规检查有如下内容:
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包括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忽视餐后血糖,因为它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更大;二是尿糖阳性仅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换句话说,不能根据尿糖阳性或阴性确诊或排除糖尿病。
2、胰岛功能测定:本试验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本试验通过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胰岛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及曲线特点,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临床分型。
3、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此项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抗体呈阳性,2型则否。其中,GA-DA在血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故最有意义。
4、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当患者空腹或餐后血糖比正常人偏高,但还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就需要进一步做OGTT试验,来确定究竟是糖调节受损还是真正的糖尿病。
通过糖尿病的这些检查都是可以测出你是否属于糖尿病患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平时就要从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好预防,千万不能大意,糖尿病一般是伴随终身的,对大家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三种素食让你越吃血糖越高
1、豆制品,要慎食
豆制品,在素菜的制作中占有绝大部分,毕竟大豆是除了动物蛋白外,植物中所能提供的最优质蛋白质了。但很多糖友吃了豆制品都反映血糖会升高!
原因:许多豆制品都是典型的深加工菜肴,如素鸡、素火腿等,这些素食大多都以豆腐衣作为原材料,所谓豆腐衣是指豆浆煮沸晾凉过程中表面形成的天然油膜。
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记载,每100克豆腐衣大约可提供人体热量300千卡,已经明确被划入了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中。
建议:虽然豆腐衣中也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但相对于如此高的热量和脂肪而言,确实不太适合糖友食用。
2、素包子,要慢吃
很多糖友早餐会选择吃1~2个素菜包子,并认为这样一方面口味比较清淡,另一方面也适量补充了蔬菜。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记载,1个大约90~100g大小的素菜包子大约提供160~180千卡热量,归属于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
不过,每次吃了这样的早餐后,血糖常常比较高,让很多糖友都非常头疼。
原因:人们食用素菜包往往在早上、上班途中或者是公司休息室里,急匆匆两三口就可以将两个菜包子吞进腹中,而进食速度明显是与餐后血糖成正比的,进食速度越快餐后血糖也会越高。
建议:我们主张素菜包可以吃,不过,建议糖友们慢慢进食菜包子,每一口多咀嚼几遍,这样既补充了营养又照顾了餐后血糖。
3、素菜荤做,要不得
由于素菜食材本身的味道相对较淡,所以人们在制作的时候往往会采用重油重盐等重口味的烹调方法来进行加工,并会想方设法从外观、口感等方面对食材进行改良,产生所谓的“素菜荤做”。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糖友吃后血糖升高!
原因:素菜荤做的烹饪方式本身就存在对于健康不利的地方,一方面会加重食材中天然营养元素的损耗,另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油、盐、糖的摄入,并且还加速钝化我们的味觉,不利于改正因为味觉差异而导致的盐糖摄入。
建议:素菜还是素着做好,清清淡淡才是最适合糖友来吃的。
预防血糖高吃什么好
1、预防血糖高吃苹果
性凉,味甘,有的品种略酸,具有补心益气、生津止咳、健胃和脾、除烦、解暑、醒酒等功效。由于苹果中糖的吸收缓慢而均匀,从而能降低血糖, 尤其是餐后血糖,对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吃什么可以避免血糖高。
2、预防血糖高吃坚果
坚果兼具了天然、少加工、低糖等特点,因此,拿它作为零食,可谓是“糖 友”的首选。不过,坚果往往油脂含量高,选择时也要区别对待。大杏仁、腰果、开心果、花生的油脂含量为45%~50%,“糖友”一天可吃10颗花生米或者七八粒腰果。榛子、核桃、夏威夷果等油脂含量超过60%,吃起来就更要注意了。
餐后血糖高糖友如何是好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及餐后血糖高的治疗基础,而且需要终身坚持。一般情况下,休息的病人每天主食量为200-250克,如果食用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红薯,土豆,山药,莲藕,粉皮,粉条,需适当减少主食量。将全天的主食分为5次进餐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合理的早餐,早餐也需换成“稠的”,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转化为糊精进而易分解为萄萄糖,同时,稀饭呈半流体状态,进食后胃的排空时间比较短,所以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高选择胰岛素治疗,对于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早餐后高血糖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可以帮助控制空腹血糖,进而使早餐后血糖明显下降。餐后血糖高患者采用混合型胰岛素制剂要注意两点:一是密切观察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水平小幅度调整胰岛素用量;二是为了防止低血糖每次调节一个点的用yao量,2-3天调整一次,直到满意为止。
餐后血糖高服用降糖药进行治疗,餐后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降糖yao应换成速效降糖药,能有效地补充胰岛素,控制餐后高血糖,并且安全性也有保障,而拜糖平能延缓餐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控制餐后高血糖较好的药物。注意餐后血糖高患者为了避免胰岛素用量过大,在血糖控制不满意时可同时口服降糖药。
磺酰脲类均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尿糖逐渐调整,达到满意疗效后试行减量,采用最低有效量。如果漏服应该尽快补服,但若已经接近下次用药时间,则不必补服或加倍用药。使用过程中需配合正确饮食及有效的体育锻炼。肥胖患者应限制每日摄入总热量与脂肪的比例,并进行体育活动,减轻体重,老年患者宜选用作用时间较短的磺脲类。
为减少胃肠道反应,二甲双胍应餐中或餐后立即服用。肠溶制剂可餐前服用,肠溶或缓释制剂应整片吞服,不应嚼碎掰开服用。缓释制剂晚餐时或餐后服用,均应避免与碱性饮料同服。早期联合治疗对强化血糖控制,延缓胰岛细胞功能衰竭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详细的了解糖尿病餐后血糖高怎么治疗,这样对于血糖高的发生就不要太多的惊恐了,患者只要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治疗,合理的进行调控,是可以有效减缓餐后血糖高的问题的,病情也能很快的被控制住。
糖尿病为什么会并发高血压
1、体重超标:体型偏胖者的血容量会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血压也相应升高。同时夜间打鼾、呼吸暂停也是肥胖者的常态,这也会使夜间乃至全天血压居高不下。因此,偏胖的糖友必须积极减肥,给心血管“减负”。但注意减肥应在适当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基础上逐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
2、饮食不当:例如,中国北方地区的饮食含盐量可达长江以南地区的数倍,而北方的高血压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南方。饮食中含盐量较多,会使水分更多地滞留体内,从而使血压增高。长期高血压还可导致动脉硬化,这时只有靠用药才能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建议糖友饮食中注意低盐,逐渐养成“口淡”的饮食习惯;吃肉要适量,荤素搭配。
3、降糖不当:大剂量使用胰岛素者血压常常相对较高,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常见于餐后3~4小时或下餐前,表现为全身发热、出汗、心率加快以及血压增高等。还有些糖友控糖过严,降糖药物使用过度或饮食控制过度。这样身体对现有的血糖标准并不适应,也易使血压升高。建议糖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尤其应该首先考虑用后发生低血糖较少、血糖波动不大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另外制定降糖标准不能“一刀切”,要兼顾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血糖下降速度、年龄、病程以及合并症等情况。
4种黄金谷物最降糖
黄金谷物一号——燕麦降脂!降糖!
燕麦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锌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调节糖类、脂肪类的代谢,降低胆固醇。低糖、高营养、升糖指数低的燕麦,还可以帮助糖友长期控制能量摄入,减慢糖友身体里糖类消化。
1997年美国FDA认定燕麦为功能性食物,具有降低胆固醇、平稳血糖的功效。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燕麦位列第五,是唯一上榜的谷类。
糖尿病人,特别是肥胖、便秘的糖友,适合长期食用燕麦片,饱腹感强可减少进食量。
黄金谷物二号——麦麸hold住餐后血糖!
麦麸,是小麦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即麦皮。麦麸的大量膳食纤维可延缓糖类的吸收速度,减小血糖波动幅度。最关键的是,麦麸中的铬元素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平稳,特别适合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
黄金谷物三号——玉米堪称“血管卫士”
玉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共同发挥作用,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而玉米所含的异麦芽低聚糖,不被肠道消化吸收,可以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可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繁殖,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还不影响血糖。糖尿病人经常食用玉米,可保护血管,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玉米的利尿作用还能帮助糖友控制血糖。建议,比其他加工做法更健康,味道更香浓。
黄金谷物四号——青稞清肠!控血糖!
青稞除了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还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β-葡聚糖最高的作物。有研究指出,β-葡聚糖可以清肠、调节血脂、抗肿瘤,提高免疫力,还可以控制血糖水平,防治糖尿病。青稞作为馒头、面、米饭、粥等主食的材料最合适,不过糖友要算好总热量,做青稞饭和青稞粥之前,先用水泡软。
为何吃得少 餐后血糖反更高
众所周知,糖尿病人需要有严格的饮食控制,而餐后血糖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有的糖友会有这样的疑惑,明明吃的不多,为何餐后血糖还是一下子猛增呢?其实,除了讲究摄入的“量”之外,还要重视每一餐的“质”。
不同食物GI各异
要想控制好餐后血糖,糖友在选择食物时就一定要注意血糖生成指数(GI)。GI是衡量膳食平衡和糖尿病饮食控制的营养指标,GI越高,表明食物升血糖的能力越强,食物的种类、烹饪方法等都会影响GI值。
在三大营养物中,碳水化合物的GI相对较高,1小时之内血糖就可达到峰值,但血糖降得也快,而蛋白质和脂肪的升糖速度则较缓慢。另外,食物中的颗粒物质越小越少,则GI越高,这也是为什么粥比硬质的米饭更容易升高餐后血糖。
吃得少不如吃得好
有的糖友一餐只吃一点米饭或面食,导致餐后血糖猛增,而半小时左右血糖又迅速下降,若此时没有其他食物的补充,很容易造成低血糖。
在糖尿病的饮食中,与其靠某一种食物降糖控糖,不如保持营养的均衡发展,多吃混合餐。在糖友的饮食中,虽然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但每日蛋白质的摄入不应少于20%,脂肪也应在10%左右。
另外,将低GI值的食物与高GI的食物搭配来吃,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例如,米饭的GI为83,属高GI食物;若搭配猪肉一起吃,GI则变为了73;如果再加上芹菜,则GI就降到了57,已经接近低GI食物的范围。
糖尿病人如何吃蔬菜?记住5个字就够了 大
叶子大的蔬菜,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能够帮助我们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增加饱腹感。
糖友可以选择叶子大的蔬菜,比如菠菜、木耳菜、油麦菜等。
为何糖尿病人餐后血糖高
1.餐后高血糖也与病人的饮食有关。一天中的餐后血糖以早餐和午餐后血糖升高明显,这除了与早晨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肝脏产生大量的葡萄糖有关外,可能还与病人早餐的质、量、烹调方法有关。有些病人早餐喜欢吃稀饭,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在水中溶解,进食后能广泛与消化液接触而易吸收。另外,稀饭呈半流状态,进食后胃的排空时间比较短,故早餐吃稀饭比吃干饭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
2.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本身有关。尿病病人由于早相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高峰延迟,餐后血糖往往明显升高,如果病人合并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则餐后高血糖会持续很长时间。
3.餐后血糖高与病人对餐后血糖的忽视有关。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在监测血糖时,往往只重视空腹血糖,很少监测餐后血糖,只要空腹血糖达标,就认为万事大吉,无须调整药物的用量;由于缺乏对餐后血糖的监控,也就很少有针对餐后高血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控制饮食、运动或使用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等等,从而导致一旦医生要求检查餐后血糖,往往就发现自己的血糖高得惊人,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升高。
吃全麦粉的好处 富含糖友最爱的微量元素铬
麦皮的大量膳食纤维可延缓糖类的吸收速度,减小血糖波动幅度。最关键的是,麦皮中的铬元素,能使人体的胰岛素活性增加、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平稳,特别适合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哦。
研究显示,血糖高的人一天只要摄取一定量的麦皮,坚持一段时间,血糖就能明显降低。看来,麦皮是糖友不可错过的黄金谷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