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心脏室间隔缺损的原因
婴儿心脏室间隔缺损的原因
造成婴儿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原因如下:
1、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遗传史。兄弟姐妹同时患先心病、父母与子女同时患先心病的情况颇不少见了,而且其疾病性质甚为近似。若母亲所生的第一胎患有先心病,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为2%左右;若连续两胎皆为先心病者,再生的先心病儿可能增至10%。若母亲患有先心病,第二代患先病的危险性为10%。
2、孕妇患有糖尿病而未经治疗和控制病情者,可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为2%,如果妊娠早期病情控制稳定,则危险性下降。
3、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药物,如锂、苯妥英钠或类固醇等,都可导致胎儿先心病的患病率达到2%。
4、妊娠早期受到放射性物质如X射线、同位素等过量照射。
5、病毒感染。妇女在怀孕最初3个月,特别是怀孕3周-8周,如遭到病毒感染,胎儿易发生心脏血管畸形。其中风疹病毒是引起胎儿先心病的主要罪魁祸首。此外,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也往往是小儿先心病的“作案者”。
6、近亲婚配。近亲婚配是使胎儿致畸而发生先心病的高危因素。
7、不良嗜好。孕妇嗜好“吞云吐雾”或丈夫吸烟、妻子“被动吸烟”可使胎儿畸形或小儿先心病发生。婴儿先心病发病率,吸烟母亲所生婴儿是不吸烟母亲的二倍。夫妻“酒后同房受孕”,会使胎儿染色体发生异常,生下患酒精中毒症的婴儿,大多数伴有心脏血管异常。
以上就是婴儿心脏室间隔缺损的原因,大家在了解清楚了以后,就要引起高度的注意了,要时刻防止这个疾病的出现,就要从根源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比如上面所讲的那样。更多的知识可以随时关注小编,小编会继续为大家诚心奉献的。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1、手术治疗
先心病一般是无法自行愈合的,均需通过手术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但是对于缺损口径小于0.5cm的室缺或房缺,可以无需治疗,它不会对患儿心脏功能及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但由于孩子存在心脏杂音,对将来升学、就业、婚姻有一定影响,而现在手术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长由于这些社会因素还是选择手术。
还有一些小的缺损,比如干下部位的室缺,由于靠近主动脉瓣,就是小于0.5cm,也需要积极手术治疗。对于缺损口径大于0.5cm的患儿建议行手术治疗。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体动脉至肺动脉瘘和室间隔缺损等的根治性治疗。
对于一些暂时无法手术或是已丧失手术矫治时机的先天性心脏病经此方法治疗后,可较好地等待手术矫治或是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此外还有一些手术矫治不彻底或不完全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可采用此方法进行补救性治疗。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手术后残余漏、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等,均可采用介入治疗加以补救。
3、微创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彻底、经典方法是采取胸骨正中切口方式,此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手术由于从胸骨正中作切口,将心脏全部暴露在视野内,几乎适合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
但是,这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的缺点是手术中失血较多,且术后胸部会留下一条较长的疤痕,不仅影响美观,对术后病人的心理创伤也较大。
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病人,可以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房缺修补术、经胸微创房缺室缺封堵术等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手术,达到减少创伤、美容、节约费用等好处。
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原因有哪些
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原因有哪些?专家表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疾病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专家提醒早发现早治疗。那么下面就请专家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原因有哪些吧?希望患者朋友早日康复。
1.内在因素即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畸变,约4%~5%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是由染色体病引起的。
2.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妊娠的第2~8周,造成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也主要发生在此阶段,如母亲在妊娠3个月内患严重病毒性感染时,特别是患风疹病毒后出生的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发病率较高。
3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原因有哪些?.胎儿环境及母体因素,包括胎儿周围局部机械压迫、母亲的营养或维生素缺乏等因素,都会影响胎儿的心脏发育。
4.母亲在妊娠期接触大剂量x射线或使用某些药物,患慢性疾病、缺氧、母亲高龄妊娠,流产保胎和多胎等因素均为高危因素。
以上就是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原因的相关介绍.当然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发生疾病的程度及症状不同,所以建议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心室间隔缺损治疗什么时候合适
当有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可能时,中小型缺损可先在门诊随访至3岁,有临床症状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进行抗感染、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内科处理。
大中型缺损有难以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者,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超过体循环压的1倍或肺循环体循环量之比大于2:1时,应及时处理。
室间隔缺损治疗可依靠外科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修补,也可应用可自动张开和自动置入的装置(amplatzer装置)经心导管堵塞,是非开胸治疗的技术。
反复肺炎和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婴儿应尽早手术。选择适当的婴儿室间隔缺损手术时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治疗,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婴儿室间隔缺损手术一般时间在3岁以内,有肺动脉高压的6个月以上就可手术。身体质量5kg以下室间隔缺损较大且伴发肺动脉高压病儿,多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诱发心力衰竭,因此手术应尽早施行,既可避免心脏畸形对病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又可减轻病儿家长的心理压力。
房间隔缺损产生的原因
小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责任在于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不能说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生下来的宝宝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而说小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责任在于母亲,这是不科学的。虽然说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是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的,但是在小孩遗传的几率仍然不能确定。
更重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发生主要是和孕期病毒感染以及环境污染等有关,如果需要再次怀孕,建议做好孕前检查以及孕前准备,怀孕后加强产前检查,同时建议及时治疗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既然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那就与胎儿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或者说,与母体密切相关。如果在怀孕期间(主要是前三个月)母亲患了病毒感染,尤其是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就很可能造成胎儿心脏畸形,因为心脏的发育成形是在怀孕后的头三个月;怀孕的母亲服用太多的镇静药、抗菌素(主要是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奎宁等也是原因之一;母亲患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时,也会使胎儿心脏发育不正常;高龄妇女的多产儿容易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及其他畸形;怀孕期间接触放射线,饮食中缺乏叶酸,孕妇的心情不佳等,均可能造成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有关系;另外,也可以见到在同一家庭中,双胎或几个孩子都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其他畸形,家庭成员中有人患心脏病时,小孩得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也多。
这些情况都说明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和胎儿的生长环境有关。因此母亲在怀孕期间,如能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特别是预防病毒感染,尽量少吃药(包括中药在内),这对于预防胎儿心脏发育畸形是很有好处的。
先心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哪时
目前,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上,医学界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和内科介入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比如,近年来开展的封堵介入治疗适合于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而外科手术治疗适合于各个部位、各种类型的室间隔缺损病症治疗。
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在学龄前是最佳的治疗时机。以室间隔缺损为例,对于大的室间隔缺损反复出现心衰的,经内科治疗无效,可在出生后1~3个月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大的室间隔缺损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以及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的,可在出生后3~6个月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一般的室间隔缺损,可在2岁至学龄前进行手术;对于小的室间隔缺损无任何症状的,可等待观察至学龄前,如仍未自行愈合,就必须进行手术治疗,防止心内膜炎的发生。
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如何检查和治疗
大家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治疗了解吗?大家都非常的对此问题关注,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的发作给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所以大家一定对此病注意了,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否则会对自己的健康带来影响的。下面我们请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如何检查和治疗的。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心导管检查:
一、评估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成人患者手术可行性的心导管检查,应在本地区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中心与相关专家合作进行(Ⅰ类建议,证据级别:C,简称Ⅰ/C)。
二、在无创检查结果不确定且治疗需要更多信息的情况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成人患者接受心导管检查是有效的。检查应收集下列数据:
1.缺损处分流量(Ⅱa/B);
2.测定疑似PAH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及阻力,并用各种血管扩张剂来测定PAH的可逆性(Ⅱa/B);
3.评估其他心脏病变,如主动脉瓣反流及双腔右心室(Ⅱa/C);
4.在外科手术前确定是否存在多发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Ⅱa/C);
5.有冠脉疾病风险的患者应接受冠脉造影(Ⅱa/C);
6.应了解VSD解剖情况,尤其是在拟应用封堵装置前(Ⅱa/C)。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闭合室间隔缺损:
一、受过培训的外科医师及先心病专家可进行室间隔缺损闭合手术(Ⅰ/C)。
二、对于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比值(Qp/Qs)≥2.0,且临床检查证实存在左室容量超负荷的患者,应予以闭合VSD(Ⅰ/B)。
三、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的患者可接受VSD闭合手术(Ⅰ/C)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治疗。
四、对于肺动脉压低于全身血压的2/3、肺血管阻力小于全身血管阻力的2/3、Qp/Qs>1.5且存在单纯左向右分流的患者,可予以闭合VSD(Ⅱa/B)。
五、对于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衰竭、Qp/Qs>1.5且存在单纯左向右分流的患者,可予以闭合VSD(Ⅱa/B)。
六、对于合并严重不可逆PAH的患者,不应予以闭合VSD(Ⅲ/B)。
综上所述,针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程度症状,给大家详细解读了一些治疗的方法及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加详细了解此类疾病的治疗情况
婴儿先天性心室间隔缺陷怎么办呢
这个病目前很好治愈的,可以通过手术或心导管治疗。 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一样,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这种病的实质是在胎儿期,分隔左右两个心室的隔膜出现缺损。出生后左心室的血流入右心室,和房间隔缺损不一样,由于左心室和右心室的压力差别很大,因此分流量也大,对患者的影响比房间隔缺损大得多。在儿童期甚至在婴幼儿期就出现了症状。如果室间隔缺损大,在婴儿期特别易患感冒或肺炎,并且治疗起来困难大,疗程长,易反复。到了儿童期,患儿易疲乏、耐力差。有些患儿在婴幼儿期易患肺炎,到了儿童期反而很少患呼吸道疾病,此时,家长误认为孩子的病情减轻,实际上是孩子的病情加重了。原因是长时间大量左心室的血向右心室分流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部的血减少了,肺部患病的机会也就减少了。
室间隔缺损治疗的最佳年龄大致情况如下:小的、无症状的室间隔缺损3-5岁时做比较合适;大的室间隔缺损年龄越小做越好,可以在2-3个月就做。对于经常发作肺炎的婴幼儿来说,在两次患肺炎的间期做。有大室缺的孩子,如果不尽早手术,到了一定的年龄由于出现了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手术的危险性会大大增加,远期效果也不好,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孩子就失去了手术机会。对于只有2-3mm的小室缺,可以等到5-6岁时再决定是否处理。因为有一小部分患儿的这样的室间隔缺损可以自然闭合起来,不再需要手术。一般来说,超过5岁以后,自然闭合的可能性就已经很小了。对于已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室间隔缺损能否手术,一定要找有丰富经验的心脏外科医师来决定。年龄大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多数仍可以手术治疗,应找心脏外科专业医师诊治。